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委託鑒定
『壹』 行政法上對於鑒定時間是否算入案件辦理時間是否有規定
鑒定時間不算在案件辦理時間之內,行政處罰法里有規定
『貳』 行政機關受委託的組織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行政處罰法》第19條明確規定了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三個條件:
①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③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同時,接受委託的組織必須在委託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不得超越許可權。
(2)行政法委託鑒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十一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第十二條 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前款規定的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規定行政處罰。
『叄』 行政法上行政委託與民法上授權委託的區別
(1)授權是根據具體的法律規定所享有的權利,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職能專以自己名義對外屬承擔法律責任。
(2)委託是行政機關以自己名義委託其他組織行使自己權利的行為,受託組織不可以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職能,須以委託的行政機關名義行使行政職能,由委託的行政機關的對外承擔法律責任。
『肆』 關於行政法的一個問題。受委託的組織或個人所實施的行為是行政行為嗎
受委託的組來織不自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他是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委託行政機關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行政委託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將某項行政職能委託給某一機關、機構、企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辦理的行為。
『伍』 行政法中的(委託與受權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的異同(一)共同點:
1、都是非政府組織,是國家機關以外的社會組織;2、都有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
例1:國家圖書館對讀者有公共管理的職能。
例2:學校對於家屬區的管理和大的學校里的紅綠燈等的管理,應該給學校一定的行政管理權。
(二)區別點:
1.法定依據
行政授權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依據,如果沒有法定依據的,視為行政委託;行政委託不強調有明確的法定依據,只要不違背法律精神和目的即可。
2.法定方式
行政授權的方式有兩大類:一是直接授權;二是間接授權,即法律、法規規定某行政機關可以根據需要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將某個特定的行政職權授予某個組織。
行政委託的方式較為靈活,由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以具體的委託決定來進行。
3.法律後果
行政授權的法律後果,或者是使得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組織的職權內容增加,或者使得本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組織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在授權范圍內能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後果。
在行政委託,不發生行政職權和職責的轉移,受委託的組織並不因此而取得行政職權,也不因此而取得行政主體資格。受委託組織根據行政委託行使職權必須以委託的行政主體的名義,而不是以受委託組織自己的名義進行,其行為對外的法律責任也不是由其承擔,而是由委託的行政主體承擔。
『陸』 怎樣理解行政法上所說的「假委託,真授權」
法律規定的有專門管理某些事項的行政機關把這些管理事項委託給下屬行政機關或其他機關,一旦下屬行政機關或其他機關有違法情形的時候,由委託機關來承擔責任。「假委託,真授權」是指以委託的名義但把權力實質的給到被委託的行政機關,這個時候,是可以向被委託的行政機關來追責的。
『柒』 行政法中的指定管轄和行政委託的區別,指定管轄的行政部門可以作為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嗎
指定管轄的接受來者只能自是指定者職權范圍內的行政機關。例如,某地發生刑事案件,多個公安機關都可以管轄。為了盡快破案,它們共同的上級指定其中某一公安機關偵辦此案。
行政委託的受託人必須是行政機關以外的組織。例如:某建築工程發生坍塌事故,政府請某建築設計院的專家來檢驗、勘察,這就是行政委託。專家、建築設計院都不是行政機關,平時也不負擔行政職權。但是為了解決坍塌事故的技術難題,政府邀請其處理,實際上是把鑒定事故原因的行政權委託給了設計院。
但是請注意,不管指定管轄還行政委託,都必須嚴格依法進行,否則有瀆職嫌疑。對於治安承包之類的情況,行政法學界就認為有瀆職嫌疑。
『捌』 什麼是行政法中的被委託組織被委託組織的范圍,特徵及其法律地位如何
行政委託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將某項行政職能委託給某一機關、機構版、企事業單位、其權他社會組織辦理的行為。
行政委託具有以下特徵:
1.行政委託的委託人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其他非行政機關的委託不能稱為行政委託。
2.行政委託中的委託事項必須在行政機關的職權范圍內。
3.行政委託中被委託的對象可以是行政機關和行政機構,也可以是企事業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
行政委託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委託的事項是有關群眾性、社會性的行政管理事務;
2.行政機關行使該項行政管理職權確實有困難,難以負擔;
3.委託的職權與職責影響較小或影響程度較輕;
4.被委託組織具備一定的條件。
被委託組織的法律地位
被委託的組織是指受國家行政機關的委託代為行使該行政機關某項行政職能的行政機關、企事 業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
被委託的組織必須以委託的行政機關的名義在委託的職權范圍內行使行政職權,履行行政職責,後果(包括賠償和應訴)由委託的行政機關承擔。因此,被委託的組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玖』 行政法中被授權組織和被委託組織的區別
授權是法律法規授權,委託是政府等行政機關委託:
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回是非政府組織,以自己名義答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受行政機關委託組織可以是行政機關(系統內委託),也可以是非政府組織(系統外委託),沒有法律授權,以委託方的行政機關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
另見行政訴訟法解釋第二十一條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