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Ⅰ 最高院:注意!這些事項一審如果不提,二審再提法院將不予支持
在民事訴訟中,以下事項如果一審不提,二審再提法院將不予支持:
訴訟時效抗辯
在法院審理過程中,當事人若未在一審期間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二審期間再提出,法院通常不予支持,除非有新證據證明訴訟時效已過。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和第四條進一步明確,當事人未在一審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二審期間提出的,法院不予支持,但基於新證據能證明對方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
管轄權異議
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一旦答辯應訴,即便原本法院無管轄權,也將視為有管轄權,二審期間不再考慮管轄權異議問題,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除外。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若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則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獨立的訴訟請求或反訴
原告若增加獨立的訴訟請求,或原審被告提出反訴,均應在一審階段提出。二審階段提出的,法院只會在當事人自願的情況下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需另行起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八十四條,在第二審程序中,原審原告增加獨立的訴訟請求或原審被告提出反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就新增加的訴訟請求或反訴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
對證據的異議
對證據的審查、質疑也應在一審程序中進行。若當事人在一審中未對證據提出異議,一般視為其對該證據的認可和接受。二審主要審查一審判決在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程序合法性等方面是否存在問題,除非存在新的證據或一審中存在重大程序性錯誤等特殊情況,二審一般不會重新審查一審已認可的證據。
周軍律師提醒:
一審階段,原告應提出完整、全面的訴訟請求,並列齊被告或第三人。被告則應在應訴時考慮訴訟時效是否已過、管轄權是否正當、有無反訴必要,並在答辯期間及時向一審法院提出。若等到二審再提,法院很可能不予支持。因此,當事人應充分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確保在一審階段提出所有相關主張和證據,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Ⅱ 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八條
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事實,不適用有關自認的規定。
自認的事實與已經查明的事實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六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包括:(一)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二)涉及身份關系的;(三)涉及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訴訟的;(四)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五)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程序性事項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照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Ⅲ 最高院關於嚴格執行民事訴訟法若干規定第19條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專
19、購銷合同屬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採用送貨方式的,以貨物送達地為合同履行地;採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貨地為合同履行地;代辦托運或按木材、煤炭送貨辦法送貨的,以貨物發運地為合同履行地。
購銷合同的實際履行地點與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不一致的,以實際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