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對證據

行政訴訟法對證據

發布時間: 2022-01-04 18:25:03

1. 新行政訴訟法關於證據人

新行政訴訟法證據規則是由被告對自己作出的行政行為進行舉證;被告不舉證或逾期舉證的,視為無證據;以及被告收集證據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五條
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三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2. 行政訴訟法常見證據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的證據包括下列八類: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以及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但是證據必須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定案依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3.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證據制度有哪些新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證據包括:(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據;(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的陳述;(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第三十四條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第三十五條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第三十六條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第三十七條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第三十八條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第三十九條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第四十條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但是,不得為證明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調取被告作出行政行為時未收集的證據。第四十一條與本案有關的下列證據,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一)由國家機關保存而須由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三)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第四十二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第四十三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4. 下列哪些屬於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證據

《行政訴訟法復》第三十三條制規定的證據包括下列8類:
(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據;(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的陳述;(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民訴中,證據是認定案情的根據。只有正確認定案情,才能正確適用法律,從而正確處理案件。因此,證據問題歷來是訴訟中的關鍵問題。證據的三性"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不符合證據「三性」的不能作為證據來使用。證據的種類有下列七種:
(一)物證、書證;(二)證人證言; (三)當事人陳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五)鑒定結論; (六)勘驗、檢查筆錄; (七)視聽資料。

5. 行政訴訟法規定證據種類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規定證據的種類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前需要經過法庭的審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6. 新行政訴訟法證據規則

法律分析:不論是被告還是原告,在收集證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法律上面要求的合法性、真實性以及關聯性,因為如果不合法,收集來的證據很有可能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一)提供書證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屬於書證的原件。(二)提供由有關部門保管的書證原件的復製件、影印件或者抄錄件的,應當註明出處,經該部門核對無異後加蓋其印章。(三)提供報表、圖紙、會計帳冊、專業技術資料、科技文獻等書證的,應當附有說明材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據;(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的陳述;(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7. 行政訴訟法在證據方面做了哪些重大修改

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
第34條,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35條 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
第36條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自己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第37條 被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被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
第38條 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案件中,被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第39條 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但是,不得為證明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調取被告作出行政行為時未收集的證據

8. 證據法與行政訴訟法的關系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證據法。同時,行政訴訟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是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進行的。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三十四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三十五條規定,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
第三十六條規定,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第三十七條規定,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
第三十八條規定,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第三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第四十條規定,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但是,不得為證明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調取被告作出行政行為時未收集的證據。
第四十一條規定, 與本案有關的下列證據,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
(一)由國家機關保存而須由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
(三)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第四十二條規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第四十三條規定,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所指的證據有哪些

1、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2、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證據包括:(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據;(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的陳述;(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3、這樣的歸類對於一般人來說太抽象,如果是學生用於考試是有用的。

10. 行政訴訟法案件的八種證據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熱點內容
上班後考法律碩士 發布:2025-09-11 21:59:21 瀏覽:833
1980年刑事訴訟法全文 發布:2025-09-11 21:59:20 瀏覽:258
基層工作人員法律知識競賽試題 發布:2025-09-11 21:40:52 瀏覽:985
鄉鎮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2025-09-11 21:25:51 瀏覽:388
刑法各案例 發布:2025-09-11 21:17:54 瀏覽:158
虢建宏法院 發布:2025-09-11 21:15:57 瀏覽:928
北大法律碩士非法學保送怎麼准備 發布:2025-09-11 20:56:32 瀏覽:484
免費咨詢律師網 發布:2025-09-11 20:11:52 瀏覽:989
緬甸法律法規大全最新 發布:2025-09-11 20:10:28 瀏覽:327
電大合同法單選題保證的特性 發布:2025-09-11 20:01:50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