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偷竊資料勞動法怎麼處罰
⑴ 職工盜竊公司財物,發現後交還回來了.按勞動法怎麼處理
職工盜竊公私財物,雖然交還出來,但也形成了盜竊罪,根據勞動法第三十九條規定:
一是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二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失的,三是依法被追究法律責任的等等,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對違法者可以依法處理。
⑵ 對於員工的偷竊行為該怎樣處罰呢
員工盜竊情節如果較輕,可以進行批評教育,按用人單位規章制度處罰。如果情節嚴重應當報警,交給警方來處理。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2)員工偷竊資料勞動法怎麼處罰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用戶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用戶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⑶ 員工偷竊公司重要資料及合同,如何處理
要及時的撥打110報警的,根據實際情況,情節的嚴重程度來進行處理的,然後會判刑
⑷ 員工偷拿公司5元錢,按勞動法規定怎麼處罰。結束
勞動法沒具體規定
看單位規章怎麼規定,是按普通違反紀律給處罰,還是嚴重違反單位規章開除
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⑸ 員工偷東西怎麼處理
員工盜竊情節如果較輕,可以進行批評教育,按用人單位規章制度處罰。如果情節嚴重應當報警,交給警方來處理。
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並考慮社會治安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
2、《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3、《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盜竊罪
根據刑法第264條的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盜竊罪是最古老的侵犯財產犯罪,幾乎與私有制的歷史一樣久遠。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侵犯的對象,是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一般是指動產而言,但不動產上之附著物,可與不動產分離的,例如,田地上的農作物,山上的樹木、建築物上之門窗等,也可以成為本罪的對象。另外,能源如電力、煤氣也可成為本罪的對象。
對於你提出的「員工偷盜行為怎麼處理」問題,員工在公司有偷盜行為的,還是要看看員工平時的表現,如果說一直都是很好的,又老實的先問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先進行批評教育,如果員工的認錯態度很好,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
(5)員工偷竊資料勞動法怎麼處罰擴展閱讀:
商場偷盜行為該如何追究責任
一、偷盜行為的認定
一般而言對於偷盜行為,如果要認定為刑法上的盜竊罪,也要到達刑法上對於盜竊罪數額的標准以及構成盜竊罪的構成要件;但有些時候對於沒有達到數額而且沒有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的可不會被人為是盜竊罪,只能被人為是一般的偷盜行為,如果是這樣的話就不會受到刑法的處罰,一般只會受到行政處罰。
二、責任的認定
(一)偷盜者
一般而言主要責任就在於偷盜者,在抓住偷盜者的情況下,被盜者可以向偷盜者要回原物,在原物損失的情況下要求其賠償相應的損失,如果對被盜者造成一定損失的還需要賠償一定的損失;除了承擔民事責任而外還承擔刑事或行政責任。
(二)第三方
這一對象主要是針對第三方有安全義務責任的一方而言。就例如在商場上被偷而言,商場作為第三方,它其實是具有一定的安全保護責任的。如果被盜者被盜的原因是因為商場沒有採取一定的安保措施,沒有盡到安保義務,那麼被盜者是可以向商場方主張一定的損害賠償。但如果商場盡到了安保義務,被盜者被盜是因為其自身原因的情況下,商場是可以免責的。
參考資料來源:華律網-盜竊罪
⑹ 關於新勞動法對員工的偷盜行為的處理
他偷盜資料一事,你可報案!你讓人家簽三年不做同行業有點黑心,她肯定不能簽。其實你們簽合同時就雙方知道她兩年內不能做同行業的事。
⑺ 員工偷竊公司重要資料及合同,如何處理
可能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勞動部門開庭見到可以打110但應不影響仲裁的正常進行。
⑻ 員工竊取公司內部資料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竊取的內部資料的具體情況,涉及商業機密,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侵犯商業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
(8)員工偷竊資料勞動法怎麼處罰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二條,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五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⑼ 職工盜竊公司財物,發現後交還回來了.按勞動法怎麼處理
職工盜竊公司財物,勞動法沒有具體規定,如果數額較小,應當按照公司規章制度進行處理;如果超過3000元以上,涉嫌盜竊罪,應當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法院判刑,按照勞動合同法可以解除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