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有關信息公開

行政法有關信息公開

發布時間: 2022-03-27 00:41:51

A. 政府信息公開要准確屬於行政法什麼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合理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誠實守信原則、高效便民原則、權責統一原則、信賴保護原則。
信息的公開屬於程序正當原則,而公開的信息准確屬於誠實守信原則。請參考2015司考第二卷43題

B. 法律行政法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什麼公布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是應當公開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四條 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簡稱保密工作),實行積極防範、突出重點、依法管理的方針,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依法公開。
第二十九條 機關、單位公開發布信息以及對涉及國家秘密的工程、貨物、服務進行采購時,應當遵守保密規定。
(2)行政法有關信息公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十五條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特點,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內;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機關、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具體的保密期限、解密時間或者解密條件。機關、單位對在決定和處理有關事項工作過程中確定需要保密的事項,根據工作需要決定公開的,正式公布時即視為解密。

C. 結合本案與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談談如何才能實現行政公開

行政法六大原則中其中一個原則就是程序正當高效便民
程序正當包括信息公開內及參與二點容目前有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作出全面的規定
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
為實現依法行政、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位一體的法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希望可以幫到你

D. 政府信息公開,哪些是必須,哪些是例外

如何理解「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核心是要釐清哪些是不公開的「例外」情形。依據《條例》,我們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解讀。
第一個層次,便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信息屬於不予公開的范圍。這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從制度設計的完整性、和諧性來說,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應當與國家秘密保護、個人隱私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三方面的立法相協調、同步。
如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既制定了《信息自由法》,規范政府的信息公開行為,又制定了《隱私權法》和《貿易秘密法》,明確政府在公開信息時,不得不正當地侵犯個人的隱私權和企業的商業利益。
日本在《日本行政機關擁有信息公開法》之外有《行政機關擁有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在政府信息公開時,對個人信息的公開僅限於兩種情形:一種是公開後對個人不造成不利影響的信息,如獲得榮譽稱號、受到表彰等;另一種是不公開對公共利益會造成危害的信息。
但中國的立法現狀,顯然還未實現完整性與和諧性:
一是已有計劃但還未制定出台《個人信息保護法》;
二是尚無制定《商業秘密保護法》的立法計劃;
三是政府信息公開還只是行政法規,未上升為法律,與其他幾部法律之間的法律位階不對等,影響其法的效力。
我國實踐中,上述不予公開的例外情形還遇到下列實施難點:
一是國家秘密與工作秘密的關系。因為國家秘密在《國家秘密保護法》中有明確界定,而在地方工作中,還涉及不屬於國家秘密但屬於工作秘密的情形,是否也適用政府信息公開的例外情形,沒有明確規定。在《條例》制定過程中,曾考慮明確工作秘密也列為不予公開的范圍,但又擔心在實踐中會被濫用,最後未作表述,讓地方參照國家秘密執行,具體操作難免法律風險。
二是商業秘密的界定問題。因為商業秘密的界定主要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里的表述:「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這屬於經濟法調整范疇,已超出了行政法的范疇,不少行政機關認為超出了其業務能力,客觀上影響了該不予公開情形的實施。
三是個人隱私的界定問題。個人隱私更是個民法概念,也超出了行政法的范疇,行政機關普遍認為,由其來認定個人隱私,不僅超出了其能力范疇,且法律風險很大。
根據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編寫的《通往法治政府之路(2010—2012年研究報告集)》,201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有30.7%的被調查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人員認為,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缺乏明確的界定標准,導致應由誰來認定及如何認定難以把握,是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惑。
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日本和英美等國政府信息公開中的做法,即不以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為不予公開的標准,而是對可能涉及商業秘密、可能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都列入不予公開的范圍。
日本《行政機關擁有信息公開法》將個人信息、團體信息列入不公開信息的范圍,朱芒教授研究指出,「與個人相關的信息」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可包括個人的思想、信念、身份、地位、健康狀況以及其他一切與該個人有關的信息。美國《信息自由法》中豁免公開的信息包括「個人信息、醫療信息與類似的信息」,個人信息與醫療信息的含義比較清晰,但「類似的信息」含義較為模糊。
1982年之前,對「類似的信息」的解釋比較狹窄。在1982年「美國國務院訴《華盛頓郵報》」一案中,聯邦最高法院採取從寬解釋,認為所有「適用於特定個人」的信息都適用於本類例外。英國《信息公開法》也將「與個人信息有關的信息」列入不公開的范圍。
筆者因此建議,立法修改時,將政府信息不予公開的情形,表述為:
「 屬於商業秘密或者可能不當影響其市場競爭力的其他財務信息、商業信息;屬於個人隱私或者可能涉及個人隱私而信息主體不願公開的政府信息,避免因需要對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作出認定而帶來的實施難題。
第二個層次,有兩種情形是國際上普遍列入不公開的范圍,而我國卻沒有排除的:一是正在形成、研究中的過程性政府信息;二是公開可能影響執法和司法公正的政府信息。
上海市於2004年頒布實施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是將上述兩種情形列為免於公開情形的。這是在研究借鑒國際上普遍做法的基礎上確定的。
如日本《行政機關擁有信息公開法》把「國家機關和地方公共團體內部或相互之間有關審議、討論或協議的信息」作為不予公開情形,因為「公開可能對坦率的意見交換、意思決定的中立性造成不當損害、可能產生國民間的混亂、可能不當地給予特定的人利益或不利益。」
英國的《信息自由法》規定了25種不予公開的信息,其中涉及過程性信息內容的有三類:損害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內部關系的信息,與政府政策的制定有關的信息,與國王、王室成員及其家族的通信有關的信息。
美國《信息自由法》規定,在行政機關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訴訟中,不得向非行政機關當事人公開機關之間或機關內部的備忘錄或信件。該規定中包含著討論程序特權的內容,行政機關可以依法享有不公開的豁免特權。
事實上,過程性信息的公開在我國實踐中的爭議很大,產生的爭議案件也最多。在《條例》實施後,面對的訴訟案,首先就是這類過程性信息公開的爭議,《條例》實施後的全國第一案就是過程性信息的公開問題。
最後,為解決實踐中面臨的困境,國務院辦公廳於2010年11月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0]5號),其中明確:行政機關「處於討論、研究或者審查中的過程性信息,一般不屬於《條例》所指應公開的政府信息」。與行政機關內部人事、財務管理信息相類似,為實踐中解決這類難題提供了依據。
其實,將過程性信息認定為不屬於政府信息的范疇,在法理上仍是值得探討的,應當以認定其是政府信息,但屬於不予公開范圍為宜。筆者所要提出的相關立法建議是,
「 在修訂《條例》或者將《條例》上升為法律時,應當將國際上普遍列為免予公開的兩種情形:過程性信息和公開可能影響執法和司法公正的政府信息,也和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一樣列為不予公開的范圍。
第三個層次,屬於我國特有的政府信息不予公開的兩種情形,即「三安全一穩定」和「三需要」。
關於「三安全一穩定」即《條例》第8條規定:「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此條款從一開始就產生爭議。
爭議之一是該條款的自由裁量權太大,缺乏有效的制約。當年上海邀請德國一位參與起草德國政府信息公開法的議員來作學術交流,其在研究了我國的《條例》後,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條例》第8條關於「三安全一穩定」的規定過於放權,難以約束。對此,上海在制定實施性政府規章時,增設了程序約束,即公開部門認為屬於「三安全一穩定」的情形,決定不予公開的,要向上級行政部門報告,以便上級部門進行審核把關,對認定錯誤的予以糾正。
爭議之二是該條款能否直接執行?在《條例》實施之初,許多地方的人大、法院以及法學專家都認為此條款不能直接引用和執行;理由是,其安排在總則部分,按照立法常理,總則部分一般不直接作為執法依據引用,若需要執行的話,應當在後面的分則部分明確條件和禁止行為。
為此,國務院在有關解釋中專門明確此條可以直接作為執行的依據。從立法本意來看,此條就是為了解決以往行政管理或行政執法中因為不夠規范而讓相對人糾纏於歷史遺留問題不放的現象。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本條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另一種表達。

E. 公安局是否受行政法約束行政法中哪一條涉及公安信息公開

公安局是一級政府機構,肯定受到行政法的調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是關於國家機關的信息公開的法規,公安機關必然因此法規而信息公開。

請採納!!!

F. 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有哪些

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有哪些

法律分析:

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主要有除了是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那些事項不可以公開的,其他事項一般而言都是可以公開的。我國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例如涉及到公民、法人或者是其他有關組織的切身利益的,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信息。還要的就是有關政府信息是需要廣泛的公眾知曉或者是參與其中的,也是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內容。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第九條規定: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2、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

G. 行政法信息公開原則屬於哪個

法律分析:行政法信息公開原則屬於程序正當原則。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合理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誠實守信原則、高效便民原則、權責統一原則、信賴保護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五條 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遵循公正、公平、合法、便民的原則。

H. 在行政法里公民有要求政府機關公示公告的權力第幾條未幾定

首先,狹義的行政法里並不包含政府機關公示公告的規定。
其次,有關政府公示公版告的規定,依據的是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最後,其中第十三條規定:除本條例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的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還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I. 行政法上保證行政公開制度有哪些

大致的總結歸類可分別有《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

J. 行政法中依法申請政府信息公開需要理由嗎

不需要,新修改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刪去了舊版條例中個人申請政府信息公開須有專「自身生產、生活、屬科研等特殊需要」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機關不得再以申請人申請公開的信息與本人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無關為由,拒絕公開信息。

熱點內容
貸款條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3 20:53:08 瀏覽:65
最高人民法院強奸罪司法解釋 發布:2025-07-23 20:52:57 瀏覽:869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方案 發布:2025-07-23 20:47:58 瀏覽:286
下列關於法律責任的說法不正確 發布:2025-07-23 20:47:12 瀏覽:355
平台借錢法律咨詢 發布:2025-07-23 20:47:03 瀏覽:444
司法考試卷四最後一題 發布:2025-07-23 20:43:49 瀏覽:467
被判的法官 發布:2025-07-23 20:40:08 瀏覽:400
寶雞市勞動法 發布:2025-07-23 20:27:03 瀏覽:588
經濟普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3 20:26:19 瀏覽:371
檯球室員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3 20:24:34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