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美國刑事訴訟法專家

美國刑事訴訟法專家

發布時間: 2022-02-28 02:10:38

『壹』 求有關美國刑事訴訟法的論文,不要網上直接搜出來的那種謝謝

發你郵箱里了。

『貳』 美國法庭庭審程序是怎麼安排的

(一)庭前審查:英國和美國的庭前審查實行起訴書一本主義,即控訴機關起訴時只能向法官提交起訴書,不得移送任何證據及案件材料,也不得在起訴書中使用或添附任何可能使法官產生預斷和偏見的材料,法官對案件進行程序性審查。法國和德國則實行卷宗移送主義,即檢察機關公訴的案件,不僅向法院提交起訴書而且需要移送案卷材料和一切證據,法官對案件進行實質性審查。即對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充分進行實質性審查。
(二)庭審原則:
立法上看,我國與西方各國均規定了公開原則,即除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案件外,都必須公開開庭審理,並允許新聞媒界予以報道。此外,英、美、法、德各國均規定了直接,言詞原則。直接原則又稱在場原則,是指案件的審理,除法官主持,檢察官、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參與外,被害人、證人、鑒定人應當在場,除法律有特別規定者外,審理時不在場就不得進行法庭審理。言詞原則是指法庭審理原則上採取言詞陳述的方式進行,而不能僅僅宣讀書面的證人證言和鑒定結論。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未規定這一原則。另外法國和德國還規定了法庭審判程序應該一次連續性進行完畢的不間斷原則和法庭必須依職權主動調查所有有助於案情的證據的職權調查原則。
(三)庭審開始:
英國和美國一般由經抽簽和要求迴避程序後組成的陪審團與法官組成法庭,法國和德國由首席法官和陪審員組成法庭。我國則由法官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主持審判或實行法官獨任(簡易程序)。法官宣布開庭後,一般向被告人宣讀起訴書,然後由被告針對起訴書作出答辯。在英國,被告人可選擇作有罪答辯,這種情況下則不再召集陪審團,不經聽證和辯論直接進行裁決,也可作出無罪答辯繼續進行審判;保持沉默,不作答辯或不直接答復問題的,則由陪審團對此予以確定,另外被告人還可以提出其它答辯方式,如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的答辯,特赦答辯,「一事不再理」的答辯及不適於答辯和受審(指精神病患者)等答辯方式。在美國,刑事審判程序分為陪審團審裁、法官審判、辯訴交易三種形式。陪審團審裁程序即在法官主持和指導下,陪審團獨立參與法庭審理並作出裁斷。法官在裁斷的基礎上就定罪、量刑獨立進行判決。法官審判程序即由法官負責審判的全過程,陪審團不參與審裁。在這兩種程序下被告人均可選擇作有罪答辯或無罪答辯,作無罪答辯的,庭審繼續進行。
辯訴交易指檢察官為使被告人認罪,以減少控訴罪行,減輕控訴罪名或刑罰為條件,與被告方(一般通過律師)在法庭外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如果法庭接受此項協議,就依據雙方商定的罪名和刑罰判決,該起刑事案件遂可不經過正當法律程序而告終結。這是美國獨有的一種刑事審判程序。在法國,刑事審判有重罪審判程序、輕罪審判程序和違警罪審判程序。凡判處5年以上監禁的犯罪屬重罪,重罪案件由專職法官和陪審團組成的重罪法庭依據上訴法院審查庭的起訴裁定書進行審理。凡依法判處2個月以上5年以下監禁或200法郎以上罰金的犯罪屬輕罪,由犯罪地,被告人住所地式或逮捕地的輕罪法庭管轄,不實行陪審制。判處2個月以下監禁或200法郎以下罰金的犯罪為違警罪,由違警法院受理,也不實行陪審制。在我國,對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建議或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可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其餘案件則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審理。
(四)法庭調查:
英國、美國的法庭調查是在法庭主持下控辯雙方的交叉詢問,因實行直接,言詞的審判原則,證人證言是證據中應用最為普通的一種,絕大多數證人是由當事人提名和提問的,證人一般通過本方與對方當事人的詢問以證明或反證案件事實,詢問證人的程序為:首先詢問起訴方證人,其次詢問被告方證人,各方證人先由本方當事人主詢問,後由對方當事人反詢問,這種交叉詢問一般可以進行兩輪。法國、德國的法庭調查則是由庭長或首席法官依職權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和鑒定人,出示物證,宣讀書證等。我國新《刑事訴訟法》規定法庭調查由審判長主持,公訴人宣讀起訴書後,被告人、被害人陳述和訊問被告人,出示、核實各證據,包括詢問證人,鑒定人出示物證、宣讀和核實證言筆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它可作為證據的文書,引入交叉詢問規則,控、辯雙方可就各項證據質證、辯論。
(五)法庭辯論:
各國均規定控辯雙方可對案件的證據和事實、法律適用等問題提出觀點,發表意見,進行論證和相互辯駁,一般由起訴方首先發言,辯護方反駁,如此反復辯論幾輪。不同的是英國和美國由起訴方作最後陳述,而法國、德國和我國則是被告方享有最後陳述的權利。
(六)評議、判決:
在英國和美國,法庭辯論結束後,有陪審團參與審理的案件一般由法官就適用於所控之罪的法律,各種爭議問題的舉證責任在哪一方,不同問題所要求的證據的可信程度,不可採用的證據,本案涉及的法律等問題作出總結提示後,陪審團退庭進行評決,投票表決並作出有罪或無罪裁斷,再由法官作出如何定罪、量刑的具體判決。表決必須符合法定票數,否則無效。法國和德國由法官和陪審團共同退庭評議,對不同的評議內容規定了不同的通過方法,一般按照罪過問題(是否構成有罪)、刑罰問題(加重,減輕情節等事實)、費用問題的判決進行表決,表決實行分開投票、連續進行的方法,根據表決結果作出判決。我國則由審判長和審判員(包括人民陪審員)退庭合議,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作出判決,重大、疑難案件可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

『叄』 誰知道美國刑事訴訟庭審的程序和我國刑訴庭審的程序

美國刑事訴訟一審程序

作者:韋 成 發布時間:2006-12-05 14:13:39

--------------------------------------------------------------------------------

眾所周知,美國實行的是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這種模式的基本特點是對抗式,法官和陪審團作為案件的裁決者,不主動調查證據,傳喚證人及對證人詢問,而處於一種消極、超然的地位,負責聽取控辯雙方提出的證據和所作的陳述,控辯雙方向法庭提出各自的證人和證據向本方進行詢問,並向對方證人作反駁性的詢問,法官和陪審團分別就案件的法律問題和事實問題承擔司法裁判職能,以下將根據這些特點就美國的一審程序作一簡要分析。
一、法庭審判正式開始前的程序

(一)罪狀認否程序

被告人在罪狀認否程序中可以做出三種答辯:有罪答辯、無罪答辯和不予爭辯的答辯。如果被告人作有罪答辯,經法官查明答辯系出於被告人自願的,對於已經認罪的指控既不再進行正式審理,而直接進入判刑程序。如果被告人作無罪答辯,法官應當確定開庭日期,准備正式審理。在正式的法庭審判開始前,法官需要就一系列的程序事項進行必要的准備,如對於控辯雙方可能提出的排除某一證據、要求對方展示證據等方面的申請,法庭應盡可能在開庭之前解決。控、辯雙方也需要做一系列准備工作,如調查走訪證人、收集證據、開示證據等,有的准備工作可能還需要法院參與或者由法院就雙方有爭議的問題作出裁定,如審前動議、審前會議等。

(二)挑選陪審員程序

在美國因被告人不認罪而需要進入正式審理程序的案件,通常由陪審團進行審理,除非被告人放棄陪審團審判,法院在第一審程序時必須召集陪審團。為了組成一個公正的陪審團,聯邦和州的法律規定了兩種程序機制:一是隨機的初選程序。隨機挑選的陪審員經過法院與當事人之間必要的調查與反饋程序之後產生一份名單,書記官根據這個名單准備候任陪審團的名單,然後通知這些人到庭。二是嚴格的「庭選」程序。到庭的候任陪審員經法官告知案件的性質和雙方律師對陪審員之後,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才能成為真正的陪審員。經過上述程序篩選後,候任陪審員的人數達到法定的陪審人數時,本案的陪審團就正式組成了。

二、法庭審判正式開始後(在這里,我將僅就陪審團組成後的法庭審判程序而言,大體上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一)開場陳述

這是指在法庭審理中控辯雙方向法庭所作的第一次陳述,其陳述在各司法系統是一致的,即檢察官先陳述,辯護律師後陳述。

檢察官的開場陳述是為了告訴陪審團指控的性質、案件的發生經過,簡述支持控訴的證據。目的使陪審團更好的了解案情。

辯護律師的開場陳述則說明主要的辯護要點,總的意圖是使陪審團對控方的案件產生疑問,說明被告人無罪。辯護律師出於訴訟策略考慮,也可以放棄作開場陳述。在少數州,也允許辯護律師等到控方證人作證結束以後、辯方舉證開始以前作開場陳述。

控辯雙方做開場陳述時,應當清楚、簡要地說明本方案件的基本立場,以明確下一步舉證的方向。因此,雙方所陳述的案情必須有相應的可采證據支持,所提到的證人和證詞必須在庭審中兌現。不得涉及缺乏可采證據支持的事項以及被告人的性格、特徵,也不得使用爭論性或高度情緒化的語言。否則,法官可以應對方的異議或者依職權予以制止,並在必要時對陪審團提出相應的忠告。

(二)起訴方舉證

在開場陳述之後,起訴方應當向法庭提供證據以支持控訴,包括出示物證和傳喚證人出庭作證。證人作證之前,應當宣誓或以其他方式保證如實回答提問。首先由起訴方進行直接詢問,目的是使證人說出所了解的案件事實,展示證據。直接詢問中不能提出誘導性的問題。

然後,由辯護律師發問,這稱作交叉詢問,其目的在於暴露證人作證的缺陷和不足,向陪審團揭示證人的不可信。在辯護律師交叉詢問之後,起訴方還可以進行再直接詢問,以重新聚集被交叉詢問推翻的證據堆,恢復證人的可信性,澄清證人證詞中的模糊之處。

辯護律師也可以再交叉詢問,繼續攻擊證人證詞的真實性以及證人本身的可信性,再直接詢問和再交叉詢問可以反復進行數輪,直到無可再問或沒必要再問,但各管轄區均規定了再直接詢問和再交叉詢問的范圍,限制進行再直接或再交叉詢問的機會。在整個直接詢問和交叉詢問期間,雙方律師都必須遵守證據規則,如果觸犯了一項證據規則,無論是詢問的方式,還是證人回答問題的方式。反方都可能反對,陳述反對的理由,然後提問的律師可能簡短地說明正當理由或以更詳細地解釋為什麼提這個問題或回答問題應該經法官允許。然後法官決定證據規則是否被觸犯。如果法官不同意,反對提問或回答律師的意見。法官就否決反對證人繼續回答,如果法官同意詢問或回答的律師意見。法官就支持反對,詢問的律師必須提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反對證人的回答,法官會建議陪審員不必理睬這個回答,一些案件因為證人的回答可能對案件的審判結果非常有利,律師於是提出無效審判的動議。

總之,交叉詢問的規則相復雜,其過程往往非常冗長,但美國訴訟法理論高度評價這套證據調查方式,認為它是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最佳法律裝置。

當起訴方出示了所有的證人和證言並認為這些證據已充分地證明罪行,起訴方就歇訴。審判到了這一階段,被告方常規地提出直接裁決動議,要求法官認定起訴方並沒有出示支持罪行各個要件的證據。惟一的公正裁決只能是宣告無罪。一些情況下,若起訴方准備不充分,審判時潦草地出示證據或案件確實存在問題,直接動議裁決就被接受。結果被告人被宣判無罪而審判馬上停止,然而,大多數案件,這個辯護動議如辯護方常規地提出動議那樣,常規地受到拒絕,只有當辯護方申請沒有得到法官批准時,庭審進入辯方舉證階段。

(三)辯方舉證

對辯護方傳喚作證的證人,同樣由辯護方和起訴方進行直接詢問和交叉詢問。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國刑訴中,被告人既不得被迫自證其罪,也不要求被告人證明自己無罪,因此,除非被告人希望作證。否則,不要求被告人在法庭上提供證言。

(四)總結辯論

證據調查之後,由控辯雙方作總結辯論。起訴方首先作辯論發言,按照對己方最有利的觀點,對證據進行總結和辯論,由辯護方作辯論發言,對起訴方的辯論發言作出問答,陳述於被告方有利的事實和理由,揭示對方舉證中存在的矛盾和疑點,強調法律要求控方舉證達到排除合理疑問的程度才能給被告人定罪,否則應裁決無罪,起訴方在辯護答辯後可以就其中的爭論點予以反駁,無論起訴方還是辯護方進行辯論發言,都不允許對被告人是否有罪發表個人的評斷,根據雙方的舉證和辯論確定被告人是否犯有被控罪行,是陪審團的神聖職責和權利。

(五)法官指示陪審團

由於陪審員是法律的外行,在陪審團退庭評議之前,主持庭審的法官要對陪審團作總結提示,內容包括:陪審團的職責和義務;與案件有關的法律;由證據引起的爭議;解釋有關法律術語的確切含義。除此之外,許多州授權法官對證據作出評論,但一些州卻禁止這樣做。在刑事訴訟中,當事人,特別是辯護律師,還可以請求法官作出特定的指示,對此法官必須決定是採納還是拒絕,或者作必要修改,甚至為此法官要召集進行非正式的磋商。

(六)陪審團評議

在陪審團退庭評議之前,由法官指定陪審團長或告知陪審團選出一名陪審團長和一名副團長,然後全體陪審員進入評議室進行評議,由陪審團長主持。陪審團評議秘密進行,內容保密,不準任何人進出評議室。而且不管評議結果如何,此後不能對評議活動進行法律調查。關於陪審員在審判期間或者評議期間是否需要集中住宿、與外界隔離的問題,法律沒有明確,各地做法也不一。有的允許陪審員回家過夜或者度周末,許多州將此問題留給法官裁量決定。

(七)陪審裁決

盡管陪審團的人數各司法系統不完全相同,但普遍要求必須一致裁決,只有路易斯安娜和俄勒岡兩個州不要求一致裁決。如果經過長時間的評議,陪審團仍然不能得出一致結論時,法官可以宣布「誤審」,解散該陪審團。對於這樣的案件,檢察官可以重新起訴,由法院另行召集陪審團重新審判。

陪審團就被告人有罪還是無罪作出裁決後,回到公開法庭,由陪審團長向法庭宣告裁決結果。如果是無罪裁決,法官必須接受,宣布將被告人當庭釋放。如果裁決有罪,法官可以命令將被告人押回監獄或取保釋放以等待課刑。至此,正式庭審過程就此結束。

(作者單位:江西省井岡山市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法院網
編輯:陳思

案件審理過程:
1,檢察院對被告人胡林以賭博罪提起公訴;
2,法庭調查;
3,法庭辯論;
4,被告人最後陳述;
5,休庭十分鍾;
6,宣判;
7,法庭教育;
8,閉庭.
演職員表及服裝
序號
角 色
扮演者姓名
1
審判長(法官,著法袍)
2
審判員1(法官,著法袍)
3
審判員2(法官,著法袍)
4
書記員(著深色西服)
5
司法警察(警服)
6
司法警察(警服)
7
公訴人1(檢察官,著深色西服)
8
公訴人2(檢察官,著深色西服)
9
被告人1(囚服)
胡林( )
10
法定代理人(被告人母親,便服)
王梅( )
11
辯護人(律師,著西服)
備注:除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外,其餘角色可由同學以真名擔任.
庭 審 程 序
一,庭前准備程序
書記員查明公訴人,當事人,證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已經到庭.
書記員(起立朗讀):請旁聽人員安靜,現在宣布法庭紀律:
1,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酗酒的人不得旁聽;
2,不得隨意走動及進入審判區;
3,不得鼓掌,喧嘩,哄鬧;
4,不準吸煙;
5,尋呼機,行動電話一律關閉;
6,不得發言,提問;
7,未經許可,不得記錄,錄音,錄像和攝影.
書記員:公訴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入庭.
(公訴人及訴訟參與人就座)
書記員:審判長,審判員入庭,全體起立.
(全體人員起立,審判長,審判員就座.)
書記員:報告審判長,公訴人,辯護人,法定代理人已經到庭.被告人已在羈押室候審.庭前准備工作已經就緒,報告完畢.
(書記員就座)
二,宣布開庭程序
審判長:傳被告人胡林到庭,(法警押解被告人胡林到庭後,審判長擊法槌)現在開庭.
審判長:被告人,你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民族,文化程度,逮捕以前干什麼 家庭住址
被告人胡林:我叫胡林, 1988年12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漢族,初中文化,本市園區第十五中學學生,住本市工業園區蓮香新村99幢605室.
審判長:被告人胡林,你以前有無受過法律處分 何時因何故被採取何種強制措施 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起訴書是否收到 何時收到
被告人胡林:以前沒有受過法律處分.因為賭博,2006年5月1日被蘇州市公安局工業園分局刑事拘留,同年5月3日取保候審.起訴書副本,我是11月10日收到的.
審判長: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法院現在依法開庭審理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胡林賭博一案.因本案被告人均系未成年人,故審理不公開進行.
審判長:審理本案的合議庭由審判員( ),( ),( )組成,由( )任審判長,書記員( )擔任法庭記錄;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員( ),( )出庭支持公訴;蘇州法意律師事務所律師( )出庭分別為被告人胡林辯護.因被告人未滿十八周歲,胡林之母王梅作為法定代理人出庭參加訴訟.
審判長: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庭審中享有下列權利:
1,可以申請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迴避,也就是說如果上述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裁判的可以請求換人;
2,可以提出證據,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檢查;
3,被告人可以自行辯護;
4,被告人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後作最後陳述.
上述各項權利,被告人胡林及其法定代理人,聽清了沒有
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一一回答:聽清楚了.
審判長:被告人胡林及其法定代理人王梅,考慮一下,是否申請迴避
被告人胡林:不申請迴避.
法定代理人王梅:不申請迴避.
三,法庭調查程序
審判長:現在開始法庭調查.首先由公訴人宣讀起訴書.
公訴人:宣讀起訴書(附件1)
審判長:被告人胡林,你現在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進行陳述,你是否需要陳述
被告人胡林:起訴書指控的情況屬實,我不需要陳述.
審判長:現在公訴人可以訊問被告人.

『肆』 誰知道資助貴州大學的日本財團是哪個財團他們的背景是什麼

2007年3月-8月國外來訪人員動態
1.1. 1月5日,來自俄羅斯、哈撒克斯坦、烏茲別克等國的16名學生來我校參觀,與人文學院院長、書記,以及該院對外漢語教學中心負責人等舉行了座談。

2. 1月10月至19日,韓國研究小組訪問貴州並進行野外考察,我校趙元龍教授等負責陪同。

3. 1月23日至29日,德國洪堡大學農業經濟專家Harald Grether博士、Uli Kleinwechter先生(KLEINWECHTER先生的夫人 Teresa Rojas Lara女士同行)到我校經濟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4. 1月24日,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代表團訪問我校,與我校達成合作備忘錄。

5. 1月30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文化領事郭南琳女士訪問我校。

6.6. 2月1日至2月8日,韓國國立江源大學任奉吉教授到貴州大學講學。

7. 2月2日,日本山口大學農學部教授早川誠而一行三人訪問我校。

8. 2月7日韓國湖南大學姜勝默教授訪問我校。

9. 3月8日上午,山口大學教授拜訪經濟學院洪名勇副院長,並作座談。

10. 3月9日至11日,經濟學院「現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與應用學」國際會議在花溪迎賓館召開。參與此次會議的外籍專家有來自法國的一名專家、奧地利的一名專家與日本的四名專家。

11. 3月9日下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斯蒂格利茲(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訪問貴大。並給學生作了關於經濟學方面的講座。

12. 3月12日,法國交換學生9人來到我校。

13. 3月12日,張德匡先生到達貴大,並於3月19日開始為非英語專業學生義務作英語學習的講學,為期一個月。

14. 3月15日至3月17日,世界少數民族語文研究院亞洲區的主任Larry Jones訪問我校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

15. 3月19日,山口大學教授來訪,與生命科學學院張崇玉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金穎若教授商談製作「環境教育講義教材」事宜。

16. 3月20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美國教育交流中心美國教育總監(中國專員)莫華璋先生,與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領事處領事東方邁先生就美留學以及相關簽證情況到我校進行講座以及咨詢活動;RONALD CHENG教授為法學院師生作「關於美國刑事訴訟法的若干問題」的講座。

17. 3月22日,山口大學藤原貞雄教授、植春高久教授拜訪了陳校長,並與我校達成協議,在07年底接收外國語學院5名學生到該校進修學習三個月。

18. 3月23日晚,李校長接見了日本山口大學東亞研究所小谷典子女士一行七人,並於24日上午在人文學院副書記庄勇的陪同下到石阡縣參觀木偶戲。

19. 3月29日,日本GTB組織到外國語學院面試日語專業學生。

20.4月9日,安順出生的美籍華人、加州柏克力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資深工程師韓宗武博士在蔡家關校區為師生作「一個先進原子能發電廠的設計」的學術講座。

21.4月23-29日,美籍華人、美國加州州大長灘分校機械及航空系葉先揚教授到我校作學術訪問,並分別在北校區及蔡家關校區為師生作了3場講座,兩場為機械方面的學術講座,最後在北校區為全校師生做了一場關於「台灣問題」的愛國主義教育的講座。

22.2007年6月8日,德裔華人、著名中提琴家胡偉先生訪問我校,參觀了我校藝術學院。

23.2007年6月12日,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教育處教育參贊蔡志明先生一行訪問我校。

24.2007年6月19-21日,法國波爾多第三大學校長Singarvelou先生一行訪問我校,陳校長會間了客人。

25.2007年7月2日, 法國上阿爾薩斯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校長Arnaud Haeringer先生及項目負責人丹尼斯女士訪問我校,並為我校蔡家關校區的師生做了有關赴法留學方面的講座。

26.2007年7月12-16日,世界民族學人類學聯合會婦女研究會主席哈里森博士應我校人文學院邀請來我校進行學術訪問。

27.2007年 7月5日, 教育部「春暉杯」留學人員英國劍橋大學化學系蘇賢斌博士、德國漢諾威大學許劍飛博士、日本永久技術研究所陳妙生博士、日本分子化學研究所總裁於憲法博士一行四人對我校進行了學術訪問。

28.2007年 7月9日,以色列海法大學Tzion Fahima 教授訪問我校農學院,並與我校討論簽訂合作協議事宜。兩校將在最近正式簽署合作協議。

『伍』 美國刑事訴訟宣判後可以上訴嗎

1、對於刑事判決結果,被害人無權提出上訴,但可以申請檢察院提出抗訴。
2、對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民事部分可以提出上訴。
法律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八條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後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並且答復請求人。

『陸』 美國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證據原則的差異

關注「羅爺法律」頭條號查看更多法律知識!點擊頭像即可獲得免費法律咨詢
1.收集證據的主體不同。按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有權收集公訴刑事案件證據的機關是國家偵查機關,偵查機關要全面收集證據,是站在公正的角度收集證據;附帶民事訴訟證據則只是民事訴訟原告及其代理人從自身利益出發收集對自己有利的證據。

2.收集證據的目的不同。刑事訴訟證據目的是證明被告人有罪或無罪、罪輕或罪重,是法庭給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據。而民事訴訟證據是圍繞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證明被告的行為給原告造成的損害,以便通過確認這些損害而從被告處獲得賠償的目的。

3.證人作證的態度不同。對國家機關收集證據,證人一般能嚴肅對待,所反映的情況真實性較高;民事訴訟證據的收集,除了法院通知證人當庭作證外,民事訴訟原告或代理人收集證據時,證人可能受其要求、利誘、威脅、恐嚇等原因,所作證詞的真實性就打了折扣。

4.收集證據的人對法律的認識理解不同。偵查機關偵查人員一般都經過專業學習或培訓對法律的理解比較准確和全面,而原告及其代理人認識法律較偏頗,往往斷章取義地理解法律,因此雙方所收集的證據易產生差異。

『柒』 歐美刑事訴訟法和中國刑事訴訟法的區別

英美法系是當事人主義,由控辯雙方來對案件事實進行舉證,陪審團最終確定是否有罪,法官負責適用法律來量刑!
中國,算作大陸法系的特徵!實行的是職權主義模式!

『捌』 對比我國刑事訴訟法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規定上與美國的立法有何異同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大致分為三種情況,一為非法獲取之言詞證據排除規則,二為違反法定程序獲取之物證資料排除規則,三為「毒樹之果」排除規則。


一、美國證據排除規則

1、美國證據排除規則的確立是以反對不合理的搜查扣押、保護公民的憲法權利為基礎展開的。

1914年2月24日,美國最高法院對弗里蒙特.威克斯訴美國聯邦政府一案做出終審判決,「它宣告,違反第四修正案的保護、通過不合理搜查扣押取得的證據不能在聯邦法庭上使用以反對被告人」。標志著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2、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終以馬普案的判決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強制推行於各州。

威克斯規則原則上僅強制適用於聯邦警察採取非法搜查行為獲取證據的判決,各州法院仍可選擇性適用。美國最高法院通過沃爾夫案正式賦予了各州法院拒絕適用威克斯規則的權力, 後來綜合考慮威克斯案對各州產生的影響及沃爾夫案後各州法院對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態度,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終以馬普案的判決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強制推行於各州。

3、「毒樹之果」排除規則的確立,進一步使得正當程序原則在刑事訴訟領域有了獲得救濟的可能。

以第五修正案為基礎的「反對自我歸罪特權」和以第六修正案為基礎的「獲得律師幫助權」也先後被納入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范圍,「毒樹之果」排除規則的確立,進一步使得正當程序原則在刑事訴訟領域有了獲得救濟的可能。這一系列的適用規則,組成了美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基本架構。

4、制度之例外

馬普案的判決使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得以推廣適用於各州,為規則在司法中被實現提供了可能。但立法規范的支撐卻未能平息包括在各種判決中頻繁出現的反對性意見,即相當一部分公眾的感知上——放縱了犯罪。共和黨尼克松當選總統後,連續啟用了「更為遵守社會秩序」的人擔任大法官,在這些人的推動下,聯邦最高法院不但極大地限制了排除規則的適用范圍,也催生出了如作為彈劾證據使用的例外、善意的例外等一系列排除規則的例外,以避免產生「事實上有罪的被告人逃脫制裁」的不利後果。

2006年,哈得孫案的判決宣告了「敲門並表明身份」之例外規則得到了認可,即執行法官在取得合法令狀的前提下,未圓滿履行「敲門並表明身份」義務的行為,不能作為所取得的用以反對犯罪人的證據被排除的理由。

言詞證據領域,米蘭達規則也備受爭議,雖然早在2002年的迪克遜一案中美國聯邦法院就已經申明:米蘭達規則是最高法院的一個憲法性判例,但關於「自願性」這一問題的判斷歸屬權卻始終處於法院與國會的相互爭奪狀態。直到最高法院以7比2的壓倒性優勢通過了一項司法意見,再次重申了迪克遜一案中確立的米蘭達規則的憲法性質,才使長久的爭論得到了平息。

二、中美的立法差異

1、總結美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立法進路不難看出,美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建立,沿襲了一種由憲法到刑事訴訟法、由原則到規則的轉變路徑,在美國,排除規則的憲法性多由判例構成,多年來對其存廢領域也爭論不斷,最終,美國最高法院以已通過的判例表明,排除規則本身並非憲法的要求,國會可以通過立法進行廢止。因此,有學者認為,在美國針對非法獲取之物證領域,排除規則的前景堪憂。

2、與美國不同,在我國,不論是「兩個證據規定」,還是新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都承認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保障人權方面的重要意義。而理論界也普遍承認,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最重要的意義乃是在於體現了行使訴訟中的憲政價值,保障了行使程序的實施。因此,憲政基礎性確立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我國刑事法律體系中不可動搖的地位,這種地位不會因為個案適用上的缺位或不當應用而喪失立法上的合理性,反而會隨著「依法治國」理念在我國的深入和加強而日益穩固。

『玖』 美國法律的程序正義

1994年6月12日,洛杉磯市警察接到報警,發現辛普森以前的白人妻子尼克爾和她的一位白人男友被人刺殺於她的住所門前。經過現場勘察,警方懷疑兇殺嫌疑犯是尼克爾的前夫辛普森。然而辛普森殺妻案經過一年多的審理,檢方自始自終缺少謀殺現場的證明人,也未能找到謀殺的凶器,而且其所列的作案時間表不能服眾,許多問題難以解釋。最重要的是檢方的血跡證據也出了問題。辛普森陪審團在分析了113位證人的1105份證詞後作出了裁決――1995年10月3日上午法庭正式宣布辛普森無罪。

辛普森殺妻案審理的整個過程都體現了程序正義的原則。這里僅就其中的主要程序作一個說明。
(1)本案陪審團的組成中體現的程序正義原則。陪審制度是英美法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制度。在法律規定的應實行陪審團審裁的案件中,陪審團在法院的主持和指導下,享有獨立參與法庭審理並做出裁決的權利。法院只有在陪審團做出裁決之後才能行使判決權,而且判決的性質必須與裁決的性質保持一致。這也就是說,陪審團如果裁決有罪,法官才能做出有罪判決;否則,即使法官同意,也不能做出有罪判決。
(2)證據規則中體現的程序正義原則。俗話說「證據是訴訟之王」,但並不是所有的證據法庭都會採納。按照美國的法律規定,不僅要求提供證據的主體、證據的種類與來源是合法的,而且要求收集證據的程序和手段都必須是合法的,否則,即使證據所客觀真實的,也不能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而予以排除。在英美法系國家審理刑事案件時,採用的證明標準是「排除合理懷疑」。這也就是說,陪審團只有在確信證據已經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標准時,才能認定被告有罪。因此,在刑事審判中,即使某些證據被法院採信了,但並不一定就能夠給犯罪嫌疑人定罪。在本案的庭審辯論期間,辯方律師柯克論大打種族牌,在對黑人占絕大多數的陪審團面前,反復引用福爾曼警官的種族主義謾罵和攻擊,辯方的另一位律師舍克則重點攻擊了警察局技術人員在搜集證據時的馬虎,強調證據是如何被污染而不可靠。雖然這些問題沒有一個能證明辛普森無罪,但在黑人佔大多數的陪審團中間,它們已經足夠能讓人相信,檢方的證據並沒有達到無可置疑的標准。最後,陪審團經過4個小時的審議,做出了辛普森無罪的裁決。

程序正義不同於實體正義,它主要體現於法律程序的設計以及司法裁判的過程之中,是一種明確、具體且可操作的程序,是對法官和當事人的一種形式性道德約束,屬於「看得見的正義」。
程序正義原則的確立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於人性惡的人性論基礎而主張對國家官員的權力運用進行一定的限制。在西方的文化傳統中,人們傾向於認為世界上並不存在完人,人性的本質是惡的,因此誰也不能保證掌握司法權的警察、法官等不濫用權力,這就必然要求設計一種合理的程序對權力的運用做出限制。
二是英美國家的個人主義理念要求對公民的權利予以充分的保護。與代表國家、可以動用國家財政和國家強制力的檢查方相比,個人的力量無疑是十分弱小的。為了充分保障公民個人的權利,英美法系的刑事訴訟法規定了一系列保障公民個人權利,如「無罪推定」原則、「排除合理懷疑」的原則等等。
三是對程序的獨立價值的發現。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實體上的公正是無法准確把握的,而程序上的公正是可以「看得見」的,因此訴訟程序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彌補實體法的不足;二是公正的訴訟程序,可以增強訴訟的理性形象,有利於民主、平等、法治等理念的傳播,使判決跟容易得到公眾的認可和尊重。
通過辛普森一案,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國司法制度對程序公正和確鑿證據的重視程度,遠遠超出了尋求案件真相和把罪犯繩之於法。也許有人會說,注重程序公正並不必然會導致實質上的公正。但是,正是由於這種程序的公正從而避免了國家公權力的濫用,才能真正給民眾一種安全感。

與英美刑法對程序的重視相比,中國傳統的法律理念和制度都是重實體而輕程序的。著名的佘祥林殺妻案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佘祥林因殺妻入獄,11年後「被害人」佘妻突然現身,案件重審,佘祥林被法院宣告無罪重返社會。雖然法諺有雲「遲來的正義不等於不正義」,但是11年的光陰人生又得幾個?即使重返社會,這11年的牢獄之災也將使佘祥林一輩子都無法回歸正常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為了得到犯罪嫌疑人的口供,違反法定程序,甚至於刑訊逼供,使得公民的人身權利和自由被隨意踐踏,人權得不到應有尊重的事例不在少數。這一切的症結所在就是我國注重實體公正、輕視正當程序的司法觀念,僅僅把程序作為實現實體正義的手段,而忽視了正當程序本身的獨立價值和重大意義。
刑事訴訟法修訂以來,程序正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無論是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刑事訴訟法總則並在多項具體規定和制度完善中加以貫徹和體現,還是堅持「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規定不動搖之外,又增加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並規定在訊問過程中實行錄音錄像等制度都意味著正當程序的獨立價值越來越為我國司法實踐所重視。

『拾』 美國人John盜竊案,John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嗎

可以,我們國家《刑事訴訟法》中關於簡易程序的規定中,沒有對外國人在我國觸犯《刑法》做特別的規定,相關司法解釋也沒去特殊規定,所以只要符合相關簡易程序的要件就可以使用簡易程序!

熱點內容
勞動局條例 發布:2025-08-18 01:27:33 瀏覽:23
北安法院 發布:2025-08-18 01:24:27 瀏覽:904
工廠安全條例 發布:2025-08-18 01:23:46 瀏覽:394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試題 發布:2025-08-18 01:20:56 瀏覽:627
樂平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8-18 01:15:52 瀏覽:247
四川中星律師 發布:2025-08-18 01:03:43 瀏覽:132
民事訴訟參照部門規章 發布:2025-08-18 01:03:40 瀏覽:174
疫情防控工作與法治 發布:2025-08-18 00:56:27 瀏覽:931
法院一封信 發布:2025-08-18 00:42:28 瀏覽:16
學生處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8 00:35:38 瀏覽: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