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賠償與補償
❶ 勞動法賠償
1、因為訂單大量減少的原因,公司採取降薪、定期放假的措施,你應當予以一定的理解。
針對目前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北京市2月23日出台了指導意見。《意見》中稱,面對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可圍繞保障就業、穩定勞動關系,採取多種措施調整勞動力組織,通過縮短工時、輪崗培訓、適時安排年休假、輪崗放假、協商薪酬等辦法妥善處理勞動關系矛盾,盡最大努力不裁員或少裁員。
定期放假的企業應支付員工生活費,生活費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70%。 你半個月的薪水是否符合這個標准呢?低於的話,你可以向公司主張權利。
2、如果你對此決定不接受的話,企業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需要按工作年限1年補1個月工資的標准向你支付經濟補償金。
3、去年勞動合同法剛實施,用人單位補簽了勞動合同的行為合法。
4、在危機面前,鼓勵職工與企業共同約定行動,同舟共濟,共謀發展。
❷ 勞動合同法里的經濟補償與賠償金分別指什麼
補償金是指合同期限屆滿或者是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時適用,賠償金是在單位單方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時適用,此時也還有相應的補償金。經濟補償金是法定的,其構成要件主要是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賠償金的構成要件主要有四個:一是當事人違反了勞動法律、法規;二是給對方造成了實際損失;三是責任方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四是這種過失與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❸ 勞動合同法中的經濟補償金和經濟賠償金區別分別在什麼情況下適用
區別: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執行,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額外的油費補貼不單獨作為賠償項目,符合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或者賠償金的,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
適用情況:
1、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剩餘的工資和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並辦理離職手續等;
2、用人單位不得拖欠勞動者工資,若存在拖欠,勞動者可以到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3、勞動者沒有提前30天提出離職,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這個時候就是勞動者違法,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該勞動者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承擔。
(3)勞動法賠償與補償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勞動關系,尚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❹ 關於新勞動法中的工資賠償標准
關於新勞動法中的工資賠償標準是:
一、經濟補償金按照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專平均工資計算,(這里的工資按屬照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的范圍規定執行。
二、關於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應當從第二個月開始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差額,做多不能超過11個月。
❺ 新勞動法的經濟補償和經濟賠償是怎麼對待的
你的困惑應該主要是經濟補償和賠償的概念及演算法,下面解答的你困惑:
先說你舉的例題,如果單位以你所敘述的理由與A解除勞動合同,那麼這個解除不是協商的范圍,而且單位以過錯為由開除A,這種情況下不需提前三十天書面通知勞動者,當然了有的單位人事不懂裝懂為了所謂的嚴謹也會書面通知,但關鍵在於解除的理由是否成立,是否合法!如果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理由不合法(你說的理由就很牽強),那麼單位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要求恢復勞動關系或要求單位支付賠償金。
賠償金的標準是經濟補償金的2倍,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方法是工作滿一年支付相當於一個月工資標準的經濟補償金,滿半年不足一年的按一個月工資標准計算,不滿半年的按半個月工資計算。
上述規定的計算方法為2008年1月1日後!
08年1月1日前的經濟補償金的標准則是滿一年給一個月工資,沒有半年之說,不滿一年的都按照一個月工資標准來算。
例題中的A現在可以向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要求:
1、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周期是08年1月1日至10年5月1日,這個周期應該是兩年零4個月,也就是相當於兩個半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再乘以2(因為是違法解除所以要在這里叫賠償金了)
2、支付08年前的經濟補償金,2000年入職到07年底,相當於8個月的工資。
具體的錢數你根據實際情況去算吧。
我感覺我解釋的夠清楚了,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PS:因為專業 所以准確!
❻ 新勞動法 賠償問題
關於經濟補償金來的規定,源08年1月1日之前的,適用勞動部94年頒布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不管用人單位是合法還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你可以獲得6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而從08年1月1日開始,適用《勞動合同法》,你可以獲得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如果用人單位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你可以獲得2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綜上,如果用人單位是依法解除勞動合同,你可以獲得7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如果用人單位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你可以獲得8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三款 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❼ 新勞動法關於拖欠工資後的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的規定
你好!
《勞動合同法》第85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第87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以上85條和87條都是關於賠償金的規定,這兩處的賠償金均屬於懲罰性賠償的性質,但卻有所區別。
85條第四項規定的是用人單位正常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情況,對應的是《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的情形。 也就是說在用人單位按46條的規定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依法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卻沒有支付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其支付,逾期仍不支付的,應向勞動者加付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一以下的賠償金。
而第87條規定的則是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情況,對應的是《勞動合同法》第48條規定的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履行的情況。 當用人單位出現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就可以適用《勞動合同法》第87條的規定,要求單位按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總結來說,第85條所針對的是用人單位未及時支付經濟補償的行為而作出的懲罰,這種情況下,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是可以同時享有的。
而第87條所針對的是單位的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行為。此外,第85條加處賠償金的比例為50%以上100%以下,而第87條則確定為100%。 所以,當出現類似的勞動爭議時,應視具體情況而選擇適用不同的條款。
具體參考下《勞動合同法》46和48條。
希望回答能幫助到你!
❽ 關於勞動法補償金、賠償金
你和機關簽訂的勞動合同應該屬於勞動法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