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土地轉讓

行政訴訟法土地轉讓

發布時間: 2022-04-04 11:42:46

1.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的不動產指的是什麼

不動產是指實物形態的土地和附著於土地上的改良物,包括附著於地面或位於地上和地內下的附屬物。不動產不容一定是實物形態的,如探礦權和采礦權。 如建築物及土地上生長的植物。依自然性質或法律規定不可移動的土地、土地定著物、與土地尚未脫離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於土地並且不能分離的其他物。包括物質實體和依託於物質實體上的權益。

2. 非法轉讓土地行政訴訟時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我國法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 根據行政訴訟法七十條掉下了我的土地使用證合法嗎

你應該查閱土地法以及其他政策規定,看是否符合取消使用權的規定,那樣才廢除證件

4. 行政訴訟法在確定宅基地使用權時,以什麼為原則

行政劃撥土地出售,但經縣級部門的土地,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授權的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的合法證明;
(4)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繳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貸款收益支付對土地使用權的轉移。

5. 什麼是土地行政訴訟

土地行政訴訟 指土地管理相對一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土地管理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由人民法院審理的活動。

6. 行政訴訟法十二條第四款解讀。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十二條……(四)這些資源屬於國土資源,所有權應該歸屬

沒有歧義 使用權是物權法上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 這里說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是為了強調

7. 對農村土地確權決定不服,按照行政訴訟法12條第一款直接到法院起訴,被駁回。讓去行政復議。

最高法院的批復與《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的有關規定並不沖突。

《行政訴訟法》
第四回十四條 對屬答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行政復議法》
第三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徵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8. 土地出讓合同糾紛是行政訴訟還是民事合同

您好!一般屬於行政訴訟。最高法院認為,「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十一)項有將此類糾紛納入行政訴訟范圍的趨向,但該行政訴訟法直到2015年5月1日才實施,不能作為本案審理依據。至於此法實施後發生的法律行為產生爭議是否按行政爭議處理,再依據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作出判斷。」本書作者在寫作中也關注到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實施後,已有高院裁判文書依據上述規定認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通過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與競得人簽署成交確認書的行為,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在僅簽署成交確認書但未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時發生爭議的,競得人應當提起行政訴訟。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9. 土地行政訴訟中應掌握的要領是什麼

□陸佩雲 趙濤

一、審查原告的訴訟請求是否超過了起訴期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解釋》第四十四條第六款規定,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因此,土地行政訴訟被告代理人可以從以往的問話筆錄、調解筆錄、原告的申訴狀、人民法院的司法文書人手,找到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文書的大概日期。被告代理人應當知道對行政行為相對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交待了訴期,如應交待訴期而沒有交待,則適用二年的訴訟期限;有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必交待訴期(如所有權、使用權證書),利害關系人對此類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時,也應當適用二年的訴訟期限。如果被告代理人能夠搜集到確切的證據證明原告的訴訟請求超過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及行政行為的可信性和保護性,人民法院應裁定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二、審查被訴行政行為是否為復議前置案件

土地行政訴訟前置程序是指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依法只有經過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訴訟未經復議,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批復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對涉及自然資源的行政行為應適用復議前置的規定,對涉及自然資源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等其他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解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申請復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申請復議直接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機關在土地管理過程中,作出如下具體行政行為時,如引發行政爭議應適用復議前置程序: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所作的對土地權屬權利確認變更產生實際影響的行政行為,具體包括土地權屬行政確認、土地權屬爭議裁決、農用地轉用、集體土地徵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劃撥或收回土地、建設用地行政許可。行政確認的外部表現形式是人民政府頒發土地所有權證、使用權證。政府頒證意味著國家對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給予認可,而注銷、撤銷土地所有權證、使用權證意味著行政相對人的權利得不到國家的認可,即不受法律保護,此類案件應屬復議前置范疇。

三、審查原告是否具備訴訟主體資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規定,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依據;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該條規定重點審查被訴具體行為侵犯了原告的什麼合法權益,再者要審查原告是否是土地權利主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該條文明確規定集體土地可由村民小組所有,也可由村民委員會所有、也可由鄉(鎮)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個人不是所有權主體。要注意區分其間的關系區別。有的原告,只能是村民小組而不是村民委員會或鄉(鎮)集體經濟組織,反之亦然。

《解釋》第二十七條規定,原告承擔證明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舉證責任。被告代理人在接到答辯、舉證通知時,應審查原告起訴時提供的證據材料,重點審查原告所謂的「合法」權益是否合法,原告所提供的事實依據是否受法律保護。

10. 國有土地出讓合同糾紛是民事案件還是行政案件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屬於民事訴訟受案范圍,當事人因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產生爭議並提起民事訴訟的,法院應當受理並進行實體審理。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應認定為民事合同,屬於民事訴訟受案范圍。原因在於:
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系當事人雙方協商訂立,遵循平等、自願、有償原則;
2、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對等;
3、現行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解釋》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定性為民事合同,《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亦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列為「合同糾紛」的下級案由予以明確。
有合同糾紛到京師律師事務所,京師律師所成功代理了數百起有影響的合同糾紛、股權糾紛、勞動糾紛、侵權訴訟、房地產糾紛、招標投標、知識產權糾紛、刑事辯護等方面的訴訟、非訴訟案件,並且獲得了客戶的廣泛好評。

熱點內容
婚姻法與繼承法試卷 發布:2025-07-18 16:04:02 瀏覽:719
廣西梧州法院 發布:2025-07-18 15:57:18 瀏覽:528
補償可以高於勞動法47條 發布:2025-07-18 15:50:29 瀏覽:212
民法最新行政法規 發布:2025-07-18 15:45:59 瀏覽:877
勞動法關於事業單位病假規定2015年 發布:2025-07-18 15:44:34 瀏覽:696
深圳2017新勞動法底薪 發布:2025-07-18 15:44:33 瀏覽:183
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發布:2025-07-18 15:24:59 瀏覽:570
今起十部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7:57 瀏覽:849
2015年二建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6:48 瀏覽:721
臻顧法律咨詢 發布:2025-07-18 14:49:00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