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勞動法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有社會保險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章 社會保險和福利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⑵ 用人單位必須為職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險是勞動法中哪一條所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章第七十二條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第七十四條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
(2)人社部勞動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第六十三條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 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的。
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查詢其存款賬戶;並可以申請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的決定,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劃撥社會保險費。
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於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要求該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議。
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
⑶ 人社部為什麼要起草《勞動合同規范》國家標准
人社部起草《勞動合同規范》國家標準的原因:
《勞動合同規范》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標准體系的基礎和重要內容,當前編制這項標准,對於完善我國勞動合同制度,規范用人單位勞動用工行為,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完善現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應有之義。我國勞動合同制度主要以《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主體,而勞動合同標準的研製工作卻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態。與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相比,標准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更加具有技術性和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大對勞動合同操作程序、勞動合同規範文本等方面進行規范的力度,逐步形成以《勞動合同法》為基礎,勞動合同法律法規與勞動合同標准相輔相成的勞動合同管理規范體系。
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實現和諧勞動關系的有力保障。《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各地通過開展多項措施,努力解決法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維護了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勞動合同法》的貫徹實施總體取得顯著成效。盡管如此,在實踐中勞動用工管理不規范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尤其是在那些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及非公有制企業中,經常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有的即使已經簽訂勞動合同,在合同簽訂、履行、變更、解除等程序上操作不規范;有的僅與勞動者簽訂簡單的協議條款,勞動合同內容不規范。為了規制勞動用工不規范等問題,進一步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有必要通過制定《勞動合同規范》等項標准,實現勞動合同管理的標准化和規范化,切實維護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三是健全勞動標准體系,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標准化體系建設的迫切需求。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勞動標准體系和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將健全勞動標准體系第一次寫入黨的重要政治報告,說明這項工作已被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全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勞動合同規范》作為勞動標准體系的重要組成內容,當前制定這項標准可以說是貫徹落實十八大報告精神的舉措之一。同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標准化規劃(2011-2015年)》也明確提出,要把制定勞動合同等項標准,作為今後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來抓。因此,當前制定《勞動合同規范》也是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標准化體系建設的迫切要求。
⑷ 新勞動法出來後用人單位必須給員工辦社會保險嗎
必須辦的,因為是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義務,如果不交納,職工可以此專為理由解除勞動合同,屬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如果用人單位不繳納,相關部門有權直接從企業銀行帳戶上劃錢用於繳納,並處罰金。
----------------------------------------------------
勞動法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里的確有要求交納,可是也只是根據第一百條被要求支付滯納金
⑸ 什麼情況下勞動合同需要去人社局備案
簽訂正規勞動合同,而且購買社保的,必須到勞動局、社保局備案。專
⑹ 新勞動法社保中斷用人單位違法行為
有《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國務院99年259號文 第四章 罰則 第二十三條 繳費單位未按照規定辦理社會保險登記、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或者未按照規定申報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額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四條 繳費單位違反有關財務、會計、統計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有關帳冊、材料,或者不設帳冊,致使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無法確定的,除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紀律處分、刑事處罰外,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征繳;遲延繳納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依照第十三條的規定決定加收滯納金,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 條繳費單位和繳費個人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 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 第二十七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或者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致使社會保險費流失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追迴流失的社會保險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八條 任何單位、個人挪用社會保險基金的,追回被挪用的社會保險基金;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入社會保險基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⑺ 不按勞動法規定,不讓單位交社保,個人自己向單位拿社保補貼可以嗎
不可以來,因為社保也源是保險的一種,打各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你沒把保險費未交到保險公司,自己拿著一樣,這樣是不會享受任何社保福利的,你自己拿了就不叫社保了,而且勞動部門還會因單位未繳納職工社保對單位採取處罰措施。
⑻ 人社部對《勞動法》未實施前公司沒按實際工資購買社保的處理
勞動法並沒有規定社保問題,應該是2011年7月1日實施的「勞動保險法」,稅務部門說的沒錯。
⑼ 如何要求單位補繳勞動法實施前的個人部分的社保
補交社會保險費用是社會保險法的規定。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用人單專位未繳納社會保險屬的,由社保局責令其限期補繳。用人單位補交的,只需要補交其應當負擔的部分,個人負擔部分,由勞動者負責補交。
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另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具體可向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仲裁部門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