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0-12-21 05:35:25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區別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同時施行,但勞動合同法是對勞動法的修正,補充了很多新的內容,以適應社會的發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㈡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

區別:勞動法曾經在很長的時間內屬於民法的內容,但是其不斷顯示出與民法不同特徵後,其變異性已經成為沖破民法傳統的獨立法律部門,從而體現出與民法不同的特徵來。這些不同表現在:

(1) 性質不同.

民法屬於純私法,以個人利益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為理念,當事人之間處於平等的地位。

勞動法屬於社會法。「勞動合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關於給付和對等給付的債權合同,相反它是一種帶有很強人身權色彩的,關繫到雇員生存基礎的法律關系,因此無論如何應該被寄予希望給予生存和社會保護」

(2)權利本位不同。

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

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

(3)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勞動契約則以提供勞務的勞動者其『人』為中心,以此中心所展開的法律體系,當然與市民法大意其趣」

(4)兩者調整對象不同。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與人身關系。勞動法調整的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的其他社會關系 .

(5)兩者的主體不同。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具有平等性,廣泛性。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則必然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則必然是用人單位。

(6)兩者調整的原則不完全相同

平等原則---婦女、兒童特殊保護原則;

等價有償----假日工資,節假日上班雙倍工資;

契約自由----「勞動基本法」為限制,特別注意契約內容上的妥當性;

在民法中,勞務商品化色彩很濃,而勞動法則應當以「勞動力非商品」維護勞動者的安全生存;在民法中,民事責任以過失原則為主,而勞動傷害責任則因保險制度的存在,表現為「結果主義」。

聯系:

(1) 勞動法首先是特別債法,所以原則上也存在契約自由。勞動法是民法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用傳統民法理念無法解決勞動者與用工方沖突的產物。

(2)民法以「平等主體」為觀察和評判公正合理的視角。而勞動法則假設勞動者本身在任何勞動關系場合中都處於弱勢地位。其目的就是通過相關限制用工者權利和自由或者為勞動者提供一種特殊的保護,以體現傾斜性,以實現勞動者獲得如民法中民事主體那樣的「平等地位」,以實現社會整體上的公平。

(3)在一定程度上,現代勞動法是民法社會化的產物。

(4)勞動法的重要內容勞動合同法仍有相當程度的私法性質。

㈢ 勞動法的調整方法與民法的調整方法有什麼不同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兩者的調整版對象不同。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勞權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民法是調整的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以及財產關系。
(2)兩者的主體不同。勞動法的一方必須是勞動者,另一方為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雙方之間的關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雙方可能都是是公民、法人,或一方為公民另一方為法人,其主體地位平等。
(3)兩者的原則不相同。兩者各有獨特的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勞動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原則和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等;而民法的基本原則為平等、公平、自願、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為原則。
(4)違法後,承擔的法律責任有所不同。勞動法中的民事責任要求採用某些特殊的責任形式,而民法中的無此要求。

㈣ 勞動爭議和民事案件有什麼區別

勞動爭議屬於民事案件,但普通民事案件不經過仲裁前置程序,勞動爭議的民事案件必須經過仲裁前置程序。
具體做法可向當地12333勞動熱線電話咨詢。

㈤ 勞動法與民法那個是上位法

《立法法》規定的的上位法和下位法是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等之間層次效力,版勞動權法和民法同屬於法律,不存在上位法之分。
勞動法曾經在很長的時間內屬於民法的內容,但是其不斷顯示出與民法不同特徵後,其變異性已經成為沖破民法傳統的獨立法律部門,從而體現出與民法不同的特徵來。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兩者的調整對象不同。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民法是調整的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以及財產關系。
(2)兩者的主體不同。勞動法的一方必須是勞動者,另一方為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雙方之間的關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雙方可能都是是公民、法人,或一方為公民另一方為法人,其主體地位平等。
(3)兩者的原則不相同。兩者各有獨特的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勞動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原則和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等;而民法的基本原則為平等、公平、自願、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為原則。
(4)違法後,承擔的法律責任有所不同。勞動法中的民事責任要求採用某些特殊的責任形式,而民法中的無此要求。

㈥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

勞動法公私法形態兼有,調整單位和自然人之間關系
民法屬於私法,調整自然人間、法人間、自然人與法人間關系

㈦ 勞動爭議和民事案件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制

從總體上說,勞動爭議屬於廣義的民事糾紛,但勞動爭議是民事糾紛中最為特殊的一類.是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爭議,有很大的區別。

2、背景不同

勞動爭議的發生以產業社會的形成為背景,沒有產業社會便沒有勞動爭議,而一般民事案件自從法律初創便已存在。

3、范圍不同

勞動爭議之當事人相對恆定,即僱傭關系雙方,爭議的發生是因僱傭關系而起,而一般民事案件,當事人的范圍要寬泛的多。

㈧ 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區別

1、不平等性。筆者稱之為決定性的因素,這是因為所有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不同,主要由其決定,由其產生。一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勞動者是相對過剩的社會弱勢群體,用人單位是相對經濟(包括科技等無形資產)實力較強具有承擔工作、生產、經營風險的法人單位。雙方總體上處於社會經濟地位強弱懸殊的不平等的地位。二是勞動關系雙方在實際生產工作中有明顯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三是從勞動成果分配上看,勞動者獲取的是工資報酬及福利待遇,用人單位則追求高額回報(除了投資成本回收,還無償佔有了勞動者的剩餘價值)。民事關系的建立則不是以經濟實力和社會經濟地位來決定,也沒有明確的管理與被管理、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如果有成果分配,也是平等、合理的。

2、社會法律義務與風險責任不同。勞動關系中社會法律義務和風險責任主要由用人單位承擔,勞動者由於自身沒有能力或不願去承擔這種義務和風險,只能以個人名義加入到用人單位。主要有生產過程中安全責任,勞動者的工作、失業、養老、醫療、生育保險,以及經營不善的後果等。民事關系中雙方的風險和責任以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而轉移,沒有明顯的偏向性,一般也願意並有能力各自承擔。

3、行政干預不同。勞動關系中勞動行政部門主要規范的是用人單位的行為,對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民事關系中行政部門很少干預,即使有,也不是針對某一方的。

㈨ 勞動法與民法的關系要詳細~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勞動法曾經在很長的時間內屬於民法的內容,但是其不斷顯示出與民法不同特徵後,其變異性已經成為沖破民法傳統的獨立法律部門,從而體現出與民法不同的特徵來。這些不同表現在:

(1) 性質不同.

民法屬於純私法,以個人利益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為理念,當事人之間處於平等的地位。

勞動法屬於社會法。「勞動合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關於給付和對等給付的債權合同,相反它是一種帶有很強人身權色彩的,關繫到雇員生存基礎的法律關系,因此無論如何應該被寄予希望給予生存和社會保護」

(2)權利本位不同。

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

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

(3)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勞動契約則以提供勞務的勞動者其『人』為中心,以此中心所展開的法律體系,當然與市民法大意其趣」

(4)兩者調整對象不同。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與人身關系。勞動法調整的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的其他社會關系 .

(5)兩者的主體不同。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具有平等性,廣泛性。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則必然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則必然是用人單位。

(6)兩者調整的原則不完全相同

平等原則---婦女、兒童特殊保護原則;

等價有償----假日工資,節假日上班雙倍工資;

契約自由----「勞動基本法」為限制,特別注意契約內容上的妥當性;

在民法中,勞務商品化色彩很濃,而勞動法則應當以「勞動力非商品」維護勞動者的安全生存;在民法中,民事責任以過失原則為主,而勞動傷害責任則因保險制度的存在,表現為「結果主義」。

聯系:

(1) 勞動法首先是特別債法,所以原則上也存在契約自由。勞動法是民法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用傳統民法理念無法解決勞動者與用工方沖突的產物。

(2)民法以「平等主體」為觀察和評判公正合理的視角。而勞動法則假設勞動者本身在任何勞動關系場合中都處於弱勢地位。其目的就是通過相關限制用工者權利和自由或者為勞動者提供一種特殊的保護,以體現傾斜性,以實現勞動者獲得如民法中民事主體那樣的「平等地位」,以實現社會整體上的公平。

(3)在一定程度上,現代勞動法是民法社會化的產物。

(4)勞動法的重要內容勞動合同法仍有相當程度的私法性質。

熱點內容
司考刑法韓友誼 發布:2025-05-11 13:07:54 瀏覽:149
工地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11 13:01:00 瀏覽:615
海格埃洛魔法學徒 發布:2025-05-11 12:57:03 瀏覽:228
經濟法對金融關系 發布:2025-05-11 12:55:59 瀏覽:215
民法總則34條見義勇為 發布:2025-05-11 12:43:33 瀏覽:828
死後司法 發布:2025-05-11 12:33:20 瀏覽:755
合同法沒有簽訂日期 發布:2025-05-11 12:26:13 瀏覽:137
經濟法消費者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論文 發布:2025-05-11 12:25:57 瀏覽:296
遵義市法院在哪 發布:2025-05-11 12:20:59 瀏覽:58
民法意義上的人 發布:2025-05-11 12:20:58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