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問題
1. 刑事訴訟法中的一個問題
沒有違背。抄在這種情況襲下,確定管轄的關鍵是區分主罪由誰管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規定,在你所說的這種情況中,如果涉嫌主罪屬於公安機關管轄,由公安機關為主偵查,檢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主罪屬於檢察院管轄,由檢察院為主偵查,公安機關予以配合。
這些規定是從有利於偵查開展和打擊犯罪的需要作為出發點的。
2. 刑事訴訟法中有什麼問題可以探討
您好,刑事訴訟法作來為一個法學學科自,可以探討的問題太多了。簡單列舉幾個:
1、非法證據排除。目前我國的非法證據排除僅限於實物證據和言辭證據
2、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後是否需要全程錄像。
3、超期羈押的問題
4、刑訊逼供的問題。
5、警察圈套的問題。
希望能夠幫助您!
3. 刑事訴訟法問題
刑事訴訟法第12條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21
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1.該原則的基本含義為:(1)在刑事訴訟中,確定被告人有罪的權力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2)人民法院確定任何人有罪,必須依法進行。
2.該原則在刑事訴訟法中的體現:(1)廢除了人民檢察院原來曾長期擁有的以免予起訴為名義的定罪權,使定罪權由人民法院專門行使;(2)受到刑事追訴的人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一律稱為「犯罪嫌疑人」,而從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之後,則稱為「被告人」;(3)明確由控訴方承擔舉證責任,公訴人在法庭調查中有義務提出證據,對被告人有罪承擔證明責任。(4)確立了疑罪從無的原則。檢察機關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有權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合議庭經過開庭審理,認為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3.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不得確定有罪原則吸收了無罪推定原則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但不同於西方國家的無罪推定。
4. 關於刑事訴訟法的幾個小問題
1、需抄要迴避。
2、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請律師,應當經偵查機關批准。
3、不需要再批捕,直接走追訴漏罪程序。
4、法律上規定只要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都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但是司法實踐中各個地方做法不一,有些是只受理人身傷害類的附帶民事訴訟的。畢竟,理論和實踐還是有差距的。
希望對你有用,望採納!
5. 刑事訴訟法,問題
無罪推定,簡單地說是指任何人在未經證實和判決有罪之前,應視其無罪。因此,無罪推定所強調的是對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須有充分、確鑿、有效的證據。如果審判中不能證明其有罪,就應推定其無罪。應該說這一原則對於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訴訟地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將其作為一條重要的法治原則規定於憲法中,如《美國聯邦憲法》第5條、《加拿大憲法》第11條以及《俄羅斯聯邦憲法》第2 章第40條等。
無罪推定原則,是以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利為目的的,而與之相適應的審判方式也必然是強調控辯平等的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主要是體現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地位,注意訴訟程序的正當,相對加重國家對當事人合法權利的保護。無罪推定原本是西方資本主義興盛時期的產物。在無罪推定原則演變過程中,西方國家個體利益高於整體利益的歷史文化傳統對其產生重要影響,他們認為,被告人是個體利益的代表,檢察官是整體利益的代表,被告人往往處於劣勢和不利的地位,刑事訴訟中必須特別強調保護被告人權益。否則,就不能保持這兩種利益沖突中的平衡,就難以實現司法公正。無罪推定在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這一兩難選擇了對個體利益的保護,這便意味著它必須要付出一個不愉快的代價-----不能更有效地減少犯罪,國家也必然要用更大的投入來維護社會安全和法律秩序。
我國是一個發展經歷不同於別國,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對待西方通行的無罪推定原則,既不全盤否定,也不盲目接收。在1997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之前,我國不採用無罪推定或有罪推定原則,而採取「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1997年10月1日實施的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中增加了類似於無罪推定原則的表述:「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該原則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這一憲法原則。在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有罪前,既不認為被告人是罪犯,也不認為被告人沒有犯罪嫌疑,而是實事求是,進行調查,客觀地收集有罪、無罪、罪輕、罪重的,根據事實來確定。因此,我國的刑事審判中並沒有完全照搬或抄襲西方國家的無罪推定原則,而只是一種批判地吸收,體現了它的一些基本精神。
6. 關於刑事訴訟法的幾個問題
您好,來我是四川律師(也是成都律源師),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四章 辯護與代理
第三十二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7. 刑事訴訟法~一個問題
(1)本案的處理過程體現了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1偵查權 檢察權 和審判權由專門機關行使的版原則 2 嚴格遵守法律程序的權原則 3 檢察院、法院分工合作、互相制約的原則,有錯必究的原則,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 4 保證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的原則 5 檢察機關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2)法院和檢察院的訴訟活動違法之處: 1 「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中止執行原裁判」錯了 根據刑事訴訟法203條,,不得停止執行。 2 「 由原一審法院對案件進行重新審判。2003年6月,原合議庭在仔細查閱案卷材料,調查核實證據的基礎上,」 錯了,根據刑事訴訟法206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如果原來是第一審案件,應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抗訴;如果原來是第二審案件,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8. 有關刑事訴訟法的一個問題!
上訴來不加刑,是指第二審人民法源院審理只有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提出的上訴時,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原判的刑罰。這一原則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刑事訴訟法中均有規定,例如大陸法國家實行的「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規定為被告人的利益上訴時,上訴審法院一律不得作出導致被告人受到更加不利對待的裁判。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條對「上訴不加刑原則」作出了法律規定。實行這一原則可以確保被告人充分、無顧慮地行使上訴權,從而維護國家審級制度的存在和正常運行。
9. 刑事訴訟法有幾個問題
1提起訴訟的主體來不同
2自訴源人,但是必要時,法院可以讓公安機關偵查
3抗訴針對未生效的一審,申訴針對生效的一審和二審
4實體用判決,程序用裁定,其他用決定,例如法院院長決定對破壞法庭秩序的人的拘留10 ,就是決定
5間接證據不能單獨證明案件
6不能,都有時間限制
7有證據證明的輕微的刑事案件,自訴案件,有證據證明應判撒年以上,而公檢不受理的
10. 刑事訴訟法相關問題
1,解析:
錯誤一:法院同志認為這是公安機關管轄的條件,告訴群眾應將其扭送到公安局。
扭送是指公民將具有法定情形的人強行送交公、檢、法機關處理的行為,也就是說公檢法都有義務接收被扭送的違法犯罪行為人。法院的說法是錯誤的,做法違反刑訴法第63條的規定。
第六十三條 對於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
(一)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
錯誤二:後公安局於5月16日向檢察機關提請批准逮捕,但未獲批准。
行為人於5月7日晚被扭送至公安局,公安局對其實施拘留,直至5月16日才向檢察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根據刑訴法第69條第一款的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也就是說公安機關最遲必須在5月14日之前向檢察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本案中公安機關5月16日才向檢察機關提請批准逮捕,顯然違反了刑訴法的規定。
¥¥¥¥¥¥¥¥
錯誤三:公安局認為這一決定是錯誤的,於是向檢察機關提出復議,但仍未被接受,遂向上一級檢察機關申請復核:同時認為崔某態度惡劣,隨時可能逃跑,而且刑事訴訟法規定拘留最長期限為37天,因此盡管崔某多次提出應當釋放,一直未予批准。
錯誤四:直至6月22日,上級檢察機關做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才為崔某辦理了取保候審將其釋放。
根據刑訴法第七十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但是必須將被拘留的人立即釋放。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復核,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執行。
顯然,人民檢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而公安機關繼續拘留崔某的行為違反了刑訴法的規定。同時,上級檢察機關直至6月22日才做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也違反了刑訴法第70條的「應當立即復核」的規定。
¥¥¥¥¥¥¥¥¥¥¥¥¥
錯誤五:該案於8月20日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區人民法院受理後認為,應對崔某實施逮捕,於是派法警將其逮捕。
根據刑訴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因此,不能由法院派遣法警將其逮捕。
¥¥¥¥¥¥¥¥¥¥
錯誤六:法庭經審理認為崔某構搶奪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判決生效後,法院將其交給其所在單位負責人執行。
依據刑訴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對於被判處徒刑緩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交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考察。法院不能直接將其交給其所在單位負責人執行。
¥¥¥¥¥¥¥¥
錯誤七:
但區人民檢察院認為該案判決有誤,崔某應定搶劫罪,遂按審判監督程序向區人民法院提起抗訴。
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應當由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發現確有錯誤,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同級檢察院不能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
¥¥¥¥¥¥¥¥¥¥¥¥¥
錯誤八:法院為了更好地審理該案,指派原合議庭庭長和另外兩名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審理該案,最後維持原判。
根據刑訴法第二百零六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法院的做法不符合刑訴法的規定。
###################################################
2,解析:
本案中李某的行為屬於特別自首。特別自首又稱餘罪自首,是指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行為。
首先,法院應依據刑訴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
依據刑訴法司法解釋第一百七十八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中發現新的事實,可能影響定罪的,應當建議人民檢察院補充或者變更起訴;人民檢察院不同意的,人民法院應當就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七十六條的有關規定依法作出裁判。
¥¥¥¥¥¥¥¥¥¥¥
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對具有下列情形的案件,應當分別作出裁判:
(一)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三)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判決宣布被告人無罪;
(四)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以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五)案件事實部分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應當依法作出有罪或者無罪的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部分,依法不予認定;
(六)被告人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七)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八)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並且不是必須追訴或者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
(九)被告人死亡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對於根據已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認定的證據材料,能夠確認被告人無罪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第一百七十八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中發現新的事實,可能影響定罪的,應當建議人民檢察院補充或者變更起訴;人民檢察院不同意的,人民法院應當就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七十六條的有關規定依法作出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