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補償金納稅

勞動法補償金納稅

發布時間: 2022-02-08 04:23:21

勞動法哪條規定經濟補償金要扣個人所得稅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第157號)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國稅發[1999]178號文件規定:「對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考慮到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於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據此,你單位給勞動者的補償金如果沒有超過當地平均工資的3倍則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超過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的部分可按國稅發[1999]178號文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⑵ 經濟補償金需要交稅嗎

02編輯同志:最近,我被公司裁員,公司按國家規定向我支付經濟補償金。我在這工作三年多了,按規定本可以拿四個月工資的補償金;我每月工資5000多元,四個月工資起碼也應有二萬元。但財務人員發給我的補償金只有一萬多元。問及原因時,財務人員解釋道:「扣除個人所得稅後,就剩這么多了」。請問,解除合同經濟補償金也要交稅嗎?讀者趙東陽趙東陽讀者: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公司在向你支付經濟補償金時,扣繳個人所得稅是錯誤的。其理由是,從稅收的角度來說,如果把勞動者獲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直接作為工資、薪金所得,納入征繳個人所得稅基數,對勞動者是不公平的。國家的有關規定是: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上年職工平均工資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你所得到的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數額,一般是不會超過所在地區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三倍。因此,你解除勞動合同獲得的經濟補償金,不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楊東風 宋豫 梁偉)

⑶ 離職經濟補償金要繳稅嗎

1.若經濟補償金數額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若超過,則超過的部分需交稅。
2.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
3.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拓展:

1.用人單位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符合勞動合同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根據勞動合同法
2.第四十八條規定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

⑷ 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如何繳稅

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繳稅方式:

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個人所得稅={[(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免稅收入額-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工齡-費用扣除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工齡。

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是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需要說明的是,這里工資的計算基礎是在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獲得的報酬,而不是指勞動者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獲得的勞動報酬。故實際上計算所得出的勞動者月平均工資有可能是低於其正常月工資的。

(4)勞動法補償金納稅擴展閱讀:

一下情況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補償經濟補償金:

1、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

2、 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3、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⑸ 員工辭退補發補償金如何交個稅

經濟補償金在法律上是認定也是屬於員工的收入,根據個稅的申報規定,只要超過了規定期限的,就是需要繳納個稅的,具體情況下應當由稅務機關來進行認定,當事人在符合繳納個稅的情況下,應當主動向稅務機關申請相關稅費。
法律分析
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即可視為一次性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十二年的按十二年計算。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⑹ 新勞動法補償金或賠償金需要交稅嗎

經濟補償抄金或賠償金總額高於當襲地市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不是月平均工資)3倍的,超過部分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不超過當地市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不是月平均工資)3倍的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僅僅是極少部分高工資的人可能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比如2015年度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為71269元,3倍就是213807元(21萬多),故上海的單位支付的經濟補償金總額不超過213807元的都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⑺ 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要交稅嗎

1、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需要交稅,安裝《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的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對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2、具體計稅公式如下:

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個人所得稅={[(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免稅收入額-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工齡-費用扣除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工齡。

公式中「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是指個人取得的補償收入時實際繳納到地方稅務機關、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或政府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指定專戶的部分,對未實際繳納的不得扣除。如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已於當月發放工資中扣除,則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計算時不可再重復扣除。工齡」是指計算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的個人實際工作年限,如果實際工作年限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拓展資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⑻ 離職補償金個稅計算

職補償金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要分兩部分考慮:

一部分為上年社會平均工資3倍以內的部分;一部分為超過上年社會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

一、不超過當地上年社會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免徵個稅

財稅【2001】157號: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

二、超過當地上年社會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按規定徵收個人所得稅

根據國稅發【1999】178號文件規定:考慮到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於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

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所以計算離職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時,離職補償金超過當地上年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減除實際繳納的社保、住房公積金後,除以在企業工作的年數(是長不超過12),作為月份工資,減除個人所得稅免徵額3500,找到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出一個月的個人所得稅,再乘以工作年數,作為全部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稅款。

拓展資料:

員工小賈已經在A公司連續工作了48個月,今年小賈離職,總共獲得了25萬元的離職補償金。去年小賈所在城市平均工資為7萬元,那麼小賈應該交多少個稅呢?

首先,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先得出小賈可免除個稅的部分是:3x7=21萬元。

超出部分要按照規定交個稅,應繳稅款是:25-21=4萬元。

平均月工資是:4除以4=1萬元。

通過查看,分別得到其適用稅率是20%,速算扣除數是555,因此,按照相關公式可以計算小賈應繳納個稅是:{(10000-3500)x20%-555}x4=2980元

熱點內容
民法典學習活動內容 發布:2025-08-22 08:41:14 瀏覽:118
法官被仇殺 發布:2025-08-22 08:34:51 瀏覽:772
安徽台胞投資條例 發布:2025-08-22 08:33:59 瀏覽:693
蔡雅奇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5-08-22 08:32:39 瀏覽:452
勞務派遣公司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8-22 08:32:30 瀏覽:767
珠海法院選調 發布:2025-08-22 08:27:40 瀏覽:454
申論立法的意義 發布:2025-08-22 08:16:59 瀏覽:341
醫院合同工適用勞動法么 發布:2025-08-22 08:16:27 瀏覽:465
綿陽法院辦公室 發布:2025-08-22 08:07:48 瀏覽:243
最高司法解釋和部門規章 發布:2025-08-22 08:07:07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