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第135

刑事訴訟法第135

發布時間: 2022-04-04 11:02:17

Ⅰ 檢察院自偵案件傳喚幾小時拘留

檢察院自偵案件傳喚幾小時拘留?
中規定:已逮捕的被告人,在偵查中的羈押期限不得超過兩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應在羈押期限屆滿七天前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和流竄作案的、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在刑事訴訟法
九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偵查羈押期限內不能辦結的,應在羈押期限屆滿十五天前提出申請報告,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在偵查期間,發現被告人另有與原來立案的性質不同的罪行,可以經檢察長批准補充偵查,重新計算羈押期限。改變管轄的偵查、起訴案件,從改變後的辦案機關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辦案期限。對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凡延長羈押期限,都必須按規定辦.
(一)人民檢察院的偵查許可權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32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在自偵案件偵查過程中,如果發現案件符合《刑事訴訟法》第60條、第61條第4項、第5項規定的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人民檢察院有權作出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案件中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對需要逮捕而證據不足的,可以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為了提高偵查工作的效率,防止以拘代偵等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出現,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34條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10日以內作出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1-4日。對不需要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應當依法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二)偵查終結後的處理
《刑事訴訟法》第135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作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決定。可見,人民檢察院對偵查終結的案件分別有三種不同的處理方式:提起公訴、不起訴和撤銷案件。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第234條、第235條、第238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的案件,對於符合提起公訴或不起訴條件的案件,由偵查部門製作《起訴意見書》或《不起訴意見書》,連同其他案卷材料一並移送審查起訴部門,由審查起訴部門進行審查,再根據審查起訴的程序,作出提起公訴或不起訴的決定;如果偵查終結,應當撤銷案件的,偵查部門應當製作《撤銷案件意見書》,報經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後撤銷案件。人民檢察院撤銷案件的決定,應當分別送達犯罪嫌疑人所在單位和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死亡的,應當送達犯罪嫌疑人原所在單位。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押,應當製作決定釋放通知書,通知公安機關依法釋放。公安機關應當立即釋放,並發給釋放證明
對於檢察院自偵案件如果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證人進行協助偵查的話是可以進行傳喚的。但是傳喚的時間是和公安機關的傳喚時間是一樣的。只能夠傳喚12小時。如果覺得證據足夠不需要進行傳喚的話,可以直接進行逮捕,並且開始審理起訴,不得變相拘留。
延伸閱讀:
檢察院抗訴的理由都有哪些
檢察院反貪局辦案期限是多久
檢察院立案監督期限有多久

Ⅱ 在辦理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三者的關系。

在辦理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三者的關系屬於系統性的關系,專公安機關負責對刑事案屬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人民檢察院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條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2)刑事訴訟法第135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Ⅲ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35條的「辯方」是否包括被告人本人

當然,這是應有之意

Ⅳ 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2款規定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第138條是關於搜查筆錄的規定,不存在第2款。
《刑事訴訟法回》第一百三十八條答規定:搜查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偵查人員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在逃或者拒絕簽名、蓋章,應當在筆錄上註明。

Ⅳ 打人造成輕傷怎麼處理和賠償

打人造成輕傷,構成故意傷害罪,犯故意傷害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由於你對對方造成了傷害,請積極賠償,主動賠償治療費、誤工費、交通費等費用,最大可能的取得被害者的諒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5)刑事訴訟法第135擴展閱讀:

故意傷害罪,主要特徵是:

1、犯罪客體是他人的身體健康。故意傷害自己身體健康的,一般不構成犯罪。但自傷行為損害了社會利益而觸犯了其他刑法條文的,則構成犯罪。

2、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損害他人的身體健康主要指損害人體組織的完整或者破壞人體器官的正常功能。傷害行為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但不論使用何種手段,傷害他人身體的,均屬傷害行為。犯罪手段的不同,只是量刑的情節之一,不是本罪構成的要件。傷害的結果,可能是輕傷或重傷,也可能是致人死亡。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為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罪立案標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應當予以立案,不需要達到輕傷以上標准。

Ⅵ 刑事偵查的相關概念

補充偵查,是指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偵查工作的基礎上進行補充收集證據的一種偵查活動。補充偵查並不是每個案件都必須進行的活動,它只適用於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遺漏罪行、遺漏同案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補充偵查由人民檢察院決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實施。
補充偵查,並不是每一個刑事案件都必須經過的訴訟程序,它只適用於沒有完成原有偵查任務,部分事實、情節尚未查明的某些刑事案件。因此,正確、及時進行補充偵查,對於公、檢、法三機關查清犯罪,防止和糾正在訴訟過程中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錯誤和疏漏,保證不枉不縱、不錯不漏,准確適用國家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種類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8、140條和第165條的規定,補充偵查在程序上有三種,即審查批捕時的補充偵查、審查起訴時的補充偵查和法庭審理時的補充偵查。六機關《規定》第27條針對刑事訴訟法第68條作了明確規定,即人民檢察院審查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應當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對報請批准逮捕的案件不另行偵查。這就取消了審查批捕時的補充偵查。
(一)審查起訴階段的補充偵查
1.補充偵查的形式。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0條第2款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必要時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2.補充偵查的期限和次數。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0條第3款的規定,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1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兩次為限。這既指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的案件,也包括人民檢察院自偵案件中決定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
3.經過一次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如果案件經過兩次退回補充偵查,仍然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二)法庭審理階段的補充偵查
1.補充偵查的形式。(1)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65條的規定,在法庭審判過程中,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延期審理建議的,合議庭應當同意。人民檢察院應當自行偵查,必要時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157條規定,對公訴人在庭審過程中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而提出延期審理建議的,合議庭應當同意。但一該建議以兩次為限。(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159條規定,合議庭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被告人可能有自首、立功等法定量刑情節,而起訴和移送的證據材料沒有這方面的證據材料,應當建議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根據人民檢察院《規則》第252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應當審查有關理由,並作出是否退回補充偵查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同意的,可以要求人民法院就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依法作出裁判。
2.補充偵查的期限。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66條的規定,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65條第2項的規定延期審理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在1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 偵查監督是指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的監督。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除公安機關外,國家安全機關、監獄、軍隊保衛部門以及人民檢察院的偵查部門也依法行使偵查權。因此,人民檢察院對上述機關或部門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同樣行使偵查監督職權。
偵查監督是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法律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刑事訴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偵查監督有利於保證國家刑事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保證辦案質量
人民檢察院對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可以使偵查機關在偵查活動中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得以及時發現和有效糾正,從而保證偵查活動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進行,從訴訟程序上保障對犯罪分子的及時、准確、合法的追究,保證國家刑事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防止和避免出現冤假錯案,保證案件的質量。
(二)偵查監督有利於維護公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司法實踐證明,在偵查活動中,不按法定程序和要求收集證據、採取有關的強制性措施,而通過刑訊逼供、誘供、騙供等非法方法取證,或進行非法拘禁等,都將嚴重損害公民的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因此,人民檢察院對偵查活動實行法律監督,就可以及時發現、制止和糾正上述違法行為,從而切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三)偵查監督有利於提高偵查人員的執法水平,督促其嚴格依法辦事,更好地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性
人民檢察院通過偵查監督,及時糾正偵查人員濫用職權的違法行為,從而促使偵查機關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對嚴格依法辦案的認識和執法水平。同時通過偵查監督,及時糾正偵查活動中的違法亂紀行為,提高對公安司法機關辦理案件公正性、合法性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性。
范圍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的有關規定,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主要是發現和糾正以下違法行為:
1.對犯罪嫌疑人刑訊逼供、誘供的;
2.對被害人、證人以體罰、威脅、誘騙等非法手段收集證據的;
3.偽造、隱匿、銷毀、調換或者私自塗改證據的;
4.徇私舞弊,放縱、包庇犯罪分子的;
5.有意製造冤、假、錯案的;
6.在偵查活動中利用職務之便謀取非法利益的;
7.在偵查過程中不應當撤案而撤案的;
8.貪污、挪用、調換所扣押、凍結的款物及其孳息的;
9.違反刑事訴訟法關於決定、執行、變更、撤銷強制措施規定的;
10.違反辦案期限規定的;
11.有其他違反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的行為的。
途徑、措施
偵查監督的途徑,是人民檢察院發現偵查活動中違法行為的具體方式,而偵查監督措施則是人民檢察院為實現偵查監督職能而使用的監督手段。
一般而言,人民檢察院主要通過和採取以下途徑和措施,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1.人民檢察院通過審查逮捕、審查起訴來審查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發現違法情況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糾正。
2.人民檢察院根據案件需要,通過派員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和其他偵查活動,發現公安機關在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人民檢察院發現後,應當及時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
3.人民檢察院通過接受訴訟參與人對偵查機關或偵查人員侵犯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提出的控告,行使偵查監督權。人民檢察院對於訴訟參與人的這種控告,應當受理,並及時審查,依法處理。
4.人民檢察院通過審查公安機關執行人民檢察院批准或不批准逮捕決定情況的通知、釋放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變更逮捕措施的通知,發現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履行偵查監督職能。人民檢察院發現公安機關或者公安人員在偵查或者決定、執行、變更、撤銷強制措施等活動中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提出糾正意見。對於情節較輕的違法行為,由檢察人員以口頭方式向偵查人員或者公安機關負責人提出糾正,並及時向本部門負責人匯報;必要的時候,由部門負責人提出。對於情節較重的違法行為,應當報請檢察長批准後,向公安機關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人民檢察院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的,應當根據公安機關的回復,監督落實情況;沒有回復的,應當督促公安機關回復。人民檢察院提出的糾正意見不被接受的,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報告,並抄報上一級公安機關。上級人民檢察院認為下級人民檢察院意見正確的,應當通知同級公安機關督促下級公安機關糾正;上級人民檢察院認為下級人民檢察院糾正違法的意見錯誤的,應當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撤銷發出的糾正違法通知書,並通知同級公安機關。
人民檢察院發現偵查人員在採取偵查措施或者決定、執行、變更、撤銷強制措施等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當立案偵查;對於不屬於人民檢察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機關處理。
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部門或者審查起訴部門對本院偵查部門偵查或者決定、執行、變更、撤銷強制措施等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應當根據情節分別處理。情節較輕的,可以直接向偵查部門提出糾正意見;情節較重或者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報告檢察長決定。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是指人民檢察院對自己受理的案件,依法進行的專門調查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
偵查許可權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除法律明確規定的以外,適用刑事訴訟法有關公安機關偵查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刑事訴訟法第60、61條第4項和第5項規定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人民檢察院作出的拘留決定送達後,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執行。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對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10日以內作出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4日。對不需要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人民檢察院不能在法定偵查羈押期限內偵查終結的,應當依法釋放犯罪嫌疑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人民檢察院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訊問犯罪嫌疑人程序將發生重大變化。2006年1月17日,在浙江寧波召開的全國檢察機關推行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工作現場會要求,人民檢察院辦理職務犯罪案件每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時都應當對訊問全過程實施不問斷的錄音錄像。這項工作將分「三步走」:第一步,從2006年3月1日開始,全國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必須實行全程同步錄音,最高人民檢察院、省級人民檢察院、省會(首府)市人民檢察院和東部地區分州市人民檢察院辦理賄賂案件和其他職務犯罪要案,還必須實行訊問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像。第二步,從2006年底開始,中西部地區分州市人民檢察院和東部地區縣區級人民檢察院辦理賄賂案件和其他職務犯罪要案,必須實行訊問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像。第三步,從2007年10月1日開始,全國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訊問犯罪嫌疑人必須實行全程同步錄音錄像。提倡和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盡早推行全程同步錄音錄像。
偵查終結後的處理
刑事訴訟法第135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作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決定。據此,偵查終結後,人民檢察院應當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分別作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決定。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第234、235、238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的案件,對於符合提起公訴或不起訴條件的案件,由偵查部門製作《起訴意見書》或《不起訴意見書》,連同其他案件一並移送審查起訴部門,由審查起訴部門進行審查,再根據審查起訴的程序,作出提起公訴或者不起訴的決定;如果偵查終結,應當撤銷案件的,偵查部門應當製作《撤銷案件意見書》。

熱點內容
廣西梧州法院 發布:2025-07-18 15:57:18 瀏覽:528
補償可以高於勞動法47條 發布:2025-07-18 15:50:29 瀏覽:212
民法最新行政法規 發布:2025-07-18 15:45:59 瀏覽:877
勞動法關於事業單位病假規定2015年 發布:2025-07-18 15:44:34 瀏覽:696
深圳2017新勞動法底薪 發布:2025-07-18 15:44:33 瀏覽:183
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發布:2025-07-18 15:24:59 瀏覽:570
今起十部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7:57 瀏覽:849
2015年二建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6:48 瀏覽:721
臻顧法律咨詢 發布:2025-07-18 14:49:00 瀏覽:792
全國道德模範及事跡 發布:2025-07-18 14:45:03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