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就醫
⑴ 2015新勞動法外地看病能算病假嗎
在哪裡看病都可以是病假,病假和地域無關系。
⑵ 在勞動法中,當天看病算病假嗎,沒有病假條
員工只拿病假條,不治療,如果有醫生需要休息的證明的,用人單位也應給病假的。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
59、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⑶ 新勞動法對醫療補助費定義
醫療補助費又稱醫療補助金,是指按規定支付給未實行醫療保險地區已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開支范圍的離休、退休、退職人員的醫療費用。
一、醫療補助對象為:
1、重點優撫對象,即殘疾軍人(不含六級以上人員);
2、烈士遺屬;
3、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
3、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紅軍失散人員;
4、在鄉復員軍人(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以及革命「五老」人員,即建國前參加革命、建國後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評定、現享受定期生活補助費的老地下黨員、老游擊隊員。
二、補助范圍:
1、符合《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和《國家公務員制度實施方案》規定的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及其退休人員;
2、列入參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的黨群機關、人大、政協機關,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機關以及列入參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的其他單位工作人員及其退休人員;
3、列入依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及其退休人員。
三、補助標准
1、累計繳費時間不滿5年的,其醫療費補助比例為60%;累計醫療補助金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60%。
2、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滿10年的,其醫療費補助比例為65%;累計醫療補助金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65%。
3、累計繳費時間滿10年不滿15年的,其醫療費補助比例為70%;累計醫療補助金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70%。
(3)勞動法就醫擴展閱讀:
醫療補助包括以下內容:
1、在疾病情況下
(1)普通開業醫生診療,包括出診;
(2)在醫院由專家進行門診或住院治療,如有可能在醫院外提供這種專家治療;
(3)由醫生或其他合格開業者開具處方的必需葯物的供應;
(4)必要時住院。
2、懷孕、分娩及其後果
(1)由開業醫生或合格的助產士進行產前、分娩和產後的護理;
(2)必要時住院。該公約規定可以要求受益人或其供養人分擔醫療費用,但有關費用分擔的規則應以避免經濟困難為原則加以制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醫療補助費
⑷ 在工作期間生病住院休病假,按勞動法是什麼待
職工病假,按照規定發給病假工資,單位照常繳納社會保險,
⑸ 勞動法有規定,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請假一定要到三甲醫院看病,並且看病的最低費用不低於30元嗎
法律沒有規定一定要三甲醫院。只要是有資質的正規醫院,都符合法律規定。
⑹ 勞動法是否支持單位陪同員工看病
勞動法不支持單位陪同員工看病。
員工看病可以向單位請假。
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離不開調整勞動關系這一核心內容。
明確以下幾點:勞動法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
《勞動法》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的法律。從狹義上講,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從廣義上講,《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以及調整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勞動法》作為維護人權、體現人本關懷的一項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稱為第二憲法。
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有關規定,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參考勞動法資料:http://ke..com/link?url=jBohBZZnSMZI--r6c-Wm-_gp65_KJqS_
⑺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病假醫院的規定
沒有這樣來的規定,一般的醫院連小源鎮的衛生院開病假都能算
如果你的病假需要醫葯費報銷的話可能要遵守規定,就是你們單位醫保的規定,如果你到本地2級甲等醫院就醫卻有困難的話,找你們單位的負責人交涉下,應該不會那麼不近人情的吧
當然如果你去2級甲等醫院還不至於麻煩的話,就遵守單位的規定吧~
⑻ 請問(勞動法)上有沒有規定員工在公司上班時回家看病就必須寫辭職報告嗎如果
跟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跟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沒有此條規定,人有病頭疼腦熱,身體不適就得及時就醫不能耽誤,不分工作時間 ,上班時間,必須看醫生治病 這是公民必須應有的最基本的權利,即使監獄的囚犯有病都得及時看醫生,真這都是憲法賦予的公民的權利,現在是法制健全社會,讓你寫辭職報告你可以到當地勞動局舉報,或者人民法院起訴該公司,保障你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知道嗎?
⑼ 勞動法之病假單時間含當天看病時間嗎
勞動法之病假單時間,是包括看病當天的時間的。
⑽ 勞動法規定看病那天算不算病假
1、勞動法規定病假是根據醫生開具的病假證明結合員工實際休病假時當天計算的。
2、病假期間,勞動者可以獲得病假工資的。
3、法律依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
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10)勞動法就醫擴展閱讀
醫療期病假工資確定
根據原勞動部1994年發布的《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娟介紹說,原勞動部1953年公布的《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第16條和第17條,分別對於如何計算疾病醫療期6個月以內的病假工資以及超過6個月的疾病救濟費進行了具體規定。
其中,工作年限是重要參照,「本人工資」作為計算基數。例如,連續醫療期超6個月時,本企業工齡3年及以上者,按月給付的救濟費標准為本人工資的60%。
1995年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指出,在醫療期內由企業按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向職工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從國家層面規定了最低限額。
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當地的病假工資支付辦法,基本在確定支付底線的同時,強調根據工齡長短確定病假工資。
《廈門市企業工資支付條例》中就明確,「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醫療期和工齡長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支付勞動者病假期間的工資,但不得低於本市當年度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而這也是企業在支付尤先生病假工資時依據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