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模擬法庭山西
朱昌谷與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等治安行政處罰糾紛上訴案
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行政判決書
(2008)渝三中法行終字第35號
上訴人(一審原告)朱昌谷。
委託代理人王陸俊,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
法定代表人馬世文,局長。
委託代理人王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法制科副科長。
被上訴人(一審第三人)王紹南(曾用名王少難)。
委託代理人余江華,重慶潤江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朱昌谷訴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治安行政處罰一案,不服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法院於2008年5月26日作出的(2008)涪行初字第12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於2008年7月15日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08年1月15日11時,正在建設的重慶市涪陵區柏利煤礦負責人王紹南向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治安支隊報案。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接到報案後,於2008年1月21日以聚眾擾亂單位秩序為案由登記立案;經調查核實,於2008年2月14日向被告知人朱昌谷告知擬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依據。2008年2月18日,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作出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被處罰人重慶市涪陵區山窩鄉新立村二社社長朱昌谷於2008年1月15日上午,組織村民50餘人到白濤鎮柏林村一社堰塘灣重慶市涪陵區柏利煤礦處,以該煤礦損壞山窩鄉新立村二社攔山堰為由進行鬧事,損壞煤礦部分設施,造成煤礦停工,並打傷煤礦職工。該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3條第1款第(1)項規定,決定對朱昌谷行政拘留15日。朱昌谷不服該處罰決定,於2008年3月26日以處罰決定書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程序違法等為由提起行政訴訟。2008年4月23日,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在一審訴訟過程中,以作出的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適用法律錯誤為由,作出涪公行(撤)《關於撤銷對朱昌谷行政處罰的決定》,決定撤銷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對朱昌谷未執行完畢的5天行政拘留不再執行。朱昌谷未表示撤回起訴。一審法院認為,在一審訴訟過程中,一審被告發現該處罰決定書適用法律錯誤,自己主動改正並撤銷該決定,符合法律規定,遂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第57條第2款(2)項之規定,判決確認被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違法;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一審被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負擔。朱昌谷以一審判決未認定實際拘留天數、所列第三人身份不明、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為由上訴至本院,請求撤銷一審判決。
一審法院將本......
B.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模擬法庭案例劇本在哪裡找啊
其實很簡單,這兩個可以連在一起,先是行政執法中造成過錯,然後變成行政訴訟。
C. 做一個行政訴訟的模擬法庭,求完整的案例和文書
近日,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不服公安交警部門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引起的行政案件,對違法認定書依法判決撤銷。
2002年1月29日,村民徐某駕駛自卸大貨車由西向東行駛,在某鎮衛生院門口超越停靠在路邊的公交車時,將橫過公路的張某某撞倒。該車右輪在制動剎死的情況下,將張某某拖行了8.85米後,又從其身體碾過後停住,致使張某某當場死亡。縣公安交通巡邏警察大隊民警對現場進行勘查後,又對肇事司機徐某血液中的乙醇含量進行了抽檢,經鑒定徐某血液中乙醇成分含量為124mg/100ml血。縣交警大隊於2002年2月8日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在該起交通事故中,駕駛員徐某酒後駕駛,觀察不足,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第六項的規定;張某某系未成年人,橫過公路時沒有成年人帶領,在車輛臨近時突然橫穿,違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六十三條第(二)項第(五)項規定;因此雙方應對該起事故承擔同等責任。死者父親張某對該認定書不服,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一審法院經過審理認為,《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維持了被告交警大隊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張某不服一審判決,向市中級法院提起上訴。提出縣交警大隊在作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時,沒有對肇事車輛性能進行鑒定,對肇事司機在事故時已經處於醉酒狀態未作出充分認定,並且認定張某某突然橫穿公路,沒有證據證明。所以認定肇事司機與死者負同等責任是錯誤的,請求市中院依法撤銷交警大隊的責任認定書。
徐州市中院經過審理認為,本案中縣交警大隊沒有查明事故車輛是否為證照齊全可以上路行駛的車輛,事故路段有無交通警告標志、事故車輛是否超速等基本事實,造成責任認定事實不清。雖然我國目前尚未出台有關醉酒的界定標准,但是司機徐某血液中乙醇含量過高是不爭的事實。另外,公安機關認定張某某在車輛臨近時突然橫穿公路證據不足,由此作出同等責任認定缺乏事實根據和邏輯推理過程。一審判決在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上均有不當之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判決:1、撤銷一審判決;2、撤銷縣交警大隊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判令縣交警大隊重新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D.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五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姜明安 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作者:姜明安 編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8
頁數:657
內容簡介: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為高校法學專業14門核心課程編寫的專門教材之一。《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全面、系統、深入地闡釋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研究的范圍主要包括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則及行政法、行政法學的歷史發展;行政法主體的一般理論及行政主體的職責、職權、管理手段與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行政行為的一般理論及行政行為的性質、特徵、構成要件、合法要件與各種類別行政行為的運作程序;行政救濟的一般理論及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性質、功能、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管轄、程序與裁判標准;行政賠償的一般理論及行政賠償責任構成要件、歸責原則、賠償范圍、方式、標准與程序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主要以我國行政法治實踐和行政法學說為基本研究素材,同時吸收、借鑒了國外行政法學研究的大量成果。《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在繼承、批判和揚棄國外行政法學的控權論、管理論、行政權力本位論、相對人權利本位論等各種學術流派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框架。
作者簡介:
姜明安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其主要著作和論文有:《行政法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出版)、《行政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論行政自由裁量權及其法律控制》(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行政的現代化與行政程序制度》(載《中外法學》1998年第1期)等。
E. 關於行政模擬法庭劇本
朱昌谷與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等治安行政處罰糾紛上訴案
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行政判決書
(2008)渝三中法行終字第35號
上訴人(一審原告)朱昌谷。
委託代理人王陸俊,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
法定代表人馬世文,局長。
委託代理人王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法制科副科長。
被上訴人(一審第三人)王紹南(曾用名王少難)。
委託代理人余江華,重慶潤江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朱昌谷訴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治安行政處罰一案,不服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法院於2008年5月26日作出的(2008)涪行初字第12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於2008年7月15日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08年1月15日11時,正在建設的重慶市涪陵區柏利煤礦負責人王紹南向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治安支隊報案。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接到報案後,於2008年1月21日以聚眾擾亂單位秩序為案由登記立案;經調查核實,於2008年2月14日向被告知人朱昌谷告知擬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依據。2008年2月18日,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作出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被處罰人重慶市涪陵區山窩鄉新立村二社社長朱昌谷於2008年1月15日上午,組織村民50餘人到白濤鎮柏林村一社堰塘灣重慶市涪陵區柏利煤礦處,以該煤礦損壞山窩鄉新立村二社攔山堰為由進行鬧事,損壞煤礦部分設施,造成煤礦停工,並打傷煤礦職工。該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3條第1款第(1)項規定,決定對朱昌谷行政拘留15日。朱昌谷不服該處罰決定,於2008年3月26日以處罰決定書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程序違法等為由提起行政訴訟。2008年4月23日,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在一審訴訟過程中,以作出的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適用法律錯誤為由,作出涪公行(撤)《關於撤銷對朱昌谷行政處罰的決定》,決定撤銷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對朱昌谷未執行完畢的5天行政拘留不再執行。朱昌谷未表示撤回起訴。一審法院認為,在一審訴訟過程中,一審被告發現該處罰決定書適用法律錯誤,自己主動改正並撤銷該決定,符合法律規定,遂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第57條第2款(2)項之規定,判決確認被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違法;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一審被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負擔。朱昌谷以一審判決未認定實際拘留天數、所列第三人身份不明、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為由上訴至本院,請求撤銷一審判決。
一審法院將本......
F. 行政訴訟的具體流程 我們要做模擬法庭
如果是好的模擬法庭應該先有原告的起訴書的,但如果沒有的話就從以下幾點進行:
1、需找出私自售票的證據,如證人、私自拿票的視頻、以及銀行存款的異動等。
2、找出公司管理規定和勞動法中員工責任部分,員工利用職務之便謀求個人利益是違法的。
3、要求員工辭職的程序的證據,程序合法有效的證據。
4、依據《精神損害賠償。。》的法條證明其不屬於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
要求駁回起訴承擔訴訟費用
有起訴書的話針對起訴書一一對應答辯。
G. 急需行政訴訟二審案例,模擬法庭審判用。最好原告有2個,利益訴求不同,案例越詳細越好。求好心人幫助。
建議你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上
找幾份行政判決書,編輯一下
或搜中國庭審公開網,找幾個庭審直播觀摩一下
H. 求行政模擬法庭劇本
一、庭審准備
二、開庭准備
書記員宣讀法庭規則:現在宣布法庭紀律:
(1)法庭內要保持肅靜,不得喧嘩,禁止吸煙;
(2)開庭時不得隨便走動,不準進入審判區,非經審判員許可不得發言、提問。如帝聽人員對法庭活動有意見,可在閉庭後以書面形式向法院提出。
(3)非經法院許可不準錄音、錄像、攝影;
(4)對違反法庭紀律失,由審判長、值庭人員、司法警察勸告制止,不聽勸阻的,視其情況輕重給予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沒收膠卷、錄音機,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三、宣布開庭
審:現在查明原告的要素,原告 劉佳麗 委託李航為其訴訟代理人,出庭參加的訴訟,代理人的許可權為委託代理。
被告的要素,被告曾澤飛委託郭雨、叢歡為其訴訟代理人,出庭參加的訴訟,代理人的許可權為委託代理。
第三人的要素,第三人郝欣欣、牡丹
審1:原告,你對被告及第三人出庭及出庭應訴的訴訟代理人的資格是否有異議?如有異議,請說明理由。
原:沒有
審2:被告,你對原告及第三人出庭及出庭應訴的訴訟代理人的資格是否有異議?如有異議,請說明理由。
被:沒有
審:第三人,你對原告及第三人出庭及出庭應訴的訴訟代理人的資格是否有異議?如有異議,請說明理由。
第三人:沒有
審:經審查,上述訴訟代理人的身份與代理許可權與庭審前辦理的委託手續一致,當事人之間未提出異議,出庭資格有效,准許原告劉佳麗訴訟代理人李航出庭參加訴訟。准許被告王韜訴訟代理人郭雨出庭應訴,准許第三人 從歡出庭參加訴訟。
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法院行政審判庭今天在這里依法公開審理原告劉佳麗不服被告鐵道部春運票價上浮一案。
審:現在開庭。
審:現在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本案由本院審判員曾澤飛擔任審判長,審判員 、 組成合議庭,書記員馬艷擔任法庭紀錄。
審:本合議庭主持法庭審判,當事人必須遵守法庭秩序。如有不同意見,可於庭審之後向本院提出書面意見。
審:本院收到原告的起訴狀後,在法定期限內予以立案,並向原告發送了受理案件通知書,預交案件受理費通知書、開庭傳票、向被告發送了應訴通知書、起訴狀副本、開庭傳票。
審:因為原告的起訴和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與有直接利害關系,本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決定通知其作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並向其發送了參加訴訟通知書、起訴狀副本、開庭傳票。
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當事人有申請迴避的權力,所謂申請迴避就是當事人認為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其它關系,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有權申請上述人員不參加本案的訴訟活動。
審:原告,你是否申請迴避?
原:不申請
審:被告,你是否申請迴避?
被:不申請
審:第三人,你是否申請迴避?
第三人:不申請
審1:現在宣布當事人的其它訴訟權利、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有以下各項權利:
(一)原告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可以變更訴訟請求,經法庭准許,可以撤訴。
(二)被告可以承認、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
(三)被告對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
(四)當事人有權委託人進行辯論,在法定期限內對判決、裁定可以提出上訴,申請執行。
(五)經法庭許可當事人可以查閱、復制本案的庭審材料和法律文書。
審2:原、被告在訴訟期間除依法享有上述權利外,還必須遵守以下各項義務:
(一)經法院兩次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對原告視為申請撤訴;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二)原、被告要實事求是地向法院提供、補充證據,提供偽證的,要負法律責任,訴訟期間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證人收集證據。
(三)提供證據要提供原件,提供原件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影印件、照片、復制本、節錄本。
(四)原、被告在法庭上進行辯論不許做人身指責,不許吵鬧,要求發言須經過法庭許可。
(五)原、被告必須執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收、裁定書、調解書,拒絕執行而對方造成損失的,應負責賠償,直至承擔刑事責任。以上義務要求當事人自覺執行,是否聽清了?
原:聽清了
被:聽清了
審:現在進行法庭調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應對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審:現在請原告明確自己的起訴請求事項及所需的事實根據,可以宣讀起訴狀。
審:現在請被告宣讀答辯狀。
審:請第三人明確自己的訴訟主張及事實根據。
被:北京鐵路局以被訴行為沒有強制力、是抽象行政行為,且劉佳麗不具有原告資格、沒有訴權等為由,請求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審:根據原告的起訴,被告的答辯的事實和理由,請原、被告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審:原告,你是什麼時間購買的火車票的?
原:2001年1月17日買了一張從石家莊到磁縣的車票。1月22日又買了一張從石家莊到邯鄲的車票。
審:你是什麼時間申請行政復議的?
原:是2001年1月18日。
審:被告,《通知》主要是針對什麼人的?
被:北京鐵路局
審:《通知》有沒有規定執行期限?
被:有,是春運期間。
審:請被告宣讀或出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檔。
被告請求出示《關於部分旅客列車實行政府指導價有關問題的批復》(計價格〖2000〗1960號)並巡場展示。 審:現在進行法庭質證。(應對被、原、第三人出示的證據進行質證) 審:原告,你對《關於報批部分旅客列車政府指導價實施方案的函》是否承認其真實? 原:我承認其真實性。 審:你對《關於部分旅客列車實行政府指導價有關問題的批復》是否承認其真實? 原:承認。 審:你對《關於2001年春運期間部分旅客列車實行票價上浮的通知》是否承認其真實? 原:我承認。
審:被告,原告的火車票是否真實?
被:真實。
審:第三人,原告的火車票是否真實?
第三人:真實。
審:法庭調查結束。現在進行法庭辯論。首先,請原告發表辯論意見。
原代理1:首先,火車票價不是市場調節價,而是政府定價,被申請人沒有權利上浮票價;
其次,依照《價格法》第18條的規定,火車票價是重要的公用事業價格和重要的公益服務價格,屬於政府定價的范圍。依據《鐵路法》第20條的規定,火車票價應當按照規定經國務院批准。未經國務院批准,被申請人擅自上浮票價是違法的;
再次,依據《價格法》第23條的規定,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益性服務價格、公用事業價格等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建立聽證制度,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主持,徵求消費者、經營者和有關方面的意見,論證其必要性、可行性。而被申請人沒有依法舉行聽證會。
綜上所訴,原告認為,被告及第三人的行為不僅侵犯了我及廣大旅客的合法權益,而且缺乏法律依據,內容失當,程序違法。
審:請被告發表辯論意見。
被代理1:1)國家計委已報請國務院同意,才下發了批復;
2)鐵道部按《價格法》第22條的規定,作了調查研究和論證工作,聽取了社會各界和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
所以,《通知》的內容、程序合法,不存在違法行為。
審:請第三人發表意見。 第三人:申請人沒有提供在春運期間乘坐北京鐵路局票價上浮列車的證據。完畢。 審:現在可以進行互相辯論。
被代理1:我們對原告的訴訟資格產生異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4條規定:「行政機關同一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兩個以上利害關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關系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沒有起訴的其它利害關系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如果原告就鐵道部春運客票漲價行為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需要通知幾千萬乘坐漲價列車的旅客參加訴訟,不合情理和法理。
原代理1:原告在購買火車票的時,就與鐵道部及第三人產生了直接的利害關系。《通知》允許三個鐵路局屬下的列車在春運期間上浮,就可能損害乘坐這三個鐵路局屬下列車的旅客的利益,在法律上就乘坐這些價格上浮列車的旅客如果對鐵道部的《通知》不服,就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所以我的當事人具有原告資格。
原代理2:正如被告委託代理人所言,需要成千上萬個第三人參加訴訟,那麼我想今天的法庭只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召開了,法律並不是硬性的死規定,適當的變通才更能體現法理和情理。
被代理1:旅客從鐵路運輸企業購買車票,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他與鐵路運輸企業之間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若鐵路運輸企業是非壟斷性企業,具有定價權,那麼,旅客購買價格上浮的車票,是自己的選擇,因此而發生的糾紛是一種民事糾紛,通過民事訴訟予以解決。
原1:今天所討論的是關於鐵道部指示標價上漲這一行政行為,民事訴訟是明顯不合這一前提的,況且,我想,原告資格的是否存在是毋庸置疑的,我的當事人符合一切的原告構成要件,因為 鐵道部的《通知》影響到所有可能乘坐被允許價格上浮的列車的人的利益。同時我的當事人在購買了被允許價格上浮的列車車票,實際支付了比價格上浮前多的票價時,他的實際利益造成了損害。也就是說,我的當事人實際成為旅客時,鐵道部的《通知》對他的利益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換言之,他與鐵道部的《通知》之間產生了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被代理2:我想請對方委託代理人注意另外一點,我的當事人制定的《通知》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其對象是廣大旅客,而旅客又是不確定的,其行為屬於抽象的行政行為。
原代理2:我們認為,鐵道部《通知》所針對的對象是鐵路局。這一點,從鐵道部《通知》的抬頭和行文中,都可以看得很明確,即鐵道部《通知》是發給各鐵路局的,而不是發給廣大旅客的。鐵道部所發出的是通知而非通告。被告的行為是具體行政行為。
原代理1:同時,鐵道部《通知》中的事項也是非常明確的,即2000年春運期間部分旅客列車價格上浮。其行為具有「對象的特定性」。
被代理1:原告委託代理人剛才說我們《通知》的對象是鐵路局,那麼請問原告委託代理人,與你們產生利害關系的是鐵路局。那麼坐在我面前的應該是鐵路局。
被代理2:1)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所謂抽象行政行為,其特點是針對不特定對象、能反復適用的行為。鐵道部的《通知》,不針對特定的對象,具有普遍約束力,能夠反復適用,屬於抽象行政行為。劉佳麗提出的請求不符合《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的規定。(2)鐵道部的《通知》並不是針對某一個特定的旅客作出的,而是針對所有的乘坐列車的不特定的旅客作出的,對不同的乘坐漲價列車的旅客都予以適用。所以該{通知}屬於抽象行政行為。
原代理2:(1)鐵道部的《通知》直接發生了執行效力,即導致了客票漲價的行為後果;(2)鐵道部的《通知》只適用於2001年春節前後特定時期;(3)鐵道部的《通知》通過鐵路局就得到了實施,沒有中間環節;(4)鐵道部明確規定了客票上浮的范圍、時間和幅度。我們認為這是明顯的具體行政行為表現。
被代理1:我方認為,這些並不能證明【通知】屬於具體行政行為,最高人民法院的新的司法解釋將抽象行政行為界定為「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行政規范性檔」。可見,抽象行政行為的基本特徵是,「對象的不特定性」、「反復適用性」、「規范性」。
而該【通知】明顯符合以上特徵,請合議庭予以採納
原代理1:被告在審定程序上是不合法的,我認為鐵道部沒有舉行聽證會而價格上浮在程序上是違法的。被申請人決定票價上浮方案沒有依法實行聽證會制度,其漲價沒有必要性,並且被告未提供此次票價上浮舉行價格聽證會的有關文件、資料及事實根據。因此,被告通知2001年春運期間部分旅客列車實行票價上浮在程序上是違法的。」
被代理2:我們在這次漲價過程中的做法是符合《價格法》第23條的規定的。[22]
第一,對於鐵路運價調整是否屬於聽證范圍,《價格法》沒有作出明確規定。
第二,建立聽證會制度在我國是一個新事物,涉及問題十分復雜。因此,《價格法》第32條規定的是應當建立聽證會制度,而不是應當召開聽證會。
第三,為了既體現依法治國精神,又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貫徹落實《鐵路法》、《價格法》的具體規定,國家計委和鐵道部組織召開了具有聽證會作用的論證會,聽取運輸企業和一定程度上代表消費者利益的地方物價部門的意見。另外,鐵道部還組織各鐵路局廣泛開展客流調查,聽取廣大旅客對春運票價上浮的意見和要求。綜上所述我們的程序是絕對合法的。
原代理2:被告認為鐵路運輸旅客列車票價並不屬於《價格法》所規定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因此不屬於應當舉行聽證會的范圍。按照鐵道部的看法,《價格法》因為沒有明確規定鐵路運輸旅客列車票價的定價屬於應當舉行聽證會的范圍,因而不屬於應當舉行聽證會的范圍。被告的這一說法是不正確的。對一個法律規范含義的理解,應當側重於對其內涵的認識,只要是「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等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都應當屬於舉行聽證會的范圍。鐵路運輸旅客列車票價涉及幾千萬旅客的經濟利益,其社會影響可以說巨大。同時,《價格法》中還有「等」字的表述,也是鐵路運輸旅客列車票價應當舉行聽證會的法律根據。
原代理1: 「聽證會」,就具有特定的含義和特定的形式。[23]國家計委和鐵道部在一定范圍內由一定范圍的人參加的「論證會」,與聽證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首先,舉行聽證會是一項法律義務,而論證會則不是法律所明確規定的徵求意見的形式;其次,在聽證會的形式上,政府的價格主管部門主持下,申請改變價格的企業為一方,消費者與其它利害關系人為另一方,雙方各持己見,進行申辯和爭論;再其次,在聽證會的程序和雙方程式性權利上,與論證會都有所不同;最後,經過聽證會的,政府價格部門在確定價格時,應當以聽證會的筆錄為依據。可見,國家計委、鐵道部進行的論證會,在形式和內容上都不屬於聽證會。
國家計委在沒有舉行聽證會的情況下,即批准了鐵道部關於2001年春運期間部分旅客列車漲價的請示,是違反法定程序的。因此,國家計委的批准行為在這個意義說,也是無效的。當然,沒有舉行聽證會,並不是鐵道部的過錯,因為鐵道部並沒有舉行聽證會的法定職責。
原代理2:總之,鐵道部的《通知》不是人民法院的審查對象。人民法院所能夠進行審查的,只是《通知》在作出的程序上是否合法。鐵道部的《通知》應當由國務院批准之後,才具有法律效力,而國務院沒有進行批准,因而,鐵道部的《通知》是無效的;同時,鐵道部的《通知》應當在國家計委舉行聽證會後,才能由國務院批准,而國家計委並沒有舉行聽證會,因而也由於違反法定程序而違法。鐵道部在舉行聽證會和批准漲價上均沒有過錯,但《通知》是以鐵道部的名義下發的,該《通知》的效力取決於是否舉行了聽證會和是否經過了國務院批准。鐵道部的通知在沒有獲得國務院批准和舉行聽證會的情況下,即予以下發並執行,因此,鐵道部的《通知》違反了法律程序。
審:法庭辯論結束。
審:原告陳述最後意見
原:鐵道部及北京鐵路局的行為程序違法,且其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原告請求法院依法公正判決。
審 : 被告陳述最後意見
被:鐵道部的行為合法。
審:第三人陳述最後意見第三人:北京鐵路局的行為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