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規監督的主體包括

行政法規監督的主體包括

發布時間: 2022-03-04 12:02:03

① 38.下列屬於行政機關外部監督主體的有( )

ABCDE

行政監督包括抄行政內部監督和行政外部監督,行政內部監督主要指行政監督和審計監督;
外部監督包括權力機關(人大)的監督;司法機關(法院、檢察院)的監督;黨的監督,主要是紀委;人民政協的監督;社會公民的監督,如新聞輿論。

我國行政內部監督體系包括一般監督和專門監督。其中一般監督主要包括層級行政監督、主管監督和職能監督;專門監督主要包括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

② 什麼是行政監督行政監督的主體有哪些

法律分析:在我國,行政監督的主體就是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包括國家行政系統內部的上下級機關,如國務院、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和各級人民政府;還包括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各專門職能機關,如監察機關和審計機關等。我國的行政法制監督體制是由行政組織內部的同體監督和行政組織外部的異體監督兩部分構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十五條 監察機關對下列公職人員和有關人員進行監察:

(一)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機關、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機關、民主黨派機關和工商業聯合會機關的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三)國有企業管理人員;

(四)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第十六條 各級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管轄本轄區內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人員所涉監察事項。上級監察機關可以辦理下一級監察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監察事項,必要時也可以辦理所轄各級監察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監察事項。監察機關之間對監察事項的管轄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監察機關確定。

第十七條 上級監察機關可以將其所管轄的監察事項指定下級監察機關管轄,也可以將下級監察機關有管轄權的監察事項指定給其他監察機關管轄。監察機關認為所管轄的監察事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監察機關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監察機關管轄。

③ 行政監督的主體是什麼

一、什麼是行政監督
1、 行政監督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內部上下級之間,以及專設的行政監察、審計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廣義的行政監督泛指執政黨、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和人民群眾等多種社會力量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1)黨、國家機關和人民群眾是行政監督的主體,具有廣泛性和群眾性。
(2)被監督的對象,稱為行政相對方,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3)其內容是相對方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執行決定、命令的情況。
(4)其目的是,監察和督導國家公共政策執行機關工作人員及國家公務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遵紀守法情況。
2、行政監督的內容。
行政監督的內容比較寬泛。凡是監督對象的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都是監督的內容,都包括在監督的范圍之內。在行政監督中所發現的一切沒有法律依據的行政行為都應依法予以撤銷;對在行政監督中發現的一切濫用職權、貪污腐敗的行為要依法嚴懲。隨著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入,現在的行政監督已不僅僅局限於監督對象行為的合法性,同時也注重了對行政機關辦事效率的監督。因此,效能監督也同樣重要,政府和政府官員既要廉政,又要勤政。這是對行政監督提出的更為嚴格的、更高層次的要求。
二、行政監督的主體
行政監督的主體。在我國,行政監督的主體就是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包括國家行政系統內部的上下級機關,如國務院、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和各級人民政府;還包括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各專門職能機關,如監察機關和審計機關等。我國的行政法制監督體制是由行政組織內部的同體監督和行政組織外部的異體監督兩部分構成。依監督的主體劃分,行政監督有五種類型:
(1)執政黨的監督;
(2)權力機關的監督;
(3)行政機關的監督;
(4)司法機關的監督;
(5)社會監督。
綜上所述,對於行政監督的主體這個問題,我國行政監督的主體分為執政黨的監督、權力機關的監督、行政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社會監督這五大類型。其中社會監督也就是需要發揮人民群眾以及社會媒體的監督作用,與其他四種監督類型共同發生作用。

④ 行政監督的主體是什麼

監督主體的廣泛性監督對象、范圍的廣泛性兩個方面,監督主體的廣泛性包括政黨的監督、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群眾監督、社會監督等等,監督對象和范圍的廣泛性應當包括對一切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行為,行政措施、行政法規的實施等進行監督。

⑤ 狹義的行政執法監督主體包括哪些

一、狹義的行政執法監督主體包括:

權利機關對行政執法的監督,是指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它所產生的國家機關及其工緻人員的法律活動所實施的監督,權利機關監督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

二、行政執法監督適用范圍:

1、行政執法監督,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所屬工作部門(含直屬機構,下同)和下級人民政府行政執法情況實施的監督活動。

2、對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和依法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適用本規定。

3、國務院所屬部門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設立的機構和省以下實行垂直領導的部門的行政執法活動,應當接受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監督。

部門及職責:

1、行政監察、審計部門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監督職能。

2、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本級行政執法活動和行政執法監督進行監督。

3、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機構(以下稱法制工作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行政執法監督的具體工作。

⑥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監督包括哪些內容

(1)行政監察機關:行復政監制察機關主要是對國家公務員遵紀守法情況進行監督。
(2)、國家審計機關:國家審計機關主要是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財政收支行為進行監督。
(3)、上級行政機關: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活動負有領導和監督職責。

⑦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監督包括哪些內容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指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進行監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 其次,弄清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行政法制監督包括對各級政府制定各種行政法律規范的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對各級政府及公務員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對國家公務員是否守法、廉潔奉公進行監督。 第三,就可以分析行政法制監督的方式了。(一)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國家權力機關對行政主體的監督是全面的,具有最高權威性的。其監督方式主要有: 1.法律監督; 2.工作監督; 3.人事監督。 (二)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
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審判機關的監督和檢察機關的監督。 審判機關的監督主要是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進行。 檢察機關的監督主要是通過查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案件的方式進行。 (三)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是指行政監察機關、審計機關和上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屬於內部監督,有較大的監督范圍。 行政監察機關主要是對國家公務員遵紀守法情況進行監督。 國家審計機關主要是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財政收支行為進行監督。 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負有領導和監督職責,主要是通過檢查工作、受理復議申請等方式進行監督。 (四)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的監督
公民、組織的監督主要是通過批評、建議、檢舉、揭發或申訴、申請等方式進行。

⑧ 行政監督的主體

法律分析:行政監督泛指執政黨、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和人民群眾等多種社會力量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六十三條 行政機關實施監督檢查,不得妨礙被許可人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許可人的財物,不得謀取其他利益。

第六十二條 行政機關可以對被許可人生產經營的產品依法進行抽樣檢查、檢驗、檢測,對其生產經營場所依法進行實地檢查。檢查時,行政機關可以依法查閱或者要求被許可人報送有關材料;被許可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材料。 行政機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進行定期檢驗。對檢驗合格的,行政機關應當發給相應的證明文件。

⑨ 行政立法監督的主體 和形式是什麼

簡要概括: 1、行政法主體中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3、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4、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監督主體:如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體。又如行政復議中的上級行政機關等 4、行政主體:行政機關不等於行政主體,除行政機關外,一定的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定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的監督形式有兩種:

1、事前監督。指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立法活動在所立之法效力之前所進行的監督。這是最主要的立法監督形式,主要針對授權立法而言的。可以從以卜幾個方面考慮:
(1)行政機關是否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只有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才能進行相應的行政立法活動。我國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的有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2)是否在立法許可權范圍內行使立法權。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立法權,必須是在授權范圍內進行,不能超越法律所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同時授權應是有嚴格的限制,不能無限制的授權,否則造成行政權力的極度擴張,最終導致行政專橫。
(3)是否遵循相應的立法程序。嚴格的立法程序是正確進行行政立法的有效保障。按照立法程序進行立法,既能防止受領導者個人意志的影響,又可使立法程序規范化。一般而言,如果遵循程序正義,則其結果也是止義的。國務院2001年底頒布的「亍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專門對立法程序問題作了規定。
(4)內容是否違背憲法和法律。行政立法屬授權立法,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因而其內容不得有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之處,否則無效。這是行政立法過程中最易出現問題的地方,特別是地方政府在立法過程中易出現此類情況,一旦出現則屬實質違法,因而無效。
(5)上下級行政機關所立之法是否矛盾和沖突。在我國,地方國家行政所立之法不得與國務院所立之法相抵觸,否則無效。

2、事後監督。事後監督是指對已經生效的行政法規、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在適用過程中,對其合憲性和合法性產生懷疑而進行審查監督的過程。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事後監督的主要

形式是審查行政立法行為,撤銷與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或規章。

⑩ 行政監督主體是什麼,是否包括立法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

上面的回答是錯誤的,行政監督和行政法制監督是不同的,
行政監督又稱行政檢查,監督的對象是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例如有關主體定期檢查食品衛生。
而行政法制監督是國家機關、行政監察部門、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等對行政主體其行使行政職權時是否合法等進行監督。

熱點內容
醫保法治有獎 發布:2025-08-15 23:29:12 瀏覽:930
復旦大學法學院博士 發布:2025-08-15 23:28:20 瀏覽:163
法律援助條例規定法律援助事項作出 發布:2025-08-15 23:27:05 瀏覽:244
合同法建設未驗收使用 發布:2025-08-15 23:26:48 瀏覽:225
非道德測試 發布:2025-08-15 23:16:49 瀏覽:13
勞動法調休2016 發布:2025-08-15 22:34:15 瀏覽:365
投資協議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22:34:09 瀏覽:752
薩嘎法院 發布:2025-08-15 22:29:38 瀏覽:595
公司法表決權 發布:2025-08-15 22:20:08 瀏覽:158
借條由誰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5 22:14:31 瀏覽: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