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15計算
⑴ 新勞動法年假的規定滿20年可休15天,請問本年度是否應該計算
你了解的不全面。
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一條 為了實施《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以下稱用人單位)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職工連續工作滿12個月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
根據上述規定,只要你以前沒有工作過,就沒有年假,如果在上個單位工作過,則可以在這個單位計算該單位應該給你的年假。
第四條 年休假天數根據職工累計工作時間確定。職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工作期間,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視同工作期間,應當計為累計工作時間。
第五條 職工新進用人單位且符合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當年度年休假天數,按照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折算確定,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前款規定的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
請注意3點
1、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2、第2年至第10年每年均可享受年休假5天的福利,第11年至20年每年均可享受年休假10天的福利,用人單位依法應當保障職工在享有權利的當年享受相應的年休假,不應推延到下一年。
3.該員工需已滿1年,滿年後第2年才開始休假,這裏說的和2年,指的是第二個工作年度,並不是通常認為的記事年(例如:2009年)
所以你現在只能休10天,到了2010年你的入職日期以後才可以休15天。
⑵ 勞動法年休假計算方法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524號令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專單位、有僱工的屬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一年不滿十年的,年休假五天;已滿十年不滿二十年的,年休假十天;已滿二十年的,年休假十五天。
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年休假在一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拓展資料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1、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2、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3、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⑶ 合同勞動法上15天班怎計算工資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一個人一個月的工作日是26天。
所以您上了15天班。也就是按照相同的比例計算工資。
⑷ 勞動法工資計算
這要看您所在的單位實行的是什麼工作制。
標准工時制中的標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標准也在不斷發展和提高。根據《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的標准工時制。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延長職工的工作時間。
根據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規定,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主要有以下3種:
(1)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
(2)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
(3)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指因工作性質特殊或者受季節及自然條件限制,需在一段時間內連續作業,採取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一種工時制度,如建築、旅遊等崗位。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崗位,需企業報經當地區縣勞動保障局批准,未經批准,不能任意擴大范圍。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其工作時間不區分制度工作日與公休日。員工在綜合計算工時一個周期內只要總的實際工作時間沒有超過法定總的工作時間的,其在公休日工作,不需支付200%加班工資。
⑸ 勞動法是不是規定15號前入職按當月1號起算工資就是14號入職,31號可獲一整個月工資
勞動法沒有規定15號前入職按當月1號起算工資?就是14號入職,31號可獲一整個月工資。
工資是根據上班的實際天數和約定的工資折算發放,勞動法沒有規定未上滿工資時間發滿月工資的情況,部分企業為了鼓勵員工,激勵士氣,制定更優惠的政策。
《勞動法》第15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每月發放工資的日期按月支付 。
⑹ 勞動法年休假計算方法
勞動相關法律關於「年假」規定如下:
1.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
2.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年休假的計算方法如下:
1.非當年新入職職工按照工作年限核算年休假。
2.當年新入職職工當年度年休假天數,按照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折算確定,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1)首次入職員工的帶薪年休假計算方法
如果入職員工為首次工作,在職第一年在年度計算周期內無論也不能期滿12個月,故在當年不享受帶薪年假問題。
2)入職前尚未滿足連續工作12個月的計算方法
假定入職前的工作時限累計為A(同為日歷期間經歷天數),入職後在年度內剩餘日歷天數為B,則計算公式=(A+B-365)÷365天×天數系數。
3)入職前已滿足連續工作12個月的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當年度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
(6)勞動法15計算擴展閱讀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假。對職工應休未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⑺ 合同勞動法上15天班怎計算工資
上班15天辭職工資一般為日薪乘以工作日數。勞動者可以提前辭職,不需要承擔相關責任。但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是無法申報領取失業金的。領取失業金需要滿足員工非自願離職,比如被辭退等相關情況,員工還可以向企業索要相關的失業金。
法律分析
上班半個月辭職工資一般為日薪乘以工作日數。提前一個月辭職工資的結算應當在雙方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進行一次性支付;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發出支付令。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工資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發放,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提成等全部費用。拖欠或扣發工資違法,可以要求全額發放,並支付拖欠部分25%的經濟補償金。超過合同約定工資發放日15天以上算拖欠。用人單位應當為員工繳納全部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項。不繳納保險或不足額繳納保險屬於違法行為,員工可以要求單位補繳或作相應經濟補償,否則可以向勞動監察大隊舉報。如果是單純的保險糾紛勞動仲裁不受理,只能到勞動監察大隊舉報。單位有違法行為的情況下,員工可以隨時離職,不需要提前通知,單位應當為員工辦理離職手續,包括開具離職證明、辦理戶口和檔案的遷轉等。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⑻ 工作不滿15天待遇如何計算勞動法有相關規定嗎
當然有規定,就是按你當初所簽合同的工資除以22.5天,就是你的每天工資,再乘以你的實際工作日,那就是你應得的薪水了。
⑼ 勞動法經濟賠償金怎麼計算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經濟補償的計算】經濟補償按專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屬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拓展資料:
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
我國法律一般稱作「經濟補償」,法國《勞動法典》稱為「辭退補償金」,俄羅斯《勞動法典》則稱為「解職金」。我國勞動法、1994年勞動部發布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以下簡稱《經濟補償辦法》)等規定了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該按照一定標准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額的經濟補償金。
網路-經濟補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