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小作文
Ⅰ 行政法規的行政寫法
行政法規包括標題和正文兩大部分,它們各自的寫法如下:
標題
行政法規的標題通常有以下四種寫法:
(1)是由國家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務院公報》1991年第1號)。
(2)是由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其中事由多用「關於……的」介詞結構,使之作文種的定語,如《國務院關於鼓勵華僑和香港澳門同胞投資的規定》(《國務院公報》1990年第18號)。
(3)包括適用范圍、事由和文種,如《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國務院公報》1988年第15號)。
(4)只含事由和文種,如《鹽業管理條例》(《國務院公報》1990年第4號)。如果該法規是暫行、試行或補充的,則在法規名稱前註明「暫行」、「試行」、「補充」的字樣。如《有線電視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公報》1990年第29號)。
正文
行政法規的正文包括制定目的或根據、適用范圍、主管部門、具體規范、獎懲辦法、施行日期等內容。
制定目的是指制定該法規所達到的結果,用「為」或「為了」介詞領起,往往起筆交代。制定根據是指制定該法規所依照的法律、法令或法規,用「根據」、「依照」等介詞領起,寫在第一條或第二條中。依法規的內容,制定目的和制定根據可只寫一個,也可兩者都寫。
適用范圍是指必須依照執行或應當參照執行該法規的機關、團體、單位或個人。其中,依照執行的對象寫在篇首或篇末,參照執行的對象多寫在篇末。
主管部門是指主要負責該法規的解釋以及制定實施細則的機關,多在篇末寫清。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公報》1989年第13號)的第二十八條規定:「本條例由農業部負責解釋;實施細則由農業部制定。」
具體規范是指該法規所規定的要求執行和遵守的事項,這是正文的核心部分,需要分若干章或若干條逐一表述。
獎懲辦法是指該法規所規定的獎勵和懲罰措施,有的在具體規范中分述,有的單列於具體規范之後條陳。根據法規的內容,可兩者兼寫,也可只取其一。
施行日期是指該法規的生效時間,多在最後一條中註明。有的法規發布之日立即生效,寫明「本條例(規定、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的字樣;有的法規從發布到施行要隔一段時間,如《土地復墾規定》(《國務院公報》1988年第24號)於1988年11月8日發布,施行日期是1989年1月1日;有的法規不規定具體的施行日期,只寫「本條例(規定、辦法)的施行日期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等。一些新法規發布的同時還廢止有關舊法規,也在最後一條中寫出廢止的舊法規名稱、制發機關及發布日期。此外,行政法規如有附件,將其列在正文之後。
Ⅱ 請舉例說明什麼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首先,
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回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答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地方性法規是指地方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其效力不能及於全國,而只能在地方區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以食品安全為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是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是由國務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規;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是由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是地方性法規。
Ⅲ 山東省公開選拔初任法官、檢察官題型,山東省公開選拔初任法官、檢察官的筆試題
2010年山東公開選拔初任法官檢察官任職考試的筆試內容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內選擇容題、分析題、案例及寫作題(包括判決書和申論小作文)。
選擇題的測查范圍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社會常識(佔比例的10%-20%)法制史政法理論治安管理條例。其中單項選擇題為60個,每題0.5分,多項選擇題為20個,每題1分。
分析題為15分,內容是給定一份關於侵權方面的民事訴訟材料,要求據材料分析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案例題10分。要求根據材料擬定一份刑事判決書。
寫作題要求以「當正義遭遇權力」為主題寫文章,分兩個小題,一個5分,一個20分,共25分。
Ⅳ 2020 法考主觀題出成績了,你們考得怎麼樣
110分低分滑過,考的一般。
刑民兩大科我是沒時間再復習第二輪的。
刑訴、民訴、行政法偏程序法和公法的,不會太復雜,聽課也不一定趕得上,我客觀題考試前在剩餘的時間里,仔細通讀了兩三遍法條,一個字一個字讀,用刑民兩科習題冊上的出題方式自己想能咋出題的瞎琢磨,可能效率比跟老師通篇學習的效率要高一些。
商經類全部吃券商從業期間的經驗。
法理、中特部分靠以前券商從業期間的政治敏感性,法制史放棄。
三國法放棄。
整理心得:
刑民兩大科我仍然不可能再花大精力去研究的,就看自己第一遍復習和整理的含金量,另外各給了一天的時間看兩位老師考前整理,民法孟老師在微博上運營的很好,重點、模擬都有。
刑法我信我自己整理過,最仔細的思維導圖,最後只看了一遍柏神整理觀點展示,我想刑法如果有難點也應該是難在觀點展示上,其他的應該沒什麼障礙。
刑訴、民訴、行政法從客觀題答題的過程來看,還是不成體系,得補刷視頻,所以在B站上看了主觀題部分的視頻講解,都是方圓眾合的老師,民訴戴鵬,刑訴左寧,行政法李佳,這三位的課上干貨很多,難點會側重講,難理解的會用「技術流」再拆解,都是一遍過能全部理解。
商經類仍然全部吃券商從業期間的經驗。在網上找了一部分郄鵬恩的主觀題部分的材料,結合著之前客觀題的書快速順了一遍,有以前從業完全沒涉及了解過的,就重點看了下,全程不到5個小時。
法理、中特部分因為需要寫小作文,所以必須要聽課或背套路,所以也需要突擊聽了杜洪波老師的課。杜老師講課的應試感覺很足,給了很多答題邏輯,其實是很好用的,但我記得並不好,在考場上差點趴窩。
Ⅳ 求一篇比較行政相對人權利與公民的憲法權利的文章
公民權與行政相對人權利間有許多地方要明晰。對兩者在行政法學研究中的位置也應明確擺放。公民權與行政相對人權利在淵源上有聯系,在外延上有交叉。通過對兩者概念、特性、關系的解析,從而擺脫行政權——公民權的認知模式,確立行政權——行政相對人權利在行政法學研究中的主流認知模式。
[關鍵詞] 公民權 行政相對人權利
公民權與行政相對人權利,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明確兩者之間的概念、特徵,是深入研究行政法的基礎理論,科學構建我國行政法學理論體系的有益探索。本文試作探討。
一
對公民權概念進行界定,必須明確公民的內涵與外延。從語義學角度分「公民權」一詞是偏正結構,「公民」是限定「權」的。公民權是公民的權。「公民」本意是「屬於城邦的人」或組成城邦的人,顯然這是一個既超越血緣關系又超越王權專制的帶來某中普遍性的法律資格概念。公民身份意味著公民權利。1、而現在公民是指具有某個國家的國籍,並根據這個國家的憲法和法律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可見公民是構成國家的個體,法人等組織只能是公民功能的延伸。所以公民權也只能涵蓋個體所具有的權利而不包括法人等組織所享有的權利。「公民權指『公民的權利』,它與『法人的權利』,『外國人的權利』等概念相對應」。
2、「公民權是指一國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權利。」
3、這種分析得出公民權是公民權利的簡稱,公民權利可分為公民基本權利和公民一般權利,公民實體性權利和公民程序性權利。其中公民基本權利是由一國根本法(憲法)來確認的,其他的公民權利在一國法律體系中予以詳細規定。必須指出的是:根據權利推定理論,相對公民而言,」法無明文規定即自由」。因此,公民權利要比我們想像得更加豐富。 為了更加全面,准確地理解公民權,我們必須對公民權(rights of citizens)與人權(Rights of Man)做出一定的區分:「在歷史上,公民權概念的出現早於人權,但現代憲法里的公民權在理論上都是以人權為道德依據的。因為,作為現代公民權之法律依據的現代憲法是以人權原理為根據的,而且現代政治權力,法律行為在理論上都要依循人權原理。從這種意義上講,公民權是人權在法律上的表現,人權是公民權的道德根據,憲法則是公民權的法律根據。不過,公民權並不能取代或等同於人權。因為,在效力上,公民權作為法定權利的特定決定了它有可能被政治權威通過法定程序在實在法意義上合法地加以改變,取消或使之束於高閣,甚至直接違背人權;而人權則無論是否得到立法的認可都應該為每個人所享有,對它的不承認或否定在道德法的意義上屬於非法。在內容上,任何公民權都只能是人權字法律上近似的,不完全的表現,這是因為,一方面,任何社會只能在現實條件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公民權來促進和實現人權。不是所有的人權都規定為法律上的公民權,同時,由於公民權里有某些技術性,派生性或從屬性的權利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公民權都可以直接還原為人權;另一方面,人權概念本身往往因價值概念,學術主張和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多變,而公民權的內容則相對 穩定。另外,諸如不具備某國公民資格的外國人和本國兒童應該享有的某些權利,是公民權概念無以囊括的。鑒於此,我們可以說,作為道德權利,人權只有表現為社會(國內社會和國際社會)權利,才會取得實效;作為法定權利,公民權利只有以人權為根據,才能保持其 道德上的正當性並增強其適用效力。」
4 、至於聯合國1948年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以公民自由的基本權利(第1~20條),政治上的基本權利(第21條),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基本權利(第22~27條)為內容就是對公民權的規范和豐富,1966年和1977年先後通過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5、和關於人權新概念的決議案。1977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強調發展權是一項基本人權的決議案就是公民權發展的明證。所有這些表明公民權的豐富與人權運動的推動是分不開的。
由上分析,公民權與人權的關系可以視作為法定權利與道德權利的關系,人權的外延要大於公民權。
二
行政相對人權利和行政權均屬於行政法學理論體系中的核心概念。「行政相對人權利的概念與現代意義的行政法密切相聯。可以說將其與行政權相提並論是現代意義行政法的功績。」6、那麼,行政相對人權利如何定義呢?筆者認為可作如下定義:行政相對人權利是一國法律體系內規定的公民所享有的權利,在行政管理領域中的反映,由一般公民,法人,社會團體及處於行政相對人身份的國家組織等享有並行使的權利。
7、對這一概念的把握,應從以下幾點予以著手:
首先,從權利淵源上講,行政相對人權利是公民一方在以行政相對人身份出現時所具有的權利。它是對公民等一方所享有權利的另一種理解。當然這是最為原初的狀態,由於社會發展,出現了眾多形態的法律主體,如:企業法人、事業法人、合夥。它們所享有的權利可以從公民所享有的權利中引申出來。
其次,行政相對人權利是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作用的權利。行政法只調整一定范圍內的社會關系,這個范圍就是行政活動的范圍,行政法規定著這一范圍內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換言之,行政相對人的權利也就是在這個范圍內行使的權利。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許多權利只能在行政活動范圍內行使,不可能在民事活動等其他領域內行使,而只有在行政活動范圍中行使的權利,才是行政相對人的權利。行政管理活動即為行政權的行使過程。「由於行政活動是行政權力的運用過程,而不是公民全部活動的過程,公民的所有權利就不能是行政相對人權利,因而行政相對人權利是有限的。」
8 、行政相對人的可分為個人和組織,這些主體在行政管理中所享有權利的范圍,內容,數量大致相同的。
9、但自然人與組織之間,不同組織之間的差別也應進行關注。這種關注是對法 律主體間權利義務差別的尊重。從而掌握准確信息,使得行政法學這門應用法學學科更具有指導實踐的功用。例如,本國公民與外國人,本國法人與外國法人,根據入世的有關承諾,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准許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法律法規和文件,標志著中國的經濟政策已開始向深層次的「國民待遇」方向展開。但是必須研究他們之間的對策差異,我們承認他們之間的差別是為了更好地實行國民待遇,而非厚此薄彼,更不應厚彼薄此。
10、 還有公司與合夥,大企業與小企業,尤其對民營企業的支持。改革開放20多年來,民營企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今後還將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個專門對民營企業的市場准入政策。民營企業准入領域究竟有哪些?准入條件是什麼?給民營企業劃一個清晰的「圈」,應使民營投資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要突破以往那種所謂「戰略性」、「公益性」等籠統的產業劃分,只要是競爭性、贏利性領域,特別是民營企業普遍關注的金融、保險、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等,都應該降低准入條件,對民營企業的開放。 只有加強對市場主體不平等現實的關注,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相對正義的政策。以上對行政相對人所涉主體的差別性的強調,主要是為了說明在行政活動領域,公民權的表述力度,寬度均顯不足,公民權這一概念不能是行政相對人權利的簡稱,也不能對其進行替換。
11、 三 公民權與行政相對人權利的內涵與外延已逐漸清晰,兩者不存在包容關系。公民權表面上要大於行政相對人權利。但正如以上分析的,公民權不包括法人,其他社會團體,無國籍人和外國人的權利。 根據國家職能的分工,一般分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公民在三種職能體系中均享有權利,這種權利均可稱為公民權利。而行政相對人權利僅限於個人與組織在行政管理領域中所享有的權利。由此整個法律體系規定的公民權利與行政法規定的公民所享有的權利是整體權利與部分權利的關系。 引起認識混亂的主因在於對以下四對關系的不明確。筆者將對國家權力-公民權(利);國家權力-行政相對人權利;行政權-行政相對人權利;行政權-公民權(利)四組關系式作分析。 國家權力——公民權(利) 從權力來源說,國家權力來自公民的賦予,公民權利是國家權力來源正當性的根源所在。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的界分是社會整體利益的兩個方面即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相區分的法律表現。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界限不明,意味著利益主體不明,意味著存在利益歸屬關系模糊的灰色區域。現實社會中出現這種情況時,公民和國家分別對這一灰色區域的實際控制范圍通常總是由實際的力量對比關系決定。因此,可以肯定,這種發生在代表公共利益的主體和代表個體利益的主體之間的利益爭奪必然是非程序化是,不論其結果如何,都會造成對法治的破壞,從而損害預設的憲政秩序。所以,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的嚴格界分實質上是社會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的界分。 國家權力——行政相對人權利 兩者之間的直接聯系不明顯,主要是行政相對人權利對應的是行政領域,與國家的立法,司法職能不相關,故此二者在邏輯上不相對應。 行政權——行政相對人權利 行政權與行政相對人權利的關系是行政法所要調整是核心矛盾。只有正確處理行政權與行政相對人權利的相互關系,合理設定行政主體和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在行政法律關系和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使兩者處於動態的平衡,才是依法治國,構建我國行政法律體系的關鍵之所在。對行政權與行政相對人權利作出較為全面論述是羅豪才與崔卓蘭二位教授所合寫的論文。
12、 行政權——公民權 「行政機關與公民的關系在本質上屬於憲法性問題,它是國家與公民的一個側面,因而必須通過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審視這一社會關系。」
13、故而筆者認為在行政法學領域,行政權相 對應的是行政相對人權利。公民權則應對應國家權力。若行政權與公民權利相對出現則更應限於憲法性論域,以免造成法律術語使用上的混亂。 許多作者常把行政相對人權利簡稱為公民權,這種便於行文的處理似可以理解,但這種術語上的替換更多的是追求形式上的和諧與簡潔,而忽視了法律術語的特定內涵及術語使用上的准確性,嚴肅性。
14、 行政權——公民權模式折射出計劃經濟下全能政府模式的延續,視政府利益為國家整體利益。行政權功能的凸現把立法權,司法權隱而不談,這絕非偶然。在依法治國方略的指引下,要求加大公民參與的力度和廣度,這當然並非局限於公民對行政權行使的參與,更要加大對公民參與立法意識的宣傳和培養,推動公民積極應訴和維權,這是我國民主進程的必由之路。 四 方世榮博士對行政相對人權利作了開創性研究。
15、根據方先生的論述,本人對行政相對人權利與公民權區別有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行政相對人權利並不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它包括公民的基本權利,是基本權利的具體化。但不包括有基本權利派生的權利以及基本權利以外的一般權利。也就是說,在行政相對人權利中,一部分權利同時屬於公民基本權利,另一部分則不屬於公民基本權利而只能是行政相對人權利。可見兩者具有范圍上的差別。 第二,行政法是貫徹實施立法的部門法,當行政法將憲法有關公民基本權利的內容加以具體規定時,行政相對人權利就是公民基本權利在行政活動中的具體化,細致化。由此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與行政法規定的行政相對人權利是概括權利與具體權利的區別。 同一種公民基本權利將會在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等部門法中都得到具體化。如公民的人身權不受侵害,在民法中是對其他民事主體主張的民事權利,在刑法中是對犯罪人主張並受司法機關保護的受害人權利。在行政法中則是對行政主體主張的行政相對人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講,行政相對人權利只是公民基本權利在行政法領域中的具體表現,而不等於公民基本權利本身。如果我們將行政相對人權利與公民基本權利等同,就限制了公民基本權利的豐富內涵和具體形態。 第三,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主要是靜態的,確認性的,而行政法規定的行政相對人權利是基本權利(包括公民基本權利那一部分)則是動態的,交互性的,是行使於特定主體之間的權利。這主要是針對成文法國家,尤其對我國,憲法主要起宣告作用,不具有可操作性。
以上分析表明,憲法規定的公民權與行政法規定的行政相對人權利有一定區別,並有區分的必要。行政法學在認識並研究行政相對人權利時,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它們就是立法規定的公民權。行政法學研究也不應簡單照搬憲法關於公民權的理論。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成為法國家,公民的憲法權利通常都要由法律,法規等來具體化為行政法權利。我國公民行使權利的直接依據往往是法律,法規。這種法律適用機制使我們需要研究行政相對人在行政法上的權利,研究行政法對公民在憲法所規定權利的保障與實現過程。 在行政法學研究中,區分行政相對人權利與公民權旨在為科學地運用法學術語,嚴謹規范學術研究,使行政權——行政相對人權利這一分析模式成為主流。
Ⅵ 求一篇行政法研究生復試英語口語面試自我介紹短文,大概4-5分鍾左右,突顯從經濟法學院轉學院到行政法
華爾街、英孚都可以,但介格比較高 上課花車程時間又.好.多;我有去上過ABC天丅專口語 如果你沒有太屬多時間 又不希望浪費太多時間在學習英語上面的話,那麼其實你可以試看看這種在線英語學習方式 我覺得在線的方式性介比較高 你也可以找幾個了解一下吧;英語不好都不適應這兩個學校,這兩個學校對英語要求都不低,相對而言,浙大更難考,因為是自主劃網院校,招生人數也很少,華東政法招的人挺多的
Ⅶ 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上的作文怎麼樣寫容易得高分呢
應該寫策論文,得高分的可能性大些。
開頭第一段或者第二段提出問題,往下每段段首寫解決問題的對策,三條對策的就寫三段,最後一段總結前面的,要呼應到你的文章標題和三條對策。事業單位考試的作文一定要讓閱卷老師感覺你這學生頭腦很清晰,很有層次感,再加上你在文章的醒目位置添加上一些時政熱點,能保證你能的一個中等偏上的分數。
Ⅷ 考法律碩士行政法方向
9月2日 19:45 給想要考法律碩士的同學的一點個人經驗
1.適合考法碩的人:
英語基礎不能太差 記憶力好 最好擅長背誦 熱愛法律專業 (還有數 學不好的)
原因 法碩的單科分比較高 去年60今年50-55(北京地區)
2. 選擇的學校
綜合考慮地理位置 熱門程度 報考34所的話 可自主劃線今年有的考生因此 而上了 如清華313 武大305等比國家線還低 還有學費和住宿問題 法碩 的學費是比較貴的
以北京為例 今年北大42000人大39000不提供住宿
中政9000每年 提供住宿750每年
這些問題都要考慮到 不然考上了也要為此頭疼
3.考試科目
英語 屬日積月累的那種, 每天都要學, 建議睡前聽聽聽力,要堅持每天至少半小時,即使聽不太懂也沒關系 , 絕對可以增強語感, 使學到的語法轉化為語感是一個飛躍。
也可以聽聽瘋狂英語或English Walkman等激發一下學英語的興趣。
我用的是朱泰琪的書, 還不錯, 比較細知識點全面,
反正這幾年的真題是一定要看的, 到後來不要做太多題,。
多背幾篇作文就好了。
政治 就是要平時踏踏實實的看,從10月份開始好好看吧,之前可以大概過一遍, 我用的是人大出的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組織編寫的那本復習指導 ,到了後來再買一本時事 及 數套沖刺預測題做做,我用的林代昭的還有北清人的,最後考了75分,還算可以吧 。
碰到主觀題是主要是要歸納出幾點來,寫的時候有條理一點,盡量多寫一些,我考的時候全都寫滿了,最後的時候一定要多看看時事,這些分相對說是好拿的。
專業課 我所看過的書有
《2003年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大串講》 曾憲義
《2003年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輔導指南》
《2003年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指南(第三版)》
《2003年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聯考考試大綱》
《2003年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聯考考試模擬試題及解析(第三版)》
就把這些書看好也就行了
我看指南的時候大概是一天看30頁左右,大概一個月看一遍,到考前看上三遍,看的時候有的地方也不太懂,但要切記不要鑽牛角尖,關鍵是把最基本的概念掌握,因為考試的時候超綱題還是少數,然後做題,考試時有模擬題中的原題,最好把做錯的地方做上標記,到最後要再看一遍。
我沒上過輔導班,聽過和指南配套的串講磁帶,其實也就是聽一些普通話不標準的教授給念念書,還是指南上的內容,不過睡前聽聽也能增加些印象。
4.考試的時候
因為專業課題量大一定要快點寫,因為是按點給分的,考的時候一直不停筆的寫時間才剛好,提醒大家注意速度,以免到最後做不完題,但同時也要注意筆跡工整,分點寫清楚。
5.我的考研經歷和感受
2002年 報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352 復試線 356 / 60
2003年 報考中國政法大學 344 復試線 332 / 53 / 85
要說的一點就是,我這次考比上一次學的要好,就是大家不要以為法碩很好考或者今年分低,其實今年的題比去年要難考的,專業課不容易考出高分的,哪怕你自我感覺良好,分出來以後也不會太高,中政今年綜合課最高大該是123分吧,如果考法碩,兩門基礎課要考到140才比較有把握。
感受就是 每天都要堅持下來,對照大綱系統的掌握,輔導書上對每一章都有圖表可以幫助系統記憶,專業課也要注意理解,02年的題很簡單,03就變難了一點,單靠純記憶已經不行了,比如今年刑法的案例就不像往年那樣簡單,有點迷惑性,這也是以後的發展趨勢。
6.最後一點 法碩這個專業前景如何,目前也是褒貶不一,別把它想得太好了,未來還要自己好好努力才行,如果選擇了考法碩,祝你們一路走好!! ..
http://www.cupl.e.cn/index.php
中國政法大學
電 話:86-10-62229984,62229315
傳 真:86-10-62229271
Email :[email protected]
參考文獻:http://exam.studa.com/2003/9-29/20039299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