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被精神病

刑事訴訟法被精神病

發布時間: 2022-01-18 04:56:53

A. 精神病觸犯法律會怎麼處理

精神病人觸犯法律不承擔法律責任,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1)刑事訴訟法被精神病擴展閱讀:

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B. 中國刑法什麼樣的精神病可以被取保候審

是否能夠取保候審,要看是否符合取保候審的條件,與是否精神病人沒有必然聯專系。根據《刑法》的規定屬,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除此之外,精神病人犯罪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至於能否取保候審,還要根據犯罪的性質、情節輕重等綜合判斷,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取保候審條件,就可以取保候審,否則不能取保候審。

其中法律規定,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審。由於精神病人的精神狀態往往不太容易控制,因此,相同條件下,精神病人取保候審的難度要大一些。

(2)刑事訴訟法被精神病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C. 刑法對精神病人犯罪如何處理

司法實踐表明,精神病人的分類不同,其犯罪特點也各有不同,刑法對精神病人的處理,主要依據以下五方面來處理。
一是精神病人犯罪具有明顯的突發性。
此特點與精神病人所患疾病有著密切的客觀聯系,即患者犯罪並非大腦神經意識主觀上所能自控所為,可以說是因發病而犯罪。因此精神病人犯罪普遍存在極強的突發性。眾所周知,特別是與精神病患者有一般接觸史或目睹過精神病人犯罪的人,對此類犯罪的特點並不陌生,也是一種對社會難以防範而又危害極大的一種犯罪形態。所謂突然就是完全排除規律性,什麼時間、地點、犯什麼罪都是無法預測確定的,讓人所始料不及的。例如:一完全喪失辨認和自控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失控後跑到一酒店廚房,都認為該精神病人是要索取食物,但對拿到面前的食物不僅毫無興趣,而是雙手抓起不管什麼物件就亂砍亂舞,導致酒店員工及就餐顧客死傷多人的嚴重刑事後果。
二是精神病人犯罪對象的不確定性。
司法實務證明,正常人犯罪除過失性犯罪外,大都具有犯罪客體的特定性。但精神病人犯罪則與之相反,主要表現不是客體而是犯罪對象。在完全喪失辨認或自控行為能力以及間歇性精神病人類型的犯罪尤為明顯,這也是與部分喪失辨認或自控行為能力類型的精神病人犯罪特點的最大區別所在。此類犯罪的對象不分人還是動物,不分私有財產還是公共財物,不分時間、地點及環境等影響,犯罪者犯罪時旁若無人般的狂妄之極,其危害後果也是嚴重的,例如發生在2004年一客車上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案例,就足以證明此類犯罪的特點。一間歇性精神病人在客車運行中發病後,突然跳起吼叫並對陌生乘客大打出手,突發事件致使客車墜入山谷,造成車毀人亡的嚴重後果。三是精神病人犯罪具有規律性的特點。
此類精神病人犯罪多為間歇性精神病人及部分喪失辨認或自控行為能力類型的精神病人犯罪。即因發病時間間隔上一般有一定周期性規律,因而如果發病後犯罪相對就有一定規律性的特點。四是精神病人犯罪具有正常人所不能預見的嚴重犯罪後果的特點。
精神病人犯罪,特別是完全喪失辨認或自控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其力度強度都是驚人的,在諸多精神病人犯罪案例中,有的能掀翻一輛轎車,有的連殺數人後幾個人都控制不住,其犯罪後果就更讓人無法估量。目前大多精神病人的家屬、監護人大都採取不同方式的強制性看管或跟蹤限制其行動范圍的做法,以防精神病人傷及無辜或自殘自殺。其中相當部分並未進行長期醫治,有些用繩捆、鏈鎖、籠關等做法並不可取,但為了預防精神病人違法犯罪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總比放任不管要好得多,也有值得理解的一面。
五是因精神病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致使無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的特點。
該特點符合完全喪失辨認或自控行為能力及間歇性精神病人發病時犯罪的精神病人。對此目前還未引起社會認識及足夠重視,警戒度也較為低,也還有不少人誤認為一味由精神病人的家屬或監護人承擔責任,起碼這種理解與認識是不全面不正確的,因此被侵害對象的重大損失不能得以救濟和附帶民事賠償是有法律根據的,反之則尚無法律根據。相關知識延伸閱讀:精神病人刑事責任具體是指什麼
精神病人刑事責任是指精神障礙人實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後的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又對這三級刑事責任能力規定了不同的責任承擔。其中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輕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輕度精神病、精神發育不全、神經官能症及病態人格的精神障礙者。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上述刑法規定可以看出,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進行刑事處罰,既不同於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於完全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D. 刑事訴訟法中精神疾病嫌疑人如何撤銷案件

只要行為構成犯罪,就不存在撤銷案件的問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精神疾病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認知,那麼法院就做出不承擔刑事責任的判決。

E. 根據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對精神病人的鑒定到一般的醫院就行吧,不用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是不是

必須由具有法醫精神或者專項精神資質的單位及鑒定人鑒定,鑒定人至少為2人,一人為主。鑒定委託由主審單位委託。

F. 犯罪時正常,被發現時已患精神病,會被判刑嗎

根據法律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因此,犯罪時無精神病,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法律依據:
一、《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二、《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 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
對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診斷並開具證明文件。

G. 犯罪時正常,被發現時已患精神病,會被判刑嗎

你好,根據法律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因此,犯罪時無精神病,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法律依據:
一、《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二、《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 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
對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診斷並開具證明文件。

H. 精神病《刑事訴訟法》。

我加她法律是這樣規定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那麼回事,往往我們看內到的有些容精神病患者,他並沒有被強制送到醫療機構進行一個醫治,而是在社會上流浪,七,最大程度是拋棄在社會之中歸家庭成員所承擔最大的經濟既負擔

I. 要是被精神病人打死了怎麼辦,精神病人會判刑嗎

1、如果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打死了人,不用負刑事責任,不會判刑。

2、如果是在精神正常的時候打死了人,是需要負刑事責任的,會被判刑。

3、如果精神病人是在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時候打死了人,那也需要負刑事責任,會被判刑。

具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如下:

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9)刑事訴訟法被精神病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第二百八十四條和第二百八十五條關於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的規定如下:

1、實施暴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經法定程序鑒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有繼續危害社會可能的,可以予以強制醫療。

2、公安機關發現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寫出強制醫療意見書,移送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的或者在審查起訴過程中發現的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醫療的申請。

3、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可以作出強制醫療的決定。對實施暴力行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決定強制醫療前,公安機關可以採取臨時的保護性約束措施。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熱點內容
美國法官誰來監督 發布:2025-09-01 16:30:18 瀏覽:290
刑法第53 發布:2025-09-01 16:16:02 瀏覽:141
大同法律援助電話號碼 發布:2025-09-01 16:15:24 瀏覽:622
昭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9-01 16:11:04 瀏覽:282
職業道德與法律作業 發布:2025-09-01 16:08:59 瀏覽:864
合同法請求權基礎分析方法 發布:2025-09-01 15:57:42 瀏覽:303
上海市居改非的相關政策條例 發布:2025-09-01 15:55:33 瀏覽:89
法律援助助力殘疾人事業 發布:2025-09-01 15:47:27 瀏覽:731
勞動法42 發布:2025-09-01 15:47:25 瀏覽:761
勞動法有補償金嗎 發布:2025-09-01 15:46:42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