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法律文書生效的規定
可以查閱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關於執行程序的規定
第四百六十三條 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權利義務主體明確;
(二)給付內容明確。
法律文書確定繼續履行合同的,應當明確繼續履行的具體內容。
第四百六十六條 申請執行人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後請求中止執行或者撤回執行申請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執行或者終結執行。
第四百六十七條 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執行中雙方自願達成的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恢復執行,但和解協議已履行的部分應當扣除。和解協議已經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復執行。
第四百六十八條 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申請執行期間的規定。申請執行期間因達成執行中的和解協議而中斷,其期間自和解協議約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重新計算。
第四百六十九條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規定決定暫緩執行的,如果擔保是有期限的,暫緩執行的期限應當與擔保期限一致,但最長不得超過一年。被執行人或者擔保人對擔保的財產在暫緩執行期間有轉移、隱藏、變賣、毀損等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恢復強制執行。
第四百七十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供執行擔保的,可以由被執行人或者他人提供財產擔保,也可以由他人提供保證。擔保人應當具有代為履行或者代為承擔賠償責任的能力。
他人提供執行保證的,應當向執行法院出具保證書,並將保證書副本送交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或者他人提供財產擔保的,應當參照物權法、擔保法的有關規定辦理相應手續。
② 民事訴訟法關於法院法律文書何時生效的規定
在所來有當事人都沒有提出上訴的源情況下,以最後一名當事人收到裁判文書的上訴截止日期的次日為裁判文書的生效時間。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四條 可以上訴的判決書、裁定書不能同時送達雙方當事人的,上訴期從各自收到判決書、裁定書之日計算。
③ 民事訴訟法律判決生效後時效有多長
法院判決書生效後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間是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九條版申請執行的期間權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④ 民事訴訟法時效規定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內利的訴訟時效容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⑤ 新的《民事訴訟法》執行時效是多少
《民法來總則》第一百八十源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⑥ 生效法律文書的有效期限是多久
您好,法制網法律問答服務團隊為您解答如下:
一、根據您提供的情況,具體解答如下:這個企業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生效的法律文書就是依法有效的。法律規定中對於此種情形沒有規定說超過訴訟時效,就視為放棄債權。這里混淆了申請執行的期限,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所以這里是說如果文書生效後,會有申請執行期限的要求。但是即便超過申請執行的期限,也不代表說就放棄了債權。超過期限的話是意味著無法通過法院這樣的強制手段來執行了。
二、相關法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五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法制網是中央政法委機關報官方網站,有法律問題上「法制網」法律問答欄目咨詢,資深律師為您在線提供專業權威的免費解答!
⑦ 生效法律文書應當符合哪些執行條件
生效法律文書既要符合立案條件,又要符合執行條件。立案條件是指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或者人民法院受理執行案件必須具備的條件。執行條件是指據以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給付內容或者行為所應當具備的能夠執行或者可以執行的條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六十三條規定:
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權利義務主體明確;
(二)給付內容明確。
此外,生效法律文書還應具備以下執行條件:
(一)執行的權利義務主體明確;
(二)執行標的具體、確定;
(三)執行標的屬於法律規定可以執行並且能夠執行的對象;
(四)被執行人在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期限內未履行義務;
(五)無其他足以排除執行的事由。
⑧ 各法律文書的生效時間。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五條民事訴訟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一條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3、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的規定 行政訴訟,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4、《仲裁法》第52條第2款規定 民商事仲裁中,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民商事仲裁中,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5、《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勞動爭議中,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勞動仲裁中,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非終局裁決,當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8)民事訴訟法法律文書生效的規定擴展閱讀
由於勞動爭議調解協議主要是關於勞動權利義務的,因此既是一般的合同,更是特殊的勞動合同,所以具有勞動合同的效力。對此,司法者採取了合同效力或勞動合同效力論的觀點。
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具有勞動權利義務內容的調解協議,具有勞動合同的約束力,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問題的意見》(法發[2009]45號)第十一條規定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調解組織調解達成的協議,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節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合同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及勞動爭議仲裁部門,持上述兩種觀點的均有,不過以無效力論為多,如《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及工作規則》(勞部發〔1993〕301號)第十七條第四項規定「經調解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協議書,雙方當事人應自覺履行」。
⑨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詳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章:執行的申請和移送
第二百三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9)民事訴訟法法律文書生效的規定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是訴訟的基本類型之一。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活動以及由這種活動所產生的訴訟關系的總和,特點:
1、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
2、法院的審判活動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決定性作用,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活動則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很大影響;
3、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圍繞解決民事糾紛這一基本任務,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務的階段組成,同時各個階段相互銜接,依次連續進行。
對民事訴訟的涵義,國外訴訟理論有不同學說。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認為,民事訴訟是法院根據當事人請求保護其私法上的權益的程序。英美法系國家對該問題不甚重視,較少明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