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電大行政法學答案

電大行政法學答案

發布時間: 2022-02-16 05:12:51

⑴ 中央電大形成性測評系統 1837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任務4的全部答案 謝謝

什麼東西啊

⑵ 關於《行政法學》的一道題,希望好心人幫忙解答。謝謝!

【解答】來上述執法人自員的行為違法。具體表現為:
(1)執法人員攔截車輛後未經調查和說明理由即作出罰款處罰,違反了行政處罰法規定的先行調查取證和告知的程序規定。
(2)執法人員因王清的陳述和申辯而加重處罰,違反了行政處罰法關於相對人有陳述和申辯權的規定。
(3)執法人員當場收取罰款違法,違反了罰繳分離的規定。
(4)執法人員來按規定出具省級政府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罰款收據。

⑶ 求,中央電大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答案 1.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⑷ 跪求中央電大《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形成性考核冊》《經濟法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非常感謝

知道也給我說聲[email protected]

⑸ 一道《行政法學》的題目,哪位行家幫我解答一下

不合法。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不能對外部相對人實施行政行為。

⑹ 請問誰有 電大行政管理專業 本科 的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形成性考核冊 的答案

中央電大職業技能實訓平台單機版2.0版行政管理專業一共五門形成性考核分別是專: 1形成性考核(人力資源管理屬) 2形成性考核(個人與團隊管理) 3形成性考核(行政組織學) 4形成性考核(管理學基礎( 行政管理)) 5形成性考核(辦公室管理(行政管理)) 不會可以幫你,做過90多分沒問題的

⑺ 行政法學及行政訴訟法學試題。(求答案)

2
1
3
3
3
1.3.4
1.2.3
1.4
2.3
1.3.4
4
2
2
4
4
1.3

⑻ 2011電大法學專科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復習指導答案

網上有

⑼ 電大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作業1參考答案

一、行政主體的概念與特徵
行政主體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職權,能以自己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作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的行政組織。法律上的行政主體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具有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並不是所有的組織都能成為行政主體,只有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組織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國家行政機關具有憲法、組織法規定的行政職權,它可以成為行政主體;企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非經法律、法規的特別授權,不能行使國家行政權和實施行政行為,因而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2)行政主體必須是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的組織。能否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管理是判定一個行政機關是否行政主體的標准。比如被委託的組織雖然在委託范圍內也可以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實施某些行政行為,但它們不是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的,而是以委託它的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的,因而被委託的組織不屬於行政主體。
(3)行政主體必須是能夠承擔行政活動的法律後果的組織。一個組織是否是某項活動中的行政主體,重要的標準是看其是否承擔行政活動所產生的責任,如果僅僅實施行政活動,但並不負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那麼,這個組織就不是行政主體。如某個社會團體接受行政機關的委託從事公務活動,但並不承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責任由委託的行政機關承擔,受委託的社會團體就不是行政主體,主體只能是委託的行政機關。再如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由公務員來行使,但公務員的職務行為,並不由其本身對外承擔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公務員不能作為被告應訴。公務員實施的職務行為,由其所在行政機關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由其所在機關為被告應訴。因而,公務員不是行政主體。
(4)行政主體一般由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提當。行政主體主要是由行政機關擔任,但又不限於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某種非行政機關社會組織行使某項行政職權,實施某種行政行為,該組織即取得行政主體地位。

二、行政機關和行政主體的區別
主體是一定關系的參加者,行政主體是行政關系的參加者,是行政關系中行使行政管理權力的一方。多數情況下,行政關系中的行政主體是由行政機關擔當,但行政主體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生活中用語,行政主體則是一個法學上的概念。其區別在於:
(1)行政主體是行政組織在行政關系中的一種地位,只有在行政機關參加進一種行政管理關系時,它才在這種關系中具有行政主體地位。所以不能在行政機關和行政主體兩個概念中間劃等號。
(2)並非所有的行政機關都能成為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只有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因而,某個政府機構可能是行政機關,但它並不一定就能成為行政主體。例如政府內部的某個辦事機構、協調性機構,它們僅負責管理、協調內部事務,並不對外行使職權,不能與相對人之間形成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因此也就不會有什麼責任需要承擔,因此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3)並非行政機關在所有場合都能成為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在法律上可以具有雙重身份,即民事主體與行政主體。它即可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從事活動,如到商店購買辦公用品,也可以行政主體的身份從事行政活動,如作出行政處罰。當行政機關租用辦公用房、購買辦公用品時,其身份是民事主體;當其以行政職權享有者的身份進行管理時,其身份是行政主體。在不同的活動中,需要遵循不同的規則。在行政法上關注的是行政機關的行政主體身份。
(4)成為行政主體的不限於行政機關。在行政法上,行政主體是以行政職權的享有者身份出現的,行政職權為行政機關所享有,因而,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但行政機關對行政權並不構成獨占。在許多情況下,非行政機關的社會團體也可能享有行政權,在行政法上具有行政主體身份。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國家行政的范圍日益擴展,公共職能不斷擴張,許多事情授權於非行政機關的社會組織實施,它們因法律、法規的授權而取得行政法上的行政主體地位。

熱點內容
法治高校 發布:2025-08-20 11:54:11 瀏覽:836
所得稅條例實施細則 發布:2025-08-20 11:52:33 瀏覽:776
行政法說明理由制度 發布:2025-08-20 11:48:01 瀏覽:233
瀘州法院網 發布:2025-08-20 11:46:41 瀏覽:883
合肥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8-20 11:39:39 瀏覽:753
城鄉規劃法是行政法 發布:2025-08-20 11:38:00 瀏覽:920
服務大局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8-20 11:27:27 瀏覽:375
蒙城法院抗疫 發布:2025-08-20 11:24:07 瀏覽:177
合同法中關於欺詐的認定 發布:2025-08-20 11:22:28 瀏覽:536
汶上律師姓名電話 發布:2025-08-20 11:22:22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