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動法春節工資計算方法
Ⅰ 春節一天都不休息,按勞動法規定工資怎麼算,哪幾天翻倍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
第四十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二、春節加班工資計算方法:
1、春節長假放7天,而這7天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法定休假日和法定休息日)。春節前三天是法定節假日,後四天是休息日。 休息日和休假日,兩者性質不同,支付的工資也不相同。
2、按《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凡在春節前三天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春節後四天是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不給補休,則應當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3、日工資按平均每月工作時間20.92天折算,小時工資則在日工資基礎上再除以8小時。春節期間每日加班工資計算方法為:節假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0.92×300%;休息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0.92×200%。
(1)按勞動法春節工資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國家規定的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勞動法》規定
第三十六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四十一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Ⅱ 國家規定春節工資怎麼算
春節是法定節假日,其工資計算方法必須符合中國勞動法的有關規定。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報酬: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應當支付不低於工資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安排勞動者休息日工作,不能安排補休的,發給不低於工資200%的工資。安排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應當支付不低於工資300%的工資。除夕至正月初二的三天是法定節假日,其他休息日應按工資的3倍和工資的2倍發放工資。日工資按月平均工資天數21.75天計算。小時工資在日工資的基礎上除以八小時。節假日加班工資為加班工資計算基數除以天數或小時數的21.75倍乘以倍數。加班費的計算基數不得低於勞動者因職務所應得的工資和報酬。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以本市最新工資標准為基數。
法律依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Ⅲ 春節7天假期工資結算如何計算
按勞動法相關條款的規定,春節七天假期工資是屬於帶薪休假,按平時的日平均工資標准發放。如果七天假期中加班工作,則按日平均工資300%標准發放工資,加班七天,都是按300%工資計發。法定節假日加班的三倍工資的計算方式為:基本工資/21.75天/8小時*300%。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由用人單位安排其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不低於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支付工資報酬;在休息日工作的,按不低於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200%支付工資報酬;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按不低於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300%支付工資報酬。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Ⅳ 春節上班人員工資怎麼算
春節七天假中,初一、初二、初三為春節法定節假日,根據相關法規,用人單位在此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資。其他的四天為調休放假,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以選擇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果不給補休,則應當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因此,對於實行標准工時制的勞動者,如果在「春節」等法定節假日加班,加班費應當以不低於日工資基數的3倍支付加班工資,而在法定假日其他休息天加班應當以公休日加班的標准給予雙倍支付工資。
Ⅳ 春節工資該怎麼算
春節假期即將來臨,加班工資的計發成為上班族討論的話題。很多人雖然知道加班有加班費,但具體的計算標准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是不很清楚。記者采訪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解答了相關問題。
前三天3倍 後四天2倍
春節長假放7天,而這7天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法定休假日和法定休息日)。據悉,春節前三天是法定節假日,後四天是休息日。
休息日和休假日,兩者性質不同,支付的工資也不相同。按《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凡在春節前三天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春節後四天是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不給補休,則應當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加班費基數如何定?
「春節前三天,加班給三薪」已是職工們都清楚的規定了,但是這三倍的工資應該以什麼作為基數來計算呢?這也一直是很多公司「鑽空子」的地方。
勞動合同中對工資有約定的,應按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標准確定。勞動合同中沒有約定的,可由用人單位與員工代表集體協商明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上述約定的,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正常出勤月工資的70%確定。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上述辦法確定的加班工資計算基數低於最低工資的,則要按最低工資計算,現行月最低工資標准為635元。
而計算加班工資時又如何折算日工資和小時工資?有關人士介紹,日工資按平均每月工作時間20.92天折算,小時工資則在日工資基礎上再除以8小時。春節期間每日加班工資計算方法為:節假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0.92×300%;休息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0.92×200%。
前三天不能「補休」
近日,記者了解到有一些用人單位一方面想讓員工春節期間堅守崗位,一方面又不想支付300%的加班工資,紛紛以「過年後給你假期補休」為借口,拒絕支付員工春節期間的加班工資。
根據國家規定,在節假日加班,不能以安排補休形式替代加班工資;而在休息日可以以補休形式代替加班工資。根據規定,安排了補休可不再支付加班工資,而不能補休則應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因此,「春節」前三天加班一定要「補錢」,後四天可以「補休」。
法定假日有哪些?
根據1999年國務院令《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法定節假日為元旦1天、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各3天,共計10天,而休息日一般為星期六和星期天,即通常所說的雙休日。
兩者性質不同,加班工資也不一樣,節假日加班工資高於休息日加班工資。按照《勞動法》規定,企業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300%支付加班工資。但用人單位經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度的,則不執行上述規定。
如果拿不到加班工資,可通過多種渠道舉報和投訴。一是撥打勞動保障咨詢電話「12333」詢問、投訴;二是到區縣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舉報;三是通過勞動部門的爭議仲裁機構進行爭議仲裁。
年底雙薪如何納稅?
臨近年關,年底雙薪、年終獎的計稅方法已經成為各地方稅務局納稅服務熱線的咨詢熱點。為了解答眾多讀者心存的疑慮,昨天,記者采訪了南京市地方稅務局等相關部門,解讀年底雙薪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相關政策。
年終「雙薪」單獨計稅
據了解,因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其他單位實行「雙薪制」,很多員工因此在年底領到了雙薪。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最新規定,從現在起,個人取得的「雙薪」,將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即第12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將在扣除800元起征點的費用後,對剩餘部分按相應稅率計算並繳納個人所得稅;第13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將不扣除800元起征點費用,而是對其全額按相應稅率計算並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納稅人第12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不足800元,那麼就可以將其第12個月和第13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加起來,再減去800元後,對余額按相應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
例如,卓小姐每個月的工資為3000元。這3000元作為一個月扣繳個人所得稅,由於其「四金」已經在12月份工資中扣除,所以不能在第13個月的工資中扣除任何費用,必須全額繳納個人所得稅,3000×15%-125=325元,而卓小姐12月份的個人所得稅是:(3000-2100)×10%-25=65,所以卓小姐12月份總計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325+65=390元。
年終獎金要先分攤再定稅率
據了解,很多人往往會將第13個月的薪金與單位對發放給雇員的年終獎金、勞動分紅、年終加薪等屬於全年度獎勵性質的個人收入混為一談,但實際上這兩種收入在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上卻有很大的差別。
地稅局的相關人士表示,假定某一員工2004年年終獎金6000元,12月份的工資為3000元,「四金」及允許稅前扣除額共2400元,那麼這位員工的個人所得稅應該這么算:(1)平均每月所得的獎金=6000÷12=500元;(2)當月工資薪金總額=3000+500=3500;(3)應納稅所得額=當月工資薪金總額-稅前扣除額和「四金」=1100;(4)根據(3)計算出的數額確定稅率為10%,速算扣除額為25元;(5)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數額=(年終獎數額+當月所發的其他工資薪金-可扣除的費用)×確定的稅率-速算扣除數(6000+3000-2400)×10%-25=635 元。
此外,有關人員還補充稱,2004年度的年終獎,如在去年12月發,按照老辦法計稅;如在今年1月份發,則按照新辦法計算,但每人每年只能使用一次。對於多扣的稅款,原則上不進行退稅,將在今後的稅收中進行抵扣。
獲利最大的是高收入人群
「這一計稅方式將分開發錢與集中發錢所繳稅的差距縮小了。雖然對普通員工影響不大,但總是個利好消息」,江蘇省社科院的相關專家認為,當然獲利最大的是高收入人群。月薪1萬元、年終獎3萬元的員工,實行新政策後將比原來少繳上千元稅。「基數大,獲利就大」。
與此同時,這一方式可能會改變一些單位發放獎金的習慣,以前常見的季度獎、半年獎可能被一次性在年終發放的獎金代替。
有人認為「月賺5000元至20000元最劃算」。也有人士對此提出疑問,「劃算不劃算」的觀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按照現行的稅收政策,目前個人所得稅徵收的起點是1000元,也就是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是不用繳稅的,1000元以上賺得越多繳得更多,由此只能推斷說,賺得越多越「不劃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賺20000元以上的月薪,雖然繳納了相當數額的稅款,但畢竟個人得了大頭。
與單位合同約定,薪金不因繳稅而減少
對於目前很多公司員工遇到的大筆薪金因為繳納個人所得稅而減少問題,法律部門也獻出良策。有關人士指出,員工可與單位在合同中約定「員工與單位約定的工資薪金是指員工實際到手的收入,單位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薪金(包括第13個月的薪金或年終獎)的個人所得稅由單位承擔」的條款內容。
這位人士解釋說,按照有關勞動法的規定,勞動時間、勞動報酬、工作崗位等內容屬於勞動合同必備條款,但在員工與單位約定勞動報酬的過程中,員工可就勞動報酬的具體內容、要求等與單位進行協商。
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當月應繳納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當月收入-1000元)×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第13個月工資薪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當月工資、薪金所得1000元及以上):第13個月工資薪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第13個月工資薪金數額×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發雙薪當月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當月應繳納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第13個月工資薪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例如:一位員工12月份的工資獎金為5000元,12月份發放的第13個月薪水也是5000元,那麼,12月份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5000元-1000元)×15%-125 元=475元,第13個月薪金個人所得稅=5000元×15%-125元=625元,12月份總計繳納個人所得稅=475元+625元=1100元。
Ⅵ 春節工資如何計算方法
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第二條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Ⅶ 勞動法對過年放假發放工資是怎樣規定的
除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外,用人單位在節假日安排加班的,應依法按比例計算加班工資。計算勞動者加班費的基數應按勞動合同約定的月薪作為基準。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三條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
(一)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
(二)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三)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於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
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應按本規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
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
勞動法員工放假一個月工資怎麼算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繳納放假,如果是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十二條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勞動法放假工資怎麼算?如果單位給的放假工資不符合勞動法的相關標准,勞動者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害,那麼就可以通過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