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公司保密勞動法

公司保密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4-04 13:16:33

勞動法》中對公司機密是如何界定的

你講得情況不屬於公司機密。公司機密就是商業機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❷ 關於公司法規定的保密義務和勞動法規定的保密義務區別

司法第一百來四十九條源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第(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可以看出公司法上的保密義務針對的是董事、高管的行為。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可以看出,勞動法規定的保密義務針對的是普通勞動者

❸ 請問公司保密協議里這樣的規定符合《勞動法》嗎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❹ 勞動法——保密協議

1.保密條款的期限不超過兩年.
2.合同中未提及甲方的義務,<<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對負有專保秘義屬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3.保密條款的違約金只有在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時候,才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你只是辭職不受此限制,你只需提前30天向單位提出書面申請就行.
4.離職後如果單位仍需你守此保密條款,需向你按月支付經濟補償,因此合同里未提及,可由雙方協商,但最長不超過兩年.
如果單位無支付,則無權要求你守此承諾,出無權要求你支付違約金.

❺ 勞動法,關於保密協議,急用,謝謝!

勞動法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第二十五條 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❻ 請問這份保密勞動法有什麼錯誤需要修改的

「視情節輕重進行處理或予以辭退」所列情節比較輕微或者一般,達不到嚴重程度,辭退可能涉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建議輕微或者一般泄密不辭退,但是可以在績效考核、加薪、升職及其它福利待遇方面進行制約。

❼ 薪酬保密是否違反勞動法

法律分析: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用人單位要以勞動合同的約定為依據,准時發足夠的酬勞給勞動者,不可以無故拖欠工資。薪酬保密不違反勞動法。到目前為止,我國法律既沒有對薪酬保密作出規定,也沒有禁止企業對員工薪酬進行保密。由上可知,其實薪酬保密並不違反勞動法的相關規定。所以,在薪酬保密方面處理得是否合理,更多的是要看公司制度的規定是否夠合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❽ 勞動法—保密協議

保密協議通常指協議當事人之間就一方告知另一方的書面或口頭的信息(即保密回信息)約定答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該等信息的協議。
如果負有保密義務的當事人違反協議約定將保密信息披露給第三方,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的,負有保密義務的違約當事人將承擔民事上的賠償責任。
公司秘密包括下列秘密事項:
第一:公司尚未付諸實施的經營戰略、經營方向、經營規劃、經營項目及經營決策;
第二:公司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第三:公司內部掌握的合同、協議、意見書及可行性報告、主要會議記錄;
第四:其他經公司確定應當保密的事項。
第五:公司所掌握的尚未進入市場或尚未公開的各類信息;
第六:公司財務預決算報告及各類財務報表、統計報表;
第七:公司職員人事檔案,工資性、勞務性收人及資料;

❾ 公司要求工資保密是否合法

法律分析:企業採用薪酬保密制度的目的,是有利於其根據每個員工的能力、工作態度及工作崗位,靈活決定薪金水平,員工之間也不會因薪水的差異而產生矛盾,從而減少員工與企業、員工與員工之間的矛盾。
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中,既沒有規定薪酬必須保密,也不禁止企業採用保密制度。法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制定薪酬保密條款,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自由意志協商的結果,只要雙方公平自願、制定程序合法有效,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與尊重。
但是,違反公司工資保密制度,並不屬於勞動合同的根本違約,用人單位就此解除勞動關系則應認定違法。因其處罰結果與員工行為不能相當,不符合公平原則,更違反法律對勞動者的傾斜保護原則。當然,可以依照公司規定,適當給予員工較輕的懲罰,比如警告或者調低當月績效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第十八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❿ 勞動法關於保密協議

要看你們的勞動合同,保密協議和競業關系是兩種行為。競業關系還會由公司支付你的部分補償金的,基本上可能達兩年的。

熱點內容
婚姻法與繼承法試卷 發布:2025-07-18 16:04:02 瀏覽:719
廣西梧州法院 發布:2025-07-18 15:57:18 瀏覽:528
補償可以高於勞動法47條 發布:2025-07-18 15:50:29 瀏覽:212
民法最新行政法規 發布:2025-07-18 15:45:59 瀏覽:877
勞動法關於事業單位病假規定2015年 發布:2025-07-18 15:44:34 瀏覽:696
深圳2017新勞動法底薪 發布:2025-07-18 15:44:33 瀏覽:183
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發布:2025-07-18 15:24:59 瀏覽:570
今起十部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7:57 瀏覽:849
2015年二建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6:48 瀏覽:721
臻顧法律咨詢 發布:2025-07-18 14:49:00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