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購勞動法
⑴ 導購員工作時間超出算不算加班,勞動法有沒有規定
1.應當算加班
2.《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專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屬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一)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
(二)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三)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⑵ 勞動法有沒明文規定商場有沒權利給導購開罰單
勞動法沒這樣的規定。罰單是行政行為。
⑶ 商場導購,被公司要求上一天,12小時,休息一天。按工時計算符合勞動法規定的綜合規定勞動時間嗎
是否符合勞動法律規定,是需要看單位是否足額支付員工加班費。按照法律規定平均每月正常上班時間為174小時。按照每月上班15天計算,每月上班時間為:180小時。
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可見勞動法規定每周平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四十四小時,那麼一個月按照四周多1天正常班計算要求為一個月上班時間不得超過184小時。上班時間是符合勞動法的。
根據《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單位是需要在超過正常上班時間支付員工加班費的,否則單位存在違法行為。
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⑷ 商場櫃台撤店,勞動法規定是否給導購補助三個月工資呢
根據勞動合同,工作滿一年,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關系支付一個月的勞動賠償金
沒有補助3個月工資一說
⑸ 導購每天站立服務,法律規定幾個小時是合法的
根據來我國勞動法規定
第四自章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
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按照這個規定,導購還是每天8小時,但是一般關於人性化關懷的規定,就看公司的具體規定了,也沒有人強迫你站不動了還繼續站著
⑹ 個人銷售服裝僱傭導購員,需要依據勞動法依據辦理勞動合同和社保么繳納比例是多少
個人不會去給你辦社保的,再說這個工作,可能是三五天,一兩個月,自己去戶口所在的辦靈活就業人員的吧。
⑺ 導購行業適用於勞動法不
只要存在勞動關系,就適用勞動法。因此,只要你與僱主簽訂勞動合同,就是收到勞動法保護。
⑻ 您好,我想咨詢一下,如果我是在個人開的店面做導購,我國的勞動法對
你好,如果是個體工商戶,也同樣適用於勞動合同法。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版中華人權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⑼ 商場導購員簽的勞動合同是否起法律效益
如果商場與勞動者簽合同,而且備案到勞動局、購買社保的,那麼就是合法勞動合同,不然,勞動者反映到勞動局、仲裁委員會處理。
⑽ 勞動法導購與顧客吵架應不應該扣工資
1、 任意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的行為違法,但如果給單位造成損失,內則要承擔賠償責任;
容2、 法律依據:
1)《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五條第一款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
2)《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