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有關問題
(1)縣人民法院對乙某的兩個起訴將如何審理?
答:縣人民法院可以將兩個訴訟合並審理。合並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將有聯系的幾個訴訟合並在一起作一次審理和裁判,也稱訴訟的合並。乙某的投毒行為違反了兩個法律的規定,侵犯了兩個客體,並由兩個行政機關對其作出處理,由此產生對兩個訴訟標的提出了兩個訴訟請求。這兩個訴訟請求屬於同一性質、同一審判程序,又是由同一人民法院管轄,符合訴訟客體合並的條件,因此,縣人民法院可以將兩個訴訟請求合並審理。
(2)本案被告是誰?
答:本案被告是縣公安局與縣漁業管理部門。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應是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本案中,乙某對縣漁業管理部門的罰款決定,是直接向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縣漁業管理部門應為被告。乙某對縣公安局的處罰決定先申請復議,而復議機關市公安局維持了縣公安局的決定,因此,縣公安局應為被告。
(3)本案有無第三人,如果有是誰?
答:本案有第三人,是甲某。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到訴訟中。本案中甲某是乙某違法行為的被害人,公安機關與漁業管理部門作出處罰乙某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與否直接影響到對甲的合法利益是否給予充分的保護。因此,甲某與被訴的兩個具體行政行為存在利害關系,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Ⅱ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1、市來公安局的復議裁決書不屬於改源變具體行政行為!
理由:市公安局只是重新認定了朱某的違法行為的性質與違法的條款,並未對其處罰進行改變!
2 被告應該是市公安局!
理由:行政訴訟的主題對象應該一般是原作出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市公安局雖未改變處罰決定!即所謂的掛了市北區公安局分局的行政處罰裁決,但改變了處罰的理由!與朱某的訴求吻合!
3 本案中朱某可以向市中區人民法院起訴!
理由:起訴行政機關的可以向行政機關的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
4 針對市公安局的異議,市中區法院應以司法通涵的形式告知其受理的法律依據!
Ⅲ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若干問題
對
錯
對
對
錯
對
不知道
對
對
對
案例分析題:
1、工商局的決定是錯誤的,根據內我國法律容規定,工商局的此種行為已經夠成行政違法,我國法律並沒有規定刑滿後的人員不能申請營業執照,刑罰的直接目的是懲罰犯罪,刑罰的根本目的則是預防犯罪,所以工商局的決定是錯誤的
2、楊某可以對工商局提起訴訟,不過在此之前楊某可以對其申請行政復議,當然也可以直行政訴訟,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認為符合頒發營執照而拒絕頒發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Ⅳ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程序規定了簡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兩種程序。
對一些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應當給予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一般適用簡易程序;對適用簡易程序有異議而無法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或者依照法律規定不適用簡易程序的行政處罰,均應適用一般程序。
這樣規定既能較好地體現公平和效率兼顧的原則,同時也可以有效地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既符合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也比較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適用簡易程序的行政處罰是指行政處罰法規定的,違法事實確鑿且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處罰案件。對違法事實確鑿且有法定依據、處罰較輕的行為,由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簡易程序,保證了行政管理的及時、有效。規定這一簡易程序,就是為適應行政機關日常大量的行政管理的需要,符合行政處罰程序必須具有促進行政效率功能的要求。
良好的行政程序不僅需要效率,而且需要公平,必須同時兼顧行政利益和當事人的利益。所以,除了簡易程序外,還需要規定一般程序。對那些案情比較復雜、處罰比較重的行政處罰案件應當適用一般程序。行政處罰法規定的一般程序包括調查和檢查程序、決定程序以及執行程序。行政機關依照一般程序的規定執行,可以保證行政機關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經過調查,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根據違法行為的情節、危害後果的嚴重程度,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切實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Ⅳ 我想知道,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有沒有哪一條具體法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跪求幫助。。。。
行政訴訟法在實施之後,存在許多問題,不一而足。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版新聞發布會明權確說明,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對行政訴訟法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修訂。
比較典型的條款,關於行政訴訟被告身份的確認上,就非常明顯。行政訴訟法第四章二十五條: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這一條規定是很多行政復議機關不做為的重要原因,畢竟積極作為,履行復議機關職能,很可能會帶來被告應訴的風險。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
Ⅵ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案例評析
1、此案並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可訴范圍,某公司無權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我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第一條第二項不屬於受案范圍」「(三)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此處的仲裁是法定機構以中立身份按照法定程序對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作出有法律拘束力的裁決行為。「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所規定的仲裁,目前主要是勞動爭議仲裁。
因此,案中的勞動保障局作出的《工傷認定結論通知書》的行政行為不屬可訴范圍。
2、《工傷認定辦法》第十四條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用人單位拒不舉證的,勞動保
障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受傷害職工提供的證據依法作出工傷認定結論。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分析:(1)李某與公司雖然沒簽訂勞動合同,但有實質上的勞動關系,因此應認定二者之間關系屬於勞資關系。
(2)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因此本案爭點應在,李某是否在上班途中。根據工傷認定辦法,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為不認為是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因此,本案中,用人單位應向勞動保障局舉證李某並不是在上班途中。估且不論在勞動保障局製作《工傷結論通知書》時,是否有通知用人單位舉證。在後來用人單位向法院起訴,證明不是上班途中的兩個理由,
(一)李某發生車禍的時間是早上6點30分,而其上班的時間應該是早上6點45分,其案發的地點到公司最少需要半個小時,按照公司的《考勤管理規定》即使沒有車禍也是遲到的;(二)車上載著其妻子,因此無法判斷李某是在上班的途中,很有可能是送其妻子到某處。
這兩個理由只是用人單位的猜測,並不充分,並不能因為載著其妻子,和可能遲到,就推定李某並不在上班途中。
而且根據民法中的公平責任原則和衡平原則,判定應向有利於雇員的一方。
因此,李某應屬於工傷。
Ⅶ 急求!有關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問題,行政徵收、行政規劃、行政裁決的規則
行政徵收
是指行政機關或者法定授權的組織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無償收取一定財物的行政行為。行政徵收須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負有行政法上的繳納義務為前提,其實質是國家以強制方式無償取得管理相對人一定財產所有權。
徵收原則
公平公正原則
法治與公平、公正原則。法治原則是一切行為的最基本的原則。它應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1)行為主體本身要合法。就是說,行為主體是行政主體,是合法的行政機關,並且還要有法定的職權。
(2)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不得法外行政。法治原則是一種基本的、綜合性的原則,只要實現了法治,人們才能有平等的機會參與各種政治活動和社會活動,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的各種權利才能得到最大的尊重和保護。同樣,在我們的行政徵收制度中,法治是前提。實現了法治,就能保證公平、公正原則的實現。具體地講,公平、公正原則體現在稅收公平方面。稅收公平又稱公平稅負,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普遍征稅,一是平等征稅。通過稅收,既可以保障國家財政來源,又可以減少納稅人之間收入上的差距,從而保障社會公平。?
效率原則效率原則也是行政徵收的基本原則。就稅收來說,效率原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指稅收徵收過程本身的效率,一是稅收作用於社會政治經濟的效率。公平和效率作為行政徵收的原則,應力求兼顧。在處理問題時既要堅持原則,又要靈活多樣,不可死板教條,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公平和效率在每一具體問題上不可強求等量齊觀,應是一種在質上、總體上的把握和追求。
費用抵償原則這一原則主要是確定收費總額的問題,目的是費用逾越禁止。即作出的開支應用行政收費來抵消,而不應該使其成為公眾整體承擔的開支。不允許行政部門顯著提高某一收費項目而為其它項目集資,或是補貼財政,或是挪做他用。計算支出時,應只計算行政部門在人力、物力方面的總體花費,不得考慮其它無關因素。
對等給付原則這一原則主要是在確定相對人具體交費額時應堅持的原則。一般情況下,對於因對公共設施、自然資源的使用權引起的收費,必須根據實際對等給付價值予以確定。在此不得根據「交易價值」、給付受領人的主觀價值或其社會關系來量定收費額,收費應盡量與「真正」給付保持對等性。
----------------------------------------------------------------------------------------------
行政規劃
是指行政主體為了實現特定的行政目標,而作出的對行政主體具有約束力、必須採取具體措施在未來一定期限內予以實現的、關於某一地區或某一行業之事務的部署與安排。
涵義
第一,行政規劃的主體是行政主體。立法機關以立法的形式所通過的關於某一領域事務的「計劃」或「規劃」不是行政規劃。
第二,行政規劃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特定的行政目標。如加快城市的公共實施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使城市的布局更加合理等。
第三,行政規劃對行政主體具有約束力。任何行政規劃一經確定,就對行政主體具有約束力,非因法定理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違反和變更。
第四,行政規劃的對象具有執行性和總體性。行政規劃作為一種部署與安排,不同於一般的計劃和安排,它不僅必須採取具體措施在未來一定期限內予以實現即具有執行力,而且還是關於某一地區或某一行業之事務的總體規劃。
作用
1、有效地利用資源,實現總體目標
2、協調相關行政主體的活動
3、指導行政相對人的行為走向
-----------------------------------------------------
行政裁決
是指行政機關或法定授權的組織,依照法律授權,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與合同無關的民事糾紛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原則1,合法原則。行政裁決自受理到做出裁決的整個過程都應依法進行,不僅要符合實體法,也要符合程序法。行政主體不僅要依據行政法律、法規,還要依據民商事法律法規對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爭議做出裁決。行政主體受理這類爭議須有法律的明確授權,在對行政裁決書進行強制執行或申請法院執行時也應依法進行。堅持行政合法性原則正是依法行政的體現。
2,公平原則。行政機關運用行政裁決權,必須公平。首先,行政主體必須在法律上處於獨立的第三人地位,以公斷人的身份進行裁決。其次,必須客觀全面地認定事實,正確地運用法律,並公開裁定程序。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裁決權,必須按照法律規定,在程序上為雙方當事人提供平等的機會,以確保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實現裁決的公平。
3,迴避原則。行政主體在行政裁決中要真正做到超脫於雙方當事人,處於中立地位,就必須實行迴避原則。執行行政裁決權的人員,如果與被裁決的民事爭議或爭議的雙方當事人有直接或間接的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或主動退出糾紛的裁決。
4,調解原則。調解作為解決糾紛的一種手段、制度,有它獨特的作用,它可以減少訴訟,節省費用和有利於安定團結。調解在中國有肥沃的土壤和無限的生命力,進行行政裁決應當尊重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如果雙方自願要求調解,那麼行政主體就應進行調解,並依法進行。
5,職能分離原則。行政機關對有關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問題作出決定,調查與作出裁決的職能實行分離。即負責調查的公務員不能參與行政裁決,負責裁決的公務員原則上應當由沒有參與調查的公務員擔任。
6,效率原則。行政機關在進行裁決時,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Ⅷ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內容簡介
行政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法律部門之一,其規范眾多,內容豐富,涉及國家生活和版社會生活的權各個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行政訴訟法則是保證行政法貫徹落實和發展完善的最重要的程序法。兩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以行政職權的擁有和行使為主線,對行政主體、行政職權、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責任、行政監督、行政救濟及行政訴訟等問題進行了認真探討。通過對這些重要問題的研究,力圖勾勒出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輪廓與主要內容,旨在使學習者在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有較為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