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行政法律關系
A. 人民警察擁有很大權力,這權力是法律賦予的,是人民給的.談談如何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
論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如何正確履行職責行使權力
——牢固樹立「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思想
盡管我國已步入社會和全民奔小康的新的歷史潮流,但由於種種原因社會治安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因此,保證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職權,正確履行職責,堅持立警為公和執法為民,已經刻不容緩。在其中,如何才能正確履行職責、行使權力,無疑成為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能否完成國家使命的重中之重。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性質決定我國人民警察的性質。首先,人民警察具有武裝性質,要同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敵對勢力和犯罪分子作斗爭;其次,人民警察是我國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執法力量;再次,人民警察是行政機關,國家政權的組成部分。人民警察的性質,決定人民警察必須服從國家意志,而國家意志又是人民的意志。警察的職責是法律規定的,警察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因此人民警察必須正確履行職責,依法行使權力,做到「立警為公、執法為民」。
那麼,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怎樣才能做到正確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呢?
一、合理的履行職責要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職責范圍,從思想上樹立忠於職守的信念。由於中國各警種的分工、任務不同,其職責種類及內容也不盡相同,因此人民警察對自己的職業、職責要忠心耿耿,對自己的本職工作要一絲不苟、認真負責。人民警察要做到忠於職守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必須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熱愛是做好的前提。公安工作艱巨繁重,緊張曲折,平凡瑣碎,這就是要求每一位人民警察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做好每一項工作。其次,必須堅守崗位,認真履行職責,不敷衍塞責,消極應對。公安工作是極為特殊的職業活動,任何一點馬虎鬆懈都可能帶來損失、災難。因此,廣大人民警察要在工作中集中全部精力,不得擅離職守和消極應對。再次,要積極主動承擔工作任務,不懶惰推諉,不挑肥揀瘦,人民警察在履行職責中要有積極主動地工作態度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勇挑重擔。
2、嚴禁失職現象發生,在工作上積極履行職責所要求的每一項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6條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職責:(1)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2)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3)維護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處理交通事故;(4)組織、實施消防工作,實施消防監督;(5)管理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6)對法律、法規規定的特種紙職業進行管理;(7)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的場所和設施;(8)管理集會、遊行、示威活動;(9)管理戶政、國籍,入境出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10)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11)對被判處管制,拘役,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和監外執行的罪犯執行刑罰,對被宣告緩刑、假釋的罪犯實行監督,考察;(12)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13)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14)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只要是從事公安事業的人民警察無論何時,只要在自己的能力所及范圍內,必須積極履行職責,嚴禁失職現象的發生。
3、嚴禁超越職責,特別是一些超越職權而又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引起人民不滿甚至騷動的事情更要杜絕發生。「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把「以人為本」理論具體落實到公安工作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警察建設和公安工作的社會服務價值取向上,應當始終堅持和踐行「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宗旨,以最大限度的維護廣大人民的公共安全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心繫群眾,執法為民,自覺擺正自己的位置,防止權力的濫用,嚴禁發生超越職責的問題。
4、盡可能幫助人民群眾,服務群眾。良好的警民關系是做好公安工作的社會基礎,公安機關和廣大人民警察要愛人民,打牢執法為民的思想基礎,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執法、去工作,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把和諧理念體現在執法活動的各個環節,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使人民群眾在行動上充滿理解、包容,在工作上不遺餘力地給予支持幫助,努力形成警愛民,民擁警,警為民,民助警的良好局面。而這些正需要我們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盡一切力量為人民群眾解決困難,服務於群眾。
二、依法行使權力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警察公共原則。警察公共原則是指警察權力的行使必須以維護公共秩序為必要,嚴格限制介入私人領域,這是警察權力行使的首要原則。警察權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護公民的自由權利,任何權力的行使都有一定界限,警察權的行使也必須嚴格的以法律規定為界限。
2、警察責任原則。警察責任是由警察權的性質所決定的。警察責任原則實質是通過對警察權力主體的約束來達到約束警察權的目的。堅持警察責任原則,明確警察機關及其警務人員違法執法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有助於形成對警察權的制約和警察權的合法、適度、謹慎行使。警察責任原則要求: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
3、警察比例原則。警察比例原則又稱「禁止過度」的原則,是行政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該原則包括三個下位原則(1)適當性原則,是指警察機關及其警務人員採取的措施及方法應適合於實現行政目的和目標,其約束的對象是自由裁量行為。(2)必要性原則,又稱最小侵害原則是指警察機關及其警務人員行使權力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應盡可能使相對人的權力遭受最小損害。(3)狹義比例原則,又稱衡量性原則,是指行政行為的實施應對其目的達到的利益與對相對人的利益造成的損害進行利益衡量,只有前者重於後者,其行為才具有合理性,行政行為在任何時候均不應給予相對人權益以超過行政目的、目標本身價值的損害。
4、警察程序原則。警察程序是指警察權的行使應當嚴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警察權的行使涉及對公民個人自由與權益的限制,因此,只有經過法定程序才能保證警察權形式的正當性。實施具體警察職權,應符合與其相應的程序要求,除了應當遵守警察機關內部行使權力的程序制度外,還應遵循行使權力時的法定程序,並且對警察權的行使實行監督、申訴、復議、訴訟等制約制度。這不僅有利於保障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助於警察機關正確的行使權力。
人民警察在行使權力的時候還應具體做到:
1、秉公執法。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依法律為准繩,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維護社會主義法律的尊嚴。
2、不徇私情。要嚴格按照警察的執業紀律,理智處理情與法的關系,做到依法辦案,依法管理。
3、不畏權威。敢於承受任何有權有勢的人的壓力,對任何有權有勢的人的違法活動都要繩之以法。
4、不枉不縱。不冤枉任何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也不放過任何有犯罪行為的人,嚴格區分合法行為與非法行為。
5、清正廉明。在行使權力的同時保持清白,公正廉潔,做到為政清廉,為警清廉。
6、克己奉公。嚴於律己,潔身自好,不濫用權力,不以權謀私。
7、防腐拒賄。堅決抵制和拒絕各種糖衣炮彈。
8、不沾不染,見利不伸手,見錢不動心,見色不動情。
另外,人民警察在行使權力時,要自覺接受監督,這樣才能防止權力的濫用,提高辦事效率。
總而言之,只有牢固樹立好「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思想,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行使好自己的權利,才能彰顯出中國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本色,才能更好的在人民的心中樹立起人民警察的形象和權威,使人民公安事業不斷地向縱深發展。
B. 「人民警察法」的概念是什麼
來人民警察法是調源整人民警察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人民警察機關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集中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的條文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經1995年2月28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通過,1995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0號公布;根據2012年10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通過、2012年10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9號公布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的決定》修正。《人民警察法》分總則、職權、義務和紀律、組織管理、警務保障、執法監督、法律責任、附則8章52條,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57年6月25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條例》予以廢止。
在我國,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