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外籍人士勞動法

外籍人士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2-27 18:05:39

⑴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持有就業證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可以與境內用人單位之專間形成勞動屬關系。對該勞動關系進行規制的主要是《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第二十三條明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的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以及社會保險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二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發生勞動爭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處理。
但目前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適用我國的勞動合同法。司法實踐中對此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屬於特殊就業群體,他們往往在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上高於普通勞動者,因此也更具備與用人單位平等協商的能力。為了保障涉外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應當允許外國人與用人單位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事項上自行約定,可以排除勞動合同法的適用;另一種觀點認為,外國人與中國境內用人單位締結勞動關系,當然要受中國勞動法的約束,外國人與用人單位約定的事項不能違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

⑵ 勞動法律法規對於外國人的適用

勞動法保抄護的是弱勢群體,但外國人在中國工作的,絕大多數都不是弱勢的,外國人使用的勞動法律法規是《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上海市勞動局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從法理來說,並不適用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

⑶ 外籍人員在華工作所適用的法律法規

1、基於勞動關系,在中國,只要是和中國企業訂立勞動合同,外籍人和國人版享受的權利義務一致,具體權參見《勞動合同法》。
2、除了工作以外,當然也受我國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規的約束。
3、社會保險等福利,這看你們當地具體的執行細則,一般來說也是要和國人一樣的。
4、納稅,向中國政府納的稅和國人一樣,至於他是不是要向本國納稅,就要看他自己國家的法律規定了,這部分應該不需要單位代扣代繳,呵呵。
5、如果在上海,對於在華工作的外籍人士,還有購房的限制,必須在華工作一段時間一上才能購買,具體的文件名稱不記得了,你網上可以搜索一下。
6、另外就是外匯方面的管制了,這方面也該也不難搜索到。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希望能給你解惑。

⑷ 外籍員工適用勞動合同法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也就是說,只要用人單位在境內,不論它的國籍是外國還是中國,也不論勞動者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同樣不論該勞動合同的訂立地、履行地、變更地、解除或終止地在國內還是國外,一律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1996年1月22日勞動部、公安部、外交部、外經貿部發布),外國人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不具有中國國籍的人員。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指沒有取得定居權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依法從事社會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行為。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為該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經獲准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以下簡稱許可證書)後方可聘用。關於貫徹實施《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若其勞動合同是和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駐地法人)直接簽訂的,無論其在中國就業的時間長短,一律視為在中國就業;若其勞動合同是和境外法人簽訂,勞動報酬來源於境外,在中國境內工作三個月以上的(不包括執行技術轉讓協議的外籍工程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視為在中國就業,應按《規定》到勞動行政部門的發證機關辦理就業許可手續,並辦理職業簽證、就業證和居留證。所以,在中國境內依法辦理了就業許可的外國人也適用勞動合同法。

因此,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的,其權利義務是否屬勞動合同法調整,關鍵看該外國人是否取得勞動行政部門頒發的就業許可證,未取得就業許可證的,實踐中一般視為非法就業。

⑸ 中國勞動法適用於外籍人員嗎

你好
適用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只要形成勞動關系,即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並為其提供有償勞動,適用本法。

只要是年滿十六周歲的勞動者滿足以上條件即可。

⑹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

一、部分相關法律規定

本部分的法律規定僅為對相關內容的部分情形的摘錄,所針對的是大多數情形,實踐中存在諸如外國人與境外企業建立勞動關系,後被派遣至境內工作等情形的規定未在本節摘錄之內。

(一)關於就業資格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外國人,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不具有中國國籍的人員。本規定所稱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指沒有取得定居權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依法從事社會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行為。

第五條: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為該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經獲准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以下簡稱許可證書)後方可聘用。

第八條第一款: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持Z字簽證入境(有互免簽證協議的,按協議辦理),入境後取得《外國人就業證》(以下簡稱就業證)和外國人居留證件,方可在中國境內就業。

(二)關於社保問題

《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第三條第一款:在中國境內依法注冊或者登記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依法招用的外國人,應當依法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四條第一款:用人單位招用外國人的,應當自辦理就業證件之日起30日內為其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第五條第一款:參加社會保險的外國人,符合條件的,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三)用工期限及工資等問題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第十七條: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應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即行終止,但按本規定第十八條的規定履行審批手續後可以續訂。

第十八條:被聘用的外國人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期滿時,其就業證即行失效。如需續訂,該用人單位應在原合同期滿前30日內,向勞動行政部門提出延長聘用時間的申請,經批准並辦理就業證延期手續。

第二十一條:用人單位支付所聘用外國人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發生勞動爭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處理。

(四)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八十條:外國人非法就業的,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介紹外國人非法就業的,對個人處每非法介紹一人五千元,總額不超過五萬元的罰款;對單位處每非法介紹一人五千元,總額不超過十萬元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非法聘用外國人的,處每非法聘用一人一萬元,總額不超過十萬元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二、對法律規定的理解

結合上述規定,我國目前對於外國人在境內工作的相關規定已經比較完備且建成體系,從外國人在境內工作的准入到管理,及違反相關規定的法律責任等均已有明確規定。對比中國公民在境內正常工作並建立勞動關系過程中存在的各種情形,外國人在境內工作應如何處理基本都能找到答案。

從用人單位的角度理解,企業有責任在錄用外國員工時盡到充分的注意義務,不應當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確保國家就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工作方面的管理順利和正常秩序。

⑺ 求問勞動法外籍人士也適用嗎

1、適用勞動法,用人單位與外籍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遵守外國人在中國及北京市就業專的有關管理規定,屬否則將會受到我國法律的制裁。
2、按照我國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相關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在女職工懷孕期、產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資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懷孕女職工的勞動合同關系應自動延續至孕期、產期、哺乳期期滿時方可終止。
3、你有權要求繼續上班,因此給你造成的損失你有權要求公司賠償,如用人單位不同意可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或申請勞動仲裁解決。

⑻ 外籍人士(外國人)在上海就業,究竟受不受勞動法的保護

我是上海市勞動局的工作人員,回答你的問題:
1、為什麼說上海比北京先進,就是在法律理念上的不同,你可以看看上海的許多勞動保障的法律法規與勞動部的法律法規不一,那麼你說那個大呢?到底聽誰的呢?
2、比如關於經濟補償金,在勞動合同法沒有出台之前,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就規定經濟補償金不滿6個月不支付經濟補償金,超過6個月支付1個月經濟補償金,而勞動部關於經濟補償金的規定說不滿一年按照一個月算,也就是1天也按照1個月算,所以說在法律法規的人性化角度來說上海是向世界先進思想靠攏。
3、同樣關於外國人就業,中國要和上海接軌,就要和英美法系的一些勞動法理念接軌,你要知道,剛出來的《勞動合同法》是哪裡學來的呢?是學習德國勞動法,但是我們剛出台,德國勞動法就全部修改,可以說「顛覆」。所以我么不能只拿法律條文來看,要拿一些先進的思想去思考問題。
4、國外勞資雙方都是按照雙方協議來的,所以上海關於外國人就業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是處於此目的,就是吸取了先進的思想,就很多過來來中國打工的外籍人士,都覺得中國的勞動法很「滑稽」,為什麼如此保護勞動者。
5、所以我個人認為,法院這樣的判決合情合理,沒有問題,我局仲裁這樣判也沒有問題,樓主用「殖民地」這詞不好,為什麼人家覺得北京人「土」呢,用這個詞同樣是對北京的一種偏見!

⑼ 中國關於外籍人員在華工作務工規定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第八條規定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持職業簽證入境(有互免簽證協議的,按協議辦理),入境後取得《外國人就業證》(以下簡稱就業證)和外國人居留證件,方可在中國境內就業。

未取得居留證件的外國人(即持F、L、C、G字簽證者)、在中國留學、實習的外國人及持職業簽證外國人的隨行家屬不得在中國就業。特殊情況,應由用人單位按本規定規定的審批程序申領許可證書,被聘用的外國人憑許可證書到公安機關改變身份,辦理就業證、居留證後方可就業。

外國駐中國使、領館和聯合國系統、其他國際組織駐中國代表機構人員的配偶在中國就業,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外國駐中國使領館和聯合國系統組織駐中國代表機構人員的配偶在中國任職的規定》執行,並按本條第二款規定的審批程序辦理有關手續。

第十三條規定中央級用人單位、無行業主管部門的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可直接到勞動行政部門發證機關提出申請和辦理就業許可手續。

外商投資企業聘僱外國人,無須行業主管部門審批,可憑合同、章程、批准證書、營業執照和本規定第十一條所規定的文件直接到勞動行政部門發證機關申領許可證書。

第十四規定條獲准聘用外國人的用人單位,須由被授權單位向擬聘用的外國人發出通知簽證函及許可證書,不得直接向擬聘用的外國人發出許可證書。

第十五條規定獲准來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憑勞動部簽發的許可證書、被授權單位的通知函電及本國有效護照或能代替護照的證件,到中國駐外使、領館、處申請職業簽證。

(9)外籍人士勞動法擴展閱讀: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外國人可免辦就業許可和就業證:

1、由我國政府直接出資聘請的外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或由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出資聘請,具有本國或國際權威技術管理部門或行業協會確認的高級技術職稱或特殊技能資格證書的外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並持有外國專家局簽發的《外國專家證》的外國人;

2、持有《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事海上石油作業工作準證》從事海上石油作業、不需登陸、有特殊技能的外籍勞務人員;

3、經文化部批准持《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進行營業性文藝演出的外國人。

熱點內容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試題 發布:2025-08-18 01:20:56 瀏覽:627
樂平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8-18 01:15:52 瀏覽:247
四川中星律師 發布:2025-08-18 01:03:43 瀏覽:132
民事訴訟參照部門規章 發布:2025-08-18 01:03:40 瀏覽:174
疫情防控工作與法治 發布:2025-08-18 00:56:27 瀏覽:931
法院一封信 發布:2025-08-18 00:42:28 瀏覽:16
學生處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8 00:35:38 瀏覽:272
通知部門規章 發布:2025-08-18 00:33:14 瀏覽:987
2015經濟法基礎網盤 發布:2025-08-18 00:31:43 瀏覽:485
遠程本科法學 發布:2025-08-18 00:23:08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