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對於職工有何保障
① 勞動法對工人最最基本的保障
一、工資有最低工資限制,拖欠工資要加倍支付並罰款。二、工作時間有法定時版間,超過法定權時間加班時間有最長時限要求。三、社保強制性交納,不交納要補交,罰款。四、工作安全、環境要達到規定要求。五、強制要求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以保證雙方權利義務。
② 勞動法,或職工保障權益法。
罰錢的理由是什麼?另罰錢的依據要形成單位的規章制度並經過公示,且扣減後所剩剩餘工資不能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水平,比例不能超過月工資的20%。
③ 關於勞動法如何保障職工權利
1、《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勞動者實際勞動一個內月內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容合同。
2、用人單位超過一個月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從一個月滿的次日起按雙倍工資計算,最多不超過11個月。
3、公共節假日上班的應當按三倍工資計算,雙休日加班的應當按兩倍工資計算,加點工資應當按1.5倍工資計算。
4、店長對員工語言上的侮辱應當是侵犯了當事人的人格權利,屬於民事法律調整范圍。
5、注意收集可以證明在該單位的勞動事實,勞動時間的證據,只要證據充分,可以考慮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或者向勞動仲裁部門提起仲裁。
④ 勞動法對臨聘人員在單位工作十年以上有什麼保障
視為已簽無固定期合同,享受同工同酬
⑤ 勞動法就快到退休年齡人員在企業的保障措施有那些
勞動法對臨近退休的人員的權益保障並沒有特別的規定,所有勞動者都受勞動法保護版,在勞動法范圍權內享受同等的權利與義務。
《勞動法》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的法律。從狹義上講,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從廣義上講,《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以及調整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⑥ 《勞動法 》關於企業停產職工的權益如何保障
1.如果單位沒有解除與工人之間的勞動關系的話,需要支付其放假期間的生活回費。如果已經解除,則需答要支付工人經濟補償金並協助其辦理相關手續
2.《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明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勞動合同期滿的;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但是,公司根據此條法律規定終止合同的,必須按職工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另外,單位依法應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經濟補償金。
⑦ 勞動法主要有哪些保障員工的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復勞動法》:
第三條制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處罰的,依照該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⑧ 現在勞動法規定職工有什麼保障
有工資,勞動法規定:如果是長期病假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崗位工資或基本工資的80%。但前提是您必須持有相關醫療機構開具的醫療證明。謝謝
⑨ 新勞動法對私營企業職工的保障
你的意思是不是說原來的私營企業不與勞動者簽訂合同,不給職工提供相應的保障?目前,
《勞動合同法》第六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並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前款規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老盯著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估計這些是你比較顧慮的,我是從事工會工作的,專門從事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工作,如有其它疑問,請追加提問。
⑩ 勞動法對機關單位的編外人員又何保障
要先了解合同法的前提,什麼是合同法,如果拋開合同,那就不是合同法了,所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勞動報酬首先看勞動合同的約定,以約定為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所以勞動合同法並不強制同工同酬,只是先看你的合同有沒有明確報酬方面的約定,如果有,那麼就不適合同工同酬。
在沒有合同,或者合同約定不確切的情況下:那麼
首先,這涉及了很多人,比如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的勞務派遣的用工形式,包括村官、合同制人員。本次修訂的主要目的是規范勞務派遣。並且,無論是修訂前的勞動合同法,還是修訂後的勞動合同法,被派遣勞動者都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利。貌似95年就說要同工同酬了。而7月1日施行的是《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對《勞動合同法》中關於勞務派遣做了相應的修改和補充。而《勞動合同法》本身並沒有修改。而非網上說的新合同法,你去查一查人社部公布的法律,壓根就沒有新合同法,只有《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另一個方面看,就正式人員來說,不同的正式人員待遇也是不同,要做到臨時、合同、正式都一致,這個太難。而修改也說要符合幾種情況,比如崗位一致,那麼什麼叫崗位一致呢,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修改既沒說也沒有規定,所以可操作性太大,各地政府都會有自己的解釋。
待遇工資提高是與你們當地的工資標准和單位的工資標准掛鉤的,只要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法律都不會禁止。你是否認可這個工資那是你自身的問題,法律並不幹涉。您所提到的對編外人員等的工資待遇不會因法律的修訂而有所變化,是否提高還要看用人單位的薪資制度。因為你簽訂了合同,你看過合同沒,如果合同里寫明了服從報酬的安排,你再怎麼同工同酬也沒用啊,因為合同本身是你簽的,是你認可的,認可了,就是放棄了同工同酬的權利了。
勞動法也提到要使得勞務派遣保持一定比例,不能超過正式人員的百分之幾,也就是說合同制人員數量要比正式人員少的多,而這個比例由國務院定,也不知道這是福還是貨。聽說一些地方在裁員以規避合同法。
綜合來說,這個修改應當是對那些不交保險剝削人民的企業來說沖擊大,因為合同法指向的正式工指的就是合同工(在企業合同工就是正式工),而與之相對的是勞務派遣工,說要同工同酬指的是合同工和勞務派遣工。因為法律上合同工和勞務派遣工的區別在於,勞務派遣工不需要交保險,使得很多企業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以減少成本。
對於企業來說,也是有應付的辦法,比如不斷的轉換派遣人員或者修改姓名等等,這個其實操作性太強。你看,從95年就開始說同工同酬了,為什麼到現在依然做不到,就是因為情況太為復雜,各方面的漏洞太大,又有各式各樣的上位法,所以基本上特別難。
有些地方的操作是,把同酬理解為基本工資相同,你在事業單位,應該知道編制人員有薪級工資、提租補貼、崗位工資,那麼有些地方就可以理解為同酬是和崗位工資一致,因為薪級工資涉及職稱評定,有職稱才有薪級工資,那麼編外人員是沒有職稱的,這部分就沒錢了,再加上提租補貼,基本上崗位工資才3種工資總和的三分之一,三下五除二就變成了你現在的工資。所以可操作性太大,理解性可以是多種,因為同工同酬是規定同一崗位的待遇相同,那麼就能理解為崗位工資一致,所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個地區,不同單位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才說基本上不會影響到事業單位、政府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