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上訴規定
A.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下列人員在民事訴訟中享有上訴權的是( )
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在民事訴訟中享有上訴權條件:
第一審程序中的原告和被告,在民事訴訟中具有實體權利義務,享有上訴權,可以提起上訴。有權提起上訴的公民如果死亡,其繼承人可以提起上訴。有權提起上訴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上訴。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一審中相當於原告的地位,具有實體權利義務,因此可以提起上訴。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既非原告,又不是被告,只是因為原告與被告之間的訴訟涉及其利益才參加到訴訟中輔助當事人一方進行訴訟,不享有獨立的上訴權。但是,如果一審法院對其作承擔實體權利義務的判決,即當然具有上訴權。
第一審程序中的共同訴訟人享有上訴權。共同訴訟人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共同權利或者共同義務的,即必要的共同訴訟人。如果其中一人提起上訴,其上訴效力及於其他共同訴訟人。即應視為全體共同訴訟人行使上訴權。如果其中有的共同訴訟人申明不上訴,上訴審人民法院應作具體分析,認為上訴案件能成為可分之訴的,對申明不上訴的共同訴訟人可以不列入;認為上訴案件不能成為可分之訴的,其他共同訴訟人都應列人。第二類是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即普通的共同訴訟人。他們是因為所訴標的為同一類而由法院合並審理而成為共同訴訟人的。他們各自享有上訴權,可以獨立提起上訴。一個人上訴不對其他人產生上訴效力,只對該提起上訴的人有效。
作為第二審程序中的被上訴人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在一審程序中作為上訴人相對方的當事人,或者與其爭訴的第三人都可作為被上訴人。換句話說,上訴人在二審程序中的相對方即為被上訴人,為一審程序中的相對一方當事人,或者與之爭訴的第三人(不具實體權利義務的除外)。第三人提起上訴的,一審中的原告、被告雙方均為被上訴人。
共同訴訟人作為被上訴人,也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共同訴訟人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即共同訴訟人為必要的共同訴訟人。當對方當事人提起上訴時,則必要的共同訴訟人都是被上訴人。另一種情況是共同訴訟人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即共同訴訟人為普通的共同訴訟人。當對方當事人提起上訴時,普通的共同訴訟人是否作為被上訴人,取決於對方當事人是否將其列為被上訴人,他們不是自然成為共同被上訴人。
B. 民事訴訟法中需要上訴有哪幾條可以體現出來
民事訴訟法第十四章 第二審程序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六十五條 上訴應當遞交上訴狀。上訴狀的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原審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的編號和案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
第一百六十六條 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
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第一百六十七條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第一百六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第一百六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在本院進行,也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第一百七十一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裁定的上訴案件的處理,一律使用裁定。
第一百七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
第一百七十三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上訴人申請撤回上訴的,是否准許,由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
第一百七十四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除依照本章規定外,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
第一百七十五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C.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上訴期限是()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上訴期限是:C10天。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這表明,當事人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起上訴,否則就喪失了上訴權。法律規定上訴期限的目的,在於促使當事人抓緊時間進行上訴,有利於盡早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有利於一審法院錯誤的裁判能得到盡快糾正,正確的裁判得到及時維護。
(3)民事訴訟法上訴規定擴展閱讀:
根據上訴必須符合以下4個條件:
1、必須是原案件的當事人提起上訴;
上訴是因對第一審裁判聲明不服,請求二審法院予以改判,因此,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必須是參加第一審程序的訴訟當事人。包括:第一審程序中的原告和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及一審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2、必須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的期限內提起上訴;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64條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訴期間從判決書、裁定書送達之日起計算。
3、必須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上訴必須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而不能越級提起上訴。
4、必須提出上訴狀。
事人不服一審法院裁判提起上訴時,必須遞交上訴狀;一審宣判時或判決書、裁定書送達時,當事人口頭表示上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在上訴期間內提交上訴狀,未在法定上訴期間提交上訴狀的,視為未上訴,一審裁判發生法律效力。
D. 《民事訴訟法》對上訴期間如何規定
當事人不抄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襲期間為十五日,不服第一審裁定的上訴期間為十日(涉外當事人另有規定),從判決書或裁定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算。判決書或裁定書不能同時送達雙方當事人的,上訴期間從當事人各自收到判決書或裁定書之日起計算。當事人未在上訴期間內提出符合法律規定的上訴的,一審判決或裁定即發生法律效力。
E.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不得上訴的案件
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製版民事行為能力案件和權認定財產無主案件三種案件實行一審終審制。
第一百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和認定財產無主案件,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六十一條 依照本章程序審理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F. 民事訴訟法的上訴期限問題
1、中院把上訴書送到原審法院沒有錯,符合法律規定。
2、你上訴後一年多沒有消息法院當然有回責任,明顯違答反民訴法的規定。而且上訴是沒有要審查是否受理的問題的。
3、你上訴了一審判決當然沒有生效,除非二審裁定維持一審判決。
G. 民事訴訟法7種可上訴裁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專對管轄權有異議屬的;
(三)駁回起訴;
(四)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
(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九)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對前款第(一)、(二)、(三)項裁定,可以上訴。
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民訴意見》第二百五十二條:破產還債案件,一律用裁定;當事人除對駁回破產申請的裁定可以上訴外,對其他裁定不準上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三條:人民法院對破產申請不予受理的,應當作出裁定。破產申請人對不予受理破產申請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在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H. 《民事訴訟法》對上訴期間如何規定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期間為十五日,不服第一審裁定的上訴期間為專十日(涉外當事人屬另有規定),從判決書或裁定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算。判決書或裁定書不能同時送達雙方當事人的,上訴期間從當事人各自收到判決書或裁定書之日起計算。當事人未在上訴期間內提出符合法律規定的上訴的,一審判決或裁定即發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