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212條第二款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第二款是什麼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第二款為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1)刑事訴訟法212條第二款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檢察長決定。重大案件應當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九十條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進行審查後,應當根據情況分別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對於批准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說明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抄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69條第二款的規定
《刑事訴來訟法》第六源十九條第二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3)刑事訴訟法212條第二款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與本案無牽連;
(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
(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
第六十八條保證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監督被保證人遵守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
(二)發現被保證人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被保證人有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未履行保證義務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 刑事訴訟法263條第二項第二款
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三條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減刑、假釋的裁專定不當,應當在屬收到裁定書副本後二十日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糾正意見。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糾正意見後一個月以內重新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作出最終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三條對自訴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十五日內審查完畢。經審查,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決定立案,並書面通知自訴人或者代為告訴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起訴;自訴人不撤回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
(一)不屬於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案件的;
(二)缺乏罪證的;
你可能找的是後者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二條第四款
死刑執行的變更,死刑執行的變更指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停止執行」和「暫停執行」。刑事訴訟法第251條規定,下級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死刑的命令後,應當在7日以內交付執行。但是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停止執行,並且立即報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1)在執行前發現裁判可能有錯誤的;(2)在執行前罪犯揭發重大犯罪事實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3)罪犯正在懷孕的。上述前兩種情況下停止執行的原因消失後,必須報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再簽發執行死刑命令才能執行;對於因上述第三種原因停止執行的,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刑事訴訟法第252條第4款規定,指揮執行的審判人員在執行前,如果發現可能有錯誤,應暫停執行,報請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解釋》對「暫停執行」和「停止執行」的情形作了更為詳細的規定。第418條第1款規定:第一審人民法院在接到執行死刑命令後、執行前,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暫停執行,並立即將請求停止執行死刑的報告和相關材料層報最高人民法院:(1)罪犯可能有其他犯罪的;(2)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到案,可能影響罪犯量刑的;(3)共同犯罪的其他罪犯被暫停或者停止執行死刑,可能影響罪犯量刑的;(4)罪犯揭發重大犯罪事實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5)罪犯懷孕的;(6)判決、裁定可能有影響定罪量刑的其他錯誤的。第418條第2款則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可能影響罪犯定罪量刑的,應當裁定停止執行死刑;認為不影響的,應當決定繼續執行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在執行死刑命令簽發後、執行前,發現有上述《解釋》第418條第1款規定的情形的,應當立即裁定停止執行死刑,並將有關材料移交下級人民法院。下級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停止執行死刑的裁定後,應當會同有關部門調查核實停止執行死刑的事由,並及時將調查結果和意見層報最高人民法院審核。對下級人民法院報送的停止執行死刑的調查結果和意見,由最高人民法院原作出核准死刑判決、裁定的合議庭負責審查,必要時,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
最高人民法院對停止執行死刑的案件,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1)確認罪犯懷孕的,應當改判;(2)確認罪犯有其他犯罪,依法應當追訴的,應當裁定不予核准死刑,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3)確認原判決、裁定有錯誤或者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現,需要改判的,應當裁定不予核准死刑,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4)確認原判決、裁定沒有錯誤,罪犯沒有重大立功表現,或者重大立功表現不影響原判決、裁定執行的,應當裁定繼續執行死刑,並由院長重新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
6. 刑事訴訟法刑訴條文第177條第二款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第177條第二款的規定是關於酌定不處罰的情形,即指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二款規定
第二款是關於人民檢察院可以決定不起訴的情形的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其中「不需要判處刑罰」是指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即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免除刑罰」則是指刑法各種法定免除刑罰的規定的情形,如自首、立功、未成年人犯罪、中止犯、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規定中關於免除處罰的規定。必須著重指出的是,本款所說的「犯罪情節輕微」中關於犯罪的認定,只是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工作中的認識,而不是確定犯罪嫌疑人有罪,一旦依照本款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從法律意義上講,被決定不起訴的人是作為無罪處理的。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8. 罪犯執行死刑前需要哪些訴訟程序
您好!根據刑訴法的規定及有關司法解釋,死刑執行程序分為三個階段:處決前的准備階段、執行處決階段、執行處決後的處理階段。
1、處決前的准備階段。它是指下級人民法院在接到執行死刑命令後所做的執行處決的組織准備工作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執行死刑任務的合法性和法定期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99條、第200條的規定,執行死刑任務的法定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和核準的,或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判決(裁定)和執行死刑命令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11條還規定,下級人民法院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死刑的命令後,執行前檢查後應停止執行死刑的法定事由:發現判決可能有錯誤的罪犯揭發重大犯罪事實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罪犯在懷孕,應當停止執行,並且立即報告有簽發死刑命令權力的法院。刑法第49條還對使用死刑在犯罪主體上作了限制性的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執行死刑任務的法定期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11條規定:「下級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死刑的命令後,應當在七日以內交付執行」。司法實踐中,因受當地的執法環境,經費狀況,刑場設施等因素的影響,如某些地方考慮到社會震懾作用,經費緊張等,要求執行死刑集成批進行,造成一部分案件的死刑執行命令下達後等待另一部分執行命令的下達而超過七日的法定期限執行。這就要求更新觀念,嚴格遵守訴訟法的規定,對執行死刑不必件件都召開群眾大會,只應對一些特別重大的惡性案件和典型案件通過群眾大會的方式進行公開處理。
(2)組織執行死刑任務的領導小組,制定詳盡執行死刑方案。執行死刑任務因其涉及的方面很多,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需要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武警部隊等協調配合統一實施,任何一個部門或環節發生問題時都會給整個執行工作帶來嚴重後果,所以在接到執行死刑任務後必須組織由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領導小組應設立執行總指揮開展工作情況。執行死刑任務的領導小組應召開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根據執行死刑罪犯人數、社會環境、刑場、宣判場地、行車路線、天氣變化及各實施階段的時間安排,對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等,制定出詳盡的執行方案,使執行工作有章可循,萬無一失。
(3)確定執行死刑人員,明確各自職責。根據1997年5月13日頌上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暫行條例》,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是死刑任務的法定執行者。在接到執行死刑任務後,執行死刑任務領導小組要做好擔任執行任務的司法警察的工作。選派有射擊技能、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責任心,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和維護法律尊嚴的自覺性的司法警察擔任執行死刑射擊手。向執行死刑射擊手交待工作必須詳盡、具體、明了,如介紹罪犯的姓名、性別、身高、特長、案由、犯罪情況,罪犯在羈押地的表現,罪犯的親屬情況等有關情況,並須做好相應的措施。確定執行人員包括:?確定死刑刑場指揮人員;?確定射擊手;?確定架手;?確定準備射擊手(或補射手);?確定警戒人員。一般情況下,刑場由一名司法警察擔任刑場總指揮,一名死刑罪犯配置三名司法警察(特別情況可配置多名),兩名押解武裝警察,組成一個執行小組,並由執行死刑射擊的司法警察擔任該小組負責人。
(4)認真查看死刑執行場地、行車路線、配備武裝、警具、通訊聯系設備等。
2、第二階段,執行處決階段。它是指從驗明正身到押赴刑場、執行處決這一階段,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執行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12條第2款對死刑的執行方法做了概略性的規定:「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實踐中一般情況是槍決的方法執行,但對於槍決的部位,槍械的種類等,未作具體規定,各地的執行方法不統一,如槍擊的部位有頭部、心胸部,選用槍械有步槍、手槍。在實踐中,有些地方開始改進死刑執行方法,採用注射方法執行死刑,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槍決或注射方法執行。
(2)驗明正身。一般在處決前一天進行。驗明正身是指人民法院對准備交付執行死刑的罪犯,查明其是否為依法應被執行死刑的罪犯本人的行為,目的是認准被執行死刑的對象,防止錯殺無辜,是對死刑罪犯被執行前必經的程序,主要是查明罪犯身份情況,核對犯罪事實等。驗明正身是罪犯被執行死刑前的最後一次面對審判人員為自己說話、辯解的機會;人民法院則通過驗明正身證實罪犯是否確系應被處決者,查明是否有不應執行死刑的情況,重點要查清:?查明罪犯身份證實其確系應被處決者;?核對罪犯年齡,對育齡期的女犯,應詢問其是否懷孕,月經是否正常;?核對罪犯犯罪事實的情況,對罪犯認罪服判,悔過的敘述,不服判的話,甚至喊冤的話,一些反動的或誹謗言詞,都應如實記錄,為今後研究案件總結審判經驗提供材料;?詢問罪犯的遺言或其交出信札的情況。不少罪犯在被執行死刑前都流露出對本人犯罪行為的後悔,對家人和生活的眷戀等,這些都是進行法制宣傳的素材;罪犯在臨死前總有一些個人債務要作交代,如果罪犯上述的關於財產繼承、債務清償、實事囑托等,特別是一些罪犯有民事方面的囑托需要轉告他人,但沒有留下遺書,總是在驗明正身時口頭說出來,這就成了罪犯生前對民事交代的唯一根據,驗明正身時必須對上述情況如實記載,驗明正身筆錄記過錯後交驗明正身的審判員審閱後簽名,書記員也應簽名,罪犯簽名按手印。
(3)監刑前死刑罪犯的關押。人皆畏死,死刑罪犯在得知其將招待刑罰死刑後,思想往往很不穩定,出於求生的本能,可能鋌而走險。因此,從驗明正身到執行死刑雖然時間不長,但罪犯的危害性極大,應將其單獨關押。另外,基於人道的考慮,對罪犯在生活上提出的合理要求,應盡量予以滿足。
(4)從羈押場所押解到刑場。在羈押場所將死刑罪犯提出移交司法警察後,司法警察仔細核對死刑犯的姓名、案由、年齡等情況,防止提錯,同時對死刑罪犯照像、驗明正身,司法警察要隨時注意死刑罪犯的動態,抓住其手臂,防止自殺、自殘、報告等行為的發生。司法警察對死刑罪犯捆綁好死刑執行繩、頸繩、腳繩,聽從指揮人員的指令迅速將罪犯扣解上車,扣解過程中的武裝警察押解,司法警察擔任警戒,同時注意穩定罪犯的思想情緒。
將死刑罪犯押解到指定地點後,應嚴格看管,無關人員禁止與罪犯接觸,司法警察要努力穩定死刑罪犯情緒,靠知死刑罪犯到達刑場的口令,防止吵鬧、喊叫,做好宣判的准備工作,檢查捆綁是否結實,系好頸繩以防上在審判中喊鬧,並按宣判的出場順序押站好。同時刑場法警指揮長檢查射擊手的執行死刑的射擊用槍,發給子彈,裝入彈夾後並關好保險,每名射擊手彈夾中只能裝填一粒死刑射擊用彈。當審判長宣布死刑罪犯到會場的指令後,押解的司法警察要精力集中,動作敏捷,立即將死刑罪犯押進宣判會指定位置站好,宣判時密切注意死刑罪犯的動向,防止鬧會,宣判完畢後根據指揮長(審判長)指令將死刑犯押赴刑場。
(4)刑場上的實施方法。將死刑罪犯押到刑場後,指揮長應下達「下車」的口令,押解司法警察迅速、准確地將死刑罪犯押到預定位置,令其背對射擊手跪下,如死刑犯不服從,押解的司法警察可採取強制措施讓其服從,為射擊創造良好的條件,射擊手根據現場法警指揮長的指令「裝填子彈」,射擊時持槍裝子彈後站在射擊線上,迅速舉槍瞄準死刑的頭的後枕部等候射擊命令,執行現場法警指揮長根據情況適時下達「射擊」命令,射擊手聽取口令,射出。射擊完畢後刑場法警指揮長下達「驗槍」口令,射擊後迅速驗槍後關好保險,持槍站好。
執行死刑時應做到:?執行死刑刑場法警指揮長的口令要簡潔。因此時罪犯與射擊精力高度集中,思想上有可能緊張,執行死刑刑場法警指揮長話多了容易造成混亂。?執行法警動作快捷、文明、威嚴。?死刑執行現場和處決人犯的照相、錄像由人民法院組織拍攝,隨安全卷存檔,其他政法機關一般不要到現場拍攝。嚴禁新聞記者到刑撥采訪、拍攝、錄像,特別案件確因宣傳需要,新聞單位要求提供照片和錄像資料的,可商請法院酌情提供,用完收回,防止流入社會或流出境外。?執行死刑刑場法警指揮長認真協同法醫檢查驗證死刑罪犯是否死亡,發現沒有死亡的要及時進行補槍,直至斃命。
3、處決後的處理階段。這個階段指死刑犯被處決斃命後,進行屍體處理及報告執行情況的階段。包括以下內容:
(1)死罪犯屍體的處理。對死刑罪犯執行死刑完畢後,經人民法院法醫、人民檢察院臨場監督的檢察員確認死刑罪犯死亡後,屍體方可作處理。死刑罪犯執行後的屍體或火化後的骨灰,可以允許其家庭認領,法律嚴禁任何人為被處決的罪犯舉喪滋事和藉此進行擾亂社會秩序的其他活動。
隨著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一些醫療、醫學教育、醫學科研單位為進行科學或做器官移植手術,提出了利用死刑罪犯屍體或屍體器官的要求。執行死刑後的罪犯屍體以下幾種可供利用:?無人收殮或家屬拒絕收殮的;?死刑罪犯自願將屍體交醫療衛生單位利用的;?經家屬同意利用的。利用死刑罪犯屍體或屍體器官要求嚴格保管,注意影響,一般應在利用單位內部進行。經執行死刑的人民法院同意,可以允許衛生部門的手術車開到刑場摘取器官,但不得使用有衛生部門標志的車輛,不準穿白大衣。摘取手術完成時,不得解除刑場警戒。屍體被利用後,由火化場協助及時火化;如城埋葬或其他處理的,由人民法院通知家屬前往火化場領取。
(2)執行完畢報告執行情況。執行死刑的全部過程由在場書記員寫成筆錄。存入案件卷宗永久保存。執行死刑筆錄要求完整、准確。其內容包括:?罪犯姓名、案由、執行死刑地點、時間、天氣(應寫明晴、陰、雨、霧等);?刑場指揮執行人的姓名及職務,監場監督人的姓名及職務,執行法警的姓名及職務;?應記明用來執行的槍支型號、槍擊部位,幾槍致罪犯斃命及斃命的具體時間等,如一槍示致命又補槍時,應記明補槍人的姓名、職務、補槍部位及槍數;?將筆錄交給檢驗的法醫,如法醫填寫驗明罪犯確已斃命的情況,並簽名。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將死刑執行情況報告給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級人民法院,並通知罪犯家屬。
(三)死刑執行程序的完善
聯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七條規定:「任何人均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我國刑訴法和有關司法解釋規定了執行死刑的程序,但法律並沒有明文禁止和詳細列舉「不人道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因此,立法缺乏詳細與完備的規定。另一方面,實踐中執法不嚴的情況也有存在。在此,我就我國死刑執行立法與司法中的存在的問題與完善略陳管見:
1、完善立法
(1)關於死刑執行方法的立法表述。刑事訴訟法第212條第2款「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這里用了一個「等」字。因此,該條文意味著除了可使用槍決、注射方法外,還可使用其他的方法。有些刑法專家提出了疑問,曹子丹教授說:「用斬腦袋的方法、用絞死的方法或者用碎石頭把罪犯砸死,行不行?」1我認為,立法者的本意是,可以使用槍決、注射以及比槍決、注射更人道、文明、快捷的方法。但由於立法者用語上的不科學,導致了立法內容的表述與立法精神的背離。這是很不嚴謹的。目前,宜通過立法修改為「死刑採用槍決、注射的方法執行」。
(2)關於死刑犯的羈押。我國對於已決死刑的關押問題,實踐中一般是單獨關押的,但由於缺乏立法上的明確規定,也存在混合關押的情況。《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條規定:「除特殊情況外,被控告的人應與被判罪的人隔離開,並應給予適合於未判罪者身份的分別待遇」。可見,按《公約》的規定,已決犯與未決犯分離開,死刑犯不宜與未決犯(即使是可能被判處重刑的人)混合關押;另外,對已決犯,也應把死刑犯與其他罪犯隔離開來,因為死刑犯的人身危險性,可能危及其他犯罪人的人身安全。上述兩種做法是保護未決犯與非死刑犯人權的一個重要措施。
(3)應改變對死刑犯罪器官利用的現行做法。如前述,現行的有關規定允許三類死刑罪犯的屍體或屍體器官可供利用:「1、無人收殮或家屬拒絕收驗的;2、死刑罪犯自願將屍體交醫療衛生單位利用的;3、經家屬同意利用的。」2盡管有關文件對死刑罪犯屍體或屍體器官的利用規定了一系列程序和條件,但沒有針對死刑罪犯本人意願表達的內容。
死刑罪犯的屍體或屍體器官利用與普通公民遺體或遺體器官捐獻的條件相同,這也是對死刑罪犯人權保護的表現,這些條件應特別重視兩個方面:一是利用屍體或屍體器官應以死罪犯本人生前同意自願捐獻為前提,僅因無人收驗或家屬拒絕或家屬拒絕收殮、家屬同意的,不能利用其屍體或屍體器官。二是應遵守普通人共同遵守的遺體器官捐獻法律規定。特別應強調的是,應遵照捐獻者本人的明示表達的遺願,凡本人沒有明確表達捐獻的,不能對其屍體或屍體器官予以利用。
關於我國死刑罪犯屍體器官利用問題,國際上的某些勢力也此大做文章,建議對此專門作出科學的立法規定。
2、嚴格依法執行死刑。死刑執行問題雖然有立法上的缺陷,但是,我認為,更多的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如法律規定了執行期限,但實踐中卻往往延期,等到死刑罪犯;較多時集中執行;法律禁止示眾,但實踐中屢禁不止,有關部門三次發布「通知」的內容中就已明確指出這一現象;還有新聞媒介大量透露執行死刑的細節和人數,等等。因此,建議司法機關改變運動方式的「嚴打」戰役狀況,進行持久的、正常的依法運作,因為司法工作在任何時候都是重要的,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分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長期任務。
1984年,聯合國通過了《關於面臨死刑的人的權利保障規則》提出,「死刑的執行,要害是必須給予受刑人最小限度的痛苦」。對於死刑,在執行中所施加的任何不必要的痛苦,是毫無積極意義的,也是不人道的。但是,有些司法部門卻蔑視最高司法機構的「三令五申」,仍然我行我素,執行死刑的程序極不規范,主要表現於:1、公開報道死刑執行情況。如有的參加執行死刑的人員,將執行死刑的親身經歷,違背有關部門「集中處決犯人的消息、數字和執行死刑的圖片,不能上宣傳欄、報刊、廣播、電視」的規定,死囚集中執行死刑的情況公布於報刊。2、公開示眾。公開披露死刑執行細節,也是示眾的一種形式。3、不人道。4、侮辱性言行。5、刑場選擇不當。刑揚執行是我國傳統執行死刑方法。除了極少數地方因採用注射方法而在室內執行外,絕大部分死囚是通過槍決,在野外刑場執行的。當前我國執行死刑的刑場一般是臨時場所,管制時間也是臨時的,因而致使有些執行過死刑的場所成為人人畏懼的地點。因此有條件的人民法院應設置固定刑場,刑場的設置應偏離鬧市區、村鎮,遠離居民區和交通要道,還應注意各地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查看刑場的內容包括:射擊條件是否良好、是否便於執行車輛出入和執行人員出入等。
3、探索新的死刑執法方法。在刑場槍決的方法執行死刑,自古如此,但隨著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各國都在探索新的能最大限度減少死囚痛苦的執行方法。人之將死,本已充滿了絕望,盡可能減少死囚對死亡過程的恐懼,這是人道主義的要求,而新的注射方法執行死刑,使死囚「皆未表現出抗拒、恐懼」,有人對「趕上了好時候,能受到此種待遇」表示感謝。「他們中的多數甚至在躺下時未經捆綁和帶械,自己援起衣袖」,罪犯「全部在一分鍾內死亡」,「罪犯不會有任何痛苦,他們唯一的感覺是被針扎了一下」,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先後對22名死刑罪犯使用注射方法執行死刑。最高法院有關負責人「認為很好,應加快試驗速度,在全國法院系統予以推廣。」3很顯然,注射執行死刑的方法與槍決相比,更能減少列囚恐懼和痛苦;更安全有效;也能節約執行成本,是一種更文明更科學的執行方法。有關部門應盡快全面推廣注射執行死刑的方法。
謝謝閱讀!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第2款是什麼
第十八條 刑事案來件的偵查由公安源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二款就是檢察院立案偵查的。
10. 現在的執行死刑是槍斃還是
一、槍決和注射是執行死刑的法定方法。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執行死刑只能採用槍決或注射的方法進行,採用其他方法執行死刑,是非法的。
相關法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12條第2款規定:「死刑採用槍決或注射的方法執行」
二、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省區仍是採用槍決的方法執行死刑。
三、採用注射的方法執行死刑的只有雲南、遼寧、北京、湖南等少數的幾個省市。而在這幾省市中,也並不是所有的法院都採用注射的方法執行死刑,在這幾個省市中,採用注射的方法執行死刑的,只有其中少數的中級法院。
四、採用注射的方法其實更為方便、便宜。因為毒針的價格與子彈的價格相差無已,並且採用注射的方法可以就近在羈押死刑犯的看守所執行死刑。而採用槍決的方法,要出動大批的武警、出動大批的車輛,將死刑犯拉到刑場。
注射的車輛和設備其實並不是需要很復雜,只要一輛普通的麵包車改裝加上一些相應的簡單的設備就可以了,略有常識的人都是可以想像得出的。
但是,為什麼現在的注射執行車這么貴呢?不用說你也是明白的了,因為製造的廠家知道這種車子只有是公家買的,再都,回扣率可不少呢,於是,離譜的價格就出現了。
五、槍決和注射的方法對死刑犯和對其他人員的鎮懾力是沒有多大的差別的,都是一死,只不過一個是死有全屍,一個是死時腦袋炸裂。(現在槍決一般是對准死刑犯的頭顱,並且用的是殺傷力較大的軍用步槍,槍聲過後,一顆普通的七九彈就足可把死刑犯的頭顱射得像炸裂一樣,腦漿與鮮血滿地)
五、在執行槍決任務中,其實不論是監斬的檢察官、還是負責執行死刑的法官,都喜歡選擇採用槍決的方法行刑,因為檢察官和法官都認為巨大的槍聲及亮閃閃的金屬子彈是可以鎮邪,可以防止在執行死刑後邪氣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