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議庭組成人員民事訴訟法
⑴ 民事訴訟法中合議庭意見有分歧時給誰審查是給通過院長轉交給審查委員會嗎
合議庭意見分歧的,由合議庭的審判長提請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合專議庭中有人民陪審屬員的,陪審員與其他合議庭意見分歧,可以要求合議庭將案件提請院長決定是否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釋〔2010〕2號 2010年1月12日公布 自2010年1月14日起施行)
第九條人民陪審員同合議庭其他組成人員意見分歧,要求合議庭將案件提請院長決定是否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應當說明理由;人民陪審員提出的要求及理由應當寫入評議筆錄。
⑵ 民事二審合議庭組成人員
法律分析:一般來說二審的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三或五或七這樣的單數。如果發回重審的案件,那麼原審的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一般情況下最少是由三人組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一條 合議庭的審判長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擔任。
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⑶ 合議庭組成人員:
合議庭是由3名以上審判員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3人以上組成合議庭集體審判案件的組織形式。第一審合議庭的組成有兩種形式:由審判員組成或者由審判員和陪審員共同組成。至於哪些案件採用哪種形式的合議庭進行審判,除民事訴訟法規定對選民案件或者重大疑難的非訟案件,必須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審判外,法律沒有作其他規定,可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自行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⑷ 合議庭組成人員是哪些
合議庭是由3名以上審判員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3人以上組成合議庭集體審判案件的組織形式。
第一審合議庭的組成有兩種形式:由審判員組成或者由審判員和陪審員共同組成。至於哪些案件採用哪種形式的合議庭進行審判,除民事訴訟法規定對選民案件或者重大疑難的非訟案件,必須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審判外,法律沒有作其他規定,可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自行決定。
第二審法院的合議庭只能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特點是:合議庭的組成必須是單數,最少為三人,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可以保留少數人意見,但須記入筆錄。在由審判員和陪審員共同組成的合議庭中,陪審員與審判員擁有同等的權利。
依照人民法院組織法和刑事、民事、行政三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對第一審刑事、民事和經濟糾紛案件,除一部分簡易案件實行獨任審判外,其餘的案件都由審判員3人或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3人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第一審行政案件一律由合議庭審判;第二審案件、再審案件和死刑復核案件全部收合議庭審判。
合議庭的成員不是固定不變,而是臨時組成的,由院長或庭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時,則自己擔任審判長。
禁止棄權
前面對合議庭設置的內在機理和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到,由於法官的個體因素(受教育背景、審判實踐經驗、社會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道德品行、主觀喜好等)存在差異,即使出於法官的良知和對正義追求的忠誠信念,對證據採信、事實認定和法律的理解也會出現不同的見解,其中可能包括不當的、偏激的、甚至錯誤的看法,更何況還不能完全排除個別法官的故意行為。
議庭評議案件時,每一個法官積極行使其審判權,就能抵消這些消極的後果。如果允許法官棄權,就無法實現這一功能,有悖於設置合議庭的根本目的。
⑸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合議庭的組成作了哪些規定
您好,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內審員共同容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第四十一條 合議庭的審判長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擔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⑹ 法庭上的合議庭都有誰組成
合議庭是由3名以上審判員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3人以上組成合議庭集體審判案件的組織形式。
第一審合議庭的組成有兩種形式:由審判員組成或者由審判員和陪審員共同組成。至於哪些案件採用哪種形式的合議庭進行審判,除民事訴訟法規定對選民案件或者重大疑難的非訟案件,必須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審判外,法律沒有作其他規定,可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自行決定。
第二審法院的合議庭只能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特點是:合議庭的組成必須是單數,最少為三人,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可以保留少數人意見,但須記入筆錄。在由審判員和陪審員共同組成的合議庭中,陪審員與審判員擁有同等的權利。
依照人民法院組織法和刑事、民事、行政三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對第一審刑事、民事和經濟糾紛案件,除一部分簡易案件實行獨任審判外,其餘的案件都由審判員3人或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3人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第一審行政案件一律由合議庭審判;第二審案件、再審案件和死刑復核案件全部收合議庭審判。
合議庭的成員不是固定不變,而是臨時組成的,由院長或庭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時,則自己擔任審判長。
(6)合議庭組成人員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1、組成方式要求
審判實踐中,合議庭組成十分隨意,除了組成人員的隨意性之外,還包含組成人員的臨時性。不管什麼案件,臨時拉上幾位法官或陪審員組成合議庭,使合議庭除承辦人之外的人陪而不審,審而不議。同時隨著社會發展,案件發朝復雜多樣化發展的時候,類型也具有趨同性。
承辦人靠個人很難准確把握法律、做出公正裁判。合議庭組成方式走專業化之路,有著重要意義。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提高工作質量;三是專業化可使合議庭成員之間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能夠明確相互間的權利、義務與責任,從而使合議庭的動作更具科學化。
2、組成人員要求
合議庭組成人員的可控性表現在合議庭成員的責任承擔方面。責任是合議庭成員間有機結合的紐帶。合議庭審判案件的質量,究竟是審判長(主審法官)負責好,實行合議庭負責制,即由合議庭成員共同對案件質量負責。
首先,合議庭成員參加了庭審,聽取了當事人的陳述、質證、辯論,對案情了解,有條件對案件質量負責;其次,合議庭成員在評議時都要對案件的處理發表意見,這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合議庭作出的決定是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每個成員的意見份量是相同的。因此,合議庭成員有義務對自己發表的意見負責任。再次,裁判文書署名是合議庭全體成員,這表明合議庭所有成員都對案件的判決負有責任。
⑺ 合議庭組成人員
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但是基層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人至七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九條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⑻ 合議庭是由哪些人組成的書記員算嗎他參加定罪嗎(民事/刑事案件中)
組成合議庭成員有兩種情況:一是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的合議庭;二是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書記員不算合議庭人員,不參加定罪。
根據我國訴訟法(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相關法律)的相關規定
合議庭是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基本審判組織,其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臨時組成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則自己擔任審判長
合議庭評議案件時,如果意見分歧,應當少數服從多數,但是少數人的意見應當記入評議筆錄,由合議庭的組成人員簽名
《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一款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組成人數必須是單數。根據上述規定,組成合議庭成員有兩種情況:一是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的合議庭;二是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
(8)合議庭組成人員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合議庭的職責:
(一)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案件的具體情況,可以作出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先予執行等裁定;
(二)確定案件委託評估、委託鑒定等事項;
(三)依法開庭審理第一審、第二審和再審案件;
(四)評議案件;
(五)提請院長決定將案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按照許可權對案件及其有關程序性事項作出裁判或者提出裁判意見;
(七)製作裁判文書;
(八)執行審判委員會決定;
(九)辦理有關審判的其他事項。
⑼ 民事訴訟中需要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的條件是什麼
民事訴訟中需要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的條件是當審理選民資格案件、重大及疑難的案件,以及第二審民事案件,都需要組成合議庭審理。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第四十條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在本院進行,也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第一百七十八條依照本章程序審理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選民資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難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審理;其他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9)合議庭組成人員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