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可訴性

行政法可訴性

發布時間: 2022-01-26 13:54:26

1. 為什麼行政拘留具有可訴性

行政行為可訴性的概念:
行政行為的可訴性,也稱行政行為的可審查性,是指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在一定條件下可訴諸法院行政訴訟或司法審查程序的一種本質屬性。 它具有二個方面的含義:
(1)相對人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可能性。行政相對人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享有一系列行政法上的公權利,也由此獲得了一種力量,可以向國家司法機關提出一定行為的要求。「主體公法權利的重要實際意義之一就是適用司法程序的可能。」
(2)法院對行政行為的可審查性。行政訴訟涉及司法權與行政權的關系,這使得行政訴訟區別於民事、刑事訴訟。一旦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因此獲得了對行政行為進行司法審查的權利,當然,這種權為也不是無限的,而是限於一定的范圍,法院只審查一定類型的而不是全部的行政行為。同時,司法審查也是被動的,只有在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的前提下,法院才能行使司法審查權。
行政強制措施是否具有可訴性,主要取決於該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相對人權益的關系。就行政拘留而言,它是一個獨立的、實實在在的處置相對人權益的斷然行動,具有獨立性、完整性和成熟性,顯然也同行政相對人有利害關系,因此它具有可訴性。

2. 行政法高手進!關於可被附帶性審查的抽象行政行為

除國務院決定命令,其它的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都可附帶審。

3. 行政法有什麼特點

行政法的特點:

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

行政法散見於層次不同、名目繁多、種類不一、數量可觀的各類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之中。

凡是涉及行政權力的規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規范。重要的綜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國和國外主要有: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開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行政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由於現代行政權力的急劇膨脹,其活動領域已不限於外交如國防、治安、稅收等領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這就決定了各個領域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均需要行政法調整,現代行政法適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內容也更加豐富。

行政法具有很強的變動性,與其他部門法由於社會生活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作為行政關系調節器的行政法律規范也具有較強的變動性,需要經常進行廢、改、立。

(3)行政法可訴性擴展閱讀:

現代國家,行政法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調整的主要是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指向的乃是行政權力的規范與約束,在國家的變遷中承擔著促使傳統「行政國」向現代「法治國」轉型的功能。就中國而言,依法治國的核心環節,在於如何實現對強大的政府權力的依法治理。

對龐大的行政組織系統進行有效的規制。不同於其他邦聯制國家,我國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格局,需要一部統一的法律為行政組織提供行為指引,這便是制定「行政基本法」的國情背景。

傳統觀點認為,行政法很難生成一部統一的法典,因為生活中的行政關系太過廣泛多樣且穩定性低,很難以一部法典進行格式化規范。這樣的理由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更有說服力,政府主導的改革不僅讓社會始終處在不斷轉型之中。

也讓政府的行政權力和治理方式處在變換之中,從而讓制定統一行政法典的努力更顯徒勞。這樣的認知突出反映在改革開放之初的立法轉向上,學者們一開始也試圖勾勒出類似《民法通則》一樣的行政法典框架,但隨後的改革與治理實踐使得這一探索困難重重。

4.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問答

1.李林可以直接對縣公安局提起訴訟。(因為縣公安局作出的是具體回行政行為,具答有可訴性。)
2.原告:李林,被告:縣公安局;王森:第三人。(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如果行政相對人對復議結果不服的,應以復議機關作為行政訴訟被告。)
3.李林可以當地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本案未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一般應公開審理。
4.李林、縣公安局、王森。
5.可以,原告:王森,被告:縣公安局,第三人:李林。

5. 行政法中關於行政行為不可訴的情況有哪些

《抄行政訴訟法》第十三條襲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6. 政府行為是否在行政法上具有可訴性,政府行為是否合理、合法

具體行政行為,是可訴的。

7.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CBDBC

8. 下列那些行為具備可訴性比如行政復議,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還有行政行為的撤銷,行政調解等。

行政訴訟不屬於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行政登記,行政裁決,行政徵收行政合同的確認。
行政行為的分類:

1。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這是基於行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范圍作了分工。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制定法規,規章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和其他行政法規的行為。

具體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針對特定的對象,具體事宜作出的決定。

抽象行政行為類型,可分為行政,自治的幾個。

抽象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執法或主機的規則制定具體實施細則的具體行政行為,其特點是沒有創設新的權利和義務。

互補的抽象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其特點是在需要添加下列事項按照法律或主機的規則和基本制度,原有的法律或主機規則規定的基本原則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約束,創設新的權利和義務的部分的補充。

自主權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直接未決事項需要由法律或主機的規則,按照憲法和組織法規定的管理許可權,根據實際需求管理自我創造的抽象行政行為的權利和義務。 [2] /> 2。羈束行政行為與自由裁量行政行為。

限制,有法律明確規定的行政行為的范圍,條件,形式,程序,方法,行政機關沒有自由選擇的,只能在嚴格按照法律,行政行為,行政行為。

自由裁量行政行為是法律只規定行政行為,條件,規模和類型等,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如何適用法律的行政行為由行政的范圍。

3。通過申請的行政行為和行政行為的職權。

行政行為申請行政訴訟相關的應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權力行使的先決條件。按照職權范圍

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行為。

4。想要的行政行為,並堅持必須有標準的法律形式分為行政行為是行政行為,堅持行政行為的行政訴訟。要行政行為必須有一個特定的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才能產生效果,行政法,行政訴訟,如監管文件公布行為,堅持行政行為,不需要有一個特定的形式或符合具體的程序,只要行政機關針對具體情況採取適當的方式來生產行政執法行為,如汶川地震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公布的救援和直接言語行為的命令的效果。

5個。行為的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行政執法和司法行政。標准劃分的法律關系是行政權力和行政行為的實施中的作用。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的行為與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的行為。行政執法,是行為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相的直接影響,或個人,組織的權利和義務的行使和履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的行為,包括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獎勵。行政正義,是指行政機關是一個第三個政黨,在審判的具體的行政糾紛或民事糾紛的裁決行為按照準司法訴訟;它形成法律執行機關黨之間的關系爭議雙方當事情每個人都為一個三方法律關系,包括行政裁決的行政復議。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行政行為,如行政終局決定行為,國家行為。

單方面的行政行為,雙方(各方)行政行為

6。分為行政行為的行政行為,雙方(各方)單方行政行為所涉及的交易對手為標准劃分行政和法律意義上的關系。可以建立交易對手同意根據行政主體單方面行政行為的含義,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文件無法無天責令限期改正決定行為,單方行政行為不要求雙電源(多)行政行為是對手同意,行政主體和相對達成一致的意思,為了成立的行政行為,如一個縣檔案館控股簽訂土地承包協議,與農戶經營行為。

除了上述分類外,其他標準的行政行為分為幾類有條件的行政行為,而不是有條件的行政行為,實質性的行政行為和程序的行政行為。
相同的行政行為,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不同的類型,如國家檔案局制定部門規章的行為,行政和立法行為,抽象行政行為和行政行為當然,或可分為單方行政行為。

9. 有個案例請幫忙,急呀!!! 是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

1、1992年的確權行為,可訴行為(實際可能有復議前置程序);理由: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張某認為土地局確認不公,就可以認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而起訴。

2、1992年7月的答復,嚴格來說,不具有可訴性,因為答復本身沒有涉及張某的合法權益,不屬具體行政行為(因為的確之前已經確權過,所以連行政不作為都算不上)。
但具體分析可以分兩種情況來看,
第一:若張某僅僅是認為自己吃虧,僅僅要求原確認機構(縣土地局)重新確認給自己,縣土地的答復是沒問題的,而且此答復本身並沒有改變或侵犯張某的合法權益(可能侵犯張某權益的行為是確權行為。)因此不具有可訴性。
(可以認為是張某就同一事實和理由要求同一行政機構進行重復作為,有權不理睬。)

第二:如果張某是想提出行政復議,而縣土地管理局本身不是適格的復議機構,那縣土地管理局應當告知其適格的復議機構,如果其不告知,縣土地管理局的行為有違法(行政復議條例)之嫌,不過此行為的可訴性仍然較弱,向上級機構或同級政府管理監督機構投訴比較現實(應也可依此提出進行復議或訴訟期限實效的抗辯)。

此外,個人認為,即使土管局被動行政行為(依公民要求而作為,因張、李糾紛原屬民事糾紛,房管局沒有介入的必然義務和權力,直接民事起訴即可。)但一旦介入並做出具體行政行為後,就應該至少在土地確權時,至少在1992年7月的答復中,告知張某的申請復議權和期限的,而不管張某是否提出過此類咨詢或要求。

3、1996年的答復,題目中沒看到;

4、1996年的撤銷行為,李某當然可訴;理由同第1點,此處的撤銷屬於具體行政行為。
不過張某一般情形下是沒有起訴資格的(也無需起訴),對1992年的確權行為的起訴,要看具體情況來定,比如原確權是否合法可能涉及損害賠償問題。

熱點內容
扎蘭屯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28 02:57:50 瀏覽:994
民事訴訟法二百五十三條加倍 發布:2025-08-28 02:56:57 瀏覽:363
檔案行政法律關系 發布:2025-08-28 02:44:52 瀏覽:532
徵集職工法律援助維權案例 發布:2025-08-28 02:44:52 瀏覽:890
刑法典第六條 發布:2025-08-28 02:44:50 瀏覽:628
孫傑刑法 發布:2025-08-28 02:43:17 瀏覽:986
民法婚姻修改 發布:2025-08-28 02:42:45 瀏覽:883
北京司法考試地點 發布:2025-08-28 02:35:34 瀏覽:515
成都市法院公開網 發布:2025-08-28 02:31:37 瀏覽:714
上海條例3月25日 發布:2025-08-28 02:29:52 瀏覽: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