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從輕區別行政法
⑴ 當事人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這句話是對是錯。
當事人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這句話錯誤。應當是:當事人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1、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
2、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
3、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4、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
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1)減輕從輕區別行政法擴展閱讀:
行政處罰主要是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對象是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行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
1、警告;
2、罰款;
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4、責令停產停業;
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其他行政處罰」,限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這一范圍。如《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0條規定,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四種等等。
⑵ 行政法從舊兼從輕原則
法律分析:行政法從舊兼從輕原則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的准則。刑法的該規定主要是針對舊的現行的刑法之間的矛盾問題,且主要是針對新刑法溯及力的問題。即新刑法對公布之前的行為是否認為是犯罪問題,以及如何適用等問題。「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⑶ 行政法中從輕與減輕處罰的區別
從輕是在法定抄的處罰程襲度根據具體的事實選擇適用較輕的處罰;比如說某是違反行政規定,按照法律規定處500至1000元的罰款,根據具體情況適用500來說將就是從輕了。
減輕是低於法定的處罰程度范圍處罰。即比如說某是違反行政規定,按照法律規定處500至1000元的罰款,根據具體情況,符合法律規定的減輕情節,那麼適用400元就是減輕了。
⑷ 老弱病殘犯了犯了行政法之後應該怎麼處置
依據行政處罰法,有這么幾種情況分別對待
一、對於未成年人,依據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具體有要證據證明,如戶口本,身份證,戶籍等
二、對於精神病人,依據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六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有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具體要有診斷證明,病歷等證據證明
三、對於其他人,如殘疾人等,還有一般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么功表現的;(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可以從輕或者減輕,甚至不予行政處罰。。
⑸ 關於我國刑法、行政法、民法等法律對於因年齡問題不予、免於或者減輕處罰是如何具體規定的
刑法:14歲以下不追究刑事責任,14到16周歲之間對八種特別嚴重的刑事犯罪追求刑事責任專,屬如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等。16周歲以上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要追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發病期間也不追求刑事責任。14到18周歲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並且不能被判處死刑。
行政法:行政法是各種行政法律法規的總稱,我只說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規定吧。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
民法:10歲以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對其民事行為負責;10周歲到18周歲之間(或16歲以上以自己能力生活)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對與其智力相當的行為負責;18周歲或以獨立能力生活的16周歲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承擔民事責任。
夠相信了吧。
⑹ 行政法中從輕與減輕處罰的區別
從輕是在法定的處罰程度根據具體的事實選擇適用較輕的處罰;比如說某是違反行政規定,按照法律規定處500至1000元的罰款,根據具體情況適用500來說將就是從輕了。
減輕是低於法定的處罰程度范圍處罰。即比如說某是違反行政規定,按照法律規定處500至1000元的罰款,根據具體情況,符合法律規定的減輕情節,那麼適用400元就是減輕了。
⑺ 請問從舊兼從輕原則與從新兼從輕原則的適用情形
一、刑法方面:如果犯罪行為由現行刑法生效前連續到現行刑法生效後,而現行刑法與行為時刑法都認為是犯罪,這樣的連續犯在現行刑法中的處罰是比較重的。
⑻ 從舊兼從輕原則的行政法問題
在確定行政相對人的行為性質以及因此給予相應的懲處時,同樣應受到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限制。對此在理論上的理由和該原則在刑法適用上的理由是一致的,即對行為進行評價和懲處的法律修改了,就應當以修改後的法律對行為進行評價或懲處,除非這種評價或懲處增加了行政相對人的責任。在立法上,也體現了對從舊兼從輕這一適用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在此「規范性文件」指的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有效的規范性文件,而不應該是相對人行為時有效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失效的規范性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在行政領域該原則同樣是適用的。
法律通過評價和懲處功能實現立法目的,在強調法律的保護功能時也要注重法律的保障功能。在國家與公法相對人之間,新法對一個行為作出非違法性評價或弱化懲罰的規定時,就應依據從舊兼從輕的原則適用新法對沒有懲罰完畢的行為重新進行評價並按評價的結論作出相應的處理,以保障人權,實現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⑼ 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1、主體不同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2、形式不同
民事責任的責任形式有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以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這些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
3、特徵不同
民事法律責任有其獨特的特徵:
1)是一種因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承擔的法律責任。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是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如果當事人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規定,就不存在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問題。
2)是一種以財產為主要內容的法律責任。
特徵:
1)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義務的後果
2)這種違反義務的行為沒有超出行政法規定的違法限度,因而適用行政法上的制裁措施
3)責任措施是由行政違法行為實施者向國家承擔的責任
4)對於責任承擔者來說,是一種否定性的評價,是體現社會譴責和國家懲罰性的一種法律上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