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知名學者

刑事訴訟法知名學者

發布時間: 2022-01-25 08:40:56

❶ 有一個著名的刑事訴訟法學者是不是叫邱心洪

邱興隆,著名刑法學家,「三湘刑辯第一人」,主張「全面廢除死刑」。現版任湖南大學刑權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醒龍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曾先後在西南政法大學、湘潭大學、廈門大學任教,兼任國務院學位辦公室全國法律碩士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南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南省法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等職。

❷ 中國著名律師前10名

中國著名律師有:朱樹英、田文昌、宋中清、彭雪峰、曹樹昌。

1、朱樹英,上海建緯律師事務所創始主任。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任上海市第十、十一屆政協常務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民事業務委員會主任,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常務理事兼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

上海、北京等九城市以及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建設專業仲裁員。擔任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八所大學法學客座教授。獲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建設者、全國優秀律師稱號。

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有一百多篇論文在國內外專題會議上發表,有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三本共130餘萬字的專著《建設工程法律實務》、《房地產開發法律實務》、《建設工程實務問答》,以及與他人合著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建設工程合同與索賠管理》。

由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的《住宅商品房交易與物業管理案例評析及法律實務》均深得業內人士和廣大讀者的好評。

5、曹樹昌律師至今從事專職律師工作已經三十多年,具有深厚的法學功底和社會經驗,曾經從事企業管理、法學教學和法律研究工作。

曹樹昌律師的法律知識是建立在自然科學知識基礎之上的,具有融法學、自然科學、管理科學於一身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的知識結構。

曹樹昌律師致力於經濟犯罪的研究和各類刑事案件的辯護,以自己的綜合實力和敬業精神最大限度地維護可能受到刑事追究或已經受到刑事追究的委託人的合法權利。

❸ 中國刑辯第一人 顧永忠 關於刑事訴訟法修正案 的視頻講座

刑辯第一人害抄死人,沒有官方的,襲都認為自己是第一人。我過來學習一下。
蘇義飛,合肥知名律師,執業以來,常年擔任多家國內知名企業法律顧問,代理案件近千起,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各類專業知識,已經走向專業化發展,熟悉訴訟操作規程和技巧,能在紛繁復雜的情節中發現問題,能在艱難中找尋證據,在反復思量中尋求以最佳途徑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工作作風細膩,思維敏銳,庭審中言語犀利,為人誠懇率直,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義感。蘇義飛律師深知律師服務也是服務行業,應以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為天職,踏踏實實的辦理好每一件委託事務,在辦案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有效的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挽回和避免委託人的經濟損失,為委託人規避法律風險為終身的奮斗目標。蘇義飛律師以「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辦案」為執業理念,認真對待每一位客戶和每一個案件,其「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辦案作風,受到客戶和同行的一致肯定和好評。
蘇義飛律師的辯護尊重委託人意見,善於准確歸納並找出辯護的法定理由,不忽視對當事人有利的酌定情節,敢辯、善辯和明辯。

❹ 鄭旭的個人簡介

2000年獲得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刑事訴訟法學博士學位,2002年受英國文化委員會(British Council)資助,獲得英國華威大學優秀法律碩士學位(University of arwick, UK, LLM, with Distinction)。199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訪問學者,2003年美國杜肯大學(University of Duquesne)訪問學者。自1996年以來,在中國政法大學主要講授刑事訴訟法、證據法和外國刑事訴訟法。

❺ 我國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刑訴法學家

法學家,一般是按照法律部門分類的,分為:理論法學、法律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專學屬、刑法學、民商法院、訴訟法學、軍事法學。刑訴法學屬於訴訟法學的一個分支。
按照《當代中國法學名家》所載,訴訟法學較為專業的學者有:
「卞建林 常 怡 陳光中 陳桂明 陳瑞華 陳衛東 程榮斌 崔 敏 樊崇義 顧培東 江 偉景漢朝 李 浩 劉家興 龍宗智 沈達明 沈德詠 宋英輝 譚 兵 譚世貴 湯維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國樞 王敏遠 王亞新 徐靜村 嚴 端 楊榮馨 張衛平 周國均 左衛民 孫長永 李昌道...」等人。

❻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內容如下:
第八十七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檢察長決定。重大案件應當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❼ 刑事訴訟法教材選哪本比較好

高教版刑訴第四版 ,紅皮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大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陳光中主編。

❽ 中國著名的刑法學教授有哪些

刑法學界主要分為兩批(其他的小的派別不算),這兩派的掌門人,一個是張明楷,一個是周光權。另外,中國政法大學知名的刑法學教授還有曲新久、阮齊林、羅翔、趙天紅等。

下面是對於兩個掌門人的介紹

1.張明楷,男,1959年7月生,湖北仙桃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原湖北財經學院(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系,同年攻讀本校法學碩士學位,1985年留校任教,1989年到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法學部研修,1995年任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客座研究員,1996年任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法學部客座研究教授,曾任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主任。1998年2月調入清華大學。張明楷教授多次獲得各種社會獎勵,多次被評為司法部優秀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2年被評為第三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其科研成果也曾獲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等。

2.周光權是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曾為日本名城大學法學部訪問學者(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出版《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等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2002年獲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

❾ 外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展與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的聯系

我國的刑訴經歷過幾個階段,在建國初主要是借鑒前蘇聯的刑訴制度,後來在蘇俄關系惡化後,借鑒了些留學國外歸國的學子的一些歐美思想,在這些學者被打倒後,刑訴基本停滯不前,改革開放後僅是一些修訂和國情變化

❿ 為什麼憲法中有大量有關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第一,刑訴法是動態的憲法,是活的人權法,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觀點。過去搞憲法的人忽略了部門法,以為憲法學主要應研究各種國家公共權力的配置問題,如立法、司法與行政權力之間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等。這些研究當然是非常有意義,也是很有必要展開的。但是,憲法還有一大塊極為重要的領域,那就是公共權力與個人權利的關系問題,尤其是在公共權力機構侵犯、剝奪個人權利的場合,前者究竟應受到什麼樣的限制問題。對於這一領域,西方學者通常稱其為「人權法」。但考慮到侵犯人權最嚴重的行為往往來自公共權力機構,因此,這種人權法其實就是憲法的有機組成部分。

從這一角度來看,刑事訴訟法和行政法恰恰就是規范國家公共權力與個人權利關系的法律,屬於憲法意義上的人權法。這是因為,對公民的憲法權利侵犯最嚴重的是發生在行政法和刑訴法領域,行政法中的行政處罰,刑訴法中的偵查權濫用,最終侵犯的是公民的憲法權。任意搜查,隨意拘留、逮捕、羈押最終侵犯憲法規定的公民的自由。到今天為止,我們討論超期羈押問題還停留在一種技術層次之上。其實,超期羈押的本質應當是違法羈押,也就是警察、檢察官的未決羈押行為侵犯了嫌疑人、被告人的憲法性權利。但是,刑事訴訟法學者卻很少從憲法角度考察這個問題,往往把他當作一個技術問題。有的法官很可能會這樣說,超期羈押有什麼了不起,我超期羈押嫌疑人三四個月,卻辦成了一個案件,處罰了一個犯罪人,社會效應明顯,這種超期羈押又有什麼不對呢?正是沒有憲法作為刑事訴訟法的支撐,作為訴訟程序的堅實基礎,也由於沒有一個完整的人權法把憲法和刑法連接起來,我們今天的刑訴法就只能處於可有可無,侵犯之後也不會有什麼法律後果的狀態。當前,中國刑事訴訟法學正面臨一系列難以解決的理論難題,如為什麼要救濟被告人、嫌疑人的權利,為什麼要制裁程序性的違法,為什麼刑訊逼供得來的口供要排除,等等。其實,答案很簡單:這些程序性違法行為侵犯了公民的憲法權利,侵犯了憲法秩序,破壞了法治的基礎,因此不能容忍為了打擊個案中的犯罪,而破壞憲法。憲法作為根本大法,是國家法治的基礎,不容破壞。所以刑訴法是動態的憲法,是人權法。

第二,刑訴法中規定的大量的權利直接可以轉化為憲法權利。美國聯邦憲法前十條修正案被成為Bills of Rights,權利法案規定的近二十項權利都屬於公民在受到國家的刑事指控是所享有的基本權利,如獲得保釋、陪審團審判、迅速審判、獲得辯護等權利。甚至在美國,刑事訴訟可以直接被稱為憲法性刑事訴訟(constitutional criminal procere)。我去年在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的時候,發現原來美國的刑事訴訟法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個單純的部門法,而是美國憲法的分支。甚至就連排除規則這一看起來純屬刑事訴訟制度的問題,還被視為極為重要的憲法問題。相比之下,中國的刑訴法到目前為止,大量的被告人權利都沒有被轉化成憲法權利,譬如獲得中立法庭審判的權利,獲得與證人對質的機會,提出本方證人和證據的權利,任何人不得被迫自證其罪的權利,任何人因一個行為不受雙重追訴等等,都還只是被視為純粹的刑事訴訟權利或者「刑事訴訟原則」,而與憲法性權利沒有任何實質性聯系。結果,這些權利既稱不上憲法性權利,也無法獲得有效的司法救濟。比如說公正審判的權利。公正審判號稱所有人權的中介和橋梁,又被稱為訴權。在人權法上,訴權被稱為第一人權。願意作比較法研究的同學可以看看德國基本法第一章和中國憲法第二章,兩者都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甚至有些權利在中國憲法中還列舉得更為詳細。但德國基本法有兩條是中國憲法所不具備的:一是所規定的公民權利被侵犯時,必須有法律明文規定的授權;二是在國家公共權力機構侵犯公民權利時,必須在法律規定的幅度范圍內進行。這兩項規定也就是公法中著名的法定原則和成比例原則,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適應原則即是該原則在刑法中的體現。然而,中國憲法中沒有這一原則,中國憲法被認為是寫著人民權利的美妙的一張紙,但是沒有一個能變成活生生的可救濟的權利。三、四年前我國的憲法學者還在討論憲法是調整公民的還是調整國家權力的,還在爭論憲法的基礎。因為82憲法還規定「任何人、組織不得侵犯公民人身自由」,這似乎表明公民個人的行為也是憲法所規范的對象。但我們認為,憲法所防範的對象不是個人和組織,而是國家公權力,是對公權力的警惕和約束。憲法既要調整公權力和公權力的關系,也要規范公權力和私權利的關系。國家公權力對公民的侵犯是最大的威脅。然而,我國憲法並沒有對公共權力對私權利侵犯時所要遵循的法定原則和比例性原則,做出任何規定。

當然,按照德國基本法的規定,所有的公民權利一旦受到國家公共權力的侵犯,任何被侵權者都有權向中立的司法機構申請一個中立的司法救濟,獲得公正聽審的機會。對於這一訴權條款,我國憲法也沒有做出規定。可想而知,對於國家公共權力機構剝奪公民權利的行為,我們既沒有從實體上限制公共權力的范圍和界限,也沒有從程序上約束公權力的行使過程和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私權利還能得到維護嗎?顯然不可能。所以結論是一旦刑訴中被告人的權利不能上升到憲法權利,它必將成為無本之木,沒有根基,難以獲得憲法的救濟,難以獲得充分的尊重。我們將難以回答那個永恆的難題——難道為了維護嫌疑人的基本權利可以放縱他的犯罪嗎?對於這個問題,任何人都回答不了。

第三,憲法必須具有可訴性,違反了憲法,必須轉化成訴訟程序,作為裁判的基礎,否則憲法就是一紙宣言。違憲審查大體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對公權力與公權力之間的糾紛裁決。在一個法治國家,所有的政治、宗教、社會問題都可以轉化成法律問題。第二類是解決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的糾紛問題。這種情況發生在公民在普通的司法救濟用盡之後,還應獲得將案件訴諸憲法裁判機構的機會。一個完備的成熟的法治國家應該允許公民把侵犯其憲法權利的行為告到最高法院、憲法法院。而沒有違憲審查,所有的憲法性權利都難以獲得最後的司法救濟。

熱點內容
標准化立法的宗旨是什麼 發布:2025-08-28 12:37:48 瀏覽:986
2018婚姻法解釋二24條 發布:2025-08-28 12:30:22 瀏覽:160
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問題及建議 發布:2025-08-28 12:28:28 瀏覽:303
商丘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8-28 12:27:50 瀏覽:295
法官用槍 發布:2025-08-28 12:16:05 瀏覽:601
征拆法規 發布:2025-08-28 12:13:33 瀏覽:7
廣場舞行政法 發布:2025-08-28 12:13:27 瀏覽:520
八大進化法規 發布:2025-08-28 12:07:23 瀏覽:859
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b 發布:2025-08-28 12:01:39 瀏覽:774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最根本的保證 發布:2025-08-28 11:51:49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