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間隙休息勞動法
A. 勞動法規定職工每月可以休假幾天
年假,是國來家根據勞動者自工作年限和勞動繁重緊張程度每年給予的一定期間的帶薪連續休假。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凡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帶薪年休假。
B. 休假時間有哪些內容,加班加點的限制規定
一、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時間內容
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時間包括每天休息的時數、每周休息的天數、節日休息、工作間隙休息、探親假休息、年休假休息的時間等。
(1)日休息。是指勞動者在每晝夜(24小時)內,除工作時間外,由自己支配的時間。也就是說除了最多8小時工作時間以外,其餘時間均為勞動者日休息時間。
(2)周休息。又稱公休日,是指勞動者在一周(7天)內,享有連續休息在一天(24小時)以上的休息時間。
(3)節日休息。是指在革命斗爭紀念日和民族風俗習慣或傳統的慶祝日子裡,勞動者全部或部分不從事生產或工作的時間。第40條和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對此作了具體規定。
(4)工作間隙休息。是指職工在工作日內享有的休息時間和用膳時間。《勞動法》對此雖未作規定,但作為勞動者一種休息的習慣已實行多年。
(5)探親假休息。是指職工探望與自己分居兩地的配偶和父母而享受的休息時間。《勞動法》雖未對此作規定,但國務院1981年3月發布的《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已有較全面的規定。
(6)年休假休息。是指勞動者每年享有一次連續的帶工資的休息時間。目前在國務院具體辦法未出台之前,仍應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職工休假問題的通知》。
二、加班加點的限制規定
加班加點是在企業執行的工作時間制度的基礎上延長工作時間。凡在法定節假日和公休假日進行工作的叫做加班,凡在正常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的叫做加點。加班加點必然佔用職工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過多,對職工的身體健康會構成危害。為有效地控制加班加點,有關勞動法律、法規均予以限制。
《勞動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因特殊情況和緊急任務確需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勞動部《關於<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也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企業由於生產經營需要延長職工工作時間的,應按《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執行。
C. 廠方要求工人八小時不停地走動幹活違法嗎我是一個保潔員,已簽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現廠方想辭退我又不
您好!工作間隙休息是勞動者在工作日的工作時間內享有的短暫休息時間。我國現行《勞動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未對此作出規定。工作間隙休息雖與工作內容無關,但間隙休息是日常工作中正常、必要而合理的生理需要,與其正常工作密不可分;同時,作為勞動者的一種休息習慣也已實行多年,工作間隙休息確有必要。如果您的工作時間是八小時工作制,廠方卻讓您不停地幹活,其行為涉嫌變相強迫員工離職。此時,您可以向勞動監察大隊舉報廠方的違法行為,或者,幹活累了先休息一會,廠方也無法合法辭退您!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助到您!
D. 工作間隙休息時你會做什麼
工作間隙,休息時,我會找到同事一起去外面散散步走一圈,緩解一下精神壓力,讓自己的身心更放鬆,從而提高一下工作效率。
E. 《勞動法》對工作間隙休息是怎樣規定的
《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第三條 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第五條 因工作性質或者生產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標准工時制度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七條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為周休息日。 企業和不能實行前款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周休息日。
勞動部《關於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
(勞部發[1997]271號)
根據《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國務院令第174號)的規定,我國目前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這一標准工時制度。有條件的企業應實行標准工時制度。有些企業因工作性質和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度,應保證勞動者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此外,根據一些企業的生產實際情況還可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企業應按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來源嘉興律師網頁鏈接
F. 一個下班到下一個上班休息時間為24小時是非為放假一天
勞動休假的制度規定 職工的加班費怎麼算? 根據《勞動法》第44條規定,對加班費應根據加班佔用的時間分類計算加班費:1、一般工作日加班的,按不低於工資的150%計付。2、休息日加班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不低於工資的200%計付。3、國家法定休假日加班的,按不低於工資的300%計付。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勞動部的有關規定,加班費每日工資的計算是全月工資除以法定工作時間,即月工資除以21.5天為標准。 我國《勞動法》第四章及相關勞動法律法規對勞動者的休息、休假制度作了原則規定,加之多數用人單位的習慣性做法,勞動者的休息、休假的種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工作間隙休息 是指勞動者在工作日的工作時間內享有的休息時間和用膳時間。《勞動法》對此雖未作規定,但作為勞動者一種休息的習慣已實行多年。例如許多用人單位在上、下午工作期間允許勞動者在規定的時間休息10至15分鍾,有的還組織勞動者做工間操;有的用人單位在勞動者上夜班期間安排夜間用膳時間。 二、日休息 是指勞動者在每晝夜(24小時)內,除工作時間外,由自己支配的時間。也就是說,除了最多8小時工作時間以外,其餘時間均為勞動者休息時間,包括上午上班前、下午下班後、中午用餐等所有的時間。 三、周休息 又稱公休日,是指勞動者在一周內,享有連續休息在一天(24小時)以上的休息時間。按現行規定,一般情況下勞動者每周應休息兩天,即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的休息時間。 四、法定節日休假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是元旦、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是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解放軍建軍節等;還規定,全體公民放假,若適逢休息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而部分公民放假日適逢休息日,則不補假。法定節假日屬於帶薪假日。 五、探親休假 是指在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一年且與配偶、父母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日團聚的勞動者探望配偶和父母而享受的休假時間。勞動者探望配偶的,每年給予一方探親假一次,假期為30日;未婚探望父母的,每年給假一次,20天,若兩年休假一次,則可給假45天;已婚者探望父母的,每4年給假一次,20天。探親可給予路程假。 六、年休假 是指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每年選擇一次連續的帶工資的休假時間。勞動者休假天數要根據其資歷、崗位等情況有所區別,最多不超過兩周;一般以就地休息為主;不搞公費旅遊,也不得以不休假為由向勞動者發放或變相發放錢物。 七、其他休假 職工本人結婚或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時由本單位領導批准,可享受一至三天的婚、喪假。職工在外地的直系親屬死亡時需要職工本人前去料理喪事的,可以根據路程遠近,給予路程假。在批準的婚、喪假和路程假期間,職工工資照發。女職工產假為90天,其中產前假15天,產後假75天,難產的增加15天;女職工生育後哺乳期為一年,單位應在每班勞動時間內給予其兩次哺乳的時間,每次30分鍾;女職工在「三期」內,單位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資。女職工懷孕不滿4個月流產時,應當根據醫務部門的意見,給予15天到30天的產假,懷孕滿4個月以上流產時,給予42天產假 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G. 工作間隙職工因自身過錯發生事故致傷是否屬工傷
法律分析:工作間隙休息是職工勞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應當認定為從事與工作相關的行為。同時工傷保險法律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只要勞動者事故致傷的行為符合工傷認定的情形,並且沒有違背法律的排除性規定,便可以依法予以工傷性質認定,而不考慮受傷職工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H. 勞動合同 新勞動法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需要依照簽訂《勞動合同法》規定簽訂勞動合同,通常需要包含和注意如下內容:
一、《勞動合同法》第17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用人單位的名稱是指用人單位的全稱;根據《合同法》規定,住所是指用人單位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規定或公司章程規定,代表用人單位行使職權的負責人;主要負責人應為法定代表人以外的能夠代表用人單位行使職權的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勞動者姓名應是勞動者戶口登記和身份證一致的姓名;住址是指勞動者主要生活居住的具體地點;外出務工人員一般登記其原籍地址;其他有效證件是能夠證明勞動者身份的合法有效證件,如護照。
(三)勞動合同期限;
勞動合同期限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經過協商一致而確定下來的,用人單位提供工作崗位,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期限。也就是從何時起至何時止勞動者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工作內容是指勞動者要用人單位具體從事什麼勞動,在什麼地點勞動,怎麼提供勞動,從事幾項勞動工作等;工作地點就是勞動者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具體的工作場所,包括:場所位置、環境、條件等。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工作時間是指勞動者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的具體時間段,工作時間一般以小時計算,包括每日多少小時、每周工作多少天數或每月工作多少天數等,法律明確規定了工作時間的計算方式,超過法定的工作時間,用人單位就要支付加班費。休息休假是勞動者的一項基本權利,休息是指勞動者免於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自行支配的時間,休假是勞動者帶薪休息。休息休假主要有:工作間隙休息、日休息、周休息、法定節日休息、探親休假、年休假、婚假等。
(六)勞動報酬;
勞動報酬是指勞動者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用人單位相應給付勞動者的貨幣。勞動報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交通費、電話費等
(七)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是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的,對勞動者在其生、老、病、死、傷、殘、失業以及發生其他生活困難時,給予物質幫助的制度。社會保險是一項法定的、要求勞動者及用人單位強制參加的社會保障制度,它是國家對勞動者履行的社會責任,也是勞動者應享受的基本權利。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或以與勞動者約定為由,拒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法定義務。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勞動保護是指用人單位為了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和健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勞動條件是指用人單位為使勞動者順利完成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任務,為勞動者提供必要的物質和技術條件。職業危害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或在其他職業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對生命健康的傷害。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提供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是指上述規定以外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事項。
二、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合法原則:合法原則要求勞動合同的形式合法和內容合法。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除非全日制用工外,都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內容必須具備必備條款,且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2)公平原則:公平原則要求勞動合同內容公平合理,用人單位不得以強勢地位壓制勞動者而制定顯失公平的合同條款。
3)平等自願原則:是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訂立勞動合同時法律地位平等,訂立勞動合同完全是出於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的真實意思的表示,出於自願而簽訂。
4)協商一致原則:協商一致原則是指合同條款是經雙方協商一致達成的,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不得強迫訂立勞動合同。
5)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一項社會基本道德原則,為人處世均應當遵循該原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要誠實,講信用,不得欺詐對方。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三、勞動合同補簽和倒簽的法律後果區別
用人單位事後補簽勞動合同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為「補簽」,即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事後簽訂勞動合同,把合同期限往前移,簽訂日期為補簽合同的時間。另一種為「倒簽」,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事後補簽勞動合同,將合同期限往前移,同時將簽訂日期寫成勞動關系建立之初的時間。「倒簽」勞動合同,勞動者往往拿不到用人單位未按期簽訂勞動合同期間的雙倍工資,因為在審理過程中存在舉證難的問題。若「倒簽」是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達成的共識,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就符合民法關於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就是有效的。
在補簽勞動合同時需要慎重,要理解「倒簽」與「補簽」的差異,用人單位補簽勞動合同時,只有將簽訂日期寫明為簽合同的日期,才能定為「補簽」,才能證明簽訂勞動合同的真正日期,也有利於勞動者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
四、《勞動合同法》的訂立的規定條文為第七條至二十八條。
I. 連續工作24小時是否符合勞動法
連續工作24小時是不符合勞動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回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答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