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行政訴訟法提起訴訟的公民
抽象行政行為不可訴,涉及公民的民主權利不可訴,法律法規規定以行政復議的方式作為最終裁決的事項不可訴。
❷ 根據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對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行政訴訟法》
1、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第四十五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依照行政訴訟法提起訴訟的公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
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起訴狀。
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❸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哪些事項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不受理 A .行政法規 B
A .行政法規
B .規章
C .行政機關對其工作人員作出的獎懲決定
D .行政機關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
❹ 根據行政訴訟法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要求什麼單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wu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fu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
❺ 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法院不受理對哪些事項提起的訴訟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十三條 的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專列事項屬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❻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要求,提起行政訴訟的一般條件有哪些
你好,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41條的規定,一般條件有:
1,原告應該是受到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4,屬於法院受案和管轄范圍。
❼ 有權提起行政訴訟的公民死亡後誰有權提起訴訟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2,4條第2款規定:「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近親屬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行政官司是否可以調解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在行政訴訟中,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是代表國家行使行政管理權的,其權力來自於法律、法規的規定或授權,行政機關只能依法行政,不能違法行政,更不能隨意放棄或轉讓國家賦予的行政權,這既是行政機關的權利,同時也是它的義務。正是由於行政機關無權處分實體權利,不具備調解的前提,所以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不適用調解,不能要求行政機關在依法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基礎上作出讓步以求迅速結案。人民法院只能用判決的方式結案,對正確的決定判決變更。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67條第3款的規定。「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也就是說,如果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給原告造成損害,原告請求賠償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原、被告之間就賠償的數額進行調解。
❽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當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案件有
A、對行政機關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不服
❾ 行政訴訟法的修改依據是什麼公民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公民依據行政實體法(例如行政處罰法,行政行許可法,政強製法等)起訴。