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一般違法行為
Ⅰ 行政法和行政法規、行政規章是什麼區別關系,不要從立法主體上說,違反行政法規是違法行為還是違規行為
從法律抄上講是沒有違規行為的,不管你違反行政法規還是行政規章都叫做違法行為。我們一般所稱的行政法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律(如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等)、行政法規(如公務員處分條例等)和行政規章。
Ⅱ 行政違法行為有哪些
對於行政違法,不同類型的行政違法適用不同的法律規則。
(一)根據違法的程度,行政違法可以分為實質性行政違法和形式性行政違法。
前者是指不具備行政行為實質要件的行政違法,如主體不合格、內容不合法、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等;後者則是不具備行政行為形式要件的行政違法,如行為的作出不符合法定程序、行為的表現形式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等。
區分實質行政違法與形式行政違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首先,從法律效力看,實質違法一般屬無效行為,從該行為發生之時即沒有法律效力,而形式違法一般屬可撤銷行為,它經有效補救可轉化為有效行為;其次,從法律後果看,實質違法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主要是承擔懲罰性行政責任(如行政處罰、行政處分),而形式違法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主要是承擔補救性行政責任(如撤銷違法)。
(二)根據違法的范圍,行政違法可以分為內部行政違法與外部行政違法。
前者是指內部行政主體的行政違法,如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越級指揮;後者則指外部行政主體的行政違法,如公安機關非法拘留公民。
內部行政違法與外部行政違法在救濟手段上是有區別的:內部違法僅限於行政救濟,不受司法審查;而外部違法不僅可藉助於行政救濟,還可藉助於司法救濟。
(三)根據違法的形式,行政違法可以分為作為行政違法與不作為行政違法。
前者表現為積極地作出行政法律規范所禁止的行為,如稅務機關違法徵收稅款;後者則表現為拒不作出行政法規范所要求的行為,如工商機關對企業申請營業執照不予答復。
作為違法與不作為違法均是行政法律的規范對象。就行政訴訟而言,作為違法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對象,不作為違法同樣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對象。
(2)行政法一般違法行為擴展閱讀:
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
1,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與民事違法和刑事違法不同,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在行政法上的違法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只有當他們以行政法主體身份或以行政法主體名義出現時,他們的違法才能構成行政違法。
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
2.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首先,行政違法具有違法性,它違反了行政法律法規,侵害了受行政法保護的行政關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其次,行政違法在性質上屬於一般違法,其社會危害性較小,尚未達到犯罪的程度。
行政違法是依法必須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
3.行政違法是依法必須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並依照法律規定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
Ⅲ 多選題:行政違法行為具體分為
1、ABC
2、D職員過錯有些可能是個人行為,不構成行政違法
Ⅳ 什麼叫一般違法行為
一般違法行為指依社會危害性程度不同違法行為可分為嚴重違法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一般違法行為指違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為。與刑事違法(犯罪)不同,一般違法社會危害性較小、情節較輕,還未達到犯罪的程度。一般違法又可分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
一般違法行為指違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為。與刑事違法(犯罪)不同,一般違法社會危害性較小、情節較輕,還未達到犯罪的程度。一般違法又可分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
一般違法行為有:
1、民事違法行為,包括違約、侵權等。
2、行政違法行為,包括治安管理等。
3、司法違法行為,包括拒不到庭、違反法庭紀律等。
4、刑事違法行為,包括各種犯罪。
(4)行政法一般違法行為擴展閱讀
構成要素
違法的構成要素包括:
違法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單純的思想意識活動不能構成違法。
違法必須有被侵犯的客體,即侵犯了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秩序,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違法必須是行為者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即行為人有主觀方面的過錯的行為。
違法的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設置的法人。
分類
違法按其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刑事違法即犯罪,它是指觸犯刑事法規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對社會危害較大,因此它是違法中最嚴重的一種。民事違法是指違反民事法規(包括民法、勞動法等部門法規)的行為。
如沒有正當理由而不履行民事義務或違反民事義務造成對方的某種損失等。行政違法是指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具體說,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的輕微違法行為或違反紀律的行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因其危害較小,通常稱為一般違法。
「違法」一詞可以作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違法,包括刑事違法(犯罪)、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狹義的違法則指犯罪以外的一般違法。
違法: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政黨、武裝力量、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公民違反國家現行法律和法規的規定,造成社會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
Ⅳ 冒犯國家幹部行騙違反的是刑法還是行政法,屬於犯罪還是一般違法行為
冒充國家幹部行騙的行為如何認定,取決於詐騙數額是否較大。(刑事案件一般的立案標準是2000元)
Ⅵ 什麼是行政違法行為(再舉個例子)
行政違法行為是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的行為,如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
例子: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毆打他人等行為都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政違法行為
Ⅶ 一般違法行為有哪些
一般違法行為是指根據社會危害程度可分為嚴重違法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的違法行為。一般違法是指違反其患者法律而非刑法。與刑事犯罪(犯罪)不同,一般犯罪危害性較小,情節較輕,尚未達到犯罪的程度。一般違法行為可分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
一、違法分類
根據其性質和危害程度,違法活動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犯罪是犯罪,是指違反刑事法律、法規,應當依法懲處的行為。犯罪對社會有害,所以是最嚴重的一種違法行為。民事違法是指違反民事法律法規(包括民法、勞動法等部門法律法規)的行為。例如,不履行民事義務或無正當理由違反民事義務給對方造成一定損失。行政違法是指違反行政法規的行為。具體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公民、法人違反行政法規;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輕微違法違紀。民事和行政違法行為通常被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因為它們的危害較小。
二、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也稱為「無效行為」。一種違法行為。違法行為。與客觀違法行為不同的是,行為人實施行為時主觀上有過錯,從而侵犯了受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主觀過錯是指故意或者過失的主觀狀態。根據違法性質,違法行為可分為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經濟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等。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違法行為可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犯罪)。非法性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性是指違反現行法律法規的一切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狹義的違法是指嚴重違法但不構成犯罪的行為。
違法行為與其他一些行為的存在著區別。首先,違法行為不同於違反道德的行為。許多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是,並非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
Ⅷ 什麼叫一般違法行為簡要加以說明
違法行為一般分二種:一是一般違法,二是嚴重違法 又叫做犯罪
一般違法是犯了民事法和行政法,犯罪則是觸犯了刑事法 屬於嚴重違法
Ⅸ 行政責任是指犯有一般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這句話正確嗎
行政責任是指違反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版政責任是指公民、法權人因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Ⅹ 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區別(說詳細點)
犯罪行為是觸犯中國刑法,違法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以及別的行政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