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重點解析

行政訴訟法重點解析

發布時間: 2022-03-01 20:15:00

❶ 關於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一條案例分析,請高手賜教!

民法院應受理趙某不服海關處罰的起訴,而不應受理趙某以其所在的機關為被告不服行政專處分的屬起訴。因為俺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受理不服具體行政行為包括行政處罰的糾紛,但不受理包括行政處分在內的內部行政行為引起的糾紛。

❷ 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急~

一、① 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一條 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行:

(一)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三)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
(四)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②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二、行政訴訟法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應以第(二)款為審查標准。

三、法院應以行政附帶民事訴訟一並受理。

四、根據《國家賠償法》由國家賠償。彭、吳應承擔行政責任。

❸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

違法
合理行政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內不偏私,不歧視。違容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歧視對待,相同情況,差別對待;不同情況,相同對待。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該考慮的不考慮,考慮了不該考慮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是必要、適當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行政相對人權益的方式,如果為達致行政目的必須對相對人的權益形成不利影響,那麼這種不利影響應當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並且兩者應當處於適當的比例。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與針對的對象不相稱,用「高射炮打小鳥」,「殺雞」用了「宰牛刀」。

❹ 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

回答:
(1)法院撤銷公安局做出的行政處罰的行為正確。因為在胡某與王某、徐某內的打架斗毆事件容中,是胡某首先用筆記本砸王某的,而且根據衛生院的診斷,胡某與王某都有多出軟組織損傷,但是公安局卻做出了僅處罰王某和徐某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缺少必要證據,說明公安局沒有查清案件基本情況和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就做出了具體行政行為。法院可以依職權予以撤銷。

(2)根據《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具備以下條件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做出撤銷判決:
1、主要證據不足。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
3、違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職權
5、濫用職權

(3)變更判決正確。因為事實情況中王某、徐某與地稅所工作人員胡某的爭執過程中造成了他人輕微傷,行政拘留7日的行政處罰過重,沒有體現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法院經審理認定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平,可以運用國家審判權直接改變行政處罰行為。

(4)不可以直接追加對胡某的處罰。因為法院作為審判機關應該是被動的、中立的,不能超越職權而主動對沒有起訴的當事人作出處罰判決。

以上內容完全手寫,僅供參考。

❺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的案例分析

1.縣林業局的上一級關市林業局和縣政府有行政復議權.2.縣林業局為本案被告.3.縣基層法院有本案管轄權.4.本案有第三人,既某村委會.既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它應當是本案的第三人.

❻ 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

行政答復的產生多數往往是由於當事人就某一個具體問題,向行政機回關進行反映,希望得答到解決。有些行政機關接到反映後,作出了一種書面形式的文字說明,即行政答復。其行政答復的內容又具有多樣性,有的行政答復只是對當事人的一般咨詢問題給予的告知,有的是針對當事人要求該行政機關履行某個行為作出的答復,這種行政答復在司法實踐中比較常見。
可訴的行政答復應當具備行政行為的基本特徵,其答復的理由和結果直接涉及到當事人的具體權利和義務,構成了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
1、本案中,體改辦的答復直接涉及了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應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屬於可訴的行政答復;
2、體改辦屬於政府辦事機構,應以政府為被告。

❼ 最高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里26條和行政訴訟法的67條規定內容沖突沖突嗎

最高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出台,2018年2月8日已經廢止內。行政訴訟法屬容於法律,且2015年已經修訂,應按照行政訴訟法規定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8〕1號)
第一百六十三條本解釋自2018年2月8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8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5〕9號)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❽ 對行政訴訟法第五條進行法條分析,急!!!!

《行政訴訟法》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回包括行政答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
解讀:本條規定符合實際,對促進被訴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有現實功效。

❾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案例分析

該題不適合高質量,煩請法律分類的夥伴收回。

❿ 行政訴訟法第87條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刑事立案監督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的案件沒有依法立案以及刑事立案活動是否合法所進行的法律監督。根據本條規定,人民檢察院通過辦案、調查研究及公民、組織報案、控告、舉報等途徑,發現公安機關該立案而不立案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該立案而不立案,向檢察院提出的,檢察機關可以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如果認為該理由不成立,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則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立即立案。公安機關應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的案件,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屬於公安機關管轄且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立案條件,而公安機關不予偵查的案件:
一、公安機關接到報案或者發現犯罪事實、犯罪嫌疑人,沒有作出刑事立案決定的,這種情形屬於典型的有案不立。
二、公安機關以治安處罰案件立案或者處理。俗稱「以罰代刑」。在司法實踐中,這類案件較為普遍,原因在於公安機關沒有按照刑事案件立案,把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作為治安處罰的對象對待,這實際是放縱了犯罪。
三、公安機關刑事立案後轉治安處罰、勞動教養等行政處罰的。

熱點內容
行政法學題庫 發布:2025-08-16 14:33:07 瀏覽:759
2015勞動法加班規定的 發布:2025-08-16 14:32:29 瀏覽:636
公司開除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5-08-16 14:30:32 瀏覽:826
庫倫旗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6 14:30:28 瀏覽:345
經租房法院受 發布:2025-08-16 14:25:55 瀏覽:530
民事訴訟法改 發布:2025-08-16 14:14:48 瀏覽:57
勞動保障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6 14:14:36 瀏覽:109
法人代表和店長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6 14:13:51 瀏覽:895
2016新合同法租賃合同 發布:2025-08-16 14:11:28 瀏覽:202
華東理工大學法律碩士非全日制 發布:2025-08-16 13:56:30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