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罰款履行期
㈠ 能否舉例說明一下執行罰與代履行這兩個概念 謝謝!
執行罰,是指義務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義務,由行政機關迫使義務人繳納強制金以促使其履行義務的強制行政制度。執行罰主要適用於當事人不履行不作為義務、不可由他人替代的義務,例如特定物的給付義務或者與人身有關的義務等。執行罰不同於行政處罰中的罰款。雖然它們都是使當事人向行政機關交納金錢,但是兩者的目的、功能和法律後果不同。行政罰款是對過去已經發生的行政違法行為的制裁和懲罰,執行罰是促使當事人履行應當履行尚未履行的行政法義務的手段。
代履行是指義務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義務,由他人代為履行可以達到相同目的的,行政機關可以自己代為履行或者委託第三人代為履行,向義務人徵收代履行費用的強制執行制度。代履行主要適用於該行政法義務屬於可以由他人代替履行的作為義務,例如排除障礙、強制拆除等。對於不能夠由他人替代的義務和不作為義務,特別是與人身有關的義務,不能適用代履行。代的義務和不作為義務,特別是與人身有關的義務,不能適用代履行。
㈡ 行政處罰的訴訟期限是什麼
你好,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的規定,行政處罰的訴訟期限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處罰之日起6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出。
行政處罰屬於具體的行政行為,根據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即視為合法、有效,在非經法定程序作出撤銷該行政處罰的決定前,通常該行政行為的效力不因當事人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而無效,自然也不應當停止該行政處罰的執行。
但是當事人(被處罰人)可以向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申請中止該行政行為的執行,是否准許由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決定。另外,在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過程中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可以主動中止該行政行為的執行。
所以說,「15日內繳清」與《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五條並不矛盾,也不存在錯誤。
㈢ 行政法,不繳納罰款,直接扣繳不久可以了嗎,為什麼還要有執行罰這一說,我怎麼感覺執行罰多此一舉
你知道執行罰的概念不?
執行罰是針對拒不履行不作為義務,或者拒不履行不能由其他人代履行的義務,科以新的金錢給付義務(注意,是新的金錢給付),強迫其履行(原來應該履行的義務)
不是您說的那種情形...
㈣ 行政法規定行政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數額是50元以下還使是20元以下
行政法規定行政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數額是20元。
根據《中華人民版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權》第四十七條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一)依法給予二十元以下的罰款的;
(二)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4)行政法罰款履行期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二)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
(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㈤ 行政法中關於執行申請期限有哪些規定
1、 90天,《行訴法》司法解釋 第九十條 行政機關根據法律授權對平等主體之版間民事爭議作出裁決後權,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在申請執行的期限內未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生效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或者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在90 日內可以申請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2、180天,《行訴法》司法解釋 第八十八條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自被執行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180 日內提出。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行訴法》司法解釋 第八十三條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負有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4、第八十四條申請人是公民的,申請執行生效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的期限為1年,申請人是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180日。
5、申請執行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中沒有規定履行期限的,從該法律文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計算。
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㈥ 《行政處罰法》對處罰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有明確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九容條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㈦ 行政處罰的當場執行是什麼意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方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執行罰川行政強制執行的一種方法,它是以處罰的形式促使當事人履行義務。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