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微信
⑴ 取保候審期間可以登錄微信號嗎
取保候審期間可以登錄微信號,只要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即可。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⑵ 刑偵查微信記錄的流程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刑事偵查微信記錄,屬於技術偵查措施,需要報有關機關批准,批准決定應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確定採取技術偵查措施的種類和適用對象,批准決定自簽發之日起三個月以內有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一條批准決定應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確定採取技術偵查措施的種類和適用對象。批准決定自簽發之日起三個月以內有效。對於不需要繼續採取技術偵查措施的,應當及時解除;對於復雜、疑難案件,期限屆滿仍有必要繼續採取技術偵查措施的,經過批准,有效期可以延長,每次不得超過三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採取技術偵查措施,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措施種類、適用對象和期限執行。偵查人員對採取技術偵查措施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保密;對採取技術偵查措施獲取的與案件無關的材料,必須及時銷毀。採取技術偵查措施獲取的材料,只能用於對犯罪的偵查、起訴和審判,不得用於其他用途。公安機關依法採取技術偵查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並對有關情況予以保密。
⑶ 微信里的信息能作為刑事案件的證據嗎
可以作為其中的證據之一,最終能否認定犯罪,當然還需要其他的證據,最終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同時可以排除一切合理的懷疑,達到確實充分的程度。
法條鏈接;〈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⑷ 被取保候審了,手機被查扣了,現在我可以登微信嗎
可以登陸
1、在法院審判前,任何人都是沒罪的2、取保候審期限屆滿,公按機關應該解除取保候審。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沒有違法事由,在解除取保候審的同時,應當由縣級以上的執行機關製作《退還保證金決定書》,通知銀行如數退還保證金3、沒有撤案可能是案件偵查還沒結束,或者案件比較復雜無法結案,跟您是沒有什麼關系的4、如果以後偵查有證據證明您與這個案子有牽連,那麼公安機關還是可以申請對您的逮捕等5、以上意見供參考
⑸ 取保候審私自上微信後果
法律分析:取保候審私自上微信後果是是沒有相應的法律後果的,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取保候審適用犯罪情節比較輕的犯罪嫌疑人,所以取保候審期間一般不會對當事人的通信進行監控。取保候審擔保人承擔的責任是需要監督被保證人遵守《刑事訴訟法》當中的規定,關於是否承擔罰款或刑事責任問題。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⑹ 微信里的信息能作為刑事案件的證據嗎
微信里的信息,照片,轉賬記錄都是可以成為刑事案件或者民事案件的證據的。司法實踐中,很多電信詐騙的案件,大多數證據都是此類電子信息證據。當然,此類證據還是需要經過有關當事人核實,指認或確認。
⑺ 中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 請問孩子在手機微信賣煙被公安局抓去拘留 怎麼判刑 幾年 謝謝!
這個也犯法嗎!很多人賣啊,警察有毛病嗎,你孩子是不是有其他的沒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