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關於勘查現場規定

刑事訴訟法關於勘查現場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2-08 04:46:28

『壹』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幾條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十六條:

1、《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全款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2、《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全款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3、《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全款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4、《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全款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5、《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6、《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全款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7、《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全款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8、《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全款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全款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10、《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全款

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11、《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全款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12、《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全款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1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13、《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全款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14、《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5、《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全款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16、《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全款

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1)刑事訴訟法關於勘查現場規定擴展閱讀

證據種類:

1、書證、物證

是以物品或者文字為表現形式的實物證據。物證是用於犯罪或與犯罪相關聯的,能夠證明犯罪行為和有關犯罪情節的物品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

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塗改的單據、賬本等。

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採取措施予以保全。

2、證人證言

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作的陳述。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

行政處罰法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3、當事人的陳述

是指當事人向執法人員所作的關於案件真實情況的敘述和承認。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

因此,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認真聽取,並製作詢問筆錄;同時,行政機關對於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成立的,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4、「被害人陳述」

是直接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就受害情況及案件的有關其他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所作陳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與辯解」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本人的犯罪行為向司法機關所作的供述,或稱口供,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認自己有犯罪行為或者承認犯罪,但認為應當減輕處罰、免除處罰所作的辯解。

6、視聽資料

是指能夠作為證據的錄音、錄像、電腦儲存的數據等,是一種被固定、被保全的證據。它比較可靠,更接近於真實情況。但是視聽資料必須經過審查,才能認定作為證據。

7、鑒定意見

是鑒定人運用自己具有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專門性問題所進行的分析、鑒別和判斷。它是一種獨立的證據。如法醫鑒定、指紋鑒定、筆跡鑒定、化學物品鑒定、精神病鑒定等。

8、現場筆錄

是書證的一種,是指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在現場,對當場實施行政處罰的現場情況的記錄。如交通民警對違反交通管理的司機進行罰款,交通民警開具的罰款單據。

又如工商管理人員對這反工商管理的個體商販進行處罰時,現場記明其違法事實、沒收商販的違法物品的數量、質量等情況。

現場筆錄上應當有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的簽名。現場筆錄可以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行政訴訟法將其規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以防止在訴訟中出現「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情況。

9、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筆錄

是指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或者專門人員為了解案件的事實,對事實發生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驗、檢查。如查處非法出版物,執法人員對該出版物的印刷場所進行勘驗、檢查,對印刷的非法出版物或者印刷工具進行勘驗、檢查等。

勘驗應當製作筆錄,勘驗筆錄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是一種獨立的證據。

10、電子數據

是電子化技術形成的文字,數字等等,如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等;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4日發布的一份司法解釋顯示,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11、視聽資料

是以模擬信號的方式在介質上進行存儲的數據,例如錄像、錄音資料等等。

『貳』 刑事訴訟法現場搜查是怎麼樣的

首先,無論是現場勘查和搜查,都是在司法機關職權范圍以內的,具體兩者是否同步進行,需要司法機關根據案情的需要自行決定,不存在任何違規行為。但是,當事人要注意,搜查直接關繫到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因此,我國對搜查程序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搜查只能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的偵查人員進行,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但是,進行搜查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出示搜查證。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進行搜查,必須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證。在執行逮捕、拘留的時候,遇有緊急情況,不另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07條作了具體規定:

(一)可能隨身攜帶凶器的;

(二)可能隱藏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的;

(三)可能隱匿、毀棄、轉移犯罪證據的;

(四)可能隱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五)其他突然發生的緊急情況。

以上幾種緊急情況下,公安人員不另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如果在以上幾種緊急情況下,公民以無搜查證或者其他原因拒絕公安人員的搜查,並造成一定後果的,該公民的行為則屬違法,已然構成妨害公務罪。

其次,關於筆錄和涉案物品記載的問題,工作人員會依法依規進行。當事人應該知道一點,工作人員在記錄後會讓當事人進行核對,記錄人應將筆錄讓被詢問人過目或向其宣讀,如有出入應允許更正,在確認無誤後,由被詢問人在筆錄上寫上「以上記錄已經我看過(或已向我宣讀),沒有出入」字樣。

來源南寧律師網頁鏈接

以上就是刑事訴訟法現場搜查是怎麼樣的詳細內容,通過對上述內容的閱讀,我們知道現場的搜查直接關繫到了公民人身的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權利。所以對這一程序是有嚴格的規定的,只能由人民檢察院的相關偵查人員或者是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進行。也並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要出示搜查證。

『叄』 刑事訴訟法中「勘驗、檢查筆錄」是什麼意思

勘驗檢查筆錄是司法機關公務人員對案件有關的場所、物品、資料、屍體等進行勘驗、檢查所製作的書面記錄。它包括在勘驗、檢查過程中發現的,與案件有關的一切的事實情況的文字記錄,而且還包括繪制現場圖樣、拍攝現場照片等附件。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六條偵查人員對於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屍體應當進行勘驗或者檢查。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勘驗、檢查。
第一百二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犯罪現場,並且立即通知公安機關派員勘驗。
第一百二十八條偵查人員執行勘驗、檢查,必須持有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第一百二十九條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並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
第一百三十條為了確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徵、傷害情況或者生理狀態,可以對人身進行檢查,可以提取指紋信息,採集血液、尿液等生物樣本。
犯罪嫌疑人如果拒絕檢查,偵查人員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強制檢查。
檢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或者醫師進行。
第一百三十一條勘驗、檢查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參加勘驗、檢查的人和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

『肆』 什麼案件需要現場勘驗

(一)勘驗、檢查的概念和意義

勘驗、檢查,是偵查人員對於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屍體、人身進行勘查和檢驗的一種偵查行為。勘驗和檢查的性質是相同的,只是對象有所不同。勘驗的對象是現場、物品和屍體,而檢查的對象是活人的身體。

勘驗、檢查,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偵查行為,是發現和獲取證據、查明案情的重要手段,對偵查破案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進行的活動,所以,犯罪嫌疑人在實施犯罪行為時,必然會在犯罪現場留下一定的痕跡、物品,會對被害人人身造成一定的傷害,有時作案人自己也會遭到被害人的反抗而受傷,在作案人身上,也可能留下犯罪痕跡。在有些情況下,犯罪嫌疑人還可能對犯罪現場加以偽裝或掩蓋,可是就在偽裝和掩蓋的過程中,有可能留下偽裝或者掩蓋的痕跡。所以通過勘驗、檢查,可以發現和取得犯罪活動留下的種種痕跡和物品。而對這些證據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就可以了解犯罪人實施犯罪的情況,判斷案件的性質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特徵,發現偵破案件的各種線索,明確偵查方向和范圍,從而為徹底查明犯罪事實,查獲犯罪嫌疑人提供依據。

(二)勘驗、檢查的種類和程序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勘驗、檢查可以分為現場勘驗、物證檢驗、屍體檢驗、人身檢查和偵查實驗五種。

1.現場勘驗。現場勘驗,是偵查人員對刑事案件的犯罪現場進行勘查和檢驗的一種偵查活動。犯罪現場是指犯罪人實施犯罪的地點和其他遺留有與犯罪有關的痕跡和物證的場所。

(1)保護好現場。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犯罪現場,並且立即通知公安機關派員勘驗。接案後,偵查人員應當迅速趕到案發現場,並保護好現場。

(2)偵查人員勘驗現場,必須持有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的證明文件。

(3)勘驗現場在必要時可以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為了保護勘驗的客觀性,還應邀請兩名與案件無關的見證人在場。

(4)在勘驗現場時,偵查人員還應當及時向被害人、目睹人、報案人和其他群眾調查訪問,以便了解發案前和發案當時的狀況,發現和收集同案件有關的各種情況,並及時採取緊急措施收集證據。

(5)勘驗現場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偵查人員、其他參加勘驗的人員和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對於重大案件、特別重大案件的現場,應當錄像。

2.物證檢驗。物證檢驗是指對在偵查活動中收集到的物品或者痕跡進行檢查、驗證,以確定該物證與案件事實之間的關系的一種偵查活動。

檢驗物證,必須認真、細致。需要經專門技術人員進行檢驗和鑒定的,應指派或聘請鑒定人進行。

檢驗物證,應製作檢驗筆錄,參加檢驗的人員和見證人均應簽名或者蓋章。

3.屍體檢驗。屍體檢驗是指由偵查機關指派或聘請的法醫或醫師對非正常死亡的屍體進行屍表檢驗或者屍體解剖的一種偵查活動。屍體檢驗的目的在於確定死亡的時間和原因、致死的工具和手段、方法,為查明案情和犯罪人提供根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04條以及公安部《規定》,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為了確定死因,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解剖屍體或者開棺檢驗,並通知死者家屬到場。檢驗屍體,應當在偵查人員主持下,由法醫或者醫師進行。屍體檢驗的情況,應當詳細寫成筆錄,並由偵查人員和法醫或醫師簽名或者蓋章。

4.人身檢查。人身檢查是指為了確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徵、傷害情況或者生理狀態,依法對其身體進行檢驗、查看的偵查行為。人身檢查是對活人身體進行的一種特殊檢驗。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被害人、犯罪嫌疑人進行人身檢查,必須由偵查人員進行。必要時也可以在偵查人員主持下,聘請法醫或醫師嚴格依法進行,不得有侮辱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或其他合法權益的行為。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人身檢查,如果有必要,可以強制進行。但對於被害人的人身檢查,應徵求本人的同意,不得強制進行。檢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或者醫師進行。

人身檢查應製作筆錄,詳細記載檢查情況和結果,並由偵查人員和進行檢查的法醫或醫師簽名或者蓋章。

5.偵查實驗。偵查實驗是指偵查人員為了確定與案件有關的某一事實在某種情況下能否發生或者是怎樣發生的,而按當時的情況和條件進行試驗的一種偵查活動。

根據刑事訴訟法以及公安部《規定》的有關規定,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經公安局長批准,可以進行偵查實驗。進行偵查實驗時,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險、侮辱人格或者有傷風化的行為。

在偵查過程中,遇有下列情況,可以進行偵查實驗:

(1)確定在一定條件下能否聽到或者看見;

(2)確定在一定時間內能否完成某種行為;

(3)確定在什麼條件下能夠發生某種現象;

(4)確定在某種條件下,使用某種行為和某種痕跡是否吻合一致;

(5)確定在某種條件下,使用某種工具可能

或者不可能留下來某種痕跡;

(6)確定某種痕跡在什麼條件下會發生變異;

(7)確定某種事件是怎樣發生的。偵查實驗,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聘請有關人員參加,也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證人參加。偵查實驗,應當製作筆錄,記明偵查實驗的條件、經過和結果,由參加偵查實驗的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6.復驗、復查。刑事訴訟法第107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時,對公安機關的勘驗、檢查,認為需要復驗、復查時,可以要求公安機關復驗、復查,並且可以派檢察人員參加。這一程序的規定,其目的在於保證和提高勘驗、檢查的質量,防止和糾正可能出現的差錯。同時也是檢察機關依法實施偵查監督的形式。復驗、復查可以退回公安機關進行,也可以由人民檢察院自己進行。對於退回公安機關的,人民檢察院也可以派員參加。復驗、復查的情況應製作筆錄,並由參加復驗、復查的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伍』 現場勘查包括什麼

    刑事案件現場勘驗、檢查,是偵查技術人員利用科學技術手段,對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屍體等進行勘驗、檢查的一種偵查活動。
    (一)、接警出警:偵查、技術人員接到報警後應盡可能多的了解現場的基本情況,向值班領導匯報後,根據不同情況攜帶合適、足量的勘查設備趕赴現場,技術人員要保持現場勘查車輛和各種勘查器材性能良好、完備無缺,執行現場勘驗、檢查的人員不得少於二人,應當佩帶《刑事案件現場勘驗檢查證》。
    (二)、現場保護:首先到達現場的民警,應當做好現場保護工作。劃定保護范圍,設置警戒帶和告示牌,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不得觸動現場上的痕跡、物品和屍體。如遇現場有人員傷亡,必須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前來搶救、確認,以避免引起糾紛,遇處理緊急情況時,應當盡可能避免破壞現場上的痕跡、物品和屍體。同時對現場周圍的知情人員進行登記、訪問。

    『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29條的規定是什麼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並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為了確定死因,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解剖屍體,並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讓其在解剖屍體通知書上簽名。

    死者家屬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或者拒絕簽名的,偵查人員應當在解剖屍體通知書上註明。對身份不明的屍體,無法通知死者家屬的,應當在筆錄中註明。

    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對已查明死因,沒有繼續保存必要的屍體,應當通知家屬領回處理,對於無法通知或者通知後家屬拒絕領回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及時處理。

    (6)刑事訴訟法關於勘查現場規定擴展閱讀:

    案例:河南警方:解剖屍體未經家屬同意不實

    河南安陽「8·19公交車殺人案」中17歲受害者耿晨的父親表示,警方在既沒通知家屬死訊,又未經家屬允許情況下將屍體解剖。對此,河南警方立即就此進行調查。27日,警方向人民網記者作出回應:整個屍檢過程不存在家屬全不知情的情況。

    河南警方向人民網記者介紹了解剖屍體前後的詳細情況:「8.19」公交車持刀殺人案案發後,一名受害者在安陽縣第二人民醫院急救室因傷過重去世,警方隨後查明死者名叫耿晨,男,安陽縣呂村鎮奇務村人。安陽警方立即安排將耿晨屍體運至安陽市公安局屍體解剖室。

    8月19日21時許,死者耿晨部分親屬趕至解剖室。 19日22時許,法醫正在察看屍表時,死者耿晨親屬涌進解剖室,後經勸解,其家屬於20日凌晨1 時左右,自行離開解剖室。

    20日9時30分許,河南省公安廳刑科所法醫室帶領兄弟市局法醫和安陽市局法醫一道組織開展屍體檢驗工作。在解剖屍體前,法醫召集死者耿晨親屬談話,當時親屬中有人提出能否不解剖,警方耐心解釋,指出因案件偵查需要,必須解剖屍體。

    當耿晨屍體從冰櫃中抬出,運往解剖台時,其親屬又一擁而上,屍體運送受到影響。這時,警方召集耿晨親屬再次談話,講明了解剖屍體的必要性,要求其親屬配合,並告知可以選2名心理素質好的親屬留在解剖室。

    其親屬沒再表示異議,又有多人幫助將屍體搬運到解剖台上。屍檢過程中,死者的兩、三名親屬始終在解剖台旁,直至屍檢結束。警方表示,在整個屍檢過程中,不存在所謂的「在死者( 耿晨) 家屬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死者解剖了」這一情況。

    『柒』 現場勘查的分類以及分類標准

    現場勘查
    現場勘查通常指刑事犯罪現場的勘查。刑事案件發生後,偵查人員為了查明犯罪事實,收集犯罪證據,揭露證實犯罪人,依法對與犯罪有關的人和事以及場所、物品、人身、屍體等所進行的現場訪問和勘驗檢查工作。是刑事訴訟的一項重要偵查措施,必須由偵查人員或在偵查人員主持下進行,依據國家法律、法規,運用刑事科學技術手段在特定空間領域內進行。根據刑事訴訟法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現場勘查的主要任務是:查明事件的性質,以確定是否立案偵查;查明與犯罪有關的情況,包括有關犯罪活動的情況和犯罪分子的情況,以確定偵查范圍;收集犯罪證據;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適時採取緊急措施。現場勘查的基本要求是:必須及時、全面、准確、客觀。

    『捌』 刑事見證人須何條件

    目前的法律對見證人的要求是:1、與案件無關;2、為人公正。

    我國《刑事訴訟法》中並沒有明確規定見證人選擇標准,《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112條規定:"勘驗時,人民檢察院應當邀請二名與案件無關的見證人在場。"

    《刑事案件現場勘查規則》第4條第三項中規定:"現場勘查必須邀請兩名與案件無關,為人公正的公民作為見證人,公安司法人員不得不充當見證人。"

    據此,可以歸納出我國刑事訴訟活動中對見證人的要求是與案件無關、為人公正。

    這一規定顯然忽視了對見證人見證能力的要求,刑事訴訟的見證活動是通過眼、耳、腦對見證對象感知觀察,並結合對見證對象法律意義上的理解,而予以作證,因此,見證人的作證能力要比一般的證人的要求高。

    目前,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律,都未將見證人納入訴訟參與人的范圍。

    其實,見證人應當是單獨作為訴訟參與人的一種,以此保證見證人地位的中立性。

    (8)刑事訴訟法關於勘查現場規定擴展閱讀

    《解釋》第六十七條第一款對見證人的范圍作出了明確規定。具體而言,下列人員不得擔任刑事訴訟活動的見證人:

    1、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具有相應辨別能力或者不能正確表達的人。

    2、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人。這里包括兩方面的利害關系:

    一是與案件當事人有利害關系,包括與被告人、被害人或者其他當事人有利害關系,如系當事人的近親屬;

    二是與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包括本人和本人的近親屬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某種利害關系。但是,雖然與案件有利害關系,但不會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人員,可以擔任刑事訴訟的見證人。例如,為了收集犯罪證

    參考資料:網路-刑事證據

    『玖』 新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哪些

    證據的種類,是指表現證據事實內容的各種外部形式,具有法律約束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規定了刑事案件證據的八個種類,分別是:(一)物證,是指以其物質屬性、外部特徵、存在狀況等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物品和痕跡。(二)書證,是指以其記載的內容和反映的思想來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書面材料或其他物質材料。(三)證人證言,是指證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公安司法機關所作的陳述。 (四)被害人陳述,是指刑事被害人就其受害情況和其他與案件有關的情況向公安司法機關所作的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關案件的情況向偵查、檢察和審判人員所作的陳述。內容主要包括承認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說明自已無罪、罪輕的辯解。(六)鑒定意見,是指受公安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的鑒定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後所作出的書面結論。(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是指以錄音、錄像、電子計算機或其他高科技設備所存儲的信息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資料。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拾』 刑事訴訟的勘驗人是偵查人員嗎

    勘驗屬於偵查行為,主體必須是偵查人員。在必要時可以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勘驗,但應當在偵查員的主持下進行。勘驗現場,應當持有《刑事犯罪現場勘驗證》。

    熱點內容
    民法典學習活動內容 發布:2025-08-22 08:41:14 瀏覽:118
    法官被仇殺 發布:2025-08-22 08:34:51 瀏覽:772
    安徽台胞投資條例 發布:2025-08-22 08:33:59 瀏覽:693
    蔡雅奇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5-08-22 08:32:39 瀏覽:452
    勞務派遣公司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8-22 08:32:30 瀏覽:767
    珠海法院選調 發布:2025-08-22 08:27:40 瀏覽:454
    申論立法的意義 發布:2025-08-22 08:16:59 瀏覽:341
    醫院合同工適用勞動法么 發布:2025-08-22 08:16:27 瀏覽:465
    綿陽法院辦公室 發布:2025-08-22 08:07:48 瀏覽:243
    最高司法解釋和部門規章 發布:2025-08-22 08:07:07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