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馬工程刑事訴訟法第三版重點

馬工程刑事訴訟法第三版重點

發布時間: 2022-02-16 05:02:35

刑法民法、知識產權法、刑事訴訟法哪個比較難學哪一個比較重點

刑訴是程序法,都是規定好的,只要背下來就好了,注意時間點區分。法學二學版位的知產權不會學太深的,也就是把那幾個法走一下就成了,上課跟老師聽聽注意重點和之間的比較就好。民刑是中國兩大法,肯定是重點,我覺得民法是重中之重,平時用的多,內容繁雜 要細細地看。刑法規定明確,只要記住各罪的要件構成並有清醒的判斷就好了,要記得也不少,但是民法真的灰常灰常重要~~~

Ⅱ 有人故意公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怎麼處理

新《刑事訴訟法》根據未成年人 的身心特點,設立了多項教育、感化和挽救未成年人的制度,犯罪記錄封存便是其中之一。犯罪記錄封存是指在絕大多數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要求辦案機關、單位 和個人對未成年人的犯罪前科資料予以保密的制度。犯罪記錄封存能夠減少和消除「犯罪」給未成年人帶來的消極影響,幫助他們回歸社會。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 制度是我國構建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過程中的重要成果,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新《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五條寥寥數語,使得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實施困難重重,存在著封存主體不明確、適用范圍狹窄、與司法公開不協調、缺乏與相關法律法規的銜接、犯罪記錄制度尚不健全、救 濟手段缺失等問題。於此同時,近來頻繁見於報端的李某某強奸案,更直觀地反映了我國現行法律制度對犯罪未成年人的保護存在諸多缺漏,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 有效實施敲響了警鍾。我國各地司法實務部門積極開展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制度的試點,效果良好,為今後統一的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和思路。但各地做法不一,如「前科消滅制度」、「限制公開制度」、「前科封存制度」、「輕罪犯罪記錄封存」、「輕罪犯罪記錄消滅」等,效果也參差不齊。以 美國、加拿大為代表的國家在這方面的規定相對比較完善,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解決我國犯罪記錄封存實踐中暴露的問題,應當從實施封存的義 務主體、記錄封存的對象、封存和查詢程序、犯罪記錄制度、記錄封存的救濟措施等幾方面出發。沿著這樣的研究思路,筆者通過調查研究、分析比較,最後完成了 這篇論文,其邏輯結構如下: 第一部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概述。此部分首先對我國「犯罪記錄」、「犯罪記錄封存」以及「犯罪記錄消滅」概念進行了分析與界定。其後,介紹了未 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立法緣由,即落實國家條約的規定、順應我國少年司法改革的趨勢。最後指出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價值意義。 第二部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域外立法和我國司法試點。在這一部分,本文分別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馬薩諸塞州、加拿大等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制度進行 了深入細致的分析與總結。在此基礎上,總結上述國家相關立法實踐的異同,並從中得到啟示。同時,對各地檢法機關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制度試點進行比較,揭示 實踐中所暴露的制度缺陷,總結有益經驗,從而為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制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第三部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缺陷分析。此部分對新《刑事訴訟法》中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條文進行分析,然後列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 封存制度立法中存在的各種缺陷,包括封存主體未作規定、適用范圍過於狹窄、封存制度與司法公開不協調、缺乏與相關法律法規的銜接、救濟措施缺失、犯罪記錄 制度尚不健全等。 第四部分,重點論述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完善。筆者從犯罪記錄封存的義務主體、封存的適用范圍、適用程序、救濟途徑以及設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 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該制度的具體方案與建議。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51第2款是什麼意思

訴抄訟法51條只有一款,其內容為公檢法應該依法辦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Ⅳ 刑事訴訟法考試

此題目的重點是考核「上訴不加刑」原則。在沒有檢察院抗訴的情況,二審法院不得加重處罰。
相關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六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自訴人提出上訴的,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Ⅳ 刑事訴訟法將在哪些方面做重點修改事訴訟法將在哪些方面

1.修改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宗旨。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一條對刑事訴訟法制定宗旨的規定是:「 為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 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 制定本法」。考慮到「人民」在我國是一個政治范疇, 在外延上不包括嚴重的刑事犯罪分子, 而刑事訴訟法要保護的是包括涉嫌嚴重犯罪的嫌疑人、 被告人等一切人的基本權利。 同時考慮到司法公正和訴訟效率是刑事訴訟的基本價值目標,《 建議稿》將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宗旨修改為「為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 懲罰犯罪,保障人權,實現司法公正,提高訴訟效率,根據憲法, 制定本法」。 2.進一步完善程序法定原則。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三條第二款關於程序法定原則的表述是:「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 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根據法治國家的授權原則, 並特別考慮到對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進行程序性制裁是程序法定原則 的重要內容,《建議稿》將程序法定原則獨立作為一條, 並分兩款作如下表述:「人民法院、 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 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不得超越本法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許可權。」「 對違反法定程序的訴訟行為, 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應當根據違法的輕重程度及結果情況, 決定違法行為是否有效。」 3.將人民法院統一定罪原則改造為無罪推定原則。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 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這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無罪推定原則。 基於無罪推定原則是現代刑事訴訟之基石,《建議稿》 第十條第一款根據國際社會的通行表述,將無罪推定原則表述為:「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生效裁判確定有罪之前, 任何人應當被推定為無罪。」此外, 為了保證無罪推定原則所派生的罪疑作有利於被追訴人處理的精神在 實踐中能得到真正的貫徹和落實,該條第二款還規定:「 不能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無罪的,按無罪處理; 不能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重或罪輕的,按罪輕處理。」 4.增加規定比例原則。比例原則是現代公法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則, 被譽為公法的「帝王條款」。在刑事訴訟中, 比例原則的確立對於合理劃分國家權力與公民個人權利的界限, 防範國家權力濫用,保護公民個人權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 《建議稿》增加規定了此原則,並將其表述為:「人民法院、 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實施強制性訴訟行為, 應當嚴格限制在必要的范圍內,並與所追究罪行的嚴重性、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會危險性相適應。」 5.增加規定不得被迫自證其罪原則。 基於不得被迫自證其罪原則對於防止刑訊逼供、 保護被追訴人合法權利的重要意義,並考慮到《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關於這一原則的規定,《建議稿》 第十二條確立了不得被迫自證其罪原則:「 不得強迫任何人證明自己有罪或作其他不利於自己的陳述。」 至於此原則是否包含沉默權,可結合中國實際加以解讀。 6.增加規定刑事和解原則。考慮到刑事和解制度既體現了中國「 和為貴」的傳統和諧文化, 又有利於提高訴訟效率和有效地解決刑事犯罪所帶來的各種糾紛和矛 盾;以及刑事和解制度、恢復性司法在國際社會的蓬勃發展趨勢,《 建議稿》 在第二十條將刑事和解作為中國刑事訴訟法的一項原則予以規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及其近親屬達成和解的,人民法院、 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考慮當事人的和解意願, 並根據案件情況依法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對被告人從輕、 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7.增加規定一事不再理原則。鑒於一事不再理原則( 禁止雙重危險規則)在保障人權、 維護司法權威和裁判穩定性方面的重要意義, 考慮到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存在的重復追訴之現實, 結合國際社會一事不再理原則相對化的發展趨勢,《建議稿》 第二十一條確立了相對的一事不再理原則,即:「 在人民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後, 任何人不得因同一行為再次受到起訴和審判, 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8.增加規定國際法優先原則。 鑒於我國已經簽署和批準的國際公約都規定了不少與刑事訴訟有關的 內容; 而我國刑事訴訟制度與這些國際公約的規定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差異 。為此,《建議稿》參照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 在第二十二條增加規定了國際法優先原則,即:「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本法及相關法律的規定不 同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 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9.增加規定未成年人特別保護原則。 考慮到未成年人犯罪迅速發展的狀況, 以及對未成年人犯罪被追訴人的特別保護對於保障人權以及社會長治 久安的重要意義,《建議稿》 第二十三條將未成年人特別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原則予以規定,即:「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 應當考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遵循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針, 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充分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10.完善辮護人的職責。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關於辯護人職責的規定存在兩個突出問題 :一是在辯護的內涵上對程序性辯護體現不夠; 二是過分強調了辯護人有證明被告人無罪的舉證責任。 針對這兩個問題,《建議稿》第五十四條將辯護人的職責修改為:「 辯護人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收集、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 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以及維護其訴訟權利的材料和意見, 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11.明確偵查階段律師的辯護人地位。 根據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 犯罪嫌疑人盡管在偵查階段可以獲得律師的幫助, 但是沒有明確賦予律師的辯護人地位, 從而使得律師在偵查階段的介人名不正、言不順。為此,《建議稿》 明確規定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聘請的律師的辯護人地位。 12.通過加強保障辯護人閱卷權的方式解決辯護方的知情權。 針對現行刑事訴訟法造成的司法實踐中律師閱卷難的突出問題,《 建議稿》結合實際,不明確規定證據展示制度, 而是一方面提前了辯護人了解案件材料的時間, 另一方面擴大了辯護人閱卷的范圍。《建議稿》第五十五條規定:「 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有權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除涉及國家秘密外,可以查閱、摘抄、復制犯罪嫌疑人的陳述筆錄、 技術性鑒定材料以及本案的訴訟文書。」「 自審查起訴之日起十日後至一審判決前, 辯護律師有權到檢察機關查閱、摘抄、復制本案全部材料。 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 」「在第二審程序、死刑復核程序、再審程序中, 辯護律師有權到人民法院查閱、摘抄、復制本案全部材料。 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 「偵查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應當為辯護人依法查閱、摘抄、 復制案件材料提供條件和便利。」

麻煩採納,謝謝!

Ⅵ 刑事訴訟法 考試

此題目的抄重點是考核襲「上訴不加刑」原則。在沒有檢察院抗訴的情況,二審法院不得加重處罰。
相關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六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自訴人提出上訴的,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Ⅶ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新刑訴法解釋重點有哪些

2月4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簡稱新刑訴法解釋)。重點如圖:

Ⅷ 考武警學院研究生應重點學習哪些科目我是武警學院指揮系戰士生、

您好,考試是分為兩個階段,初試和復試。
初試為筆試,政治理論、外國語、數學按照全國統一命題進行考試,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由武警學院自行命題。所有考生必須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具體時間以教育部規定的考試時間為准,成人應屆考生須加試兩門本科專業主幹課程。
復試內容包括政治審查、體檢、心理測試、體能測試、外語聽說、專業筆試及綜合面試等。參加全國統考的時間、科目和場次的安排隨《准考證》通知考生,復試的具體科目和時間另行通知。

這些是相應專業考試的具體數目:
601法學基礎 《法理學》,徐顯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 《憲法》(第四版),許崇德,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民法學》,徐武生、靳寶蘭,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

602消防指揮技術基礎 《消防技術裝備》,李進興,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 《消防通信》,周煒、裴建國,警官教育出版社,2006年 《火場供水》,李本利,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

603軍事理論基礎 《軍事理論教程》,劉玉清、王卓,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

604 邊防戰術基礎 《邊防戰術學》,王保安,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 《處置邊境突發事件》,楊波,武警學院,2004年 戰術基礎知識(無指定教材)

605警衛基礎 《警衛指揮學》,王樹友,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

606邊防情報學基礎 《邊防情報學基礎》,武警學院,2010年

801法學綜合 《刑法》(第五版),王作富,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刑事訴訟法》(第四版),程榮斌,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四版),張正釗,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802安全綜合 《消防燃燒學》,杜文鋒,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 《建築防火》,屈立軍,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 《建築滅火設施》,張學魁,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

803消防指揮業務綜合 《滅火戰術》,李建華,群眾出版社,2004年 《災害搶險救援技術》,李建華,武警學院,2005年 《火災撲救》,李建華,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年

804軍隊政工綜合 《軍隊政治工作學》,人民出版社,2011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發展史》,卜松林,藍天出版社,2004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2010年

805消防材料學綜合 《消防燃燒學》,杜文鋒,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 《火災調查》,胡建國,群眾出版社,2007年

806邊防戰術綜合 《邊防勤務學》,李延慧,武警學院,2011年 《公安邊防部隊司令部工作》,朱宏玉,武警學院,2005年 軍事訓練管理(無指定教材)

807警衛綜合 《警衛基礎理論》,白宏江,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 《警衛勤務戰術學(戰術學分冊)》,公安部,群眾出版社,2007年 《警衛參謀學》,王樹友,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

808邊防業務綜合 《邊境管理學》,馮慶夫,群眾出版社,2007年 《出入境邊防檢查學》,張明新,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 《公安邊防刑事偵查教程》,鄧新元,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

809邊防檢查綜合 《出入境邊防檢查學》,王國良,公安大學出版社,2011年 《出入境管理學》,王國良,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

810邊境管理綜合 《邊境管理學》,公安部政治部,群眾出版社,2007年 《中國邊境地理》,李延慧,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 《中國邊防史》,馬長泉,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

811消防管理綜合 《消防監督管理》,武警學院,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年 《大學生入警培訓教材(消防監督分冊)》,消防局培訓基地,2009年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Ⅸ 刑事訴訟法82條罪名涉嫌買賣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罪,如何判

涉嫌買賣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罪,應當按照買賣品種、數額及其情節定罪量刑。
一般按照規版定判處五年以下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Ⅹ 誰有2011電大《證據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證據學》作業1答案
一、問答題
證據學研究對象和具體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證據法及其證明規則。作為證據學研究對象的證據規則分為兩大類:訴訟證據規則和非訴訟證據規則。證據規則都要由法律以一定方式明確規定,我國證據規則的內容散見於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檢有關證據的司法解釋中。
(2)證據及其證據力和證明能力。證據和證據力、證明力是三個密切相關的概念。證據是有關案件有關的一切事實。所謂證據力,是指證據材料進入訴訟,作為定案根據的資格和條件。所謂證明力,是指證據所具有的內在事實對案件事實的證明價值和證明作用。,亦即人們通常說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研究證據學,其核心就是要緊緊抓住證據的證據力和證明力這兩個關鍵內容,學懂弄通後,案件的事實就迎刃而解了。
(3)證據的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關系。證據的內容是證據本身內在具有的證明能力,它具有客觀實在性和關聯性;證據的形式是證據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現方式和正當的獲取手段。兩者具有對立統一的關系。
(4)證據制度及其傳統文化背景。證據學理論是於證據有關的司法和執法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人類司法證明和「准司法證明」的智慧結晶。人類的文化傳統背景對證據制度的形成和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它也是證據學的研究對象。
(5)證據制度和經濟制度、訴訟制度的關系。證據制度需要建立在一個相應的經濟基礎之上,經濟的發達程度,決定證據的獲得能力、偵查水平和社會進步程度;訴訟制度和證據制度都是屬於一定歷史范疇的東西,是歷史的產物。它們隨著歷史的演變而進化,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證據制度又是訴訟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與訴訟制度相適應的。
(6)收集、審查、判斷和運用證據證明案件事實的經驗及證據理論。古今中外的司法、執法人員在證明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證據法學應當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研究這些證明活動的規律,並用研究成果來指導司法和執法等活動中的證明實踐。證據理論對司法實踐的指導作用,不僅是證據學的重要研究對象還是發展證據學的基本動力。
2、如何正確評價自由心證證據制度?
答:要對自由心證證據制度作出正確的公正的評價,就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它進行全面的分析。自由心證制度取代封建時期的法定證據制度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自由心證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訴訟結構的變革,否定了法定證據制度的形而上學的形式主義,拋棄了法定證據制度中的封建特權,廢除了刑訊逼供的證明方法,確定了舉證責任由控訴方擔任的原則,使被告人獲導了辯護權。自由心證制度還實行雙方當事人對等辯護的原則,能使法官根據當事人雙方的舉證辯論,形成其內心確信,然後對案件作出裁判。這是歷史上構進步,對訴訟制度是一個重大的革新,它推動了訴訟制度的民主化進程。自由心證制度的建立,使法官擺脫了法定證據制度那些繁瑣規則的束縛,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經驗和良心對證據和證據的證明力進行自由判斷,從而為查明案情和正確處理案件提供了可能性。它推動了證據科學的發展和證據理論的進步,自由心證制度是確認有審判權者即有真理的原則,它為法官利用司法活動靈活地為政治服務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這是自由心證制度能夠產生並長期存在的一個關鍵因素。但是,自由心證證據制度,在評價證據價值上及其價值的選擇上,給法官和陪審團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當今世界各國無論是在立法上,還是在理論上,對法官依良心、理性「自由」地判斷證據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日本刑事訴訟法》第318條規定:「證據的證明力由審判官自由判斷。」但緊接著第319條又規定,當被告人的自白成為對他不利的唯一證據時,法官不得將其作為有罪的根據。上述這些法律上或理論上對法官自由判斷權的限制,都體現了一些有價值的實際經驗,從而使自由心證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物證證明力的特點是什麼?
答:物證同其他證據種類相比,更直觀,更容易把握;同言詞證據相比,它更客觀、真實性更大。言詞證據的運用一般要靠實物證據來檢驗,言詞證據同實物證據相結合,才能發揮其證明作用,物證則可以不依賴於言詞證據而存在。
物證的證明力按照物證的不同形態,可分為兩種情況說明:一種情況是,凡有一定固定形狀的證物,是以其外部特徵,同案件事實產生的關聯性,而發揮證明作用的。所謂外部特徵,是指本證物的外部形態、規格、大小、結構。商標、圖案。出廠日期等特殊的標志。另一種情況是,凡沒有一定的固定形狀的證物,是以其所使用的物質材料的特殊屬性同案件事實產生的關聯性而發揮證明作用,例如:各種毒殺案件中所使用的毒品、毒氣,就是通過技術鑒定所作的鑒定結論,而確定的屬性的同一性,來認定案件事實。
4、收集證言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對證人的詢問應由指定的辦案人員進行。為了保證證言的客觀性,詢問證人時不能少於兩名辦案人員。
(2)詢問證人前應作好充分的准備工作,擬訂詢問提綱,認真分析案件,尤其是對詢問的重點要明確,還要對證人與本案和本案當事人的關系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數。
(3)詢問證人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最好到證人所在的單位或在本人住所進行。詢問時必須出示詢問的證明文件;必要時,可通知證人到指定地點接受詢問。
(4)詢問證人必須個別進行,不許採用討論會、座談會的形式啟發誘導進行詢問。
(5)詢問時,應當告知證人如實提供證據,實事求是作證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如果有意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
(6)詢問時,還要查明證人的身份及基本情況,以及證人與本案的關系,不得啟發、誘導、指名問證,要讓其全面、客觀地敘述他所了解的案件情況,然後,再根據詢問提綱要解決的問題,向證人提問。
(7)詢問證人要製作詢問筆錄,並交給證人核對或向他宣讀,允許補充、修正。在承認無誤後,由證人在筆錄上簽名或捺手印。
(8)詢問未成年證人時,要有他父母或監護人在場,要選擇他們習慣的場所。詢問的方式也要適應未成年人的特點,盡量消除他們不必要的顧慮。詢問聾、啞的證人,應當有懂得聾啞手勢的翻譯,並且將這種情況記入筆錄。
5、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的概念和運用規則各是什麼?
答:直接證據,是指能單獨直接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證據。間接證據,是指不能單獨直接證明,而需要與其他證據結合才能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證據。
直接證據的運用規則:
(1)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2)必須在法庭上經過控辯雙方的詢問、質證,並經過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3)孤證不能定案。即只有一個直接證據,而沒有間接證據印證的情況下,不能據以認定案件事實。
(4)直接證據必須得到間接證據的印證,才能認定案件事實。
間接證據的運用規則:
(1)必須審查每個間接證據是否真實可靠。
(2)必須審查間接證據與案件事實有無客觀的內在聯系,防止把那些與案件毫無關系的材料,當作間接證據加以收集和使用。
(3)必須審查各間接證據之間是否互相銜接,互相協調一致,互相印證,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鎖鏈。
(4)所有的間接證據結合起來,對案件只能作出一個正確的結論。這種結論必須具有肯定性和真實性,並且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
6、如何對證人證言進行審查、判斷?
證人證言的證明力反映在真與假的程度上,具有不確定性。辦案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審查、判斷。(1)按照證人證言形成的三個階段即感受、記憶、陳述三個階段,判斷證據力的大小與強弱,即使一個如實提供證言的人,其陳述的內容也有不符合客觀真實的可能,這主要是因為,證言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復雜的、主觀能動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感知、記憶和陳述的過程。(2)審查、判斷證人證言同案件事實的關聯性。如果證人證言與案件事實本身無關聯,即使在內容上是符合客觀事實的,也無證據價值。(3)審查、判斷證人與案件當事人或案件本身是否具有利害關系,以確定其傾向性,判斷其真實程度。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一方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低於其他證人證言。(4)審查認定證人的品格、操行對其證言是否產生影響。總體而言,凡是品格、操行一貫優良的證人,其證言則具有更大的真實、可靠性;反之,其證言的真實、可靠性較弱,即證明力不強。(5)審查、判斷證人的作證能力。證人的作證能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基本是相適應的。(6)綜合對比,實物驗證。任何一份證言必須要經得起實物驗證,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案件的質量得以保證。
二、選擇題
ABCD
B
ABD
ACD
ABC
ABCD
A

A
BCD
A
三、案例分析(題目見作業冊,答案只提供答題思路,具體內容自行發揮)
三、1、(1)、被告人詹國平的辯解為直接證據;而物證(如收繳的贓款、現場遺留的桶、鞋以及屍體等)、證人證言(如姜曉霞、李青等人證言)、現場勘查筆錄、視聽資料(如電信局的通話記錄)都是間接證據。
1、答:(1)本案中全是間接證據,沒有直接證據。因為所有的證據都是間接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
(2)答案要點:要答出起碼2個要點a 孤證不能定案,但如果案件都是間接證據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符合一定的適用規則,同樣可以定案。(答出完全靠間接證據定案的規則) b 賦予被告人沉默權,不會必然導致漏罪。(注意展開分析)。
2、答:在本案中,主罪中作案工具的照片和次罪中現場照片及用於作案的氧氣瓶的照片是傳來證據,因為它們不是直接來源於案件事實或原始出處,是經過了中間環節形成的證據是對無法直接取得物證的固定,所以屬於傳來證據;其他為原始證據,因為它們都是來源於案件的第一手的材料,都是直接來源於案件事實的證據。
主罪中證人證言、鑒定結論和被告人的口供和次罪中證人證言、鑒定結論為言詞證據,不論記載方式如何,它們都是以人的陳述為存在和表現形式的證據,所以是言詞證據;其他為實物證據,因為它們都是以實物形態為存在和表現形式的證據。
主罪中被告人的口供和次罪中被告人的口供為直接證據,因為它能夠單獨直接證明案件主要事實,因此是直接證據;其他皆為間接證據,因為它們都是無法單獨直接證明,而需要與其他證據結合才可以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因此屬於間接證據。


《證據學》作業2答案
問答題
1、簡要論述三大訴訟證明的異同?
答:三大訴訟證明的共同特徵:
證明是溝通實體法和訴訟法的紐帶,是橫跨兩大法域的綜合概念。因為,實體法的抽象規定和一般原則要落實到具體案件上,就必須對實體法規范的要件事實進行證明。從實體的規定上說,證明源自實體法的要求;從形式的規定上說,證明則是由訴訟法加以調整的。這一點,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訴訟法中的證明的共同特徵。三大訴訟證明的方式也是相同的,都採用邏輯椎理。司法認知和推定等方法。另外,三大訴訟證明的主體也是相同的,即都是司法機關或者司法人員。當事人和律師。
三大訴訟證明的差異:
第一,證明責任的分配不同。在刑事訴訟中,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責輕重的責任由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偵查機關承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擔證明自己無罪的責任。行政訴訟中的證明責任,則由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承擔,原告不承擔證明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責任。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則不以訴訟地位的特定化決定證明責仟承擔的主體,而是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分別由當事人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
第二,證據的種類有所不同。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證人證言等,是三大訴訟共同的證據種類。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訴訟特有的證據種類;現場筆錄是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行政訴訟特有的證據種類。需指出,刑事訴訟法將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陳述」,分解為「被害人陳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兩項。
第三,證明標準的法律規定不盡相同。對證明標准,我國三大訴訟法採取的術語不同。《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定「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只有「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根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才能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決」。《民事訴訟法》第153條規定「事實清楚」,與刑事訴訟法相比,少了「證據確實。充分」的要求。《行政訴訟法》第54條規定的是「證據確鑿」,與刑事訴訟法相比,不僅沒有「事實清楚」的要求,而且也沒有「證據充分」的要求。
第四,證明對象不同。刑事訴訟的證明對象主要是有關犯罪行為構成要件和量刑情節的事實;民事訴訟的證明對象主要是民事糾紛產生和發展的事實和民事法律關系構成要素的事實;行政訴訟的證明對象主要是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有關的事實。
第五,證明的程序規則不同。由於證明程序是訴訟程序的一個組成部分,與訴訟程序具有一致性,所以,三大訴訟程序的不同決定了相應的證明程序也不同。刑事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是偵查和審查起訴程序,如訊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民事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規則體現在處分原則和辯論原則之中;行政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規則是被告在訴訟過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調查收集證據等。
2、我國關於證明責任問題有哪些立法規定?
我國《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均沒有提到證明責任或舉證責任這一詞彙,只有在《行政訴訟法》第32條明確提到了「舉證責任」的概念,但是該條文並沒有揭示舉證責任概念所包含的意思。不過,我國三大訴訟法實際上也建立了證明責任制度,表現在立法上,有如下法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162條的規定:「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二)依據去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民事訴訟法》第64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行政訴訟法》第32條:「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3、推定與證明責任有什麼關系?
答:推定與證明責任的關聯表現在:
A.在特定情況下,推定決定證明責任的分配,證明責任之所以是這樣分配而不是那樣分配,其原因主要在於推定的客觀存在。
B.推定能夠改變證明責任的證明對象。當事人之所以可對此事實而不是彼事實負證明責任,關鍵的原因在於在此事實與彼事實之間有推定關系存在。
C.推定決定證明責任的轉移和變化。在訴訟過程中,證明責任之所以能在雙方當事人之間發生轉移,其原因就在於推定發揮了作用。
4、證據制度與訴訟制度的關系是什麼?
答:訴訟是司法機關為了維護統治秩序和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生產關系,對各種糾紛和犯罪現象進行揭示、證實、處理(懲罰)的一種司法活動。訴訟法就是對這些訴訟活動的制度化、條文化和法律化。那麼,什麼是訴訟制度呢了法律對於訴訟活動的任務、原則、程序、原告、被告的權利和義務,司法機關的職能和任務,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和義務都作了規定,這種規定的總稱就是訴訟制度,也就是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總和。證據制度是訴訟制度的組成部分和重要內容之一,它與訴訟制度的關系是從屬關系,即有什麼樣的訴訟制度就有什麼樣的證據制度。它與訴訟制度的關系是從屬關系,即有什麼樣的訴訟制度就有什麼樣的證據制度,訴訟制度決定證據制度。當然證據制度並不是完全被動和消極的,它可以影響並反作用於訴訟制度。總之,二者密切聯系,不能截然分開。
5、在證明中如何體現訴訟證明的真理性和正當性?
答:只有對案件事實的真理性認識,才能導致對法律規范的正確適用,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決結果。但是,受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和科學技術條件等客觀因素和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證明的案件事實與實際發生的事實不可能完全吻合。所以,就證明結果的真理性來說,只能達到一種相對的真實性。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的認識具有主觀性和客觀性,主觀的認識結果必須完全符合客觀情況,認識才具有絕對的真理性。但是,不管從理論上還是從經驗上,我們都做不到這一點,因為主觀和客觀的兩極對立永遠無法消除。因此,作為主觀的人的認識,與客觀世界或者客觀發生的事情,只能達到最大限度的一致性,在訴訟證明領域,證明結果也只能達到一種相對性。
第二,訴訟證明制度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其結果的相對性。在訴訟領域,案件事實必須通過證據來證明,但是,證據本身仍然要通過其他證據來證明,而其他證據的真實性要其他證據證明,因此訴訟證明從邏輯上說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人類的理性會在一個可接受的水平上讓無限推演的證明活動停下來。這是因為人們具有共同的知識框架或背景,是不用證明即可接受的經驗規則。而經驗規則並不是絕對的,所以訴訟證明的結論,也只能是相對的。
第三,法律價值的沖突和協調也造成了證明的相對性。一種訴訟程序不僅要追求對案件事實的真理性的認識,而且還要在正義、秩序、效率等價值之間做出適當協調,如果以犧牲這些法律價值為代價,則會造成物極必反的效果。
第四,司法活動與科學研究不同。科學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司法活動的證明對象不僅包括客觀存在的事物,還包括當事人的心理活動;科學研究揭示的規律具有普遍性,因而可以輕易地進行檢驗,司法活動證明的對象具有不可回復性,一旦發生,根本無法將其復原;科學研究的唯一目的是為了追求真理,司法活動在此之外,還要協調各種價值;科學研究可以採取人類所能承受的各種手段,甚至不計成本,而司法活動則必須使用法律允許的手段,而且有嚴格的期間、甚至人員限制。
司法活動不僅要靠國家的強制力來維護,還要靠它的理性來維護。這種理性,一方面,存在於訴訟證明的相對性之中,因為相對性蘊含著絕對性,絕對性通過相對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則是靠訴訟證明過程的正當性實現的。所謂正當性,就是在倫理上具有道德性。正當性有時又稱為合法性。具體來說,訴訟證明的正當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證據要合法,也就是說證據要具有證據能力或者可采性。證據合法,包括兩個方面:來源合法與表現形式合法。
其二,證明的程序必須正當、合法。由於證明的程序就是訴訟程序,所以,訴訟程序必須體現一定的法律價值,遵守一定的原則,而且,依據這些原則建立的訴訟程序必須在實際的證明過程中被遵守。就嚴格的法律調查和事實認定過程來說,舉證、質證、辯論以及評議等必須符合法律的要求。
實際上證明結果僅具有相對性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正當性,才能最終具有合理的可接受性。
6、我國證明標准有哪些特點?
答:從三大訴訟法對證明標準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三大訴訟法的證明標準是統一的,即都是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這是我國證明標準的最大特點,即實行一元化的證明標准,這與國外實行的不同訴訟有不同證明標準的多元化標准有鮮明區別。
我國實行一元化的證明標准,說明對訴訟中案件事實的證明程度的要求不但是一致的,而且都是很高、很嚴格的。將所有案件的結論都建立在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基礎上,無疑是好的。但是,盡管設定這種統一化的證明標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設定的是否科學、合理則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實際上,一些從事民事訴訟法學和行政訴訟法學研究的學者,已經開始對這種一元化的標准提出了質疑。我們認為,否定一元化的證明標准,實行多元化的證明標准,是符合司法實踐的實際情況的,也是符合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要求的。
我們認為,在刑事訴訟中,可以繼續實行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准。但是,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則有必要降低證明標准。民事訴訟證明標准可以參考國外通行的「優勢證據」標准確定,而行政訴訟證明標准則應介於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之間或者接近刑事訴訟的證明標准。
二、選擇題
C
AD
C
D
ABD
B
C
A
C
A
三、案例分析(題目見作業冊,答案只提供答題思路,具體內容自行發揮)
1、答:(1)本案的法定證據種類有:a物證(包括查獲的部分走私集成電路、繳獲的全部賄賂物品等贓物)它們以物質的存在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屬於犯罪行為侵犯的客體物。
b書證(偽造的發票、審計部門的查證報告),以其所記載的內容反映案件的真實情況,即走私的數額。c 證人證言 d 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在本案中主要是被告人承認自己犯罪事實的供述,即對走私和受賄事實的供述。
(2)上述證據中,直接證據主要有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它能夠直接證明主要犯罪事實。
間接證據包括物證、書證(偽造的發票、審計部門的查證報告)、證人證言以及鑒定結論。這三類證據都是間接地證明案件的事實,其中物證和書證只能證明案件的結果。
2、答:(1)本案中的縣工商局應承擔舉證責任。因為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32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說明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應該由被告承擔。從理論上講,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來說,被告是處在主張者的地位上的:行政機關有舉證能力;由行政機關承擔舉證責任能有效保證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這些也都說明應該由工商局承擔舉證責任。
(2)本案中應當證明的事實包括:a 縣工商局行政處罰的主體資格和許可權的事實,即應當證明它有無對非法變更經營范圍以及不申領特種經營許可證而進行營業的行為進行處罰的許可權,還應當提供所依據的有關的規范性文件;b 劉某是否實施了被處罰的行為,即劉某是否實施了縣工商局加以處罰的非法變更經營范圍以及不申領特種經營許可證而進行營業的行為;c 縣工商局的行政處罰符合法定程序;d 縣工商局的處罰目的正當;e 該處罰行為與劉某的違法行為的情節、性質相適應,無顯失公正的情形。
3、答:本案中原始證據是(1)證人證言(2)法院的民事判決書(3)石油管理局的證詞,因為它們都是來源於案件的第一手的材料其中(1)和(3)直接來源於案件事實,(2)是來源於原始出處;傳來證據是(4)法院調查和庭審筆錄,它是對案件事實的部分證據的固定,不是第一手的材料,因此是傳來證據。
本案中言詞證據是(1)證人證言,它是以人的陳述為存在和表現形式的證據,所以是言詞證據;實物證據是(2)法院的民事判決書(3)石油管理局的證詞(4)法院的調查和庭審筆錄, (2)和(3)是書證,其中(3)石油管理局的證詞這種證據由於證人證言的主體應該是自然人,所以單位不能作為證人,(3)也就不是證人證言而是書證。(4)是物證,它們都是以實物形態為存在和表現形式的證據,所以是實物證據。
本案中的直接證據只有(4)法院調查和庭審筆錄,是對整個案件證據的固定,它能夠單獨直接證明案件主要事實,因此是直接證據;間接證據是(1)證人證言(2)法院的民事判決書(3)石油管理局的證詞,因為它們都是無法單獨直接證明,而需要與其他證據結合才可以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因此屬於間接證據。
4、問題一:本案中,公安機關收集的法定證據包括:(1)物證(作案工具麵包車、聯絡工具手機、贓物珍稀動物的皮革250張),它們以物質的存在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屬於犯罪行為侵犯的客體物、犯罪行為實施的方法和手段。
(2)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辯解(張某和王某的供述),在本案中主要是被告人承認自己犯罪事實的供述,即對販賣珍惜動物皮革事實的供述。
(3)證人證言(馬某的陳述),馬某因為非本案犯罪嫌疑人,因此其所作的陳述不能作為口供而作為證人證言對待。

熱點內容
行政法說明理由制度 發布:2025-08-20 11:48:01 瀏覽:233
瀘州法院網 發布:2025-08-20 11:46:41 瀏覽:883
合肥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8-20 11:39:39 瀏覽:753
城鄉規劃法是行政法 發布:2025-08-20 11:38:00 瀏覽:920
服務大局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8-20 11:27:27 瀏覽:375
蒙城法院抗疫 發布:2025-08-20 11:24:07 瀏覽:177
合同法中關於欺詐的認定 發布:2025-08-20 11:22:28 瀏覽:536
汶上律師姓名電話 發布:2025-08-20 11:22:22 瀏覽:347
周欣月法官 發布:2025-08-20 11:22:20 瀏覽:624
法律援助開局工作 發布:2025-08-20 11:14:34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