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職業打假人

行政法職業打假人

發布時間: 2022-02-15 06:32:20

⑴ 怎麼反告職業打假人

摘要 現實中存在一些職業打假人出於非自身消費目的購買商品,然後向行政管理機關比如物價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進行投訴,並向商家提出高額賠償條件。如果職業打假人提出的條件沒有得到滿足,其便針對向行政管理機關的投訴處理情況,申請行政復議以及提起行政訴訟。此種現象,不但擾亂了市場秩序,而且浪費了行政管理資源和司法資源。其實,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提起行政訴訟需符合法定的起訴條件。而職業打假人從購買商品到投訴,再到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其目的是為了獲取商家的高額賠償,謀取不正當利益,該利益不具有合法性。因而,職業打假人並不具有提起行政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提起行政訴訟的條件。如果職業打假人已經提起行政訴訟且人民法院已受理立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之規定,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⑵ 遇到職業打假人怎麼辦

淘寶在運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職業打假人,有些職業打假人手段之高,令人防不勝防,非常難纏,那該如何應對職業打假人呢?

遇到「職業打假」人的投訴,商家首先應自己知根知底,弄清楚自己的經營行為到底有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如有,那麼「職業打假」人的投訴便不是子虛烏有,自己理應糾正行為,接受懲罰進行賠償,但是如果遭遇到了污衊,建議直接報警處理。


穩定的心態,對於職業打假,既然是職業,那麼一斷被其盯上,他就會頻繁的來騷擾你,或者說來你店鋪裡面搞事情,所以一定要比他們更加能沉得住氣。不要妥協,不要想著給錢私了,你越妥協,職業打假人越得寸進尺;職業打假人知道你是怕事的人,他們會隔一段時間,又來找茬,要錢。可以說是無底洞的。

職業打假人在與你溝通的時候,會多次的說你的產品有怎麼樣怎麼樣的問題,他需要走什麼樣的路徑,讓你能損失多大之類的話,不要害怕,只要你的產品所有的資料都是齊全的你根本不需要怕他,很多的職業打假人他其實就是想你對他妥協讓你給予他一些封口費,不會去走法律程序。

退一萬步來說,如果你的產品所有的產品證書不全(也就是假貨),那也不需要害怕他,你可以說明的你產品是生產問題,即使他要去法院起訴你,一件商品起到的證據要求太低,多半法院是不判他會勝訴,當然不建議商家去出售假冒商品,即使沒有打假人,時間久了也會有很多的麻煩。

更多關於應對職業打假人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親查查官網,查旺旺,就上親查查。

⑶ 對職業打假人有什麼處罰

近年來,職業打假成為一種職業,在促進生產者、經營者合法經營的同時,也帶來了一部分極大的副作用,就惡意打假行為,山東省保健品行業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鹿林律師為大家提出一些應對技巧,歡迎大家及時指正:

一、何為職業打假人

1、定義:「職業打假人」是指一種職業,指以賺錢為目的打假,利用商品過期或商品漏洞問題故意大量買入然後通過打假要求商家支付賠償財物的行為。

2、分類:善意打假VS惡意打假

五、協商階段如何應對職業打假人

1、及時發現自身產品存在的問題;

2、暫停銷售存在問題的商品,並制定應急處理方案(如召回、退貨等);

3、預估打假人賠償期望數額;

4、結合自身情況,衡量處理成本;

5、對於不存在質量問題的產品,主動向監管部門上報可能存在的舉報、投訴等問題;

六、投訴舉報的處置辦法、應對技巧

1、針對投訴問題找到處罰的依據;

(處罰存在人為可控的幅度)

2、尋找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事由;

3、隨時保持與監管部門溝通協調;(了解監管部門處理意向)

4、盡量避免監管部門的「保護」行為;(一定要高度重視打假人的投訴)

5、配合監管部門的「處罰」;

七、訴訟階段如何應對職業打假人

1、延長訴訟周期,增加打假人訴訟成本;

2、管轄異議,爭取到我方所在地法院解決;

3、證明打假人不屬於普通消費者;

4、區分一般商業欺騙與民事欺詐;

5、及時向法院提出答辯意見並提交證據;

6、委託專業處理反打假律師代理案件;

八、產品標簽及產品宣傳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1、產品配料名稱標准問題

2、產品配料含量標注問題

3、產品不適宜人群標注問題

4、產品生產許可過期

5、產品違反食品、保健品功能性宣傳

6、產品宣傳違反廣告法

九、職業打假人的預防與特別應對

1、一般預防:

(1)產品自檢

(2)客服、銷售人員防範

(3)職業打假人怕什麼

------約定管轄

(4)職業打假人成本

------管轄異議

2、特別應對

「維權」為名敲詐錢財,「職業打假人」被逮捕

2017年3月2日,犯罪嫌疑人孫某某夥同他人在天津市濱海新區上海道「某某進口商品超市」內買走價值2000多元的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和化妝品後,威脅店主如果不給商品價格十倍的賠償就向市場與質量監督管理局舉報,直至其店鋪關閉。店主在被脅迫的情況下交給對方10000元。3月間,孫某某等人以同樣手段在另外兩家經營進口商品的店鋪,分別向店主勒索12600元、5000元。孫某涉嫌敲詐勒索罪,且多次實施犯罪行為,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不具備取保候審的條件,有逮捕必要,因此濱海新區塘沽檢察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之規定,決定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⑷ 職業打假人的法律法規

職業打假人違法,因為職業打假人打假是以賺錢為目的,故意構成有問題的商品或者服務,藉此來要求商家賠償,如果是敲詐商家的,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的,可能會構成敲詐勒索罪,是違法犯罪的。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⑸ 法律該如何對待職業打假人

職業打假人充分填補了地方行政主管機關對市場監督不力的空缺,是督促行政主管機關加強市場監督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國家有必要在相關法律中進一步明確職業打假人的社會地位,並提出相應獎勵措施。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全民打假意識」,為維護國家正常的市場秩序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⑹ 職業打假人的法律

「知假買假」者是否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界定的消費者的范疇,現在仍有爭議。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從規范市場秩序的角度來說,不管是不是知假買假,這些人買到的確實是有問題的商品,消法就應該保護;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消法的目的在於保護受欺詐的消費者。「知假買假」者主觀上並沒有受到欺詐,本質上也成了一種營利行為。保護這種利益,不符合消法的立法目的。在外地已經有過因「知假買假」而敗訴的案例。俞里江表示,現實情況是,在具體的個案上,要證明「知假買假」很難。所以只要是產品確實存在問題,法院一般都會支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打假已經成為一種營生,一種賴以生存的手段,通常,打假人為了「賠償」,商家為了「名譽」,都會私下進行協商,給予一定數額的補償,當然不會很多,並讓打假者寫下「此後不得因類似事件找麻煩」這樣的字條,在最初的打假行為中,打假人一般出於公益,以制止假冒偽劣產品的銷售為目的,一般獲利性不強,更為重要的是,絕不會向售假者出具所謂「不因類似事件找麻煩」的承諾。
然而,一旦打假者蛻變為單純營利的職業打假人角色,其必然具有經濟立場和目的,為售假者出具書面承諾,實質是對售假者今後可能售假行為的默認和許可,這必然會導致不正當利益和售假現象的滋長。於此情形下,我們就需要反思一下,是否仍然有必要賦予這種以營利為目的的打假者以消費者的身份了。

⑺ 遇上職業打假人起訴怎麼處理

根據新頒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規定,應當自收到消費者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將是否受理的決定告知投訴人。

兩人接訴。處理工單上不能只有一人的簽名。分別告知。區分投訴、舉報兩種情形進行分別回復。投訴屬工商質監職權范圍的,七個工作日內,告知投訴人分送情況,履行法定分送義務;不是工商質監職權范圍的,告知投訴人應向哪個部門投訴,不需主動分送。

對等回復。就是投訴是書面的,回復也應以書面形式,投訴是口頭、電話的,可以口頭、電話形式回復。書面回復郵寄要用特快專遞或掛號、雙掛號。口頭、電話回復要有記錄、可以在登記簿上記下通話時間、時長,主叫最好用辦公固定電話。

投訴調解。時限為六十日,到期不管是否成功均要終結調解。相關調解文書由具體承辦單位起草,審核後告知投訴人。舉報辦理。對職業打假人關於工商質監類案件的投訴舉報,按兩總局《處罰程序規定》辦理,90日內辦結,案情復雜經領導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

不立案的說明理由,結案後要給舉報人反饋辦理結果。對行政調解沒有達到投訴人賠償要求的,不宜重復採取調解方式,而應該積極建議消費爭議雙方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7)行政法職業打假人擴展閱讀:

1994年頒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這條「退一賠一」的規定很快造就了一大批職業打假人。

根據我國現行《消法》第55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知假買假」可受法律保護;網購消費者可向網路平台主張權利等問題。該《規定》同樣適用於化妝品和保健品領域,將於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規定》第3條規定:「因食品、葯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⑻ 職業打假人的定義

職業打假人是以商業賺錢為目的打假,利用商家出售過期商品或次品,假貨商品,故意大量買入然後通過上訴或庭外合解,要求商家支付賠償財物行為的職業。碰到敲詐勒索的職業打假人可以上親查查官網進行標記曝光。

⑼ 政府審查職業打假人是否屬於敲詐罪

職業打假人不是敲詐。敲詐是指用暴力、恐嚇等手段,或濫用法律、藉助官方職權等,向他人索取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財物的犯罪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一般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電視台節目表 發布:2025-08-20 20:34:29 瀏覽:445
拍賣公司拍賣結果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0 20:33:34 瀏覽:719
彭水司法所 發布:2025-08-20 20:17:19 瀏覽:622
寧波司法招聘 發布:2025-08-20 20:16:22 瀏覽:467
疫情期間體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0 20:06:23 瀏覽:343
新刑事訴訟法2018律師會見 發布:2025-08-20 20:02:07 瀏覽:206
學生的保證書家長簽字後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0 19:50:52 瀏覽:768
2017勞動合同法規定 發布:2025-08-20 19:46:12 瀏覽:372
徼道德經 發布:2025-08-20 19:46:10 瀏覽:11
公司法214 發布:2025-08-20 19:46:06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