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規范有
A. 行政法律規范有哪些
行政來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自不少,凡是規范和約束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都屬於行政法律法規,無法一一列出。
下面只列舉部分:
行政法律:
行政訴訟法
行政強製法
行政復議法
行政許可法
行政監察法
行政法規:
徵用土地公告辦法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B. 行政法律規范的執行包括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利,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
C. 行政法律規范的淵源主要有哪些
在我國,行政法淵源包含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各種法律淵源中,在我國具體回的法律規范表現形答式的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以及正式(有權)法律解釋中都包含有行政法律規范,它們共同構成行政法部門。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有關規定或批復、我國締結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協定以及習慣法、法理也是行政法的淵源。
D. 行政法規、行政法、行政法律規范的區別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回行政法規制定程序答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關行政方面的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律規范,是指由各種國家機關所制定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有關行政管理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規只不過是行政法的淵源(或者說表現形式)之一,行政法律規范則是行政法的內容。
E. 行政法律規范適用的一般原則包括()
我國行政法律規范的適用規則有:
第一,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回
第二,同答位階的法律規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各自許可權范圍內實施。
第三,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第四,新法優於舊法。
第五,法不溯及既往。
F. 行政類法律法規有幾部
行政類法律法規有185部。
法律法規匯總:
1、憲法類31部,經濟法類344部,財務稅收法規136部,刑法類101部,醫葯法規類204部,道路交通法規82部,民法類63部,海洋法規32部,房地產及建築法規230部;
2、行政類185部,勞動法類96部,公務員法律法規12部,反腐倡廉 6部,知識產權13部,個人所得稅相關法規76部;
3、環保類157部,新聞出版33部,司法訴訟程序類46部,勞動教養法規規章7部,文物保護法規20部,廣播電視政策法規27部;
4、煙草法規38部,宗教法規7部,工商行政管理245部,信息化類30部以及其他類數百部。
行政立法,指的是國家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的活動。
我國憲法在規定國家立法權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的同時,還規定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可以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部門規章。
地方組織法又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G. 行政法律規范由哪三個要素組成
行政法律規范,一般由假定、處理、制裁三個要素構成。假定,指適用該法律規范的必要條件,它告訴人們在什麼情況下能適用這種法律規范;處理是指行為規則本身的基本要求,即法律規范中規定人們允許做什麼,應當做什麼,禁止做什麼;制裁,是指違反該行為規則將導致的法律後果。
H. 行政法律規范分為哪些種類其效力規則是什麼
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我國法律的主要形式有:
1、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國家的總章程,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國最主要的法律淵源。
2、法律:按照法律制定的機關及調整的對象和范圍不同,法律可分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
基本法津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規定和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帶有基本性和全面性的社會關系的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等。
一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或修改的,規定和調整除由基本法律調整以外的,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某一方面的關系的法律,如《商標法》、《產品質量法》、《國家賠償法》等。
法律是依據憲法的原則和規定製定的,其地位低於憲法,但高於其他的法律淵源。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
4、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具有地方性,只在本轄區內有效,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大會依照法定的自治權,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帶有民族區域自治特點的法律規范性文件。
6、行政規章: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為了管理國家行政事務所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行政規章的效力低於前面五種法的形式,但同樣是我國法的淵源之一。
7、特別行政區的法: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法律包括與基本法不相抵觸的原有法律,是我國法的一部分,是我國法的一種特殊形式。
8、國際條約:國際條約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國家之間規定相互這間權利和義務的各種協定。是我國法的一種形式,對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都具有法律效力。
從效力上來說,憲法高於法律,高於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I. 行政機關制定的行政法律規范有哪些(多選題)
acd,選項B是地方人大制定的,人大不是行政機關
J. 我國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哪些
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不少,凡是規范和約束行政管理方面專的法律法規,都屬屬於行政法律法規,無法一一列出。
下面只列舉部分:
行政法律:
行政訴訟法
行政強製法
行政復議法
行政許可法
行政監察法
行政法規:
徵用土地公告辦法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