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波蘭民事訴訟法

波蘭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1-28 08:33:03

『壹』 在國內工作的外籍人員委託代理人進行訴訟,是否「必須」到公證機關辦理公證書

總之是地球人

『貳』 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十八條約定管轄是否必須有書面合同

是的。

約定管轄(協議管轄),應當以書面形式。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2)波蘭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協議管轄的限制

1、對協議管轄的限制一般說來,對交由外國管轄的限制比交由內國管轄的嚴格。限制有涉及訴訟主體的,也有涉及訴訟客體的。涉及訴訟主體的,有因當事人的國籍、或因雙方或一方的住所、或因主體是自然人還是法人而加的限制。

例如,按照義大利《民事訴訟法典》第52條規定,只有外國人間和在義大利無住所的義大利人之間的訴訟才可約定交由外國法院審理。蘇聯及東歐國家原則上只允許社會主義法人與外國人之間的契約得經協議交由外國法院管轄。

2、涉及訴訟客體的,一般國家的原則是:當事人不得將依法專屬內國法院管轄的案件交由外國法院管轄,即專屬管轄的案件不得協議管轄。一般地說,關於財產訴訟,除不動產外,允許協議管轄。關於諸如婚姻、家庭等非財產訴訟和非訴訟事件均不得協議管轄。

此外,幾乎所有國家都認為,基於國際上理由或出於公共秩序原因,應屬內國管轄而排斥內國管轄的這類協議為無效。在具體案件中,一方向他方施加壓力而締結的協議管轄,例如,經濟強者一方迫使經濟弱者另一方簽訂的附合契約 (adhesion contract)中有關協議條款也常被認為無效。

協議性質

1、協議的性質、訂立、拘束力、方式及推定設定或排斥一國國際管轄權的協議能產生程序上效力,所以是司法性質的。這種合約可同規定實質內容的契約分別訂立,也可載在同一契約內。

2、協議管轄可以總括規定,即表示將由契約所發生的一切訴訟受協議拘束;也可以特別規定,即對契約中特定事項有拘束力。協議的效力可規定為不僅及於協議時已存在的爭執,而且及於將來可能發生的爭執。

協議的方式,各國法律規定不同:可書面,也可非書面。大多數國家如奧地利、葡萄牙、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均須書面。義大利《民事訴訟法典》也規定以外國法院代替內國法院的管轄的協議必須作成書面。有些國家雖不要求書面,但在實踐上,一般都是書面的。

3、國際管轄,除由當事人間達成協議外,還可根據當事人在訴訟進行中的行為來推定。任何一方的單方行為可產生國際管轄權。例如,原告在對他本無管轄權的國家法院起訴,便可被認為自願受該國法院管轄。

以後被告在本訴進行中對原告提出的抵消抗辯、反訴等也受同一法院管轄。因錯誤而提起的訴訟可以撤回。

至於何時,在何種情形下,以及用何種形式撤回,則須依法院地法解決。相反,被告對依法對他本無管轄權國家的法院提起的訴訟,不提出異議而進行實質性辯論,則可推定其合意管轄,事後不得再以無管轄權為理由主張判決無效。

因錯誤而應訴的,可否據此提出管轄抗辯,則須依法院地法解決。

『叄』 公證的海外公證原則

根據《證據規定》第11條第 1款的規定,國外取得的證據首先要經過所在國公證機關的公證。公證是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證明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的行為。離婚案件中,從國外調取的證據,由於受到地域的限制,法官不可能了解每個國家的公文書規律和特點,也不能隨意傳喚證人或調取物證,對其真實性的確認,便成為審判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證據的特徵之一是真實性。而從域外調取的證據,由於受到地域的限制,法官不可能了解每個國家的公文書規律和特點,也不能隨意傳喚證人或調取物證。於是,對域外形成的證據真實性的確認,便成為審判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對在域外調取的證據真實性的認定作了規定。
《證據規定》可以說是第一次明確規定了當事人在國外形成的證據要經過公證、認證。第1l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根據此條的規定,今後凡在國外形成的證據,沒有經過公證、認證或者沒有履行按照雙邊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的,均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一)關於公證
根據《證據規定》第11條第 1款的規定,國外取得的證據首先要經過所在國公證機關的公證。公證是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證明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的行為。公證機關的業務范圍十分廣泛,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民事方面,主要包括證明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各種民事合同和非合同民事法律行為即單方法律行為,如收養、遺囑、委託、贈與、證明等)、證明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包括法律事件如出生、死亡、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和其他法律上有一定影響的事實)、證明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如證明聲明書、成績單、畢業證書等),以及其他與公證有關的法律事務。
根據我國《公證暫行條例》的規定,我國公證機關是國家的證明機關,國家通過公證手段,依法規范、確認和調整民事法律關系,使民事法律關系設立、變更和消滅的過程都能在民事法律規范所調整的范圍之內並得到國家法律的認可。公證機關的職務活動是我國司法活動的有機部分,公證的原則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經公證機關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具有可靠的依據,因此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7條直接確認了公證機關的公證行為在民事訴訟中的證明效力,「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在世界上一些國家,公證機關不屬於國家機關,而屬於中介機構,其對於公證事實和行為的真實性、公證文書的內容負有審查的義務,只對於其上的簽名、印鑒是否屬實予以公證。一般而言,這些國家都有較完備的對作偽證予以制裁的法律制度,當事人的陳述如不真實,由其本人承擔不真實的法律後果。
公證是一種證明活動,它最主要的任務在於證明。學術界通常觀點認為:公證書具有證據上的效力、強制執行的效力、法律上的效力,其中證據上的效力是最重要的。經過公證機關出具的公證文書,在法律上均具有最高的證據效力,因為公證文書需要遵循嚴格的原則和程序,對當事人提出的公證事項,要進行嚴格審查,認為真實合法才予以公證。這對於保證公證文書的信用提供了必要的保證,所以第1款規定對在國外(域外)形成的證據首先要求經過所在國公證機關的公證予以證明。
(二)關於認證
對於在國外形成的證據,第1款還要求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公證的同時,再經我國駐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此認證與訴訟程序中對證據的認證含義不同,後者的認證是指訴訟當中,法官在聽取雙方當事人對證據材料的說明、質對和辯駁後,對證據材料作出的可信與否的認定。而這里所說的認證是對該國公證文書真實性的確認,即證明該國公證機關的印章和公證員的簽名屬實。認證的目的是使一國公證機關所製作的公證文書能為使用國有關當局確信和承認,認證的作用在於向文書使用國證實文書的真實性。因為在一國境內有權進行公證的機關可能為數甚眾,他們所出具的公證文書如果不經過認證,對於外國而言極難辯其真偽,而經由外交或領事機關進行認證,則其真實性可以得到確認,所以認證制度在國際文書交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訴訟過程中,即使當事人對在國外調取的證據在所在國進行了公證,法官由於對各國的公證制度不可能全都了解,往往難以確認該公證的可信度。我國駐各國使、領館是國家和政府的派出機構,他們對駐在國的政治、經濟、法律等項事務都有較深的了解,由其對駐在國公證機關的公證進行確認,可以大大增加國外形成證據的證明力。
從國際上講,公民、法人在國外形成的證據須經公證證明,再經我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才能發生法律上的效力,得到承認,這是國際慣例。但是,目前我國已與一百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隨著僑居國外的中國血統的外籍人、華僑、僑眷日益增多,隨著我國公民、法人與各國經濟、文化交往的擴大,對於在與我國尚來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形成的證據如何認證的問題,第11條未予規定,是個缺憾。遇到此種情況,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50條的規定,由與我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我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認證。
(三)例外情況
應當說第1款對於在國外形成的證據該須經公證、認證的規定過於嚴格,因為它沒有區分需公證事項的具體情況,而一律要求公證、認證。事實上,以下幾種情況是可以例外的:
1.在國外形成的一些證據,只需經過駐外使、領館的公證即可具有法律上的證明力。根據《公證暫行條例》中對於公證管轄的規定,某些特定情況下,公證機關不能行使職權,根據國際條約或法律授權,由特定非公證機關、組織、公民代行公證機關的公證職能,所出具的證明文書與公證機關出具的證明文書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此屬於特殊管轄。我國駐外國的大使館、領事館接受駐在國中國公民的要求,辦理公證,即屬於特殊管轄的一種。駐外國使、領館管轄的公民公證事務主要有:(1) 為我國公民發生在駐在國的法律行為進行證明,如證明委託書、遺囑、繼承權、財產贈予、分割、轉讓等;(2)證明發生在駐在國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如親屬關系、身份或財產狀況、婚姻狀況及出生、死亡等等;(3)證明當事人在有法律意義上的文書的簽名、印鑒屬實、文書的正副本相符、譯文與原文相符等等。這些證據在國外形成後,經過我國駐該國的使、領館公證後即可作為證據使用,而不必經過所在國的公證和我國駐該國使、領館的認證程序。當然,需要強調的是,駐外使、領館的公證僅限於針對中國公民的請求,且僅限於使領館有權進行公證的業務范圍。
2.在與我國沒有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中國公民的一些民事事項,如婚姻狀況、遺囑、繼承權、親屬關系、財產狀況、簽名、印鑒、正副本相符、譯文與原文相符等等,是否也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59條的規定,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予以證明並沒有明確規定。訴訟過程中,如果通過公證、認證的程序確有困難,法官可以考慮適用此種方法。
3.一些國家,對公文書不是採用公證的形式,而是由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權機構認證,我國使、領館再予以認證。
關於駐外使、領館進行公證、認證的問題,目前主要的規定是外交部、司法部、民政部1997年3月27日發布的外領八函(1997)5號《關於駐外使、領館就中國公民申請承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進行公證、認證的有關規定》,其中第3條規定:「國內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當事人的申請時,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書的真偽不能判定,要求當事人對該判決書的真實性進行證明的,當事人可向駐外使、領館申請公證、認證。外國法院的離婚判決書可經過居住國公證機關公證,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權機構認證,我使、領館認證;亦或居住國外交部直接認證,我使、領館認證。進行上述認證的目的是為判決書的真偽提供證明,不涉及對其內容的承認。」
《證據規定》第11條第1款的最後一句「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也是一種例外的規定。如果我國與該所在國就民事訴訟的有關問題訂有雙邊協議,其中對證據材料的證明手續有明確的約定,比如雙方協議免除領事認證等等,應當按照條約的約定執行。
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大量的文書需到域外使用,如果要求這些文書均需進行認證,不僅增加了外交領事部門的工作量,而且對於文書使用者而言也是非常繁瑣和不便,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簡化有關程序,一些國家專門締結了互免認證的協議。在我國與外國締結的司法協助條約中,一般也對協定所涉及的文書作了免除認證的規定。關於免除認證的范圍,我國司法協助條約採取了兩種規定方式:一種是與波蘭、蒙古、羅馬尼亞、義大利、俄羅斯等國的司法協助條約中所採用的,將免除認證的文書限制為由一定的機關製作或證明的文書,如我國與義大利關於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規定「在適用條約時,由締約各方法院或其他主管機關製作或證明的文件和譯文,免除任何形式的認證。」另一種是在我國與法國、比利時、西班牙等國簽訂的司法協助條約中,不作此種指明,僅將免除認證限制為條約所適用的范圍之內,如我國與比利時關於民事司法協助協定規定「本協定所指的任何文書不需辦理認證手續。」不論採取何種規定,都應該認為可以免除認證的文書僅是在司法協助過程中,由締約各方法院或其他主管機關製作或證明的文書,而不是任何其他機構或私人製作的,或非用於司法協助的文書。《證據規定》第12條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外文書證或者外文說明資料,應當附有中文譯本。」這是對在域外形成的書證或外文說明資料的文字要求。
當事人提交的在域外形成的書證或說明資料,往往使用的是所在國的語言文字。一個法官,不可能通曉各國語言,既使通曉一、兩個國家的語言,根據本條的規定,也應要求當事人在提交外文證據的同時,附有準確無誤的中文譯本。這樣規定是因為,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司法機關,行使國家的司法權,而司法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法院在審判活動中應使用國家的官方文字:中文(少數民族聚居區除外),這體現了國家的主權和民族尊嚴。
當事人提交的在域外形成的外文書證或說明資料,目的是為了讓法官知曉其中內容,以支持自己的訴訟請求,因此要求當事人提交此類證據的同時,必須附有經證明無誤的中文譯本。中文譯本的獲取,首先必須要先將外文翻譯為中文,此項工作可以由專門的翻譯公司進行,也可由具有外語專長的人員進行,最重要的環節是要證明中文與原文內容相一致。因此,參照外交部、司法部、民政部1997年3月27日外領八函(1997)5號《關於駐外使、領館中國公民申請人民法院承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事進行公證認證的有關規定》中的規定,「經證明無誤的中文譯本」可經如下途徑證明:
(1)外國公證機構公證、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權機構認證及我駐外使、領館認證;
(2)駐外使、領館直接公證;(3)國內公證機關公證。

『肆』 【跪求】【急】波蘭表示法到逆波蘭表示法的轉換程序

恩,這是一道數據結構的題目,其實學過數據結構的人都知道。波蘭表示法叫做前綴表達式,逆波蘭表示法又叫做後綴表達式。這里給你一道前綴表達式轉換成後綴表達式的題目,其實非常簡單的。網上一查非常的多,這里給你一道。希望對你有幫助。

使用遞歸完成前綴變後綴.下面程序的結果存放在堆棧stack中
//假設已有堆棧類:
class TStack;
//操作數類:
class TData;

TStack stack;
void getOp(char *str) //獲得操作符
{
TData *data1;
TData *data2;
if(strch(*str, "+-*/^% ") > 0)
{//是操作符
data1 = GetData(str + 1);
if(IsSingleOp(*str))
{ //是單操作數的操作符
stack.Push(data1);
}
else
{ //是雙操作數的操作符
data2 = GetData(str + len(data1));
if(data1 != NULL)
stack.Push(data1);
if(data2 != NULL)
stack.Push(data2);
stack.Push(*str);
}
}
else
{//是數字
//出錯處理
}

}
TData *GetData(char *str) //獲得一個操作數
{
if(strch(*str, "+-*/^% ") > 0)
{//是操作符
GetOp(str);
return NULL;
}
else
return GetDataStr(str); //GetDataStr(char *)是解析數據,返回TData *
}

『伍』 論述我國拒絕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的條件

1、沒有締結或參加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裁定的國際條約。

2、與我國沒有版互惠關系。

3、判決和執行的權財產不在我國領域內。

4、該判決或裁定與國家利益相沖突。

5、人民法院認為應當拒絕的其他情形。

中國是一個主權國家,不需要遵循國外的其他國家法律來進行判決,而且國外的法律也不能夠代表聯合國來行使職權。

(5)波蘭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表現在:

1、是維護公有制為主體,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法治。

2、是維護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的法治。

3、是維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地位的法治。

4、是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法治。

『陸』 協議管轄排斥法定管轄嗎

您好,
不排斥。
協議管轄基本簡介
又稱合意管轄或者約定管轄,是指雙方當事人在合同糾紛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後,以協議的方式選擇解決他們之間糾紛的管轄法院。債權糾紛中,只有合同之債可以協議管轄,侵權糾紛不能協議管轄,只能法定管轄;
指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訴訟當事人達成書面協議,將其爭執交由某個國家審判。因為一國法院適用其本國的抵觸規則,所以,除當事人另有意思表示外,選擇管轄與選擇適用的法律一致,決定了國際民事管轄權,同時也就決定了所適用的實體法。協議管轄的意義較合意管轄為狹。前者必須有雙方當事人明示同意管轄,而後者除雙方當事人明示同意管轄外,也可由一方默示同意而成立。例如,被告在原無管轄權的一個法院被訴,而不抗辯該法院沒有管轄權,逕直對該案的實質進行辯論時,即視為合意管轄。
協議管轄主要內容
當事人的意思可表示不同的內容:①或者,將具體案件交由本無管轄權國家的法院審判。這種協議可能意味著排斥一切依法本有管轄權國家的法院審判,也可能意味著創設同依法得受理的一些國家並行的另一國的管轄權。在前一場合,當事人有意產生一個排他性的國際管轄權;在後一場合,當事人的意思僅是在原有國際管轄權的國家外另加一個國家的管轄權。②或者,僅就原有國際管轄權國家中選擇其一。在這一場合,當事人的意思是排斥其他有權受理國家的管轄。
協議管轄主要作用
一般說來,當事人的意思本身便可作為國際管轄權的根據,因此協議管轄又稱當事人意思自治。某些國家如義大利、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等把協議管轄這一原則直接或間接規定在關於國際管轄的立法中。蘇聯法律一般地承認協議管轄原則。另一些國家如民主德國、聯邦德國、法國、奧地利等,雖在立法中尚無有關協議管轄的規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卻把國內管轄之關於協議管轄的規定引伸適用於國際管轄上。英國至少在契約發生的訴訟方面是承認協議管轄的。但也有極少數國家還不承認協議管轄。
協議的性質、訂立、拘束力、方式及推定 設定或排斥一國國際管轄權的協議能產生程序上效力,所以是司法性質的。這種合約可同規定實質內容的契約分別訂立,也可載在同一契約內。
協議管轄可以總括規定,即表示將由契約所發生的一切訴訟受協議拘束;也可以特別規定,即對契約中特定事項有拘束力。協議的效力可規定為不僅及於協議時已存在的爭執,而且及於將來可能發生的爭執。協議的方式,各國法律規定不同:可書面,也可非書面。大多數國家如奧地利、葡萄牙、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均須書面。義大利《民事訴訟法典》也規定以外國法院代替內國法院的管轄的協議必須作成書面。有些國家雖不要求書面,但在實踐上,一般都是書面的。
國際管轄,除由當事人間達成協議外,還可根據當事人在訴訟進行中的行為來推定。任何一方的單方行為可產生國際管轄權。例如,原告在對他本無管轄權的國家法院起訴,便可被認為自願受該國法院管轄。以後被告在本訴進行中對原告提出的抵消抗辯、反訴等也受同一法院管轄。因錯誤而提起的訴訟可以撤回。至於何時,在何種情形下,以及用何種形式撤回,則須依法院地法解決。相反,被告對依法對他本無管轄權國家的法院提起的訴訟,不提出異議而進行實質性辯論,則可推定其合意管轄,事後不得再以無管轄權為理由主張判決無效。因錯誤而應訴的,可否據此提出管轄抗辯,則須依法院地法解決。

『柒』 中國的國際私法條款

目前我國沒有統一的國際私法,基本的涉外民商事問題的法律規范主要散見於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憲法》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4年《仲裁法》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2005年《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2004年《 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2000年《中國國際商會調解規則》。當然《海商法》《合同法》《婚姻法》裡面都有涉及國際私法關系的內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與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有一些司法解釋。(詳細資料參見國際私法教程 〈第二版〉)主編李雙元
參加或締結的國際私法條約主要有:
(1)1925年的《本國工人與外國工人關於事故賠償的同等待遇問題》1951年的《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1967年〈關於難民地位的議定書〉1979年〈關於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的公約》1966年《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2)在沖突法方面有:1993年《跨國收養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另外1925年參加的《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中也有涉及沖突法條款的
(3)在統一實體法方面有: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1966年《國際船舶載重線條約》1974年《聯合國班輪公會行動守則公約》1929年《關於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1999年《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1955年《關於修訂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的議定書》1883年《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886年《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891年《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1994年《與貿易有關德知識產權協定》1967年《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1952年《世界版權公約》
(4)在國際民商事程序法方面有:1958年《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1965年《關於向外國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1965年《關於解決國家和他國國民之間投資爭端公約》1970年《關於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
此外,截止2006年8月14日,中國已同法國波蘭蒙古比利時羅馬尼亞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土耳其古巴泰國埃及保加利亞白俄羅斯哈薩克烏克蘭匈牙利希臘摩洛哥塞普勒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新加坡烏茲別克越南老突尼西亞立陶宛阿根廷韓國阿聯酋朝鮮等32個國家簽定了民商事或者民商事刑事司法協助協定。
除與比利時阿根廷立陶宛簽定的協議尚未生效外其他的都已經生效。

中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國際私法法典。國外瑞典奧地利以及美國的《第二次沖突法重述》等都是一些比較著名的國際私法法典,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擴展一些閱讀。

『捌』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1條規定是什麼

2007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239條,

下面是你提問的具體解釋: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1條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需要委託律師代理訴訟的,必須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律師。」結合1992年《意見》的有關規定,在我國法院參與訴訟的外籍當事人可委託的訴訟代理人范圍包括:該外籍當事人所屬國公民或中國公民、駐華使領館官員、當事人本國律師和中國律師。但委託公民代理訴訟的,該公民必須是完全行為能力人或不會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委託駐華使領館官員或當事人本國律師代理訴訟的,委託代理人只能以個人名義代理訴訟,且該使領館官員不得享有外交特權或豁免權;外籍當事人要訴訟代理人以律師名義參與訴訟的,則該委託代理人只能是中國律師Œ。《民事訴訟法》第242條在有關委託程序上規定,外籍當事人要委託中國律師或其他人代理訴訟,從中國領域外寄交或託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經所在國公正機關證明,並經中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履行我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規定的證明手續後才具有效力。據1992年《意見》第69條的規定,該類授權委託書應在開庭審理前送交人民法院,並應寫明具體授權內容。在領事代理方面,我國作為《維也那領事公約》的成員國,在與美國、義大利、印度、波蘭、蒙古、匈牙利、朝鮮、墨西哥、土耳其、羅馬尼亞、古巴、寮國、阿根廷等國簽訂的領事條約中,都規定有領事代理制度。

『玖』 拿破崙一生的詳細介紹

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他的家族是一個義大利貴族世家,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 拿破崙·波拿巴
法蘭西王國後,法王承認其父親為法蘭西王國貴族。在父親夏爾·波拿巴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 拿破崙
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專攻炮兵學。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國獨立出去。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並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盧梭的思想對他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都逃往法國。 當時法國政局變幻莫測,形勢風起雲涌。大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掌握了政權,他們建立了君主立憲制,1791年,國王路易十六勾結外國反動勢力,結果陰謀敗露,王政被廢除了。1792年,法蘭西王國改成法蘭西共和國 ,1793年初路易十六被處死,英國等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國革命面臨嚴重的危機。1793年6月,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資產階級民主派雅各賓派掌握了政權,法國大革命達到了高潮。7月,已經是少校的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被破格升為准將。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庇爾兄弟關系親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也就是著名的鎮壓保王黨戰役。拿破崙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開始在軍界和政界嶄露頭角。1799年10月,回到法國的拿破崙被當作「救星」來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加冕
1802年8月,拿破崙修改共和八年憲法,改為終身執政。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 極盛時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疆域(1812年)
法軍從俄羅斯撤退
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俄軍堅決反對拿破崙侵略,雖然法軍一路取得勝利,但是傷亡極其慘重。1812年9月7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戰役(法軍有3萬人陣亡和重傷)後,即將進入莫斯科。俄國統帥庫圖佐夫力排眾議,決心放棄首都,他要拯救另一半俄軍的有生力量。 滑鐵盧戰役
1815年6月18日,兵敗滑鐵盧。1815年10月,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 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

『拾』 我國民事訴訟法關於協議管轄的規定

根據新《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解讀】本條是關於協議管轄的規定。
協議管轄,又稱合意管轄或者約定管轄,是指雙方當事人在糾紛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後,以合意方式約定解決他們之間糾紛的管轄法院。本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可見,協議管轄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案件,包括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
(2)當事人協議選擇管轄法院的范圍,包括可以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當事人選擇了與合同沒有實際聯系地點的人民法院,該協議無效。合同簽訂地是指合同雙方在書面合同上簽字和蓋章的地點。例如,廣東某廠與黑龍江某廠在北京簽訂購銷合同,北京為合同簽訂地。標的物所在地是指標的物存放的地點。例如,上海某廠與大同某廠簽訂的購銷合同,合同約定履行地為大同火車站,貨物由上海裝船運至秦皇島港時發生糾紛,因貨物在秦皇島港,秦皇島港為標的物所在地。
(3)必須以書面協議選擇管轄,包括書面協議可以採取合同書的形式,包括書面合同中的協議管轄條款,也可以採取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當事人雙方協議選擇管轄法院意思表示的形式。或者是訴訟前雙方當事人達成的管轄協議,口頭協議無效。
(4)當事人必須進行確定的、單一的選擇。當事人必須在上述五個法院中選擇其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選擇管轄的協議不明確或者選擇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人民法院中的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的,選擇管轄的協議無效,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5)協議管轄不得違反民事訴訟法關於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目前,有些地方法院受地方保護主義影響,對合同及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的,也搶著受理爭管轄。如果依原告就被告原則,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原告怕地方保護主義;如果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被告怕地方保護主義。為了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因此規定協議選擇管轄。這樣規定,還可以避免因管轄權的爭議而延誤糾紛的解決。協議選擇管轄,不得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熱點內容
法院調查取證時間 發布:2025-08-25 18:45:09 瀏覽:723
環境道德的主要內容 發布:2025-08-25 18:27:38 瀏覽:523
法院會計工作 發布:2025-08-25 18:22:54 瀏覽:300
20年經濟法教材 發布:2025-08-25 18:21:24 瀏覽:746
金錢追求與道德追求不能統一 發布:2025-08-25 18:11:51 瀏覽:995
中國道德狀況 發布:2025-08-25 18:11:40 瀏覽:890
法治的logo 發布:2025-08-25 18:04:58 瀏覽:19
李惠律師 發布:2025-08-25 17:58:04 瀏覽:44
化妝品生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25 17:53:30 瀏覽:767
合同法387條 發布:2025-08-25 17:46:09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