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英國行政法
Ⅰ 淺談行政與行政法
淺談行政與行政法
我國行政法依法行政原則移植於德國,如何分析行政與行政法?
一、行政與行政法
行政法,顧名思義是關於行政的法。行政法上所說的行政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有其特定的含義,可概括為:是公共行政,受特殊的法律規則支配。是特定歷史階段的公共行政,主要指行政機關的組織管理活動,即形式意義上的行政,由於現代社會的復雜性,某些實質意義上的行政也受行政規則支配。行政法並不以國家公共行政為限,行政機關以外的公共組織所為的公共行政活動也在行政法的調整范圍之內 。
在法國,行政法被認為是調整行政活動的公法。行政法首先是公法的組成部分,其次是公法中專門調整行政活動的部分。
在英美國家,行政法被認為主要是“控制行政機關權力的法律” 。英美的行政法觀是由其制度所生成,與其法律不分公法、私法,注重程序問題的傳統相吻合。
所謂行政法是調整行政活動的法規規范的總稱,它主要規范承擔國家行政權力的組織,行政權力的活動以及對行政權力後果如何補救,其目的在於實現依法行政,確認或建立行政法律秩序 。其包含的含義為:行政法的.核心是對行政權力的控制,是規范承擔行政權力的組織、行政權力的活動、以及對權力行使的後果進行補救的法律,目的在於實現依法行政,確認或建立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行政法律秩序,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貫穿所有行政法規范的核心,是行政法的精神。
二、行政法基本概念與特點
(一)基本概念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控權貫穿行政法制度的全部,從控權期間分析,行政組織法屬事先控權,行政行為法、行政程序法屬事中控權,行政監督法屬全程式控制權,本文由行政救濟法屬事後控權。
(二)特點
行政法在形式上沒有一部完整的法典,而是由分散於憲法、法律和法規等為數眾多的法律文件中的規范組成。
實體法與程序法沒有明確的界分,有關行政活動的法律規范,往實體和程序規范同在一個法律文件之中,就整體而言,行政法規范更多的是程序規范,而且程序規范佔主導地位。例如2011年6月30日頒布的《行政強製法》,全法71條,程序性規范高達50餘條,占絕大多數。
行政為所欲為與行政法規范之間聯系密切,不可分割。在法國,行政法是在行政法院的判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抽去判例,法國就無所謂行政法 ,脫離了行政訴訟這一基礎,行政法無從產生。
三、行政法基本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
1、合法性原則
又稱依法行政原則、法治行政原則,指的是行政機關的一切行為都必須遵守法律,依法而為,受法律的約束。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我國行政法依法行政原則移植於德國,英國稱之合法性原則。1993年,應松年老師提出法律保留、法律優先、法律優位 。
法律保留:重大事項由法律規定,《立法法》第九條絕對法律保留事項: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
法律優先、法律優位:指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
例如1997年公安部《計算機停息網路國際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公安部33號令)規定的部分內容,被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八條規定所涵蓋,因此,在法律適用上,應優先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
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剛要》,明確指出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
2、比例原則
比例原則,又稱合理行政,源於德國法的原則。目前,英國也在採用此原則,稱之為合理性原則。指的是所有行政活動,尤其是行政機關根據裁量權作出的活動,都必須符合理性,公平公正對待、同等情況同等對待。
此原則強調行政機關手段和目標成比例,設定目標時要考慮手段的必要性要求,只有目標沒有手段,必將導致不擇手段 。實施手段時要考慮適當性要求,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當多種手段並存時,應從輕到重的選擇適用。還要考慮經濟性的要求,考慮到投入和產出的關系,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有損害結果時,要遵循最小損害原則。
3、程序正當原則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程序制度的核心是理性,包括工具理性、溝通理性,司法主要是工具理性,其解決的是技術問題,立法、決策是溝通理性,解決的是民主問題。
4、信賴保護原則
又稱誠實守信原則,德國強制有法依法,無法依承諾,不能出爾反爾。法律的重要目標就是安定性,不能因為少數人的利益,犧牲多數的利益,也不能因多數人的利益,犧牲少數人的利益。
體現在我國行政法中,就是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行政機關規定或決定一旦作出,不得輕易更改,確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必須改變時,必須有充分的法律依據、遵循法定程序,還應當給予權利受損的人補償 。
5、效率原則
提高行政效率,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盡可能減少當事人的程序性負擔,節約當事人的辦事成本 。《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六條規定。
效率性是現代社會法治的要求,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剛要》中,明確提出高效便民的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6、權責統一原則
又稱責任行政原則,指國家行政機關必須對自己所實施的行下活動承擔責任,整個行政活動應處於一種負責任的狀態,不允許行政機關只實施行政活動,而可以對自己的行為不承擔責任。違法或不當行使行政職權時,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是行政賠償制度的理念基礎。
;Ⅱ 新行政法的形成與發展論述題怎麼答
一、行政法產生的基礎
(一)行政法產生的理論基礎
行政法產生的理論基礎是自然權利、三權分立以及法治理論。
1.在法國大革命前,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了「自然權利」的主張,認為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並認為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可讓與。這一思想在資產階級大革命後為法律所肯定。行政法的出現正是為了保障公民的自然權利。當然,現代行政法更注重拓展公民的權利,促進公民個體及社會的發展。對行政法的產生具有更直接影響的是「三權分立」理論。該學說創始人孟德斯鳩認為一切國家都存在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三種權力,主張將這三種權力分別由不同的機關行使,以確保自由的存在。三權分立強調權力的制衡,這里必然引申出對行政權的規范和控制。
(二)行政法產生的社會基礎
行政法的產生固然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但直接導致行政法產生的原因卻根植於現代國家的憲政體制。現代西方國家的政權都建立在「三權分立」的基礎之上,它孕育著行政法產生的最基本的條件,即行政相對獨立,沒有行政的相對獨立,也就沒有行政法。
二、外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一)法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現代意義的行政法最早產生於西方國家,行政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法國大革命後確立起來的。1789年的大革命****了封建****制度,資產階級按照「三權分立」的理論重新設計了法國的政體。法國的三權分立,不僅是為了限制王權,同時也是為了限制司法權。1790年的《法院組織法》明確將司法職能和行政職能分開,並排除普通法院對行政糾紛的管轄權。1799年,法國拿破崙一世建立了國家參事院和省參事院。國家參事院一方面受理行政糾紛,提供解決糾紛的意見,另一方面為政府提供法律咨詢。自此,法國逐步形成獨立的行政審判制度。為行政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英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英國行政法的萌芽可追溯至資產階級政權建立初期,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的普通法制度就已包含了現代行政法的精神,即對行政的控制。但在英國,行政法真正受到重視是在19世紀後期。這一時期,由於科技、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兩個顯著變化:(1)委任立法。為應付工業經濟發展所引起的社會問題,需要制定大量法律。議會由於時間、技術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滿足這一需要,不得不授權行政機關制定具體的規則,以補充地方立法之不足。(2)行政裁判所的迅速發展。行政裁判所的職能是行使部分司法權,受理行政機關和公民之間以及公民與公民之間的爭端。由於上述變化,英國的司法審判制度得到充實和加強,行政法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美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美國是嚴格實行三權分立的國家,分權與制衡為立國之本,立法、司法對行政的控制與其國家的歷史一樣悠久。但由於美國承襲了英國的普通法制度,公法與私法不分,行政法的出現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至洲際貿易委員會的成立,人們常將此作為美國行政法產生的標志。由於嚴格的三權分立原則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管理的需要,新型的行政機構——獨立管制機構應運而生。美國行政法的發展承襲了英國傳統,但更側重於行政程序制度的完善,強調行政程序的控權作用。1946年,美國制定了《聯邦行政程序法》之後又制定了許多程序法規,如《陽光下的政府法》等。此外,在行政組織方面,美國建立了許多獨立管制機構,集行政、立法、司法於一體美國學者視獨立管制機構的建立為美國行政法的開端。在解決民事和行政爭端方面,美國還建立了行政法官制度,並逐步使之完善。
三、中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一)中華民國行政法的歷史簡況
在中國,現代意義的行政法直到民國時期才開始萌芽。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主張實行資產階級民主與法治。1911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並第一次提到行政訴訟:「法院依法律審判民事訴訟,但關於行政訴訟,其他他別訴訟,另以法律定之。」民國3年(1914年)5月18日,北洋軍閥政府公布了《行政訴訟條例》,同年7月15日公布了《行政訴訟法》,並在同年3月公布了《平政院編制令》,規定了行政審判組織。至此,在形式上初步建立起行政訴訟制度。北洋政府依照日本的體制設有行政法院,成為「平政院」。
******政府成立後,「平政院」改名為「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分立,處理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有三個程序,必須經過向行政機關的訴願,再訴願後,不服的才能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此外,******統治時期還頒布了一些規范行政組織、行政活動的法律,如省政府組織法等。[1]
從總體上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連年內外戰爭不斷,蔣介石******政府又長期實行獨裁統治,不講法治,因此,無論是行政訴訟,還是對行政組織行政活動的規范的作用都是徒有虛名。行政法治只不過是開明人士的良好心願,客觀上並不具備行政法生存和發展的條件,維護公民權利更談不上。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新中國的行政法萌芽於20世紀50年代,但真正受到重視並形成體系、走向成熟則是在80年代以後。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行政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監察法》、《立法法》等相繼制定實施,《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等一批重要的法律正在制定過程中,行政法制度已在逐步地建立和健全,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經濟體制的改革意味著國家與公民關系的變化,意味著公民從客體到主體地位的轉變,意味著對政府權力重新界定和規制的必要,這一切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國行政法的發展歷程,可以預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健全,民主政治以及依法治國的推進,我國的行政法將逐步成熟與完善。
Ⅲ 行政法的發源的形式是什麼
是法源形式,不是發源形式。
中國的行政法法源有:憲法、行政法律(例如《行政許可法》)、行政法規(例如《校車安全條例》)、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單行條例、自治條例等。
其它國家的行政法還有別的法源。法國、英國有行政法判例。英國有行政慣例。有時法學家學說也可能成為法源。
Ⅳ 什麼是現代政治與行政制度的發源地
一、 一般說來,行政訴權出現於歐洲中世紀時期,概括地說,行政訴訟分別內起源於法容國和英國,並按照不同的軌跡發展。正因為此,行政訴訟制度也才有英美法系的行政訴訟制度和大陸法系的行政訴訟制度之分。
二、 法國是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的發源地,也是大陸法系行政法的代表。法國的行政法院系統最早起源於拿破崙時期。 但行政訴訟在法國的確立卻比行政法院的出現要早得多,最早出現於中世紀時期.
三、在英國,行政訴訟最初可追溯到普通法的形成時期。 英國的行政爭議案件和一般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一樣,均由普通法院管轄,沒有像法國那樣獨立於普通法院之外的行政法院系統。
法國學者從19世紀中葉開始研究行政審判、行政法院等問題,出版了最早的行政法學著作,最早地創立了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學,形成了許多有影響力的行政法學派,如波爾多學派,巴黎學派等。實行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分離的「雙軌制」。
Ⅳ 行政法是什麼
行政法是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調整行政關系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以下是關於行政法的詳細解釋:
1.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 行政法主要調整因行使國家行政權力而發生的行政主體之間、行政主體與公務人員之間、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公民、外國組織和外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2. 行政法的內容差異: 各國行政法均以行政關系為調整對象,但由於歷史淵源、理論基礎和確立標準的不同,在內容上各有差異。例如,法國行政法內容廣泛,包括行政主體、行政機關組織等多個方面;而英國行政法則更側重於規定行政機關權力的來源以及保護公民不受行政機關的侵害。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的主要內容: 包括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和體制,以及在國家行政管理中的法律地位; 國家公務人員的管理制度,以及公務人員在國家行政管理中的法律地位; 其他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在中國境內的外國組織和外國人在國家行政管理中的法律地位; 國家行政管理的內容、形式、程序和方法; 行政違法、不當及其行政責任; 行政司法; 行政訴訟。
4. 行政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 行政法律規范有兩種表現形式:集中式和分散式。由於行政法的內容具有廣泛性、復雜性和易變性,目前大多數國家採用分散式,即以分散的法規來表現行政法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採取這種做法的國家之一,其行政法規范散見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種形式之中。
Ⅵ 英國行政法教科書作者簡介
英國行政法的權威著作,由備受尊敬的學者彼得·萊蘭傾力撰寫。萊蘭教授在學術界享有盛譽,他目前擔任倫敦都市大學法學教授,同時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法律系擔任公法講座教授。他的語言能力卓越,不僅精通法語和義大利語,還活躍在義大利和法國的教育領域,以兼職教授的身份在這些學府貢獻著自己的知識力量。
彼得·萊蘭在公法和比較法的研究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他的學術成果豐富,除了這部備受關注的教科書外,他還出版了多部深入探討相關主題的著作。這些著作不僅在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成為了法律研究者和學生的重要參考資料。
Ⅶ 法國行政法有什麼特點
法國抄行政法有這些特點:
1、設立獨立的行政法院用於處理行政訴訟。不像德國等國由普通法院受理。
2、法國行政法主要由判例構成。
3、行政訴訟一般適用行政法或公法的一般原理。
網上有一篇專門分析法國行政法的論文,裡面很詳細。
Ⅷ 法國行政法(第5版)作者簡介
法國行政法領域的權威著作,集結了三位傑出學者的智慧。首先,我們有L·Neville Brown,一位來自英國伯明翰大學法學院的榮譽退休教授,擁有法學博士學位及律師資格。他在法國法與歐洲法研究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成果,為讀者揭示了深厚的理論基礎。
其次,約翰·S·貝爾,作為英國利茲大學的公法與比較法教授,他的學術貢獻同樣不容忽視。他的專著涵蓋了法國憲法和法國法原則,對法國法律體系的精細剖析為理解法國行政法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最後,讓·米歇爾·加朗伯特,這位法國最高行政法院的法官,以其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法國行政法增添了實踐層面的深度。他的專業知識和司法洞察力,無疑為讀者提供了對行政法實際應用的深入理解。
(8)法國英國行政法擴展閱讀
圖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