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為什麼行政法是國內法

為什麼行政法是國內法

發布時間: 2021-12-28 14:07:57

A. 為什麼行政法不是我國法律淵源

2.我國法律淵源的種類
⑴ 憲法 憲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所規定的基本原則是我國立法工作的依據。

⑵ 法律 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它所規定的通常是社會主義社會關系中某些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它的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是制定法規規章的依據。
⑶ 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僅次於法律。行政法規的名稱為條例、規定和辦法。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稱「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部分的規定,稱「規定」;對某一項行政工作做出比較具體的規定,稱「辦法」。
⑷ 行政規章 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局、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僅次於行政法規。
⑸ 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這種法規只在本轄區內有效,且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等相抵觸,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本題目是將好幾個概念摻和在一起進行考核. 首先是作為法律源源的判例法和制定法.在我國是以制定法作為主要的法律淵源的.其次是部門法和法的形式.行政法和民法\刑法同屬於具體的部門法,而上邊提到的行政規章才是法律的表現形式.

B. 行政法僅僅是國內法嗎

是的。行政法存在的目的主要是限制行政權利,保障行政管理的正常運行,促進公共利益,因此行政法適用的范圍在一個國家內部。

C. 行政法為什麼應該是控權法

行政法是控權法。該觀點將「控制行政權力」作為行政法理論基礎和核心。控權論認為行政法是對行政權力控制的法。該理論從防止行政權力的擴張性和侵害可能性出發,強調必須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它的主要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認為行政機關享有權力和進行管理是一個事實問題,而非法律問題,授予行政機關權力不是行政法所能決定的。行政法所能規范的是權力行使的後果,是由於享有權力、運用權力所帶來的法律問題。第二,認為行政權的行使無須法律保障,行政法就是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的法。這一觀點較多地借鑒了西方行政法作用的理論。

今日看了孫笑俠教授〈法律對行政的控制〉一書,比較贊成一種觀點,我們對於行政所說的控權不應該只是對行政的限制而言的,此處的控是一種廣義上的,是一種對行政權的凌駕,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引導行政有效合法的實施,另一個就是我們所說的限制行政權的濫用,保障相對人的利益。如果以此說法,那麼就不會產生對行政效率帶來的負面影響,至少在理論意圖上,我們還是比較重視行政職能的有效實現。
至於成本的抬高這的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強調的是對行政行為行政管理的有效實現的管理,必須把握好有效的范圍,有效就是要我們的行政權在社會服務中,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服務中要量力而為,結合我們的社會現實。但是即使這樣成本的提高也是不可避免的,總的來說,成本的提高,帶來了社會的穩定,就、以及公民組織合理利益的實現,還是值得的。

對於公民權利濫用的問題,其實在現階段這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我們所缺的恰恰是權利的重視。權利和權力是兩個對應的范疇,他們處於一個運動的平衡之中,這需要雙方的制衡,行政法對行政的控制就是為了要保持一種相對的均衡,所以權利濫用的問題是不用太擔心的。

謝謝!

D. 為什麼說行政法是控權法

行政法目的來在於保障私權和自由;自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是控制行政權;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依法行政原則;而行政法的手段是司法審查和行政程序。
在控權論者看來,行政法的作用正如同緊箍咒 ,約束著處於強勢地位的行政權。
「控權」不等於「限權」。「控權」是法律對行政權力的駕馭、支配,他並不僅僅限制行政權力 限權」則是盡量少地授予行政權力,即限制行政權力的范圍。
限制是消極的,控制是積極的。

E. 行政法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專行使行政職屬權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組織法;

(二)行政行為法;

(三)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茂名律師網頁鏈接

補充定義: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F. 為什麼說行政法既是控製法又是保障法

行政法理論基礎是行政法據以存在的觀念和思想前提。它既是一國現行行政法律的理論總結,又對一國的行政法治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對行政法理論的深入研究決定著我國特色的行政法學體系的建立和我國行政法治建設的方向。近年來,行政法理論基礎的研究相當活躍,出現了各種主張和觀點。但是,在行政法學界尚未形成占支配性地位的主流觀點。對各種不同的行政法理論觀點如何認識,以及理論界開展對此問題的討論本身有何意義,筆者想就此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行政法理論基礎的不同觀點

1.平衡論。平衡論是北京大學羅豪才教授等1993年在其論文《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論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平衡》一文中提出的。之後,贊同該理論的學者又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這一觀點進行了論證,並且平衡論的觀點解釋我國現實社會中的行政法律關系,一定程度豐富了平衡論的理論內涵。平衡論的基本含義是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中權利義務在總體上是平衡的。它既表現為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的平衡,也表現為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義務的平衡;既表現為行政機關自身權利義務的平衡,也表現為相對一方自身權利義務的平衡。平衡論可稱之為『兼顧論』,即兼顧國家利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一致。(註:羅豪才:《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論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的平衡》,載《中國法學》1993(1)。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其後在《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一文中又指出:「平衡論既不是『折衷論』也不是『調和論』。由於行政機關以國家強制力和強大的人力、物力為後盾,總是居於強者的地位,而相對一方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均居於『弱者』地位;因此,正是考慮到這種『力量對比』,『平衡論』總是將監督行政權、保障公民權、以及為相對一方設置更多的權利保障措施放在更為突出的地位。」(註:羅豪才:《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論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的平衡》,載《中國法學》1993(1)。)它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組成。其一, 就行政法律關系中雙方的地位而言,平衡論認為雙方的權利義務總體上應當是平衡的;其二,就平衡論所實現的目的而言,它是「兼顧論」,兼顧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三者之間的一致;其三,實現平衡的手段是對行政權設定相應的控制手段從而實現權利義務的總體平衡;(註:王錫鋅:《再論行政法的平衡精神》,載《法商研究》1995(2)。 )其四,鑒於我國目前行政權的現狀及本身的特點,平衡論的重心是實現對國家行政權的控制。平衡論是目前我國行政法學界最有爭議的觀點,許多學者對其是與非開展討論。筆者認為,若從行政法的作用和功能上看,平衡論者堅持和主張的自有它的道理。但如果把它定位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似嫌勉強(關於這一問題,後面還有論述)。

2.控權論。該觀點將「控制行政權力」作為行政法理論基礎和核心。(註:張尚@①:《走出低谷的中國行政法學——中國行政法學研究綜述》,695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 )控權論認為行政法是對行政權力控制的法。該理論從防止行政權力的擴張性和侵害可能性出發,強調必須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它的主要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認為行政機關享有權力和進行管理是一個事實問題,而非法律問題,授予行政機關權力不是行政法所能決定的。行政法所能規范的是權力行使的後果,是由於享有權力、運用權力所帶來的法律問題。第二,認為行政權的行使無須法律保障,行政法就是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的法。這一觀點較多地借鑒了西方行政法作用的理論。

3.管理論。管理論認為行政法既是管理行政機關和公務員的法,又是行政機關進行管理的法。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行政法既有保障行政權有效行使的作用,又有保障公民和組織合法權益的作用。但是,他們並沒有就此認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就是管理論。管理論主要是從行政法的作用來認識的,沒有對其理論進行過多的分析、論證。

4.服務論。該論認為現代行政法實質上是服務行政法。它兼具服務與受益的功能,服務論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它的主要內容是要求「政府不應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而應以服務者的身份去為作為主人的人民提供各種服務」。它較多地從行政的功能上概括行政法的本質,並將服務論作為其理論基礎。

除上述觀點外,還有「公共權力論」(註:武步雲:《行政法的理論基礎——公共權力論》,載《法律科學》1994(3)。 )和「保權控權雙重說」。前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公共權力論」是行政法的理論基礎;後者認為行政法溶控權與保權於一體,行政法的性質主要具有雙重性;既保障行政機關有效地行使行政權,又對行政機關進行法律控制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G. 比較行政法和行政法是什麼關系啊為什麼比較行政法一般是屬於人文學科而不是法律學科啊

法律分:國內部門法(民、刑、行政……)國外法(如德國民法、美國憲法……)國內訴專訟法(程序法)屬、國際法、法律史(制度史和思想史)、立法學、比較法學、法邊緣學科(法社會學、法心理學)八大類。

行政法是國內部門法范疇的,主要是圍繞我國《行政法》展開的。而比較行政法則是屬於比較法范疇的,主要是用我國先行行政法和大陸法系甚至英美法系其他先進國家的行政法制度作比較研究的。

比較行政法中也涉獵了部分國內行政法的內容,你選選是沒有壞處的,而且就我個人感覺,比較法中的橫向比較可以讓你更深地理解本國行政法。你何不趁學比較法的同時自修行政法呢?

又及:我國的行政法面臨換代,沒有必要專門修他,因為你學到的東西也是過時的。

H. 為什麼不能把行政法規列入中國的正式淵源

行政法規屬於正式法源。
法的正式淵源是指那些可以從體現於國家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確條文形式中得到的淵源,如憲法、法律、法規等,主要為制定法,即不同國家機關根據具體職權和程序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
在我國,法的正式淵源主要為以憲法為核心的各種制定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民族自治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的規范性文件、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國際條約等。

I. 為什麼說行政法是公法

公法是垂直關系,意識是國家通過公權力來管理人、事。總之主要在有公權力干預下的
再把「私法」也說了吧,私法就是調整平等主體間的關系,比如自然人、法人之間的。像民法就是典型的私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熱點內容
規章誰批准 發布:2025-09-13 10:35:36 瀏覽:952
基層法院審判 發布:2025-09-13 10:34:57 瀏覽:986
簽勞動法永久合同後要辭工 發布:2025-09-13 10:22:53 瀏覽:603
竹簡版道德經 發布:2025-09-13 10:16:17 瀏覽:895
法律援助維民權耄耋 發布:2025-09-13 10:09:11 瀏覽:29
2012吉大在職法律碩士錄取 發布:2025-09-13 10:01:04 瀏覽:258
應訴律師費用 發布:2025-09-13 09:58:42 瀏覽:191
婚姻法給了女騙子機會 發布:2025-09-13 09:44:18 瀏覽:513
居民法律意識調查 發布:2025-09-13 09:42:05 瀏覽:838
刑事訴訟法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9-13 09:37:05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