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的證明責任和證明標准
㈠ 刑事訴訟法對證明標準的規定
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排除合理懷疑。
根據刑訴法第53條的規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㈡ 刑事訴訟法的證明責任的概念
證明責來任一詞最早規定在古自巴比倫王國《漢穆拉比法典》之中。證明責任是案件處於真偽不明狀態下當事人索要承擔的敗訴風險。英美法系實行當事人主義,法院採取不幹涉態度,雙方當事人都對自己的主張負有舉證責任;大陸法系採取職權主義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㈢ 什麼是證明責任在三大訴訟法中,分別由哪一方承擔證明責任
證明責任,簡單地講,就是對主張的事實應提供證據並予以證明的責任。我國的三類訴訟的舉證責任,因案件性質不同,規定了不同的舉證責任原則。當然,三類訴訟的舉證責任,也分別有特殊情況下的不同舉證責任分擔。
一、民事案件舉證責任
1、當事人舉證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一款;「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3]
2、人民法院舉證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二款;「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3、舉證責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規定的侵權訴訟案件中,由侵權人負責舉證,證明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或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二、刑事案件舉證責任
1、公訴案件,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舉證責任。
2,自訴案件,由自訴人承擔舉證責任。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三、行政案件舉證責任
被告負舉證責任是行政訴訟的特有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