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張先著的勞動法

張先著的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2-17 01:51:38

㈠ 就業歧視的現象

從歧視對象上來看,中國勞動者在就業的過程中碰到的主要歧視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戶籍制度與城鄉就業歧視
有學者指出,在中國表現得最為嚴重的就業歧視來源於現存的戶籍制度,固定的戶籍制度從制度上支持了勞動力市場的就業歧視,增加了流動就業遷移成本和流動成本,限制了勞動者在平等基礎上自主擇業的權利。戶籍制度帶來勞動力市場的二元甚至多元分割的局面,帶來就業市場歧視現象的同時,不僅農村與城市,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勞動力也無法得到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這種人為的制度障礙有悖市場經濟的機理。
這種局面的根源可以追溯為行政力量對市場進行制度性干預的結果。從歷史上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政府都對國內遷移實行控制政策這些國家也存在著勞動力市場分割現象,即對城市工人進行保護,對遷移勞動力採取歧視的態度。有學者通過政治經濟學分析後認為,城市居民出於維護既得利益的動機,通過影響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過程,幫助形成了排斥外地民工或外地人的歧視性就業政策,造成勞動力市場的分割。這種扭曲勞動力市場的政策,實際上是城市偏向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改革以前勞動力市場的分割和扭曲,是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的內生要求,是通過一系列事先決定的制度機制形成和維持的。改革以來仍然存在著並常常被強化的勞動力市場分割,反映了城市居民的利益要求,並主要通過地方政府的政策實現。憂慮的城市居民通過各種游說活動,誘致出政府保護(歧視)政策,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2、性別歧視
應該承認中國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平等方面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在就業男女平等、保障婦女權益方面,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包括《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勞動法》第十三條特別強調了婦女享有和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
然而在現實中,即使有這些法律法規規范就業雙方的法律關系,但是就業領域內仍存在比較嚴重的性別歧視。許多用人單位為了迴避勞動法所規定的不得解僱懷孕以及哺乳期婦女的規定,不願意僱傭女性,或者在僱傭時對男女求職者採取不平等的標准。在就業市場上,明確限制性別的招聘廣告比比皆是。許多單位雖然表面沒有對性別作出限制,但是一進入面試程序就「男性優先」。還有某些私營企業在女職工孕期採取「變崗變薪」的方法來侵害女職工的合法權益。當然,從性別歧視問題來看,突出的是女性在就業市場上遭遇的性別歧視,也有些用人單位也根據自己的意願只招收女性或者女性優先,這也構成對男性勞動者的歧視對待。
有學者提出,性別型就業歧視(即對女性勞動者的就業歧視)和戶籍型就業歧視(即對農村勞動者的就業歧視,這兩種歧視類型是中國就業歧視最普遍和最嚴重的兩類。
3、年齡歧視
在一些招聘廣告中,經常可以看到有關年齡的限制性條件,比如招收文秘人員,一般要求女性,年齡在22歲~28歲。同時,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就業結構出現年輕化的趨勢,有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規定了幾近苛刻的年齡界限,將一大批年齡較大的求職者排斥在外,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員工時,將用人的年齡限定在35歲以下。有的單位採用強迫的方法使達到一定年齡的受雇者自動離職或者退休,或者當受雇者達到一定年齡,其升遷就受到影響。
4、身高歧視
身高也成了歧視的對象。在中國,社會上普遍嫌矮愛高,認為身材欠高人士形象不佳,此非工作能力有什麼缺陷。而身高多由遺傳因素決定,非個人們所能控制的。有的用人單位往往在招聘公告上對求職者的身高做出硬性規定,身高未「達標」的求職者,連面試機會都被剝奪。也有的單位,如某地的教育部門重新認定教師職業資格時,規定身高160厘米以下的男性不得當教師。這一規定不僅限制身高160厘米以下的男性進入教師職業,而且許多授課多年的老師也面臨下崗的困境。
5、對「乙肝病者攜帶者」的歧視
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就業權問題由來已久。 一直到2003年4月份浙江嘉興的周一超殺人案發生才開始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中國有14億人口,大部分的民眾都受過肝炎病毒的感染。約有1.2億人是乙肝病毒攜帶者,盡管權威的醫學專家已經明確認為:除了少數特殊行業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可照常參加工作,但是許多單位在錄用過程中,通過設置一定的體檢標准來限制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錄用。從職業崗位的需求和勞動者自身大權益保護的目的出發,進行一定體檢項目和標準的設置是必要和合理的。但是從實現該目的採取的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聯性來看,這些項目和標准設置的合理性受到了質疑和批評。2003年11月中旬,中國首例「乙肝歧視」行政訴訟案在安徽蕪湖新蕪區人民法院受理。直到2004年4月初,法院做出初審判決,判決確認:「被告蕪湖市人事局在2003年安徽省國家公務員招錄過程中作出取消原告張先著進入考核程序資格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證據不足」,但法院並未對《安徽省國家公務員錄用體檢實施細則(試行)》這個「一般性規范性文件」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合法性審查。此次訴訟的結果加上周超凡,中國政協醫葯衛生界委員,在2002年的兩會期間聯合二十幾位中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保護乙肝病毒攜帶者合法權益》的提案,以及2003年11月中旬,1167位中國公民向中國人大提交要求對中國公務員體檢限制乙肝病毒攜帶者規定進行違憲審查的建議和立法建議等多次行動無果,乙肝攜帶者就業歧視的問題也被司法體制再次擱置。
勞動者在就業過程中還遭受其他類型的歧視,例如經驗歧視,在一些招聘廣告中,常常有經驗的要求,這使得一些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或無工作經驗的人望而卻步。其實,有些職位對經驗的依賴並不多,只要經過短期的工作環境接觸或者培訓就可勝任。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是血液歧視,有的公司在招收銷售人員時就要求血型為O型或者B型;姓氏歧視,有媒體報道,一位經營布料的老闆在招收營業員時,拒絕錄用一位姓裴的女性求職者,原因是因為該女性的姓與「賠」諧音,對於生意人來說不吉利。
6.學歷歧視
隨著人才市場上碩士博士學歷的求職者增多,「本科出身論」也開始盛行,出現了博士求職者被「查三代」的現象。
即使碩士、博士都出自「名門」,如果本科不幸「淪落」到二本或非名牌院校,用人單位只需一則招聘簡章,就能輕松讓你出局。
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博士「查三代」實際上是嚴重的學歷歧視問題。他分析,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用人單位的人才評價體系不科學,「以學歷論英雄」。「現在甚至有單位會查高中是否來自名校。」這種有違就業公平的人才評價體系。
雖然我國現有的《就業促進法》要求保障就業公平,但實際上一些大型單位的學歷歧視問題非常嚴重,卻根本無人去查,完全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熊丙奇說。

㈡ 學生綜合素質的勞動技術包括哪些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1)道德品質;(2)公民素養;(3)學習能力;(4)交流與合作能力;(5)運動與健康;(6)審美與表現。
拓展資料:
綜合素質是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以及各種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養.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要求和趨勢,尤其是當前人類即將邁入知識經濟社會,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尤為迫切。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系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道德相對主義者認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公民素養,既是當代公民在生活中必須具備的生活技巧、素質、或能力。具有良好的公民素養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中國人的思想概念中作為一名好公民所具備的基本素養,是遵守倫理道德和有關法律法規.主要包括知識文化素質·法律和自律意識·道德修養(弘揚傳統美德之類的)。
學習能力就是學習的方法與技巧(並非是學到什麼東西),有了這樣的方法與技巧,學習到知識後,就形成專業知識;學習到如何執行的方法與技巧,就形成執行能力。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指標一般有六個:學習專注力、學習成就感、自信心、思維靈活度、獨立性和反思力。學習能力表現可以分為六項「多元才能」和十二種「核心能力」兩大方面。
溝通交流能力是指個體在事實、情感、價值取向和意見觀點等方面採用有效且適當的方法與對方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本領。溝通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溝通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組織的發展,有70%的問題是由溝通協調不利導致的,溝通與協調能力還是現代職業人士成功的必要條件。
「生命在於運動」用這6個字作寄語題目是因為生命有於運動已是男女老幼皆知的常識了。運動不僅鍛煉肌肉、骨骼、內臟,還可以提高智力,陶治心境。各種煩惱和困惑可以在運動中拋棄,各種愉快和激情可以在運動中獲得。
審美表現是審美、藝術表達主體的思想、情感、願望。審美表現是主體在審美體驗、意象創造中的情志的反映,藝術表現是通過形象塑造對藝術家思想、情志的物態化,體現了主體與客體現實的審美關系、對現實的態度和審美創造的能動性。中國古代美學中的「言志」說、「緣情」說、「興寄」說、「為情造文」說等,肯定了表現對於審美、藝術的決定性作用。在西方古希臘時期,已有表現說的萌芽。
若想在工作上取得最大的績效並充分發揮你的潛能,你需要學習一些必要的技能,包括訓練思維的敏捷性,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工作更富有成效,尋求良師益友並從其處獲益。《綜合素質》一書不僅為你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技能,讓你更有效地領導並影響他人,也教你如何培養信心和動力,使你成為傑出且成功的經理。生動有力的提示幫助你處理實際工作中發生的情況並抓住每一次機會使自己在工作中日臻完美。

㈢ 勞動法規定曠工一天扣幾天工資

2017新勞動法:曠工一天扣三天工資?公司沒有這個權利!

㈣ 觀刈麥 原文是誰的

白居易

㈤ 違憲行為案例簡單

案例1、年畢業於武漢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孫志剛,案前任職於廣州達奇服裝公司。2003年3月17日晚上,孫志剛在前往網吧的路上,因未攜帶任何證件被廣州市天河區黃村街派出所民警李耀輝帶回派出所對其是否「三無」人員進行甄別。孫被帶回後,辯解自己有正當職業、固定住所和身份證,並打電話讓成先生「帶著身份證和錢」去保釋他,於是,成先生和另一個同事立刻趕往黃村街派出所,到達時已接近晚12點。但出於某種現在還不為人所知的原因,成先生被警方告知「孫志剛有身份證也不能保釋」。李耀輝未將情況向派出所值班領導報告,於是孫被作為擬收容人員送至廣州市公安局天河區公安分局待遣所。3月18日晚孫志剛稱有病被送往市衛生部門負責的收容人員救治站診治。3月19日晚 至3月20日凌晨孫志剛在該救治站206房遭連續毆打致重傷,3月20日,孫志剛死於這家收容人員救治站。醫院在護理記錄中認為,孫是猝死,死因是腦血管意外,心臟病突發。而法醫的屍檢結果表明:孫志剛死亡的原因,是背部大面積的內傷。而當晚值班護士曾偉林、鄒麗萍沒有如實將孫志剛被調入206房及被毆打的情況報告值班醫生和通報接班護士,鄒麗萍甚至在值班護理記錄上作了孫志剛「本班睡眠六小時」的虛假記錄,導致孫志剛未能得到及時救治。
2003年6月27日上午9時40分,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孫志剛被故意傷害致死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喬燕琴等12名犯故意傷害罪被告人的上訴,維持原判。 此前,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6月9日對孫志剛被故意傷害致死案作出一審判決:以故意傷害罪,判處被告人喬燕琴死刑,李海嬰死刑、緩期2年執行,鍾遼國無期徒刑。其他9名被告人也分別被判處3年至15年有期徒刑。
分析:《收容遣送辦法》違反了憲法和《立法法》的有關規定,應予改變或撤銷。
中國憲法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立法法》規定,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只能制定法律。只能由法律規定的事項而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收容遣送辦法》是1982年制訂的行政法規,其中有關限制人身自由的內容,與我國憲法和《立法法》相抵觸。《立法法》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對於「超越許可權的」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可見,《收容遣送辦法》屬於應予改變或者撤銷的行政法規。
案例2、2003年安徽省蕪湖市新蕪區人民法院判決了中國乙肝歧視第一案。案中原告張先著於2003年6月在蕪湖市人事局報名參加安徽省公務員考試。其筆試和面試成績均名列第一,按規定進入了體檢程序。但在其後的體檢中張先著被檢查出感染了乙肝病毒。9月25日,蕪湖市人事局依據《安徽省國家公務員體檢標准》正式宣布張先著因體檢不合格不予錄用。10月18日,張先著向安徽省人事廳提請行政復議但被駁回,理由是體檢不合格的結論是醫院作出的,而非蕪湖市人事局作出的行政行為。原告不服,遂以被告剝奪其擔任國家公務員的資格,侵犯其合法權利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依法判令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撤銷其不準許原告進入考核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法准許原告進入考核程序並被錄用至相應的職位。
法院一審判決確認,被告蕪湖市人事局在2003年安徽省國家公務員招錄過程中作出取消原告進入考核程序資格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證據不足。依照法律規定,該行政行為應予撤銷,但鑒於招考工作已結束,故該行政行為不具有可撤消內容。因此,原告要求被錄用至相應職位未獲支持。
分析:《憲法》賦予公民自由生活和工作的權利,可是很多地方和部門卻以部門規章的方式,限制了一些有缺陷的人工作的權利。這些規章明顯與《憲法》相背離。」政府部門都堂而皇之地違反憲法,將乙肝病毒攜帶者拒之門外,那麼受到這種影響的各企事業單位,在用人時更有理由進行歧視了。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人們尊重憲法、遵守憲法、執行憲法成為一句空話。在公務員錄用制度上對乙肝人群進行歧視,不僅與公民在勞動就業時的平等權有關,還侵犯了乙肝人群的政治權利。因為擔任公務員不僅意味著就業,同時也是公民的一項政治權利。

㈥ 湖北省漢川市脈旺張塝村六張先兵養老保交了多少年

去當地社保中心查詢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你不是本人沒有知道的權利和辦法,因為查詢養勞保險交費信息必須本人帶身份證去社保中心查詢,非本人帶身份證不予受理查詢,因此非本人無法知道。
️️️

如果是本人帶身份證去社保中心查詢一下就知道了。
按規定本人帶身份證去社保中心就可以查詢本人的交費信息。
所以本人帶身份證去社保中心查詢一下就知道了。

㈦ 觀刈麥全文注音

一、觀刈麥全文注音

觀(guān)刈(yì)麥(mài)

田(tián)家(jiā)少(shǎo)閑(xián)月(yuè),五(wǔ)月(yuè)人(rén)倍(bèi)忙(máng)。

夜(yè)來(lái)南(nán)風(fēng)起(qǐ),小(xiǎo)麥(mài)覆(fù)隴(lǒng)黃(huáng)。

婦(fù)姑(gū)荷(hè)簞(dān)食(shí),童(tóng)稚(zhì)攜(xié)壺(hú)漿(jiāng)。

相(xiāng)隨(suí)餉(xiǎng)田(tián)去(qù),丁(dīng)壯(zhuàng)在(zài)南(nán)岡(gāng)。

足(zú)蒸(zhēng)暑(shǔ)土(tǔ)氣(qì),背(bèi)灼(zhuó)炎(yán)天(tiān)光(guāng)。

力(lì)盡(jìn)不(bú)知(zhī)熱(rè),但(dàn)惜(xī)夏(xià)日(rì)長(cháng)。

復(fù)有(yǒu)貧(pín)婦(fù)人(rén),抱(bào)子(zǐ)在(zài)其(jī)旁(páng)。

右(yòu)手(shǒu)秉(bǐng)遺(yí)穗(suì),左(zuǒ)臂(bì)懸(xuán)敝(bì)筐(kuāng)。

聽(tīng)其(qí)相(xiāng)顧(gù)言(yán),聞(wén)者(zhě)為(wéi)悲(bēi)傷(shāng)。

家(jiā)田(tián)輸(shū)稅(shuì)盡(jìn),拾(shí)此(cǐ)充(chōng)飢(jī)腸(cháng)。

今(jīn)我(wǒ)何(hé)功(gōng)德(dé)?曾(céng)不(bú)事(shì)農(nóng)桑(sāng)。

吏(lì)祿(lù)三(sān)百(bǎi)石(dàn),歲(suì)晏(yàn)有(yǒu)余(yú)糧(liáng)。

念(niàn)此(cǐ)私自(zì)愧(kuì),盡(jìn)日(rì)不(bù)能(néng)忘(wàng)。

二、釋義

農民終年沒有閑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裡吹來暖暖南風,地里小麥蓋壟熟黃。

婦女用筐挑著食物,孩子提壺盛滿水湯。相伴到田裡送飯食,男人勞作在南山岡。

腳被地面熱氣熏蒸,背烤著火辣的陽光。精疲力竭不覺酷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

又見一位貧苦農婦,抱著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著撿的麥穗,左臂掛著一個破筐。

聽她回頭述說家境,聽的人都為她悲傷。為了繳稅家田賣盡,靠撿麥穗填充飢腸。

如今我有什麼功德,從來沒有種田採桑。一年俸祿有三百石,到了年底還有餘糧。

想到這些暗自慚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三、作者

唐代詩人白居易

四、注釋

(1)刈(yì):割。題下注「時任盩厔縣尉」。

(2)覆(fù)隴(lǒng)黃: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覆:蓋。隴 :同「壟」,這里指農田中種植作物的土埂,這里泛指麥地。

(3)婦姑:媳婦和婆婆,這里泛指婦女。荷(hè)簞(dān)食(shí):用竹籃盛的飯。荷:背負,肩擔。簞食:裝在簞笥里的飯食。《左傳·宣公二年》:「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

(4)童稚(zhì)攜壺漿(jiāng):小孩子提著用壺裝的湯與水。漿:古代一種略帶酸味的飲品,有時也可以指米酒或湯。

(5)餉(xiǎng)田:給在田裡勞動的人送飯。前蜀韋庄《紀村事》詩:「數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歸?」

(6)丁壯:青壯年男子。《史記·循吏列傳》:「(子產)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曰:『子產去我死乎!民將安歸?』」南岡(gāng):地名。

(7)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雙腳受地面熱氣熏蒸,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8)但:只。惜:盼望。

(9)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民。傍:同「旁」。

(10)秉(bǐng)遺穗:拿著從田裡拾取的麥穗。秉,拿著。遺穗,指收獲農作物後遺落在田的谷穗。

(7)張先著的勞動法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觀刈麥》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這首詩大約作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5年)至元和二年(806年)間,是白居易任陝西盩厔(今陝西省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

二、賞析

此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寫作手法上,詩人將全景式刻畫與特定人物描寫相結合,夾敘夾議,使全詩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㈧ 法律專家進,關於乙肝攜帶就業歧視的問題

法律上很簡單:
如果該行業並無此特殊需要,不得以此為由不錄用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否則你確實有權主張你的權利。
但實踐中的問題的在錄用時單位不會以這個理由不錄用的,恐怕會找其它理由,畢竟錄用與否與解除勞動合同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這個問題希望將來通過勞動部門出具專門規定對於無特殊要求的行業不允許體檢包括相關乙肝項目來解決了。

㈨ 現在還存在乙肝攜帶者的歧視嗎勞動保障部門有沒頒布相關法律法規


2005年1 月20日,國家衛生部和人事部在兩次公開徵求意見後,公布了《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試行)》。標准規定,經檢查排除肝炎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可以被錄用為公務員。

《憲法》裡面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由此公民享有一種權利,就是平等權。所以也有平等的就業權
只是我們國家的憲法還未司法化.
如果你要尋求法律保護,可以看下這個案例:
張先著,安徽蕪湖人,2001年畢業於皖西學院環境學系,先後從事網吧網管、營銷等工作。
2003年6 月,張先著報名參加了安徽省蕪湖市的國家公務員考試,綜合成績排名第一,但在體檢中被查出攜帶乙肝病毒(「一五陽」)。蕪湖市人事局以此為由取消張先著錄用資格。
2003年11月,張先著向蕪湖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狀告人事部門「歧視乙肝病毒
攜帶者」。2004年4月,蕪湖市新蕪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張先著勝訴。
2004年5月,蕪湖中院二審作出裁定:維持原判。此案被媒體稱為「中國乙肝歧視第一案」。
之後,浙江、四川、福建、廣東等省修改了公務員禁止錄用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也修訂了相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
2005年1 月20日,國家衛生部和人事部在兩次公開徵求意見後,公布了《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試行)》。標准規定,經檢查排除肝炎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可以被錄用為公務員。

㈩ 高分求幾個違憲案例

案例1、2001年畢業於武漢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孫志剛,案前任職於廣州達奇服裝公司。2003年3月17日晚上,孫志剛在前往網吧的路上,因未攜帶任何證件被廣州市天河區黃村街派出所民警李耀輝帶回派出所對其是否「三無」人員進行甄別。孫被帶回後,辯解自己有正當職業、固定住所和身份證,並打電話讓成先生「帶著身份證和錢」去保釋他,於是,成先生和另一個同事立刻趕往黃村街派出所,到達時已接近晚12點。但出於某種現在還不為人所知的原因,成先生被警方告知「孫志剛有身份證也不能保釋」。李耀輝未將情況向派出所值班領導報告,於是孫被作為擬收容人員送至廣州市公安局天河區公安分局待遣所。3月18日晚孫志剛稱有病被送往市衛生部門負責的收容人員救治站診治。3月19日晚 至3月20日凌晨孫志剛在該救治站206房遭連續毆打致重傷,3月20日,孫志剛死於這家收容人員救治站。醫院在護理記錄中認為,孫是猝死,死因是腦血管意外,心臟病突發。而法醫的屍檢結果表明:孫志剛死亡的原因,是背部大面積的內傷。而當晚值班護士曾偉林、鄒麗萍沒有如實將孫志剛被調入206房及被毆打的情況報告值班醫生和通報接班護士,鄒麗萍甚至在值班護理記錄上作了孫志剛「本班睡眠六小時」的虛假記錄,導致孫志剛未能得到及時救治。 2003年6月27日上午9時40分,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孫志剛被故意傷害致死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喬燕琴等12名犯故意傷害罪被告人的上訴,維持原判。 此前,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6月9日對孫志剛被故意傷害致死案作出一審判決:以故意傷害罪,判處被告人喬燕琴死刑,李海嬰死刑、緩期2年執行,鍾遼國無期徒刑。其他9名被告人也分別被判處3年至15年有期徒刑。 分析:《收容遣送辦法》違反了憲法和《立法法》的有關規定,應予改變或撤銷。 中國憲法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立法法》規定,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只能制定法律。只能由法律規定的事項而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收容遣送辦法》是1982年制訂的行政法規,其中有關限制人身自由的內容,與我國憲法和《立法法》相抵觸。《立法法》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對於「超越許可權的」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可見,《收容遣送辦法》屬於應予改變或者撤銷的行政法規。 案例2、2003年安徽省蕪湖市新蕪區人民法院判決了中國乙肝歧視第一案。案中原告張先著於2003年6月在蕪湖市人事局報名參加安徽省公務員考試。其筆試和面試成績均名列第一,按規定進入了體檢程序。但在其後的體檢中張先著被檢查出感染了乙肝病毒。9月25日,蕪湖市人事局依據《安徽省國家公務員體檢標准》正式宣布張先著因體檢不合格不予錄用。10月18日,張先著向安徽省人事廳提請行政復議但被駁回,理由是體檢不合格的結論是醫院作出的,而非蕪湖市人事局作出的行政行為。原告不服,遂以被告剝奪其擔任國家公務員的資格,侵犯其合法權利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依法判令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撤銷其不準許原告進入考核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法准許原告進入考核程序並被錄用至相應的職位。 法院一審判決確認,被告蕪湖市人事局在2003年安徽省國家公務員招錄過程中作出取消原告進入考核程序資格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證據不足。依照法律規定,該行政行為應予撤銷,但鑒於招考工作已結束,故該行政行為不具有可撤消內容。因此,原告要求被錄用至相應職位未獲支持。 分析:《憲法》賦予公民自由生活和工作的權利,可是很多地方和部門卻以部門規章的方式,限制了一些有缺陷的人工作的權利。這些規章明顯與《憲法》相背離。」政府部門都堂而皇之地違反憲法,將乙肝病毒攜帶者拒之門外,那麼受到這種影響的各企事業單位,在用人時更有理由進行歧視了。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人們尊重憲法、遵守憲法、執行憲法成為一句空話。在公務員錄用制度上對乙肝人群進行歧視,不僅與公民在勞動就業時的平等權有關,還侵犯了乙肝人群的政治權利。因為擔任公務員不僅意味著就業,同時也是公民的一項政治權利。

熱點內容
宇宙小鎮法官 發布:2025-08-20 13:49:15 瀏覽:89
勞動法中工傷陪償相關規定 發布:2025-08-20 13:49:15 瀏覽:971
市城市執法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20 13:49:03 瀏覽:487
合肥律師事務所咨詢 發布:2025-08-20 13:23:44 瀏覽:413
山東新泰人民法院門口 發布:2025-08-20 13:13:58 瀏覽:238
反光鏡被噴油漆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0 13:10:49 瀏覽:712
鐵道部政策法規司 發布:2025-08-20 13:09:51 瀏覽:575
民法正點 發布:2025-08-20 13:05:03 瀏覽:976
如皋市長江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8-20 13:03:49 瀏覽:493
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發布:2025-08-20 13:03:43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