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關於撤銷協議
A. 關於撤銷合同協議書
直接要求乙承擔責任可能還會有很多麻煩,還有幾批貨?如果有很多甲沒必要再繼續和這樣一個沒有信用的人繼續合同,完全可以找個可靠地 於是把這邊的合同解除了 免了後顧之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七條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我的理解是 可以 對於沒有按時交貨的可以要求賠償 對於按時交貨的沒有必要了 就算要求了 也不會得到支持 就我的理解合同解除應該理解成可以溯及既往 甲可以要求所有的都返還 全部都恢復原狀(因為可能貨物不全部發了就會有損失)也可以要求只賠後來的 第一批不用陪 因為法條說的是可以 可就就是可以讓賠也可以不追究
希望採納
B. 第三方如何申請撤銷民事調解書
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時,需要提供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
對申請法院撤銷該調解書的請求,法院應當適用何種法律程序予以解決,主要有以下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通過復議程序解決。
根據調解書與決定書共有的性質,當事人對人民法院作出的調解書和決定書均不能提起上訴,即無上訴權。對調解書不服,法院可以參照決定書的救濟途徑解決,即向作出調解書的上一級法院提出復議申請。
上一級法院經審查後發現民事調解書沒有錯誤的,應當依法駁回復議申請;如果發現確有錯誤的,可以由上一級法院作出撤銷該民事調解書的決定。
第二種意見:通過再審程序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該條明確規定了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有申請再審的權利,法院查明民事調解書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規定的,應當再審。
認為民事調解書侵犯了其合法權益被侵害之後,及時向作出民事調解書的人民法院申請再審,請求法院依法撤銷該調解書,法院應當通過再審程序解決。
經審理發現提出的調解違反自願原則的事由不成立,且調解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並恢復原調解書的執行。經審查後發現民事調解書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應當依法撤銷該民事調解書,並依法作出新的判決,使調解書的強制執行效力歸於消滅。
第三種意見: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解決。
為增強對違法調解的規制,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增加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規定,賦予了案外人對損害其民事權益的調解提起改變或撤銷之訴的權利,既暢通了案外人權利救濟的法律渠道,又有利於對違法調解的發現及規制。
該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如果民事調解書使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該調解書的處理結果與當事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根據該條規定,案外人可以提出第三人撤銷之訴。
第三人應當向法院另行提起訴訟,以普通程序審理,訴訟請求的理由為侵害案外人合法權益。
法院審理時應當重點查明民事調解書是否侵犯了案外人權益,如果法院審理後查明民事調解書沒有侵犯,該調解書也沒有違反自願原則,且調解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則沒有權利申請撤銷該調解書,法院將依法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參與調解的各方當事人,進行案件調解時應當認真行使自己的權利、認清調解後所將承擔的義務,並在充分考慮各方利益、聽取各方意見的情況下進行調解,對存在的風險要有充分預判,不要在事後又以不了解情況等理由反悔,因為在沒有法定事由的情況下對調解書提出申訴,通常不能成立。
(2)民事訴訟法關於撤銷協議擴展閱讀:
其他相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C. 您好,我想到法院起訴撤銷不平等協議,需要多少錢訴訟費
根據你的協議內容確定。
(一)財產案件根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二)非財產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財產分割,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三)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沒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每件交納500元至1000元;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按照財產案件的標准交納;
(四)勞動爭議案件每件交納10元;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商標、專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納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納50元。
(六)當事人提出案件管轄權異議,異議不成立的,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D. 民事調解書可否撤銷,變更
民事調解書送達雙方後即發生法律效力,通常只有在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條件下,當事人才可以向法院申請對調解書進行再審,法院只有經過再審確認原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才可以依法撤銷原民事調解書。另外,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解除婚姻關系的民事調解書生效後,依法不得以任何理由再審和撤銷。
E. 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撤銷國內仲裁裁決的規定
你好,我國的民事訴訟法是沒有關於撤銷國內仲裁裁決的規定的,只有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規定,撤銷國內仲裁的規定在《仲裁法》里。需要注意的事,撤銷與不予執行國內仲裁的原因是一樣的,當事人可以選擇一種行使。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修改了下面的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條第(四)、(五)項,目的是保持與仲裁法的規定一致。
第二百三十七條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有問題請追問,無問題請採納。謝謝。
F. 起訴撤銷合同需要哪些資料
訴訟撤銷合同流程:1、提起訴訟的一方當事人應當提交起訴狀,載明訴訟請求及相關事由,並提供被告基本信息,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2、訴訟過程中,請求撤銷合同的一方對合同具有可撤銷的事由負有舉證義務,應提供相關證據證明;3、法院審理後認為可撤銷的,可以撤銷該合同,撤銷後的合同自始不發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條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G. 調解協議書有法律規定嗎怎麼樣可以撤銷調解協議書
人民調解協議書一般情況下是合法有效的。但如果存在重大誤解、脅迫等情況回,也是可以起訴,要答求法院判決撤銷的。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三十一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務。
第三十二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H.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幾條規定了關於申請撤回起訴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幾條規定了關於申請撤回起訴的內容
一、《民事訴訟法》
(1)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2)、第一百四十三條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3)、第一百四十五條 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4)第一百五十四條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66、在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出上訴。但該第三人在一審中無權對案件的管轄權提出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者申請撤訴。
(2)、143、原告應當預交而未預交案件受理費,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預交,通知後仍不預交或者申請減、緩、免未獲人民法院批准而仍不預交的,裁定按自動撤訴處理。
(3)、144、當事人撤訴或人民法院按撤訴處理後,當事人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4)158、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當事人的法定代理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如屬原告方,可以比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的規定,按撤訴處理;如屬被告方,可以比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缺席判決。
(5)159、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對該第三人比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的規定,按撤訴處理。
(6)160、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後,原告申請撤訴,人民法院在准許原告撤訴後,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作為另案原告,原案原告、被告作為另案被告,訴訟另行進行。
(7)161、當事人申請撤訴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訴處理的案件,如果當事人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需要依法處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準撤訴或者不按撤訴處理。
(8)191、當事人在二審中達成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對雙方達成的和解協議進行審查並製作調解書送達當事人;因和解而申請撤訴,經審查符合撤訴條件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I. 民事訴訟後原告撤銷訴訟的程序
1、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一、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是指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應當保障當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二、同等與對等原則。同等原則,是指一國公民、組織在他國進行民事訴訟時,與他國公民、組織享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和承擔同等的訴訟義務。對等原則,是指一國法院在民事訴訟中對他國公民、組織的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他國法院對該國公民、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同樣限制的原則;三、法院調解原則,《民事訴訟法》第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四、辯論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有權就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在法院的主持下進行辯論,說明和論證自己主張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反駁對方當事人的意見和主張;五、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處置自己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六、檢察監督原則,是指檢察機關有權對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實施法律監督;七、支持起訴原則,是指支持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2個問題沒找到相關信息
3、當事人行使處分權處置的權利,既可以是實體權利,也可以是訴訟權利。一般情況下,當事人對實體權利的處分,是通過對訴訟權利的處分來實現的。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享有處分權,法院享有審判權。處分權和審判權的關系是:處分權制約審判權,審判權監督處分權。
處分原則貫穿民事訴訟的全過程,具體體現是:
(1)民事糾紛發生後,是否起訴,以及在什麼范圍內起訴,由當事人自行決定;(2訴訟程序開始後,原告可以變更或者放棄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也可以對原告提出反訴;(3)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請求法院調解;(4)一審判決後,可以提起上訴;(5)裁判生效後,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6)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可以撤回起訴、撤回上訴、撤回執行申請。
另請參考:http://..com/question/7886744.html
J.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撤銷仲裁裁決的情形有哪些
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專撤銷裁決:
(一屬)沒有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
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裁定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